世界第一大洲-亚洲 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亚洲的教案设计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地图册、图片资料、亚洲相关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5分钟)1. 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珠穆朗玛峰、死海、贝加尔湖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都位于哪个大洲?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板书课题:亚洲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

三、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2. 收集有关亚洲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1. 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分享收集到的亚洲相关资料。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分析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经济的影响。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亚洲地理位置海报、模型等。

2. 各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亚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2. 思考亚洲地理位置对我国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亚洲初中地理教案

亚洲初中地理教案

亚洲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秀情感,激发学生的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域的地理位置。

2. 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剖析法、对照剖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构造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长城、日本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

2. 提问:这些地方分别位于哪个国家?它们在亚洲的什么地方?二、讲解新课1.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2.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3.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限。

4. 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三、亚洲的地理位置1. 提问:亚洲在世界的什么位置?亚洲的范围有多大?2.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四、亚洲与其他洲的分界线1. 提问:亚洲与其他洲的分界线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一、亚洲的地理特点1. 提问:亚洲有哪些地理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二、亚洲的气候特点1. 提问:亚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三、亚洲的自然灾害1. 提问:亚洲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四、亚洲的人文特点1. 提问:亚洲的人文特点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五、亚洲的国家和地区1. 提问:亚洲有哪些国家和地区?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亚洲的地理、气候、自然灾害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感。

世界第一大洲(第2课时)示范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第2课时)示范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亚洲的面积、人口、国家等图文资料,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重点难点通过相关图文资料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根据上节所学,回顾亚洲的地理位置。

生:(可能的答案)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10°S-80°N,跨寒温热三带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接非洲,东北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课程引入】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七大洲吗?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呢?生:(可能的答案)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

师:是的,我们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亚洲除了面积大,还有复杂的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景,同时亚洲各国的经济也在蓬勃发展。

今天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亚洲。

(板书)第六章亚洲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二、面积最大的大洲1.面积活动:结合教材,找出亚洲的面积,并与其他大洲做个对比找出亚洲的地理优势。

生:(可能的答案)亚洲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世界第一大洲。

师: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

2.经纬度跨度活动1:读“亚洲的四至”图,找出亚洲四至点(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的位置。

生:(上台指图回答)亚洲四至点:北至——切柳斯金角;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至——巴巴角。

活动2:读“亚洲的四至”图,找出亚洲所跨纬度,思考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亚洲纬度:11°S——81°N。

师:亚洲南北跨纬度92°,是世界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使亚洲拥有从赤道到北极绝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活动3:读“亚洲的四至”图,找出亚洲所跨经度,思考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亚洲经度:26°E——170°W师:亚洲东西跨经度160多度,时差达11小时,东西距离18000多千米长,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同时,亚洲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使得亚洲西部内陆与东部沿海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教案

初中地理认识亚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 学会使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了解亚洲的特点;3. 运用比较法,探讨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关注亚洲的发展和繁荣,培养国际视野;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亚洲的地理位置1. 经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经25°至170°,北纬0°至80°之间;2. 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3.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欧洲,北临北冰洋。

二、亚洲的范围和特点1.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2.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海岸等多种地形;3. 亚洲气候类型丰富,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4. 亚洲人口众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是人口最多的大洲;5. 亚洲民族文化丰富多样,有汉族、印度族、阿拉伯族、蒙古族等多种民族。

三、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1. 自然环境:亚洲有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有世界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有世界最大的河流——长江和恒河等;2. 人文景观:亚洲有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完成课堂练习。

Step 3: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详细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概况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亚洲各国风土人情的认识,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球上的位置、与其它大洲的关系、亚洲地图的识别。

2. 亚洲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湖泊、自然资源。

3. 亚洲的人文特点:人口分布、民族构成、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历史文化、饮食习惯。

4.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等。

5. 亚洲的国际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亚洲足球联合会、亚洲运动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主要国家。

2. 难点:亚洲各国的历史文化、饮食习惯和宗教信仰。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亚洲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各国的了解和体验。

