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区情

合集下载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
3 期
毕节模式研究 Research of Bijie Mode
产业排序由 “一二三” 向 “二三一” 转变, 实现 了历史性的跨越。
(二) 开发扶贫扎实推进, 明显改变了贫困状 况。 32 年来, 试验区坚持以改变贫困面貌、 走 向 富裕为目标, 采取一切有利于摆脱贫困落后的政 策措施, 以资源开发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着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 不断增强 了贫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实现了由普遍贫 困向基本温饱的跨越。 1978 年与 2009 年相比, 粮 食 总 产 量 由 110.5 万 吨 增 加 为 172.01 万 吨 , 增 加 了 2.47 倍, 基本解决了我区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从 81 元 增 加 为 3109 元 ,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从 692 元 增 加 为 12498 元 ; 绝 对贫困人口从 345 万人减少到不足 50 万人, 贫困 发生率下降到 6.7%; 农村居民住宅建筑面积由 9 平方米增加到 22.26 平方米, 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 多, 吃穿住行水平明显提高; 六个国家级的贫困 县市先后超过温饱线。
毕节模式研究 Research of Bijie Mode
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
□ 李晓谷 张 琼
[摘要] 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毕节试验区新一轮 跨越式的发展,而且对于广大贫困岩溶地区加快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 改革开放 成果 经验
毕节是一个欠发达、 欠开发的喀斯特地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毕节地区经济社会 有了较快发展,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 发展滞后, 差距很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 贫困落后、 生态恶 化、 人口膨胀一直是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三 大难题。 作为类似毕节的广大贫困岩溶内陆地区, 如何改变这种面貌, 不仅关系到内陆贫困地区的 生存和发展, 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为 了探索岩溶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新途径, 1988 年 1 月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在深入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在最边远、 最落后、 人口 密度高且生态恶化的毕节地区建立 “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 人口控制” 试验区的构想, 于同年 6 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 试验区成立后, 紧紧 围绕 “三大主题”, 坚持解放思想, 积极探索实 践, 经过艰苦奋斗, 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 性成果。 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经验进 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不仅有利于推动试验区新 一轮跨越式的发展, 而且对于广大贫困岩溶地区 加快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毕节试验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

毕节试验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

毕节试验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摘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毕节试验区,是为生态脆弱、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国家级的试验区。

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毕节试验区旅游发展的环境,找出旅游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并确定其外部机遇和挑战,以有助于毕节试验区旅游发挥优势,转化劣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以旅游统筹开发扶贫与生态保护,不断深化和发展试验区的新内涵提供支持。

关键词:贫困山区;旅游开发;swot分析;可持续战略1 优势分析(strenth)1.1 有一批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独占性强,比较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方面:以织金洞、九洞天、韭菜坪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以百里杜鹃为代表的植物观赏旅游资源;草海、东风湖等为代表的湖泊生态旅游资源等。

人文资源方面:以奢香博物馆、大屯土司庄园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迹类旅游资源;以川滇黔革命委员会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风情。

此外,还有神秘的夜郎文化,神奇的石门坎,以及舒适的气候资源等。

其中,世界级的占 4.9%,国家级的占7.4%,省地级的占30.9%,市县级的占56.8%。

这些都是具有较强垄断性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

1.2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毕节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全区共有古文化遗址5处,古墓33处,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66处,彝汉文石刻181处,革命遗址、遗迹34处,文物葬品98件。

尤具特色的大方城北“奢香墓葬”、黔西沙窝区的“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毕节青场镇“新石器时代遗址”、龙场镇的“大屯土司庄园遗址”、威宁中水镇的汉墓群、赫章可乐汉墓遗址;省级历史名城大方、织金。

