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确认作业指导

合集下载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引言概述:首件作业指导书是在生产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质量控制工具。

它旨在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的首件产品能够符合客户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定义和作用,并分析其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接下来,将分五个部份逐一阐述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方法。

一、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定义和作用:1.1 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定义:首件作业指导书是一份详细的文件,它包含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要求和标准,以确保首件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

1.2 首件作业指导书的作用:首件作业指导书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它能够匡助生产人员了解产品的要求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1.3 首件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首件作业指导书能够匡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中的错误和缺陷,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内容:2.1 产品信息:首件作业指导书应包含产品的详细信息,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等,以确保生产人员了解产品的特性和要求。

2.2 生产步骤:首件作业指导书应详细描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包括原材料准备、加工工艺、装配流程等,以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能按照要求进行。

2.3 质量要求:首件作业指导书应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客户的期望。

三、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方法:3.1 培训和教育:首件作业指导书可以用于培训新员工和提高现有员工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按照要求进行生产。

3.2 监控和检查:首件作业指导书可以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

3.3 反馈和改进:首件作业指导书可以用于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首件作业指导书的实施和管理:4.1 制定和更新:首件作业指导书应由专业人员制定,并定期更新,以确保其与产品要求和标准保持一致。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首件产品的确认流程,使之在制造过程中流通良好。

确保首件产品质量,避免批量质量问题的发生;2.范围:适用于生产部所有生产线。

3.职责:各产线班组长负责对首件样品的制作,并依据SOP文件和基准样件进行首件确认;质量主管进行对首件确认执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流程:4.1.1所有产品每批次批量开产前(SMT班组换班时),都由产线组长或当班负责人主导,依据BOM清单、标准工艺文件、及基准样件制作出1pcs或一拼板首件产品,班组长或当班负责人依据BOM清单、SOP文件、检验文件及检验工装逐级对首件产品进行确认。

4.1.2 首件确认合格后,班组长及时填写《产前/首件确认记录表》,将首件产品放置在指定区域,并通知产线开产;如果首件确认不合格,应立即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查,如果无法解决,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或质量主管进行协助处理;待问题解决后方可恢复生产,并对更正后生产的首件产品再次进行确认。

4.1.4 正式开产后,班组长应对生产线员工操作的符合性、关键工序、检验设备等生产情况进行巡查,并及时予以纠正处理,保持实际操作与SOP文件一致;质量主管对产品首件样品进行监督检查,并抽检首件确认过程的验证工作,对产线首件验证后出现不合格,立即停止生产并查找不合格原因,待问题解决后需重新进行首件确认流程。

4.1.5 正式生产后,如果出现操作人员批量人员变动或交接班时、生产设备出现异常并长时间停机时、物料型号更换时,检验工装设备做更换时,都需要重新进行首件确认,首件确认流程按照4.1.1和4.1.2条款内容确认执行,并做好相应记录;5.流程图:附件:《产前/首件确认记录表》《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异常处理办法》《产品制造工艺标准》《不合格品控制作业指导书》。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一、引言首件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首件检验能够顺利进行而编写的。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相关要求,以确保首件作业的质量和一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首件作业的目的、适用范围、所需材料和设备、操作步骤、检验要点以及记录和报告等内容。

二、目的首件作业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活动,旨在确保生产的首件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首件作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后续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套明确的操作规范,以确保首件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首件作业的生产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加工、电子制造、塑料注塑等行业。

无论是新产品的首次生产还是现有产品的改进,都需要进行首件作业以确保产品质量。

四、所需材料和设备1. 首件样品: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的首件产品样品。

2. 测量工具:包括卡尺、量规、显微镜等,根据产品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首件作业的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五、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认首件样品的来源和数量。

b. 准备所需的测量工具,并进行校验和调整。

c. 准备记录表格,并填写相关信息,如日期、产品名称、样品编号等。

2. 检验外观:a. 检查首件样品的外观,包括表面光洁度、颜色、图案等。

b. 根据产品要求,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尺寸和形状的测量。

3. 功能性检验:a. 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性测试,如开关是否灵活、电路是否正常等。

b. 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4. 物理性能检验:a. 根据产品的物理性能要求,进行相应的测试,如硬度、拉伸强度等。

b. 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万能试验机、硬度计等。

5. 包装检验:a. 检查首件样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包装材料、标签、防护措施等。

b. 根据产品的运输和储存要求,进行相应的包装测试,如抗震性、防潮性等。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首件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首件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份详细指导文档。