3. 设置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4. 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亚洲各国的文化场景,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亚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讲解:详细介绍亚洲的范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重点讲解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

3. 讨论: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亚洲各国的了解,讨论亚洲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发展。

4. 探究:设置问题,让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制作亚洲地图拼图游戏,提高学生对亚洲地理的认识。

2. 举办亚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亚洲多元文化的兴趣。

3. 组织亚洲美食分享会,让学生体验亚洲各国的饮食习惯。

4. 开展亚洲旅行计划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总13-20课时)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人文环境教案(1-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一节(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以便开展学习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亚洲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压力【教学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教学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重难点突破】通过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南北半球中的;2.亚洲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洲,从哪些方面来描述?3.亚洲地形以什么为主?分布在哪个部位?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1.东半球,南半球。

2.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千米。

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占全洲的3/4,分布在亚洲中部,平原分布在周围沿海地区。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新课导入:我们掌握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之后,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亚洲的人文环境屏幕显示: 1. 本节的教学要求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亚洲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初步掌握收集资料、分析并统计资料的能力。

6.1《世界第一大洲》参考教案(第1课时)

6.1《世界第一大洲》参考教案(第1课时)

《世界第一大洲》参考教案(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北美洲及其它大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绘图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2.通过填图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

3.通过对亚洲大陆位置的分析,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1.通过绘图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2.通过填图说出亚洲的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通过对亚洲大陆位置的分析,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能够分析北美洲及其他大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法、综合归纳法。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教案新部编本1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教案新部编本1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说明依照。

2.认识亚洲基本概略——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3.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地点、海陆地点及范围。

学会概括亚洲地形、河流、的特色及地形与河流散布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地点、海陆地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点特色的方法。

德育目标:培育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秀感情。

教课要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地点、海陆地点,并实现知识迁徙。

教课难点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概括出某一大洲的地形、天气、河流特色及互相关系。

教课方法指引法读图剖析法教课设施多媒体教课挂图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共有7 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7 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此中的哪个大洲?( 教师一边转动地球仪,一边与同学共同说出)讲解新课(一)雄踞东方的大洲发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从海陆地点看亚洲所在的大陆和所濒临的大海是?(学生回答 )亚洲的范围图。

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大海,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向。

评论:从半球地点、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方面下手,能够较全面的认识大洲自然环境形成的基础。

(二)面积最大的大洲老师展现课本世界七大洲面积比较。

板书:世界第一大洲老师发问:面积最大的特色主要表此刻哪些方面呢?(学生回答)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

教师:因为亚洲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又把它分红几块地区。

亚洲共分为哪几个地区?这是依据什么区分的?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还有哪些国家?其余地区是否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在图上找出哈萨克斯坦、伊拉克、阿富汗、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亚洲
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1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道亚洲的地理位置。

2. 能够在图中填写大洲、大洋名称。

3. 能够填写洲界名称。

4.知道亚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

【重点、难点】
1. 亚洲的面积、经纬度。

2. 与亚洲相邻的大洲,洲界,海洋。

3.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全球共分为七个大洲,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入手。

[活动]:
1、读图6.1.2《亚洲的半球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1.2《亚洲的半球位置》,找出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小组讨论]
a.跨纬度数(约90°,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跨经度数(约160°,大部分在东半球)
3、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海陆位置)
4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
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与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与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与北美分界:白令海峡
[总结]:学习大洲,需要从认识大洲的地理位置开始,包括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

[活动]:认识北美洲的地理位置p4
[小组讨论] P4 图6-1-3完成3个小题
二、面积最大的大洲
[活动]
1、读图6-1-4,回顾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口诀,找出面积最大的大洲。

2、读图6-1-5及课文,找出文中所描述的亚洲特点。

3、亚洲的地理分区
[思考]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活动]:
1、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多少?
2、为什么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3、亚洲现有的国家和地区有多少,现有多少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几分之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