这些无不体现毕节地区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1.3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毕节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全区2.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彝、苗、回、仡佬、白族等30多个民族共670多万人口。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如具有浓郁气息的民族节日如彝家的“茶花节”、“火把节”,苗家的“跳花坡”及获过国际大奖的苗族舞蹈“滚山珠”,“贵州省苗族歌舞之乡”化屋基,彝族的“摄泰吉”民族戏曲乐器、古籍文化等。

感受沧桑巨变 解读贵州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之路

感受沧桑巨变 解读贵州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之路

感受沧桑巨变解读贵州毕节试验区科学发展之路(中国报道记者王静甫):贵州省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乌蒙山区,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赫章等8个县(市),总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山地占了93.3%,全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地形破碎、土地贫瘠,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喀斯特地貌占总面积的73%。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主要由碳酸盐组成,保水性差,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由于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毕节地区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前,这里一直是我国西南贫困带的核心区域,曾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应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1987年,毕节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仅28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4元;人均产粮不到200公斤,每年需国家调进粮食1.5亿公斤,在当时558.86万人口中没有解决温饱的有315万;有147万人和12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水土流失面积达60%以上,森林覆盖率仅8.53%;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1.29‰,文盲半文盲占青壮年人口的50%以上。

然而,今天的毕节,与试验区建立之前的1987年相比,全市生产总值从4.53亿元增长到73.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0.08亿元增长到23.2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0.16亿元增长到35.92亿元,财政总收入从0.28亿元增长到4.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74亿元增长到11.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741元增长到101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1元增长到2484元。

总投资12.4亿元的煤电化热电厂项目、总投资7.7亿元的煤基气化替代燃料项目等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城区面积从不足5平方公里扩展到16.7平方公里;先后建成低压耐硫甲烷化煤气厂、日产10万吨水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爱民广场等工程项目;基本完成旧城区主要街道的改造和主要地段的拆迁及开发建设,积极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城市提质扩容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通车里程从不足500公里增加到2748公里;城乡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安装固定电话10余万门,移动电话用户超过20万户;实施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26.3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惠及10万余人。

毕节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

毕节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

毕节试验区的价值与意义毕节试验区发生的这些深刻变化,证明了胡锦涛同志的构想是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改革动力与发展思路的统一、局部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统一。

从其后的发展实践看,毕节地区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行了超前性试验,是国家实施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场,其改革试验,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如何评价发展等这些涉及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先行探索与实践,具有跨区域、跨时代的巨大价值与意义。

第一,在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上,毕节试验区包含了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导致了发展观的重大变化,这是20世纪发展观演变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关于发展观的争论,在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所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下,把发展简单等同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遭到了普遍批评。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同的心声。

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结合在一起,把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结合在一起,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和行动措施。

毕节试验区与当时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具有前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目标。

与当时全国已经启动的经济特区、开发区不同,毕节试验区从一开始就不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而是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将物质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以及人口生产力统一协调起来,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目标展开的综合性社会发展试验。

开发扶贫,就是启动市场经济机制、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变“救济型”、“输血式”的扶贫为“自救型”、“造血式”的扶贫;生态建设,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实行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植物措施为主、并与“坡改梯”等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以形成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人口控制,就是把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开发进行通盘考虑,在一定时期内,着重以人口数量控制为核心,以人口素质提高为宗旨,以人口结构优化为关键,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动力,使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最大限度地保持相适应的关系。

试验区中的“实验区”

试验区中的“实验区”

试验区中的“试验区”——大方县星宿乡立体式扶贫开发记实近年来,星宿乡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按照地委秦如培书记“建设毕节试验区中的试验区”的要求,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扶贫模式,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使全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基本情况星宿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47公里,辖10个村55个村民组,总面积127.47平方公里,总人口12459人,居住汉、苗、彝、仡佬、蒙古、白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是贵州省100个、毕节地区20个、大方县4个一类贫困乡之一。