通过该指导书,可以确保每个操作者在进行首件作业时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从而减少错误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针对首件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进行详细的说明。

二、指导书的目的首件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在首次生产时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通过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要求,可以确保每个操作者都能够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率。

指导书还可以作为培训新员工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快速上手并熟练掌握操作流程。

三、指导书的编写步骤1.明确操作流程:首先,需要明确首件作业的操作流程。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了解,确定每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2.标准化操作要求:在指导书中,需要详细列出每个操作环节的标准化操作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操作者的要求、操作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步骤的具体描述、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3.安全注意事项:在指导书中,需要特别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例如,需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机器设备的安全操作等。

4.质量控制要求:指导书中还需要明确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对产品质量的检查标准、检查方法和频率等。

确保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5.培训和评估:指导书的编写完成后,需要对相关操作者进行培训,并评估其对指导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培训可以通过内部培训、考试或实际操作进行。

四、指导书的内容要求1.操作流程:指导书中需要明确列出每个操作环节的具体步骤和要求,确保每个操作者都能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操作。

2.操作者要求:指导书中需要明确列出每个操作环节的操作者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技能要求、操作经验要求、培训要求等。

3.操作工具和设备:指导书中需要明确列出每个操作环节需要使用的操作工具和设备,并对其选择和使用进行要求。

4.操作步骤:指导书中需要详细描述每个操作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操作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操作顺序。

首件作业指导书

首件作业指导书
《首件确认表》
五、作业前的准备:
1、标准样品;2、制令单;
3、图纸;4、清场记录表;
六、作业步骤及方法:
1、生产班长领取标准样(返单产品标准样与初次生产订单产品标准样到品管部领取);
2、找出该订单产品的加工制令单及图纸;
3、取整模或一轮产品依制令单核对相应尺寸;
4、取整模或一轮产品依制令单测试功能性项目;
更改历史
版本号
文件更改号
更改概要
修改人
批准人
01
首发行
/
/
/
发放范围
一、目的:
对制程中的产品规格符合性验证,确保产品的各项特性能满足客户的规定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生产中的产品。
三、参考文件资料:
(一) QC工程表
(二)产品鉴别与追溯管理程序
(三)检验与试验管理程序
(四)品质瑕疵程度分类表
四、表单记录:
10、品管确认符合要求后在《首件确认表》中签名,并在首件标准样品的标签上盖章;
11、《首件确认表》、标准样品挂在机台指定位置供巡检或自检参照;
12、生产完成后,首件确认样及首件确认表一同归档保存;
七、首件时机:
1、中途机台停机4小时以上,技术员(机长)或班长需重新做首件确认;
2、同机台、同模具换不同产品时,技术员(机长)或班长需重新做首件确认;产品更换不同配套模具时,技术员(机长)或班长需重新做首件确认;
5、一种产品连续工作4个工作日时,技术员(机长)或班长需重新做首件确认;
6、首件生产现场确认完成后,品管员应在1小时内进行复核;
7、如在以上时机,生产部门无《首件确认表》,品管员应在第一次巡检或抽检前进行首件确认,并将确认结果记录于《工序巡检记录表》中;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CNC)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CNC)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CNC)1.目的为明确首件检验要求,规范首检流程,特制订此规范。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正式生产的换机种、更换模具、更换材料、异常时程序(参数)调整等CNC加工、冲压、镭雕、焊接、装配、后加工等产品的首件确认。

