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 柳宗元

合集下载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2008-09-25 19:56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①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题记:“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和译文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和译文《小石城山记》【作者】柳宗元【朝代】唐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也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小石城山记》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二、《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三、《小石城山记》作者介绍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小石城山记》原文及翻译《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文章的前半段描写小石城山的奇异景色,后半段借景抒情,以佳胜之地被埋没不彰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

字里行间,隐隐含有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昏瞆不明的强烈讥刺。

【原文】小石城山记作者:[唐]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1]。

[2],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3],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4],及是愈以为诚有。

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5],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注释】[1]垠(yín银):边界。

[2]睥睨(pìnì避逆):(lì丽):栋。

[3]数(cù醋):密。

[4]造物者:指创造万物的上帝。

[5]更(gēng耕):经历、经过。

伎:同“技”;技艺、长处。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

26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27《过庭录》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

《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1、《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小石城山在永州城西北。

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

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②;其旁,出堡坞③,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⑤,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⑥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⑦,而列是夷狄⑧。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因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⑨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解释①垠;边际。

②睥睨:城上的矮墙。

梁欐:栋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

③堡坞:小城。

④箭:小竹子。

⑤数:密。

偃:俯。

⑥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灵。

⑦中州:中原。

⑧夷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这里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

⑨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译文: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

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才消逝。

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

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及参考翻译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封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参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①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小石城山记字词归纳:通假字:1、少:通“稍"。

2、当:通“挡"。

《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展开全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③,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④,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⑤,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⑥。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小石城山: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境,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

②西山: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潇水边。

径:一直。

黄茅岭:在今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垠(yin):边。

③睥睨(bini):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梁欐(li):屋梁。

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④箭:一种竹名,可作箭杆。

泛指竹子。

疏数:疏、密。

偃仰:俯仰,高低。

⑤中州:中原地区,指黄河中下游文化发达地区。

夷狄:古时候称东方少数民族为“夷”,称北方少数民族为“狄”。

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⑥其气之灵:指天地的灵秀之气。

古人认为它赋于人,就会造就伟大杰出的人物。

楚之南:战国时楚国的南部即今之湖南一带。

【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翻越黄茅岭下山,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去,沿路搜寻风景,没有发现什么景色; 另一条偏北向东去,不到四十丈远,山路中断了,被河水分开了,有一堆积石形成的小山横挡在边上。

上面的石头像城墙上的矮墙和屋梁的形状,它的旁边又突出了一座像土筑的小城堡,那里有一个像门一样的石洞。

朝里看很黑,投一块石头进去,咚咚地发出水响声,那水响声激扬清脆,许久才停止。

绕着它可以登上山,在顶上可以眺望很远,上面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出美好的树木和竹子,显得格外的奇特和坚实,它们长得有疏有密,高低适中,就像是有智慧的人安排布置在那里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以及注释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记叙了作者柳宗元的亲身经历的旅途见闻和山川景物,是一篇著名的游记佳作。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沿着它走过去什么也得不到;另一条稍微偏北而后向东,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积石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有一个像门的洞。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注释
1.径北:一直往北。

2.逾:越过。

3.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4.西出:路向西伸去。

5.少(s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

少,通“稍”。

6.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7.横当其垠(yí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8.睥睨(pì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9.梁欐(lì):栋梁,这里指架支着的梁栋。

欐,栋,正梁。

10.堡坞(wù):小城堡,此处是指由山石天然形成的。

因此作者称其“小石城山”。

11.窥:注意,留心。

12.洞然:深深的样子。

13.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14.已:停止。

15.环:绕道而行。

16.望甚远:“望之甚远”的意思。

17.箭:指竹子。

18.益:特别。

19.“其疏数”二句:意思是,那些嘉树美箭,疏密相宜,起伏有致,好像是聪明人精心设置的。

数(cù),密。

堰(yàn),倒伏。

类:好像。

20.造物者:指创世上帝。

21.愈:更是。

22.诚:确实是,的确是。

23.“又怪其”四句:意思是说,又奇怪“造物者”不把小石城山安排在中原,反而陈设在这偏僻的蛮夷地区,经历千百年也不能够一展,它的风采,这当然是徒劳而无功用的。

中州,中原地区。

更,gēng音。

售其伎,贡献其技艺,其技艺得到赏识。

伎,通“技”。

售,出售,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24.“神者”二句:意思是,神奇性倘若不该这样,造物者就真的不存在了吧?神者,指神奇性,《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

”傥(tǎng),通“倘”。

倘若,或者。

不宜,不合适。


是,如此,指“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的现象。

果,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