农村人口绝大多数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星宿乡幅员辽阔,森林覆盖率达51%,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地委、行署在星宿乡实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战略,以“地级领导联系,县市党政领导、帮扶单位牵头,社会力量参与,乡村组织实施”为主要内容,将星宿乡作为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的试点乡;地委书记秦如培和县委书记卢林联系帮扶星宿乡,着力构建“三大机制”,创新扶贫“五种模式”,强力推进“六大工程”,全乡面貌大有改观。

二、实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星宿乡实施扶贫开发以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效果,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2069元增加到2010年的346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1、以交通和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突破发展瓶颈。

建设村村通油路40公里,组组通公路31.31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全乡境内的交通网络;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通组路13.4公里、窜寨路18公里和联户路27.7公里;正在建设投资50万元的客运站、油杉河进口油路500米。

交通设施落后一直是影响星宿乡经济发展的瓶颈,丰富的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油杉河景区横跨星宿乡和雨冲乡,景区油路建设为旅游业开发打开了大门,乡、村、组三位一体的公路建设为发展打下了基础。

毕节基本情况

毕节基本情况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汇处,元代置驿,明代建卫,清代设县,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有“三省红都故地”之称,是毕节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也是胡锦涛同志倡导建立的毕节“生态建设、开发扶贫”试验区指挥中心。

1994年撤县设市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市”、全省“科技先进县市”、“省级卫生城市”,被国家、省分别列为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之一、全省20个“经济强县”之一。

毕节市界于东经105°36′至106°43′和北纬26°21′至27°46′之间,与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四川省叙永县、古蔺县相邻。

全市总面积3410.98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其中6个民族乡)、6个城区办事处,聚居着22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40余万。

市内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溪流纵横,水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150余条,蕴藏着大理石、粘土、重晶石、煤炭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尤以煤炭储量最为可观,地质储量达54亿吨,硫、铁、锌的探明储备也分别达到2.99亿吨、4042万吨、1.55亿吨以上,极具开发价值。

毕节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观众多。

有川滇黔苏维埃革命政权旧址、红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鸡鸣三省”会议会址等红色旅游胜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彝族土司庄园、七星关古遗址;有天坑、地缝、峡谷、高原、草甸和原始森林融为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林场;有奇峰高耸、溪瀑多姿、暗河神秘、平塘潋滟的小河奇景等旅游胜地。

近年来,随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毕节市在继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城市路网建设为重点,以试验区建设和地市共建政策机制为契机,投入数十亿元资金,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通过整合城镇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构筑起了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改善的城市框架,城区建成区总面积从1988年的5.7平方公里上升到现在的16.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已逾35.9228万,城镇化率达到30.18%。

【精品】毕节试验区区情基本常识

【精品】毕节试验区区情基本常识

毕节试验区区情七星关区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

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全区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6个办事处,聚居着汉、彝、白、苗、布依等23个民族,总人口148万人.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

5摄氏度,最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51.34亿元,同比增长18。

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

1亿元,同比增长55。

10%;财政总收入完成21.57亿元,同比增长86。

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17。

1%;农民人均纯收入4296元,同比增长18。

5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区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现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地区.有识之士不妨来这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沃土一展身手。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正以淳朴的笑容、真挚的感情、热情的服务期待着您的到来,期待着您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创辉煌!大方县大方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全县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

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相连。

总面积3505。

21平方公里,大方县辖36个乡镇:大方镇、双山镇、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东关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文阁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高店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鸡场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沙厂彝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毕节试验区区情基本常识共17页文档

毕节试验区区情基本常识共17页文档

毕节试验区区情七星关区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毕节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

东与金沙、大方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及云南省镇雄县、威信县相连,北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交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全区总面积3412平方公里,辖27个镇、8个乡、6个办事处,聚居着汉、彝、白、苗、布依等23个民族,总人口148万人。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511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5摄氏度,最适于生态疗养、避暑度假,被誉为“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51.34亿元,同比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1亿元,同比增长55.10%;财政总收入完成21.57亿元,同比增长86.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4296元,同比增长18.5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区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现已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地区。