3.职责3.1运营部车间技术员:负责换机种、更换模具、更换材料、生产异常后刀具更换、程序(参数)调整等以及调机品的自检,同时填写相关报表;3.2 IPQC;首件样品的普通量具可测量尺寸(位置)、外观、颜色、手感、结构、装配等检测项目的首件确认;3.3测量室:首件检查二次元、二点五次元、三次元尺寸检测;3.4 QE工程师:首件记录的审核;4.首件确认的时机4.1产品开拉、中途停机24H以上生产或换机台生产4.2异常时程序(参数)调整4.3异常换刀、更换工装夹具4.4机器更换机种、模具、材料5.作业流程5.1产品开拉、中途停机24H以上生产、换机台、换机种、更换模具、更换材料、生产异常后刀具更换、程序(参数)调整,须试做样品进行首件确认;5.2试做样品进行首件确认前,车间技术员须先确认是否有SOP、SIP及样品,如果没有SOP、SIP、样品,车间技术员须立即提出,必要时与工程部沟通确定对策;5.3车间技术员按照调机作业标准(CNC车间:《加工程式单》)和SIP调整好机器,安装好刀具、工装夹具后进行试调打样,样品完成后车间技术员先依据SIP 进行自检:外观,同时对卡尺、深度计等普通量具可以测量的尺寸(位置)进行测量,需要三次元、二点五次元、二次元测量的,送测量室进行检测;5.4测量室测量的结果,必须保留好电子档,生产有需要时打印并由测量员签名;5.5外观、机构、尺寸、实配OK,则交现场IPQC进行确认;如确认NG,则继续改善直至OK。

对于有改善难度和判定困难的外观问题,须请QE工程师或工程部确认,必要时升级上报。

5.6尺寸(位置)NG、外观改善有难度等问题,经过客服质量工程师或工程部确认可以生产的,必须有确认人的签名,否则车间技术员不可生产,IPQC应做不合格判定同时开出《不合格处理通知单》升级上报。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

首件作业指导书OK一、任务背景:为了确保首件作业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一致性,制定一份详细的首件作业指导书是必要的。

本指导书旨在为操作人员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骤和相关要求,确保首件作业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

二、任务目标:1. 提供一份标准格式的首件作业指导书,包含必要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2. 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首件作业,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3. 提高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率,减少不良品率和重复作业的发生。

三、任务内容:1. 首件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格式:a. 封面:包含任务名称、版本号、日期等基本信息。

b. 目录:列出各个章节的标题和页码。

c. 引言:简要介绍首件作业的重要性和目的。

d. 作业流程:详细描述首件作业的操作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e. 质量要求:列出首件作业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f. 培训要点:提供操作人员培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g. 附录:包含相关图表、表格、工具和参考资料等。

2. 首件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求:a. 简明扼要: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的技术术语,确保操作人员易于理解。

b. 逻辑清晰:按照作业流程的先后顺序编写,确保操作步骤的连贯性。

c. 准确详细: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要求,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准确执行。

d. 图文并茂:使用图表和图片辅助说明,加强操作人员的理解和记忆。

e. 实用可行:指导书应基于实际操作情况编写,避免过于理想化或不切实际的要求。

f. 审核验证:指导书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实际验证,确保准确性和可行性。

四、任务进度安排:1. 收集相关资料和要求:2天2. 编写首件作业指导书:5天3. 内部审核和修订:2天4. 实际验证和反馈意见:3天5. 最终修订和发布:1天五、任务交付物:1. 首件作业指导书(电子版和纸质版):包含封面、目录、作业流程、质量要求、培训要点和附录等部分。

2. 实际验证报告:记录实际验证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ISO9001-2015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ISO9001:2015)1.目的对生产新订单的首件产品进行检验,防止批量性的问题出现,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2.适用范围适用新订单生产前的产品。

