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词语辨析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和方法介绍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和方法介绍对于高考中经常考的,又难以辨析的词语,学会说呢过需要多加以了解,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词语辨析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一)棘手/辣手【棘手】是指事情难办。
【辣手】指手段厉害毒辣。
【例句】(1)碰到这么棘手的问题, 他实在是束手无策了。
(2)这个人怎么对朋友都这么辣手。
骄纵/娇纵【骄纵】指骄傲放纵,形容词。
【娇纵】(对小孩、晚辈)娇养放纵,动词。
【例句】(1)从小父母溺爱他,娇纵他,使他养成了好吃懒做,骄纵任性的恶习,以致他目无法纪,走上了犯罪道路。
娇气/骄气【娇气】指意志薄弱,不能吃苦。
可作形容词和名词使用。
【骄气】指骄傲自满的作风,名词。
【例句】(1)这孩子一点苦都吃不了,太娇气。
(2)这个同学太骄气,老是自以为是。
矫正/校正/校准【矫正】指改正;纠正。
如“矫正发音”。
【校正】指校对订正。
如“校正错字”。
【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准确。
【例句】(1)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审阅原稿,修改文句,校正错字,化了很多心血。
(2)为了不让顾客吃亏,这家商店规定每天营业前营业员必须校准计量器具。
(3)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矫正发音。
接受/接收【接受】表示采纳承受的意思,“接受”的对象多指抽象事物。
【接收】表示接纳、收受的意思,一般多指人或具体事物。
【例句】(1)他们年轻,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
(2)这座矿山刚接收过来时,破烂不堪。
截止/截至【截止】是指活动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再进行了,不能带宾语。
【截至】即“截止到”,可能还要延续下去。
后面能带宾语。
【例句】(1)截至本月底,报名人数已超过三百人。
(2)报名日期在上月底已经截止。
界限/界线【界限】是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尽头、限度,多指抽象事物。
【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也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多指具体事物。
【例句】(1)那条白线就是球场的界线。
(2)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限, 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得清的。
专题03词语辨析词义辨析与词语赏析-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

方 面
口语,有的是书面语;有的是政论用语,有 的是描写性用语。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
辨
体色彩,用得不合适,就会使人感到很 不协调。
析
4.面目一新/面目全非
“面目一新”指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一新”,明显表明为褒义词。 “面目全非”指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全非”,明显表明为贬义词。
示例:①一排排崭新的高楼大厦沿国道平行竖立,房前屋后停放着三三两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 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 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 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
了?
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
一点点快乐?(《我与地坛》)
肆 伍
摆正位置
虚
词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摆放。
有的关联词语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
辨 “由于”;有的关联词语只能用于后一分
句,比如“却”“至于”“以致”。
辨明关系
示例:①张秉贵22年来,没有对顾客发过一次火,红过一次脸,态度总是那
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②张秉贵一边走,一边还是那样
地说:“最近从上海来了几种新
糖果……”(《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7.诞生/诞辰
“诞生”指(人)出生,动词;“诞辰”指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名词。
示例:①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 疆》)
第一部分 专题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15:词语辨析与语言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15:词语辨析与语言技巧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它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在现代社会,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语文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文本和信息,而高考语文作为学生普及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更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通过复习来查漏补缺。
本次教案的主要内容是词语辨析与语言技巧,这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它涉及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功底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词语辨析和语言技巧在高考语文中的作用、复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词语辨析1. 词语辨析在高考语文中的作用在高考语文中,词语辨析是考查学生词汇量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很多高考题目都涉及到词语辨析,例如:选用恰当的近义词或同义词来替换原文中的某个词,或者是识别某个词的意思和用法等。
词语辨析是考生成功完成高考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词语辨析的复习方法(1)扩大词汇量:词汇量是进行词语辨析的基础,扩大词汇量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阅读、听力等方式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2)理解词义:在学习词语时,要注重理解词义,熟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区分近义词: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近义词之间的区别,辨认它们在语境中的使用。
这样能够避免在选词时出错,保证选用正确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3. 词语辨析的注意事项(1)注意词语语境: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
在进行词语辨析时,要注意考虑上下文的语境,这有助于对词语的意思进行更加准确的理解。
(2)注意同义词的差异:在处理同义词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
有些同义词虽然在表达上存在类似之处,但在语境中的使用是有差异的,这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困惑。
二、语言技巧1. 语言技巧在高考语文中的作用语言技巧是高考语文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主要考查学生在写作中是否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思想的技巧。
学生只有掌握了语言技巧,才能在高考语文中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高考语文必备:词语辨析100组