有识之士不妨来这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沃土一展身手。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正以淳朴的笑容、真挚的感情、热情的服务期待着您的到来,期待着您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创辉煌!大方县大方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全县境内海拔720米—2325米,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257天,年平均降雨量1150.4毫米,年日照时数1335.5小时。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全县有天然林1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5%,空气清新,被喻为天然氧吧。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东与黔西县毗邻,东北抵金沙,南靠六冲河同织金县接壤,西南以瓜仲河为界与纳雍县相望,西部和西北部同毕节市相连。

总面积3505.21平方公里,大方县辖36个乡镇:大方镇、双山镇、猫场镇、马场镇、羊场镇、黄泥塘镇、六龙镇、达溪镇、瓢井镇、长石镇、东关乡、竹园彝族苗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文阁乡、绿塘乡、鼎新彝族苗族乡、牛场苗族彝族乡、高店乡、小屯乡、理化苗族彝族乡、鸡场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安乐彝族仡佬族乡、核桃彝族白族乡、八堡彝族苗族乡、兴隆苗族乡、果瓦乡、大山苗族彝族乡、雨冲乡、黄泥彝族苗族满族乡、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沙厂彝族乡、普底彝族苗族白族乡、百纳彝族乡、三元彝族苗族白族乡、星宿苗族彝族仡佬族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节试验区正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 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 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 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处位于金沙 县与仁怀市、四川省古蔺县交界的赤水河 谷,海拔457米。 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山高谷深,切割度大, 相对高差达2443米。大部分地方属亚热带 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38.75%。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合于 多种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繁衍。
着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造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大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力争到 “十二五”末实现国道中二级以上公路比 例达到70%以上,废旧路面循环利用率达 到40%以上,公路养护优良率75%以上, 安全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全面提升 国省干线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运输服 务能力。
威宁荞酥:细荞面加红糖、鸡蛋、菜油,包入小豆、芝麻 等,经过压模烘烤而成。其形状有扁圆和扁方形两种,正 面刻有清晰花纹,由于它颜色金黄,人们又称之为“金 酥”。 传说: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把威宁水西土司首领奢香夫 人认为义女。有一年明太祖做寿,奢香夫人为了进贡土特 产以表孝心,吩咐厨师试用荞面拌糖做成一种精美的糕点, 经过40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眼看寿期临近,奢香夫人心 急如焚,到处颁布告示,如有人做出此糕点,以重金奖赏。 当时有个叫丁成久的重庆人揭了告示,制成了一种非常精 致的糕点,取名叫荞酥。每块重8斤,上面刻有九条龙, 九龙中间刻有一个“寿”字,象征九龙奉寿。朱元璋尝后 大加赞扬,称为“南方贵物”,从此荞酥有了名气。 毕节酸菜:酸菜是毕节的一大特产,青菜洗净放入沸水, 煮分把钟后滤起,挤干放入坛罐内,加入沸面汤和少许 “酸本”,密封七八个小时后即成。食用时加入豆汤内, 再佐以煳辣椒、木姜花、小蒜叶等,味道鲜美。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夏为梁州献域 殷周至元朝属古夜郎、罗施等国 明隶属贵州布政司水西宣慰司 解放后设毕节专员公署 1970年更名为毕节地区行政公署
历史文化名人
奢香(1361—1396) 女,彝族,名舍兹, 四川古蔺人。 李世杰(1716—1794) 字汉三,一字云岩, 黔西县人。 丁宝桢(1820—1886) 字稚璜,织金县人。 柏格理(1864—1915) 原名柏撒母耳, 英籍传教士。 余若瑔(1870—1934) 字达父,彝族, 毕节县人。