3.职责生产部:负责首样的制作、自检、签名确认及送检的工作。

品质部:负责根据工厂订单、生产通知单核对资料、检验性能。

工程部:负责核对首样是否与BOM一致。

4.作业流程生产部:1、接到新订单产品时,由拉长按工厂订单及生产通知单制作首件2、根据工厂订单及生产通知单核对资料进行自检,并在首件检验报告中填写订单号、机型、颜色、线别、首件数量、送检日期与时间且签名确认3、自检完毕后,将产品连同首样检验报告一并送至品质部交给PQA进行复检品质部:1、在接到生产部的首件样品后,按照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外观及性能检测2、按照包材资料核对铭牌、彩盒、外箱、说明书、保修卡的信息3、按照工厂订单及生产通知单核对包装方式及客户特要求的注意事项4、检验、核对完毕后,按照首样检验报告的项目进行签字确认,然后将产品与首样检验报告一并送至工程部交给PE进行复查工程部:1、在接到品质部的首件样品后,按照BOM表核对首件是否与BOM 表一致2、按照工厂订单及生产通知单对首件进行复查3、核对完毕后,在首样检验报告中的“PCBA板的型号”、“电源线厂家及规格”、“发热丝厂家及规格”、“各部件结构是否符合标准”的位置进行确认,并签名填写完成时间4、将产品与首样检验报告交付给生产部拉长,并放置在拉头的位置,一张订单生产完后,由拉长拿着成品入库单及首件检验报告给PQA签字5、首件确认时间:电动类30分钟(切菜机、雪糕机)、加热类1小时(干果机)5.首件确认异常处理:品质部与工程部任何一个部门在确认首样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常,都必须将不良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部,若是外观性问题,需要更换一台OK的首样产品,重新进行确认;若是包装方式或产品性能及结构异常,生产部必须及时更改,只有首样确认合格后,才可进行生产6.相关文件1、工厂订单2、生产通知单3、BOM表4、成品检验作业指导书7.记录表格首件检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件确认作业指导书
编号:
1.0首件确认条件:
1.1更换规格时
1.2停机后开机
1.3修机后开机
1.4交接班时
2.0首件确认的依据:
2.1生产单
2.2工艺单
2.3测试标准
2.4标准样
3.0首件确认项目:
3.1印刷工段
3.1.1印版与色样(版厂打样与设计稿)的一致性。

图案
规格的确认。

3.1.2材料型号的确认:宽度、厚度、电晕面、电晕值与
生产工艺要求相符。

3.1.3油墨型号、溶剂型号与工艺单相符。

3.1.4调机印刷品与标准色样一致。

3.1.5油墨附着力。

3.1.6油墨粘度确认。

3.1.7设备参数设定的确认:须与工艺要求相符。

3.1.8印刷品质量项目:套位、刀线、色相、堵版、拖尾、
墨线、静电、水纹等。

3.1.9确认产品工艺单的要求是否满足。

3.1.10确认生产单的要求是否被满足。

3.2复合工段
3.2.1材料型号确认:宽度、厚度、电晕面、电晕值与生
产工艺要求相符。

3.2.2胶水型号、配比、工作浓度、粘度、上胶量是否与
工艺要求相符。

3.2.3网辊型号符合工艺要求。

3.2.4胶压辊宽度、平整度确认。

3.2.5复合强度(初粘力)。

3.2.6复合品质量项目:起皱、白点、透明度、卷曲、隧
道、压辊痕。

3.2.7设备参数设定的确认:须与工艺标准相符。

3.2.8胶水粘度确认。

3.2.9确认产品工艺单的要求是否被满足。

3.3分切工段
3.3.1分切材料、产品名称、熟化时间的确认。

3.3.2分切位、分切宽度、分切长度的确认。

3.3.3收卷方向的确认。

3.3.4纸芯直径、长度确认。

3.3.5设备张力、速度的确认。

3.3.6溶剂残留、摩擦系数、剥离强度的测试。

3.3.7印刷、复合质量项目的确认。

3.4制袋工段
3.4.1产品名称、材料结构确认。

3.4.2袋型、尺寸、热封尺寸、热封位、切刀位的确认。

3.4.3挂孔直径、挂孔位、撕口位的确认。

3.4.4热封强度的确认、气密性、平整度。

3.4.5溶剂残留、摩擦系数、剥离强度的确认(边封产品)。

3.4.6设备参数的确认。

3.4.7印刷、复合、分切质量项目的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