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三讲 跨国卫星电视与网络传播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跨文化传播概述共28页

跨文化传播概述共28页
4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跨文化传播概述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传播学13

传播学13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
概念: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 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本国的 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2)不 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 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3)对本国信息 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自主管理和监控的 权利。
③大众传媒在国际传播领域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
•执行对内报道功能,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 和变化传达给本国社会; •执行对外报道功能,宣传本国政治、经济、 文化及对外方针和立场。
鹤木真: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 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④国际传播是与国际政治密切 相关的传播。 在历史上,国际传播一直是国 家进行外交决策和实施对外政 策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但在大 众传媒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外 交决策的形成和实施已不能单 纯地依靠少数职业外交家和政 治家,而需要广泛动员本国和 外国公众舆论的支持。
2.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 发布《大众传媒宣言》,到1980年“麦克布莱德 委员会”报告书《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发表。
3.第三个阶段,是从美英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直到现在。关于建立“新世界信息秩序”的基本 原则,一直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坚定支持。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3.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
现代性与全球化
信息管理与 社会监控 资本与 市场经济 国家社会系统
军事实力
世界市场经济
世界军事秩序
产业化
国际分工
“现代性”的制度特性
“全球化”的诸领域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 尽管全球信息化过程在不断加速,但由于 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当今世 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富有国”和“信息 贫困国”两极分化现象; 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的强大的 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控制着当今世界 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造成了世界信息单向 流通的不平等结构。

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及其应用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信息传递的活动,涉及语言、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因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跨文化传播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应用,以期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第一章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1.1 文化冲突理论文化冲突理论认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传播中可能会出现冲突。

这些冲突涉及到语言、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

当人们从一个文化转到另一个文化时,需要面对这些差异,而且必须尝试去适应新文化。

1.2 文化认同理论文化认同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同。

在跨文化传播中,人们可能会受到文化冲突的影响,感到自己的文化认同受到威胁。

这时,个体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点,在不同文化间找到共通之处,并建立新的文化认同。

1.3 文化整合理论文化整合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传播中,不同文化之间不是简单地冲突和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

第二章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2.1 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跨文化传播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词汇和语义。

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克服由于语言差异造成的障碍。

2.2 价值观念差异不同文化间存在的价值观念差异,也是跨文化传播中的常见问题。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2.3 沟通方式差异在跨文化传播中,也存在着沟通方式的差异。

例如,有些文化习惯于表达直接、坦率,而有些则更加注重言外之意和微妙的暗示。

因此,在跨文化传播时,需要注意不同的沟通方式,并尝试去适应。

第三章跨文化传播的应用3.1 国际商务在全球化进程下,国际商务的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商务成功的可能性。

3.2 跨国媒体传播跨国媒体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应用领域。

跨文化传播第一讲-图文

跨文化传播第一讲-图文
“陌生人”如何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进行交往和沟通?这正 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核心所在。
➢跨文化传播学在美国诞生
在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在国内不同的社会群体 和种族群体之间,如何实现有效的沟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 “干预主义”的对外政策受 阻:技术和军事上的援助项目很少被当地人所接受,而传 播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从美国国内的“小气候”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 主义在美国蓬勃兴起。
由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领导的群众运动在美国 各个社群和族群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少数族裔、女性、 同性恋、残障人士等边缘弱势群体在大众传媒上发出了越来 越多的声音。在思想界和文化界,“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逐渐成为广泛的共识。
➢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
跨文化传播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进入了美国的大学和 研究机构,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6年, 30多所大学设立了与此有关的博士项目,450多所大学把它 列为“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跨文化培训、咨询和管理工作也成为美国的政府机构、社 会组织和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截至2005年,美国有近20 万人从事与跨文化传播有关的工作,包括外交官、驻外记者
一、我们身处的跨文化传播环境
(一)正在加速的全球化进程
案例:一位英国人,在一家以美国为主的多国公
司设在伦敦的办公室工作。一天晚上,他驾驶自 己的日本汽车回到家。她妻子已经到家了,她在 一家进口德国厨房设备的公司工作。他们吃了晚 餐,晚餐包括新西兰的小羊,加利福尼亚萝卜、 墨西哥蜂蜜、法国乳酪和西班牙葡萄酒。然后他 们坐下看电视,节目是在芬兰制作的。
《悲恋印巴》
•《男人来自金星,女人来自火星》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综述共44页文档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综述共44页文档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综述
11、用道德的பைடு நூலகம்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七讲 文化权力与传播秩序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七讲 文化权力与传播秩序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日本的文化外交实践以对外文化教育和文化援助为主 要途径。 以1972年成立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The Japan Foundation)为例,该基金会在国内设有本部和京都 分部以及两个附属机构(日语国际中心和关西国际中 心),在国外1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9个海外事务所。 以政府出资(1 062亿日元)作为财政基础,通过运 用政府资金获得的收入,以及从政府得到的运营补助 金和民间捐赠作为财政补充。其目的是促进文化艺术 交流、援助海外的日语教育和学习、促进海外的日本 研究和知识交流、提供信息援助等。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日本的文化外交



