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新人教版 (1090)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经典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听不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慢D.人耳可以听到任何频率X围的声音7.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8.根据所学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有物体的振动和传播的物质,就一定能得到声音B.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物体C.在声的传播中,声源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只是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波动D.声音是在生物的听觉X围内所能感觉到的一种振动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在真空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B.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物体停止了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很弱的声音C.骨传导方式可以让一部分失去听觉的人听到声音D.耳朵才是接受声音的,牙齿不能传导声音1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B.一定是声源和人耳间没有介质传播声音C.一定是声音的频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听觉X围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快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C.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低的声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3.(2011•金平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上人员要X口做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在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X口,使咽喉管X开或闭嘴同时堵住双耳,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防止()A.听小骨损坏B.听觉神经损坏C.鼓膜被震破D.14.如果我们看见物体振动,却听不到声音,下列分析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物体振幅太小B.物体振动太快C.物体离人太远D.空气不能传播声音15.当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站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那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的D.饼干太干了16.大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听不到声音,他将木棒的一端咬在口中,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倾听钢琴的演奏并谱写出了传世之作,这是因为()A.这样就可以使耳朵恢复正常B.钢琴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耳朵,引起听觉C.贝多芬利用骨传导的方式听到声音D.贝多芬即使这样,也根本听不到声音17.下列属于骨传导的是()A.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手轻轻敲打桌子的声音C.将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音叉的声音D.以上说法都正确18.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琴声,主要是能过()A.空气B.水C.木棒和骨D.19.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20.人发声的频率X围大约为()A.20HZ~1100HZ B.85HZ~20000HZ C.85HZ~1100HZ D.二.填空题(共4小题)21.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 产生的,平时我们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 传入我们耳朵里面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琴声,他靠的是_________ .22.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___ Hz,人耳_________ (能/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_________ 次.23.声波的频率X围很宽,由10﹣4Hz到l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_________ 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X围的声音入耳都听不到.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人的听力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声音,我们的听觉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与此有关的合理的场景:_________ .24.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组织传给_________ ,_________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三.解答题(共6小题)25.(2005•某某)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________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_ .26.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房间中央,请他安静地坐着不动,也不要把头转动.然后,你拿两枚硬币敲响起来,你所站的位置要总是在他的正前方或者正后方.现在请他说出敲响硬币的地方,他的回答会令你吃惊.例如,声音本发生在房间的这一角,他却会指着完全相反的一角!请你和同学讨论这种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27.根据声音传播速度和效果的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原因:(1)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远处敌人的人踏地声和车辆的轰鸣声,其原因是_________ 的缘故(2)夜晚,把手表放在枕头下睡觉,隔着枕头能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若把枕头拿掉,反而听不到这种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 的缘故.28.(2012•某某)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X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29.看图说理:(1)观察如图所示,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如果按照如图所示去设计声音传播的实验,图中敲桌面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还是通过桌子传入人耳,或者两者都有?针对这些疑问,怎样改进实验,使它更完善?30.经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听清声音,除了听觉系统要正常外,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一定要有正在 _________ 的物体,即发声体.发声体和人耳之间必须有传声的 _________ .发声体振动的 _________ 一定在人的听觉X 围内.声音到达人耳处的响度至少要达到 _________ dB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针对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针对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针对练习(含答案)1 .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 .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CA.响度B.音调C.传播声音的介质D.音色3 .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C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C.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4.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5.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一号”登月工程。

假如你以后登上月球后,你所做的那个实验,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进行的是D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C.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D.用小锤敲击音叉可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7 .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8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B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9.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D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20℃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宇航员在月球也可以直接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11.人们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新人教版 (1223)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新人教版 (1223)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一、选择题1.(2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分)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

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

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A.240m ; B.480m ; C.680m ; D.1020m.3.(2分)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制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A.传声; B.传热; C.导电; D.通风.4.(2分)如图所示,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将会发生:()A.电铃逐渐停止振动; B.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响;C.听到的铃声越来越轻; D.听到的铃声保持不变。

5.(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6.(2分)用手拨动琴弦,能听到悦耳的声音,此时作为声源的物体是(B)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7.(2分)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 316 5100 5000 1300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8.(2分)下列实验与实例中,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见BP机呼叫B.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9.(2分)人能够听到声音所具备的条件是()A.有振动物体就能产生声音B.振动在入耳的感觉范围内就能听到声音C.有声源、有声的传播物质、同时振动在入耳的感觉范围内D.以上说法都不对10.(2分)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典题目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典题目练习含答案
17.乒乓球被多次被弹起物体振动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空气不能减小
18.(1)人听到的两次声音中,后听到的声音是在空气传播的;(2) 952m。
19.(1)30s;(2)4500m
20.不正确,枪响后运动员已经起跑,而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这时运动员已经跑出了一段距离,所以,计时偏少,成绩不准确;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光传播100米所用时间可忽略不计,所以裁判员应该看到冒烟计时。
11.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如图所示: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_____;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______的结论。实验中声音无法完全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种)
12.小明在操场上跑步,听到同学的加油声是通过_____传到他耳里;以他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五、简答题
20.百米赛跑中,假如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声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正确吗?为什么?怎样计时才正确?
21.为什么飞机的噪声在晴天听起来较短促而轻,在阴天较长而深沉?
六、综合题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了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2)如果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尽,玻璃罩内变成真空时,还能不能听到声音?
(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4)由以上现象可得出哪些结论?
1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它说明了声音是由_____产生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同步练习