着力推进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和其他交 通工程建设
以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结 构为目标,开工建设通村油(水泥)路10000公 里以上,县乡道改造2000公里以上,农业产业区 公路、库区公路、国有林区和旅游景区公路1000 公里以上,2012年前实现100%的乡镇通沥青 (水泥)路,到2015年确保75%以上的行政村通 沥青(水泥)路,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 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加快内河航运工程建设,力 争开工建设乌江库区航运工程,逐步改善库区水 运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站场建设,加大公路 枢纽项目、县级客运站、货运站场、农村客运站 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交通网络构建主要目标
“十二五”末,形成“三横三纵”骨架高速 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以高速 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外通道和区内交 通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公路等级结构, 积极推进运输枢纽站点、农村公路、旅游 公路、矿山公路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综合 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 系,形成高效率、高速度的客、货运及旅 游通道,基本破除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加快 发展的交通瓶颈。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坐车去 威宁草海,看看在广阔的草海上相依相伴的丹顶鹤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品尝 毕节大曲和金沙回沙酒,让我们在毕节大曲的浓香中沉醉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桂花 市场和洪南水果市场转转,让我们在享受着农园气氛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观赏 中国的后花园——大方百里杜鹃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大方 九洞天,看奇洞奇石奇水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吃遍 毕节每一条巷子的各种小吃:金沙羊肉粉、大方臭豆腐、 威宁洋芋、威宁乔酥……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响水滩 看水景 如果我没有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会带你到毕节!
毕节美食
炒荞饭:在威宁一带比较流行,是用荞麦粒和米 饭、辣椒、熟火腿等一起炒制而成。荞麦是正宗 的粗粮,吃惯了大鱼大肉,再来尝尝荞麦,感觉 会比较爽口。 毕节豆腐干:毕节豆腐干素有“臭里香”之美称, 豆腐干用炭火烘烤,佐以五香辣椒面食用,皮脆 心绵,香味四溢,开胃提神。 毕节汤圆:与其他汤圆相比,毕节汤圆与众不同。 个小、皮薄,并且一碗汤圆中最多可有十种不同 的馅,每种味道各不相同。毕节汤圆是贵州省著 名的风味小吃,深受大众喜爱。吃毕节汤圆一定 要在老街上吃,特别是带着“X”家“X”氏字号的。
地区交通
毕节市地处乌蒙山腹地,位于川、滇、黔 三省交通要冲,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 市公路总里程近2000公里,东有海龙路、 居二路、大纳路,南有贵毕路,西有毕纳 路、毕威路,北有毕赤路,通乡油路改造 基本完成,96%以上的村通公路。
交通网络构建
贵阳至毕节高等级公路百余公里百余座桥 堪称桥梁博物院创吉尼斯世界记录已经开 工建设的隆昌黄桶、林歹织金、成贵快速 铁路和厦门蓉成都、杭州瑞丽、毕节威宁 高速公路横穿毕节毕节飞机场的建设构筑 了毕节试验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毕 节试验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毕节试验区区情
主讲人:范贤广
实验区由来
毕节是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 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 结合部,东靠贵阳市、遵义市;南连安顺 市、六盘水市;西邻云南省昭通市、曲靖 市;北接四川省泸州市。是乌江、北盘江、 赤水河发源地。
辖毕节市(现改名为七星关区)、大方县、 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 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百里杜鹃 风景名胜区等9县(市、区),250个乡镇、 办事处,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 2010年未,毕节市总人口833.89万人,其 中男性435.72万人,女性398.16万人。境 内居住有汉、彝、苗、回、布依、白、蒙 古、壮、侗、黎、满、瑶、土家、哈尼、 傣、景颇、仡佬、京、维吾尔等35个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28.06%。
