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第2课笔记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二课笔记
笔记标题:八年级历史第二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笔记内容:
(1)鸦片战争
时间:1840年-1842年
背景:英国向中国大量出售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流失,社会动荡不安。

经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朝军队战败,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年-1860年
背景:英国和法国不满清朝政府的统治,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经过: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朝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时间:1894年-1895年
背景: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就朝鲜半岛的统治权发生争端。

经过:清朝军队在黄海海战中失利,最终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1900年-1901年
背景: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经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清朝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第二课的笔记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背景,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和认识。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02第一单元康奈尔笔记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02第一单元康奈尔笔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笔记栏第1课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年至1842年。

4.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时间:1856年至1860年。

4.列强的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5.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6.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

4.全盛: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5.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

6.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7.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8.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线索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总结栏1840年,英国为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第 二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 侵 华 罪 行
知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 间: 1856年10月 — 1860年10月 1856年10月 1860年10月 2、发动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发动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
企图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3、目 的:企图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推 销商品。 销商品。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罪行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了解)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了解)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 1858年签订《瑷珲条约》 年签订 (2)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年签订 (3)1864年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1864年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年签订 (4)19世纪80年代签订《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 19世纪80年代签订《改订条约》及以后“ 世纪80年代签订 议定书” 议定书”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了解)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了解) (1)兴 起: 1851年 1851年
(2 )发 展:
教材P9 教材P9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了解)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了解)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抗美援朝》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抗美援朝》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抗美援朝》课堂笔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抗美援朝》课堂笔记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历史背景、作战过程、成果以及对中国军队和人民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
1950年,韩战爆发,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影响,派兵介入朝鲜内战,企图推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中国政府深知战争对我国安全的威胁,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二、作战过程
中国人民志愿军面临着强大的敌人,但他们打出了保家卫国的炙热决心,发扬了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与美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志愿军的“战斗到底”精神,以及在“三八线”上的胜利,最终推动了韩战的和平解决。

三、成果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仅为保卫了中朝边境安全、稳定了中国北方地区,更为国家争得了半岛的和平、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对中国军队和人民的影响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激励了中国人民爱国、团结奋斗、必胜信念,成为我国军队打胜仗、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

同时,战争也教育了人们珍爱和平、反对侵略、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安全。

这对于中国未来的和平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深远意义。

总结
抗美援朝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命运的重大战争,也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实践。

在二十世纪末的历史发展中,抗美援朝作为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笔记一、课程标题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中国的古代社会与文明二、主要内容夏商周三代的社会制度介绍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结构。

解释了分封制、宗法制等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铁器的普及、农业的发展、商业的兴起等。

分析了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如百家争鸣的现象。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阐述了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评价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汉朝的兴盛与衰落介绍了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如文景之治、汉武帝的改革等。

分析了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描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包括政治格局的变化、民族融合的过程等。

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佛教的传播、书法的发展等。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夏商周三代的社会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兴盛与衰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

2.学习难点:如何理解古代社会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如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如何评价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理解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如何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成就。

四、思考与练习1.思考古代社会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3.评价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后世的贡献和教训。

4.探讨汉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其对后世历史的启示。

5.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成就,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知识要点归纳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借口: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和参与国: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咸丰帝在位)2.参与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四、《天津条约》的签订:1.概况: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2.条约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影响: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五、《通商程善后条约》的签订:1.概况: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

2.条约内容: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六、火烧圆明园:1.背景:《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概况: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七、《北京条约》的签订:1.概况: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奕䜣被迫与俄、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课堂笔记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课堂笔记

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课堂笔记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背景(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以“联合军”的名义侵略朝鲜。

并越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2)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涉新中国内政。

(3)应朝鲜政府的请求。

3、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5、概况: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6、抗美援朝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影响(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8、抗美援朝精神: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著名文学家魏巍写过《谁是最可爱的人》)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1、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2、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战争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课的笔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了解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始建于1636年,终于1912年。

清朝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644-1795年),中期(1796-1840年)和晚期(1840-1912年)。

2. 清朝的统治制度:清朝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下面是亲王、贝勒、贝子等贵族。

清朝还实行了一套严密的官僚制度,包括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等。

3. 清朝的经济和文化:清朝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清朝的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如蒲松龄、曹雪芹、纪晓岚等。

4. 清朝的民族关系:清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外,还有满族、蒙古族、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

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维护民族团结,如实行民族平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等。

5. 清朝的对外关系:清朝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逐渐增多。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然而,随
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清朝逐渐走向衰败。

6. 清朝的衰落:19世纪中叶以后,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内部矛盾加剧,民不聊生;外部列强侵略,国土沦丧。

最终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 反封建—— 推翻清朝统治(主要目标) 反侵略——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①李秀成在青浦打败洋枪队 ②洋枪队头目在慈溪战斗中被太平军
击毙
目的:都是为了打
第二次鸦片 战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中国市场
鸦第 片二 战次 争鸦 的片 继战 续争 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 2、俄国——侵占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 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 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 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 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第 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联军发动,美俄是帮凶
2.时间: 1856—1860年(咸丰帝时) 3.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4.1860年发生的主要事件: 占天津,入北京, 火烧圆明园
比较探究:
事件 相同点 结论
鸦片战争
性质:都是列强发
动的侵略战 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