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书愤联合案答案

合集下载

蜀相杜甫答案(最新版)

蜀相杜甫答案(最新版)

蜀相杜甫答案蜀相杜甫答案蜀相杜甫答案篇一《《蜀相》导学案学生版.转轴拨弦三两声().轻拢慢捻抹复挑().幽咽泉流冰下难.四弦一声如裂帛.家在虾蟆陵下住.钿头银篦击节碎.又闻此语重唧唧.谪居卧病浔阳城.呕哑嘲哳难为听()..二、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醉不成欢惨将别().寻声暗问弹者谁().低头信手续续弹()..银瓶乍破水将迸().妆成每被秋娘妒().去来江口守空船().梦啼妆泪红阑干().终岁不闻丝竹声().岂无山歌与村笛().却坐促弦弦转急().三、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裂缺劈雳,丘峦崩摧 B。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C.曲终收拨当心画 D.钿头云篦击节碎四、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举酒欲饮无管弦 B.间关莺语花底滑 C.状成每被秋娘妒 D。

秋月春风等闲度五、下面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浔阳江头夜送客 B.歌以赠之.. C.夜深忽梦少年事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六、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别时茫茫江浸月()别有幽愁暗恨生(). 2.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 3.委身为贾人妇()为君翻作《琵琶行》().. 4.移船相近邀相见()相逢何必曾相识().. 5.自言本是京城女()凡六百一十六言.. 6.老大嫁作商人妇()为君翻作《琵琶行》().. 7.如听仙乐耳暂明()凝绝不通声暂歇().. 8.转轴拨弦三两声()却坐促弦弦转急(). 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惟觉时之枕席().. 10.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转徙于江湖间()..七.下面句子翻译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他们相信瀛洲是很难找到的。

B.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只有醒来时候眼前看到的枕和席,刚才梦境里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粗重的声音和轻细的声音交错在一起演奏出来,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掉在玉盘中一般悦耳动听。

杜甫蜀相的问题答案大全

杜甫蜀相的问题答案大全

杜甫蜀相的问题答案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杜甫蜀相的问题答案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关于杜甫蜀相的问题答案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关于杜甫蜀相的问题答案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乱以来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

古诗鉴赏选择题含标准答案

古诗鉴赏选择题含标准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志向的感触,比较阅读,找出剖析不妥的一项()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觉到的孤独和凄凉,进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单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模范,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同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串一直,从从前的壮志难酬到晚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矛盾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仰慕诸葛亮之情不一样,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呼喊,要求朝廷赶快整军北伐。

2、以下诗句中没有采纳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煽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以下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种类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B.荒忽兮眺望朝驰余马兮江皋C.岸土赤而壁立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D.罔薜荔兮为帷合百草兮实庭(2012 年北京卷)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4、5 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以下对本领的赏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 ,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天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详细生动的描述出暮春世界的漂亮风景。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蜀相》课后练习(含答案)

《蜀相》课后练习(含答案)

《蜀相》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锦官(jǐn)开济(jì)大散关(sǎn)猝不及防(zú)B.衰鬓(bìn)千载(zǎi)空好音(hào)塞上长城(sài)C.祠堂(cí)禅让(chán)柏森森(bǎi)暴殄天物(tiǎn)D.祓除(fú)频率(pín)伯仲间(zhóng)泪满衣襟(jīn)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导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蜀相》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展现柏树伟岸、质朴的特征,表达仰慕、凭吊之情。

B.颔联“自”和“空”两字,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

C.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刻画了一位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君报国之心,概括力非凡。

D.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4.下列对《蜀相》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诗,“丞相”即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自春色”“空好音”中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频烦”即“频繁”。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1 4蜀相书愤(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高二语文同步练习诗歌1 4蜀相书愤(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祠.堂(cí)颠.沛(diān)溘.然(kè) 一曝.十寒(pù)B.挑剔.(tī) 粗犷.(kuàng) 频.烦(pín) 风声鹤唳.(lì)C.日曛.(shūn) 塞.上(sài) 裨.将(pí) 怙恶不悛.(quān)D.衰鬓.(bìn) 伯.仲(bái) 悖.逆(bèi) 察言.观色(yán)解析B.“犷”应读“guǎng”;C.“曛”应读“xūn”;D.“伯”应读“bó”。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丞相皇鹂襟怀柏森森B.斑斓千载樊笼瓜州渡C.茂盛繁蜜顿挫大散关D.衡量寤寐悲惋伯仲间解析A.“皇”应为“黄”;B.“州”应为“洲”;C.“蜜”应为“密”。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敢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解析C.“各尽所能”使用对象是不恰当的。

A.“伯仲之间”比喻三国运动员棋艺水平不相上下,与文意相符。

B.“络绎不绝”指不断有外国艺术团来中国演出,意在形容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多,符合上下文意。

D.“无伤大雅”指对人或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妨害,在句中用来形容“开玩笑”,是恰当的。