三横三纵之三横
一横:①遵义至毕节段(毕节境)里程113.5公里, 总投资约80亿元,2012年10月1日前建成通车。 ②毕节至威宁段里程125.5公里,总投资约89.77 亿元,2012年10月1日前建成通车。二横:①开 工建设黔西至大方段里程51.6公里, 总投资约 48.02亿元。②开工建设毕节环城高速北段里程约 55.7公里,投资约51.13亿元。三横:①清镇至织 金段(毕节境)里程39公里,总投资约30亿元, 2014年建成通车。②织金至纳雍段里程68公里, 总投资约61.71亿元, 2014年建成通车。
经济在发展、社会和谐
目前全区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建 设全面加强 电力方面:火电和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806 万千瓦,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通信网络方面:通信网络遍及乡村电话 网已实现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和乡乡 通已实现村村通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已 向边远山村延伸
对外交通
横穿毕节东西和连接南北的两条国家级骨干高速 公路 “杭-瑞”、“厦―蓉”和穿越毕节腹地的 “成都—贵阳—广州”客运专用高速铁路(350 公里/小时)毕节段全面动工,毕节—威宁省级高 速公路、毕节机场已开工建设,国家规划的4条铁 路7个通道经过毕节并已于2011年全面动工。随 着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作为国家规划建 设的一级公路交通枢纽、二级铁路综合枢纽城市, 毕节市将成为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物流中 心。
奢香夫人
主要功绩: 一、明朝统一西南边 陲,促进国家统一 二、消弭战争,维护 名族团结 三、开通龙场九驿, 改善交通
李世杰
李世杰,贵州省黔 西人,乾隆时期从 小吏一直官升至兵 部尚书。在处理政 事、体恤民情、维 护祖国统一等方面 做出了许多可圈可 点的贡献。
历史文化古迹
织金洞
百里杜鹃威宁Leabharlann 海九洞天支嘎阿鲁湖
阿西里西山
红色景点: 鸡鸣三省
鸡鸣三省
吃在毕节
威宁荞酥、威宁荞凉粉、纳雍猪米肠、纳 雍燕麦炒面、纳雍木梳粑、纳雍火把鱼、 金沙龙五爷羊肉粉、金沙二皮辣鸡脆哨粉、 大方骟鸡点豆腐、大方臭豆腐干、织金土 特产、大方天麻、毕节汤圆、织金竹荪 、 威宁火腿
三横三纵之三纵
一纵:①黔西至织金段里程35.5公里,总投资约 29.13亿元,2012年10月1日前建成通车。②织金 至普定段境内约为37公里,总投资约35亿元, 2014年建成通车。二纵:①毕节至生机段里程 75.47公里,总投资约55.88亿元,2014年建成通 车。②毕节至都格段里程78公里,总投资约63.7 亿元,2014年建成通车。三纵:威宁至六盘水区 内里程57公里,总投资40亿元,力争2014年建成。 开工建设黔西至金阳、毕节至镇雄等高速公路连 接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史前文物和建筑 群有: 一、奢香博物馆 二、可乐遗址夜郎古都 三、彝族大屯土司庄园 四、黔西观音洞遗址 五、旧石器时代
毕节—红色革命老区
1934年1月贵州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在毕 节建立 1935年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现毕节市林口镇 的“鸡鸣三省村”召开了常委分工会议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毕节创建 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 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组建了全国唯一的省级抗 日武装——贵州抗日救国军。 夏曦、钱壮飞、吴正卿等中共要人和许多红军战 士热血洒毕节长眠在此地。毕节还有五千多名热 血青年踊跃参加了红军。
荞酥
豆干
冰粉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碧阳湖, 那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爬电 视塔,一览全城的风貌,让我们写下以后辉煌的计划,上 山时我们要带上毕节的橘子,下山时我们别忘了买大方臭 豆腐带回去尝尝。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游人民 公园,看着成群的鱼儿在湖里面嬉戏,在静静的湖面上交 映成一 幅天然的画卷。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游织 金洞,牵手漫步每一个充满幻想的洞。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夜郎 之都——赫章,在千奇的可乐遗址边沉吟古今,在韭菜坪 的顶峰上叹感毕节的雄伟 如果我在毕节遇见你,那么,我们一定要一起去洗心寺 拜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