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首次提出“文化国家”的理 念,主张对外树立日本的“文化强国”形象。 进入80年代后,日本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国”、 建立亚洲和世界文化基地的战略目标,并把对外文化 交往定位为日本外交的三大支柱之一。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更注重把文化外交的精神贯彻 到实践当中,为促进国际理解、推广日语教育、加强 国际人员交往、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援助世界文化事 业等目标积极开拓新途径。 2001年,日本国会专门通过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 案》,以从司法上保障日本迈向“文化大国”的目标。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英国de文化外交



1920年,英国政府成立了“英国海外共同体外办委员会” (The Foreign Office Committee on British Communities Abroad),开始制定具体的对外文化政策,开 始了组建“英语联盟”推广英语及英国图书等事务。 1934年,“不列颠对外关系委员会”(后更名为“不列颠委 员会”,British Council)成立,致力于“英语以及英国艺术 和科学的长期对外教学(援助)”,其特点是服务机构的双重 性,一部分设在英国本土,一部分设在国外,把为国外培训英 语教学人员和接待外国留学生视为一项经常性工作。 到了1947年,英国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3个文化关系机构, 仅在埃及就有7个。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一讲 定义与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一讲 定义与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与之关联的传播类型:
跨种族传播(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跨族群传播(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跨群体传播(intergroup communication);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印刷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给整个人类文化带来了新 的曙光,亦使跨文化传播步入了一个崭新 的时代。 就欧洲而言,随着印刷品的大量出现,激 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文化的普及、科学的启蒙和社会的进步, 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 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基本认识: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促 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历史中 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折射出人类社会信息 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化的过程。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
文化人类学家是跨文化传播学的开拓者。 从20世纪初期开始,以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为先导, 对人类不同文化的差异及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学术努力日益 深入。在“二战”进入后期阶段之后,美国面临着一个现 实的问题:如何确保美军能在新近占领的岛屿上与土著居 民沟通与合作? 由于美军对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和文化一无所知,美国政 府就邀请了一些优秀的文化人类学家,专门研究这些地区 的文化。在这一时期,研究者对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这样的认识:作为一门 学科的跨文化传播学,应致力于考察那些对不同文化成员 之间的人际传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08年年跨文化传播学本土化的动力跨文化传播学本土化的动力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伟大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与外部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伟大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经济快速起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经济快速起飞和社会加速转型的现实更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强烈飞和社会加速转型的现实更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强烈的刺激为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拓展提供了历史的刺激为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拓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理论诉求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课件第十五讲传播能力与有效传播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课件第十五讲传播能力与有效传播

传播能力的五个构成:
• 解释能力(interpretive competence)。人能对互动时所处的情境或条 件,给以命名,进行组织和解释,选择出重要的信息;
• 目标能力(goal competence)。一个没有计划的传播者是盲目的,所以 必须设置目标,提早或预期可能发生的结果;
• 角色能力(role competence)。角色是社会的产物,人可通过社会角色 实现或保持自己的社会身份。无论在任何传播情境中,人既要学会保持 独特的自我,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如果人不能辩认和控制角色及其互动 、合作等传播行为,将直接影响人对信息的选择;
“约哈里窗口”的启示
• 缩小盲区和未知区。传播者要深入、系统地了 解本文化的各个要素、对方文化的各要素以及 双方文化的异同,特别是充分了解可能引起冲 突的因素;
• 要通过缩小封闭区来扩大开放区。在不同文化 中的人们,由于彼此的相对隔绝,很容易形成 未知区膨胀的状况,这就需要适当地进行自我 展示(self-disclosure),即通过提供背景 知识、解释性翻译等手段来展示自己,提升传 播的效果。
关于跨文化传播能力
• 作为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跨 文化传播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而是经过后天努 力培养而成的,涉及到认知、情感、行为、语用等诸 多方面,展现了个体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下恰当、有效 而有创意地运用认知、情感、行为、语用等资源的资 质与能力。
• 由于研究者的理论取向与具体样本的不同,跨文化传 播能力常常表述为跨文化调整(cross-cultural adjustment)、跨文化理解(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跨文化适应(cross-cultural adaptation)、跨文化效果(cross-cultural effectiveness)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