《蜀相》与《书愤》测试题

《蜀相》与《书愤》测试题

《蜀相》与《书愤》测试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题一、填空题1.《蜀相》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是唐代著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_________”。

2.《书愤》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是南宋杰出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蜀相》一诗中的“蜀相”指的是_________,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_________。

4.《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早年_________、_________的壮志豪情。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其中“三顾”指的是_________,“两朝”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6.下列对《蜀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一问一答,点明了祠堂的所在地,渲染了森森气氛。

B.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通过写祠堂内的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和悲壮事业的怀念。

C.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

D.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而身先死的惋惜和感慨。

7.下列对《书愤》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诗人回顾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但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豪气如山。

B. 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人以“楼船”“铁马”代指宋军,写出了宋军雄壮的军容、高昂的士气以及恢弘的气势。

C.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诗人用南朝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不能重用自己、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

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杜甫《蜀相》赏析、练习题及答案(精)⼀、诗⽂《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然的春⾊,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三、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出⾝京兆杜⽒分⽀之⼀的襄阳杜⽒。

⾃号少陵野⽼,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川,虽然躲避了战乱,⽣活相对安定,但仍然⼼系苍⽣,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从其名作《饮中⼋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云。

杜甫的思想核⼼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学和⽇本⽂学都产⽣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多集于《杜⼯部集》。

四、赏析《蜀相》是伟⼤的唐代诗⼈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咏史诗。

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略、辅佐两朝、忠⼼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间寄寓感物思⼈的情怀。

这⾸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忧国忧民之⼼;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蕴含着诗⼈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蜀相杜甫阅读答案(最新版)

蜀相杜甫阅读答案(最新版)

蜀相杜甫阅读答案蜀相杜甫阅读答案。

蜀相杜甫阅读答案篇一《杜甫蜀相详细》蜀相杜甫阅读答案篇二《蜀相——杜甫》蜀相杜甫本诗主要了什么内容?杜甫游武侯祠的所见所感。

本诗按内容/题材属于什么诗?怀古咏史诗课文研读首联我们读出了什么?•点题:丞相这一亲切的称呼点了题《蜀相》•交代了地点:锦官城外•首联:自为问答—点出了祠堂之所在,铺陈渲染了安谧、幽静、肃穆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蜀相杜甫阅读答案篇三《题库-蜀相琵琶行及答案》《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蜀相》复习题库一、文学常识 1.下面关于杜甫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创作的诗歌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被后人称为“诗史”。

B.杜甫把从《楚辞》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推向高峰。

他的“三吏”“三别”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对社会造成的破坏。

C.杜甫的诗歌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D.在诗歌艺术方面,杜甫的诗歌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2.下面关于杜甫的称呼错误的一个是() A.杜工部 B.杜樊川 C.杜少陵 D.诗圣 3.下面诗歌不是杜甫写的一首是()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望岳 C.锦瑟 D.石壕吏 4.下面最能体现杜甫诗歌风格的一项是() A.沉郁 B.明快 C.飘逸 D.清新二、阅读理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1.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2.下面对于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映阶碧草自春色(映照) B.隔叶黄鹂空好音(美妙).. C.出师未捷身先死(快速) D.长使英雄泪满襟(永远).. 3.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诗歌中押韵的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书愤》联合案答案
《蜀相》
一、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二、分析诗歌
(一)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
1、明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联吴抗曹,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3、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4、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正是因为“出师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叹息,才“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分析首联、颈联,体会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诵读
1、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就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2、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
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3、老师点拨、明确:
“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柏森森”: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4、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互文见义,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却与诗人无关,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诗人面对丞相祠堂的无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时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
五、课堂总结:朗读古诗词的技巧
《书愤》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二、知识运用
1、解释加点的词
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渡:渡江南下伯仲间:兄弟之间。

意为相差无几气:豪气
2、律诗入艰、山、关、斑、间 an
【思考与探究】
1、①书:写,抒发②愤:义愤
③书愤:抒发义愤
2、悲愤的感情基调,以“愤”字为意脉展开全诗
3、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4、一愤:愤国家
“早岁那知世事艰”
二愤: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
三愤:愤自己:难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鬓已斑”
四愤:愤谁与堪
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5、“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6、明确:(1)对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

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

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

二是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
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自然涌上笔端。

(2)用典明志:①陆游以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②用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以诸葛自况,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3)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

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

【研究讨论,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1、社会背景:离乱时代
2、作者经历: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3、主要意象:诸葛亮:杜甫——忠心、功绩(慨叹)
陆游——矢志不渝(羡慕)
——(同样以诸葛亮为主要意象,作者描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个人情感: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壮志难酬)陆游——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陆游以诸葛自况,渴望建功立业)补注:作此诗时,陆游已是61岁的老人。

此时他已罢官6年,只挂着一个空职蛰居故乡。

直到作此诗,才因任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总结:
表达技巧:杜甫——情景交融
陆游——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杜甫——沉郁(深沉蕴藉)
陆游——(悲愤)悲壮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