高考语文必备:词语辨析100组【包含】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这一成果包含着许多人的心血。
【包涵】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招待不周,请诸位多多包涵!【暴发】①突然而猛然的发生:暴发传染病。
②突然发财或得势:暴发户。
【爆发】①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冲出地表,向四外喷溢:火山爆发。
②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爆发革命。
用法提示:“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必须】一定要;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冬泳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必需】一定得有;不可缺少:阳光为庄稼生长所必需。
用法提示:“必须”是副词,强调某种事情一定得这样做;“必需”是动词,强调某种事物特别需要。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记出来,让人知道:标明价格。
【表明】标示清楚;明白地表示:表明立场。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
【本意】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我本意是为他好,没想到他竟误会了。
【不齿】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
表示极端瞧不起:为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耻:不耻下问。
【长年】①整年:从年初到岁尾,他们长年坚守在边防哨卡上。
②多年;长期:长年在外打工。
【常年】①一般的年份:今年的产量比常年多。
②一年到头;每年:守岛的官兵常年以岛为家。
用法提示:“常年”表示年年;“长年”表示相对的时间段长。
【成规】现成的或沿袭下来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有成规可依。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打破陈规。
用法提示:“成规”是过去通行,现在仍使用的规章制度,中性词;“陈规”是旧的、过时的规章制度,贬义词。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理论、政策等):篡改历史。
【窜改】改动文字(多用于贬义):这份文件是经人窜改过的。
用法提示:“篡改”的对象多是理论、政策、主张等重大的、抽象的事物,语意较重;“窜改”的对象多是文章、古籍、成语等具体的语言文字上的改动,语意较轻。
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成语辨析及常见错误类型

成词语的概使念用常见错误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B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C.这处旅游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2017年日照市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在营县举行,比 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 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野草,生命顽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冬枯春绿,欣欣向 荣,不屈不挠。 B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如果没有交通信号灯,行人过马路 是很危险的。 C.一个在学习上不想动手、袖手旁观的人,是取得不了好成绩 的。 D.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 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成词语的概辨念析方法
答案:B、 分析: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 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 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B中“见异思迁 ”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符合句意。故选B。
成词语的概使念用常见错误
1.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 ,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成词语的概使念用常见错误
6.搭配不当 例1: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 之感。 例2: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 融融春光之中。 解析: 1.“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海” 2.“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成词语的概使念用常见错误
成词语的概使念用常见错误
4.敬谦不当 例1: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2: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 才让我们知道。
高考语文复习辨析词语含义+句式效果比较课件(1)

4.从吃得饱到吃得健康,人们的生活观念正在发生改变,现在,大家都
喜欢购买绿色食物。 象征义,健康的
掌握多义词的义项。 能结合语境巧妙分析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精气神”原是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元精、元气、元神。 此处指精神力气,为引申义。
6,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 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 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为什么?)
④内容情感角度。
⑤语体:口语与书面语、文学语体、新闻语体等
大雪,对飞禽走兽来说也许是一道绞索:飞禽难以见到压在雪下的食物,走兽 在雪地上留下被追捕的线索。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狐狸、野兔、鼠类留下一行行圆溜溜、梅花状、 点状的脚印。”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句对不同动物脚印的描写单独成句,更能突出不同脚印各自的特点;②原句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狐狸、野兔、大概是鼠类的脚印分别比作一串串珍珠链、一 圈圈花边、一行行省略号,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同脚印的形状。(每点 2 分,共 4 分,如 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必分析其含义和表现力。
教材课后练习题:
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以下句段。 5.“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 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四坤前后两次不让样林搜动祭具,祥林搜两次反应大不相同,为什么?比段一下,“祥林搜,你 救着罢!”和“你放着罢,样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问?)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词语辨析讲义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词语辨析第一大技巧:辨别词义的轻重考生应辨别词语的轻重程度来适应语义和语境。
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其表现的程度就层层升级,依次加重。
再如:“陌生”与“生疏”,两个词都有“不熟悉”的意思。
但“陌生”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因初次接触而不熟悉;“生疏”则可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以前熟悉或曾经有过接触,因相隔时间长变得不熟悉了,或者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所以不熟悉。
第二大技巧:限定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是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
“边界”仅指一条界限,范围最小。
再如:“年纪”与“年龄”。
“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
如:(1)校园里的两棵银杏树,看上去它们的年龄足有千年。
(2)你这把年纪还带头干活,我们这些年青人哪敢怠慢?这里的例(1)的“年龄”就不能换成“年纪”。
第三大技巧:揣摩词义侧重有些近义词虽指意义相似,但由于词素构成不同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就有所不同。
例如:“景色”与“景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
再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第四大技巧:分清词性和语法功能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例如“诞生”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
高考专题复习:词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辨析及运用++教案

词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辨析与运用一、学习目标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含义(重点)2、辨析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难点)辨析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多个义项不平等,最常用最基本的是基本义基本义推演发展产生的叫引申义用基本义来比喻事物的叫比喻义二、词语含义及用法维度概念举例词的本意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1)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这里的水很深。
这条巷子很深。
(2)"实":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
这是一个实心球。
冬天河水已经冻实了词的引申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深的本义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5)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词的比喻义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传声筒”本义为:话筒。
比喻义为:比喻照着人家的话说,自己毫无主见的人。
如:他不过是个传声筒,制造谣言的不是他。
怎样确定词的本义(1)分析字形例如:“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
“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
根据字形,可确定谴责为本义,其余是引申义。
(2)引证文献用例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是怎样使用这个词的。
字形只是词的书写符号,它不能脱离语言而直接表达词义。
只有在组词成句的具体语言中,词义才能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