【巩固练习】一、选择1.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2.声音从空气向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速变大 B.声速变小 C.声速不变 D.无法确定3.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敲击音叉发声,与音叉接触着的乒乓球被弹开B.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C.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D.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5. 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是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B.只要是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C.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2014秋•岱岳区校级月考)在敲响大古钟时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人的听觉发生“延长”B.是大钟的回声C.大钟仍在振动D.大钟虽停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二、填空7.敲响一个音叉,则另一个音叉会弹起泡沫球,若把此装置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像图示那样弹起。

(填“会”或“不会”)8.(2015•庐阳区二模)自然界有一种会发出笑声的树,俗称为笑树,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9.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

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的传声能力较强。

10.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2分)一只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放出声音,当用抽气机使玻璃罩内的
空气成为真空,则:(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2.(2分)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把头探进缸
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说法正确是 ( B )
A.甲说:“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乙说:“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丙说:“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丁说:“是为了藏匿物品.”
3.(2分)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罩
中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到听不到为止。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音在玻璃钟罩里发生了反射 D、声波被玻璃钟罩罩住了.
4.(2分)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水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C.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变化
5.(2分)在敲锣时,停止对锣的敲击后,锣声却“余音不止”( )
A 人耳有“延时”作用 B 是锣声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C 锣停止振动后,周围空气还在振动 D 锣振动尚未停止
6.(2分)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钢轨 B.湖水 C.真空 D.空气
7.(2分)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
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8.(2分)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
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 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
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 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
9.(2分)我们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我们听不到回声的原因( )
A.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B.回声太小,听不到
C.老师讲课的声音根本没有回声 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10.(2分)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
就近的铁质管道能够( )
A. 传声 B. 传热 C. 导电 D. 通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3分)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
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
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12.(3分)声音需要靠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传播,我们在课室上课时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是靠_____________传播的. 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可以传播,但传播的速度不一
样,在_______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13.(3分)北京天坛里能够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的建筑物有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它是我
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_原理造成的音响效果。
14.(3分)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产生的。
15.(3分)悠扬的琴声靠的是琴弦的_________;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
声吓跑,表明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16.(3分)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舞”,同时能
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纸屑“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 。
17.(3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 传到室的各个角落,使同
学们都能听到.
18.(3分)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______,当把空气都抽出之后,________听到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二胡是靠 振动发声,军号是靠 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 的振
动发出声音的。
20.(3分)熟人给你打电话,接电话时听到他的说话声,你就知道他是谁了,这主要是依据
声音的 来判断的.
21.(3分)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站在离墙壁51m远的地方拍手,从
拍手到声音经墙壁反射回到他的耳朵需经历 s的时间。
22.(3分)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
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分)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
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
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
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
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24.(5分)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
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

25.(5分)取一个小的半导体收音机,用薄膜袋密封后浸在水中。打开收音机,你能否听到
音乐或广播?请说说理由。
26.(5分)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是怎样交谈的?

27.(5分)北宋时期的沈栝,在他的著作《梦溪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
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

28.(5分)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自己来听这段录音,你认为放出来的声
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评卷人 得分
四、论述计算题

29.(6分)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30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强烈
海啸。地震发生时,距震中1500公里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如果他们及时
接到警报,并立即奔向离海岸3000米的高地,便可不被巨浪卷走。倘若如此,他们最晚在
什么时间接到警报,方可死里逃生?(海啸在大洋中传播速度高达500公里/小时,孩子们
逃往高地的速度为100m/min。)

30.(6分)甲、乙两个人为了测量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甲在铁管一端敲击铁管一下,乙
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传来的声音,第一次是由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如果管的长度是102m,两次声响相隔0.27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声音
在铁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多少m/s?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B
2.
3.B
4.C
5.D
6.A
7.B
8.B
9.D
10.A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真空
12.介质 空气 固体
13.反射
14.振动
15..振动 液体
16.振动 能量
17.振动空气
18.小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19.固体 气体 液体.
20.音色
21.0.3
22.物体发声时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3.固体 振动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24.答: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
膀振动而产生的,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
25.解析:收音机喇叭的振动,通过薄膜袋中的空气,薄膜,水进入空气,再由空气传到
耳中,引起耳膜振动,由此听到了声音。
评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发声体的振动只有通过介质形成声波才能
使耳膜振动,听到声音。
26.因为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而声音又不能在传播真空中,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对面讲
话彼此是听不到的,但无线电波在真空中是可以传播的,因此在月球上,宇航员们是靠无
线电交谈的.
27.这是因为大地、牛皮筒能传播声音,而且它们传播声音的速度都比在空气中传播声音
的速度大,更重要的是,敌人的马蹄声、脚步声等声音传到牛皮筒中要发生多次反射,使
声音加强,更易发现敌人.
28.不同(2分)。因为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传导听到的听录音机放出的声音是通过空
气听到的
评卷人 得分
四、论述计算题

29.所以孩子们若能获救必须在上午11时以前接到海啸警报。11时30分-30分=11时
孩子们到达高地所需时间为:
8时30分+3时=11时30分
海啸传到马尔代夫的时间为:

海啸传到马尔代夫所需时间为:
30.答:略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0m/s
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时间为:t2=0.3s-0.27s=0.03s
=0.3m/s

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