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背景材料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1.引言1.1 概述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是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查的一项重要成果。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面积、分布情况以及保护与利用状况的详细统计和分析,报告为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不仅是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气候和水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我国的森林资源一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问题,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对全国各地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地面实地调查和数据整合等手段,报告准确统计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总体情况和分布特点。
在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概况的部分,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国森林资源的总体面积和分布情况,并对各个地区的森林资源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同时,报告还将重点关注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状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的发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报告还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用来介绍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的背景和意义,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分为多个章节,主要介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概况以及森林资源的面积和分布情况。
其中,第二章"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概况"将详细阐述森林资源清查的背景、目标、方法和数据来源等内容;第三章"森林资源面积和分布情况"将分析森林资源的总体面积、不同地区和类型的森林分布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
结论部分对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概括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亮点,重点提出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目录第1章调查区域概况 (3)1.1项目区概况 (3)1.2项目建设地公司及基地主要情况 (6)1.3项目背景及由来 (7)1.4项目组工作开展情况 (8)第2章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9)2.1调查目的 (9)2.2调查时间 (9)2.3调查范围 (9)2.4调查内容 (9)2.5调查依据 (10)2.6执行标准及精度要求 (10)2.7调查工具及用图 (11)2.8调查方法 (12)第3章森林资源现状 (16)3.1调查区各宗地基本情况 (16)3.2宗地区划情况 (17)3.3各类土地面积统计 (17)3.4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 (18)3.5林地、林木权属统计 (18)3.6林种统计 (18)3.7森林按起源、权属、优势树种(组)面积蓄积统计 (19)3.8经济林面积、株数、产量按生产期统计 (19)3.9灌木林统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0林地质量 (20)3.11林地按立地类型统计 (20)3.12林地上套种澳洲坚果统计及说明 (21)3.13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木调查 (21)第4章森林资源特点及评价 (22)4.1森林资源特点 (22)4.2森林资源评价 (23)附表:附表1 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村委会杨志宝持有宾川县“宾林证字(2009)第002616号”林权证森林资源小班因子一览表附表2 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附表3 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4 林种统计表附表5 森林按起源、权属、优势树种(组)面积蓄积统计表附表6 经济林统计表附表7 灌木林统计表附表8 林地按立地质量等级面积统计表附表9 林地按立地类型面积统计表附表10 套种经济林木株数、产量统计表附图:1、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村委会杨志宝持有宾川县“宾林证字(2009)第002616号”林权证森林资源调查项目区地理位置示意图(1:300000);2、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村委会杨志宝持有宾川县“宾林证字(2009)第002616号”林权证森林资源现状图。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背景材料知识交流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背景材料一、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概况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属于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及时、准确查清各省(区、市)和全国的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消长动态,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进行林业和生态建设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始建于70年代初,已完成了五次清查工作。
7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采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建立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以省(区、市)为抽样总体,系统布设地面固定样地,通过定期复查,准确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的森林资源清查方法。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和稳步健康发展,使我们能够依据科学、可靠的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及各省(区、市)森林资源底数及消长动态。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该体系在规模和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得到国际上广泛赞誉。
前苏联、美国、日本、德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林业代表访华时,都对该体系给予高度评价。
(一)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3-1976年):1973年林业部部署全国各省开展以县(局)为单位的森林资源清查工作。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缺台湾省),在比较统一的时间内进行的较全面的森林资源清查,这次清查主要侧重于查清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整个清查工作到1976年完成,林业部于1977年组织进行了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汇总。
(二)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7-1981年):1977年林业部对森林资源清查技术进行了改革,并在江西组织了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试点工作,在取得初步经验后,于1978年开始,先后在全国各省推广,建立以省为总体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于1981年完成了体系的初查工作。
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是我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体系、技术体系建设的重大转折,为开展全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打下了良好基础。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二)退耕还林工程
•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林业建设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 群众参与度 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这是调整国土利用结构、 增加森林覆盖、治理泥沙危害的根本性措施。 该工程于1999年首先在陕西、甘肃、四川3省试点,2000年3月推向长 江上游和黄河上 中游地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1年3月该工程被正式列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2年退耕还林 工程全面启动。
• •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工程概况
•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下同)共涉及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分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大区域。 1.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天保工程 长江上游地区以三峡库区为界,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西藏 等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包括陕西、 甘肃、青海、 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7个省(自治区)。总共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工程区土地总面积343670万亩(2.291亿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34316万 亩(0.895亿 公顷)。 2.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天保工程 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新疆共5个省(自治区) 境内的 86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16个地方森工企业、23个县及12个县级林业 局(场)。工 程区林业用地面积51272万亩(3418.1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42122 万亩( 2808.13万公顷)(其中天然林39077万亩‹2605.13万公顷›),疏林灌木林地1780万 亩(118.66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090万亩(139.33公顷),无林 地5159万亩( 343.93万公顷),其它林地122万亩(8.13万公顷)。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森林资源调查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1一、森林资源培育现状(一)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我县的森林资源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资源分布不均,以山区为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后续储备增加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资源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总体概况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如下特点:1、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县林业局1982~2001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坡、万宝山等12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189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222368hm2的8.5%,活立木蓄积230327m3,占全县活立木蓄积3636240m3的10.3%。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优秀6篇)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优秀6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林业资源清查报告

林业资源清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我国林业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等相关信息,本报告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全面呈现了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调查方法和范围本次林业资源清查报告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林业部门提供的相关报告和公开数据,以及经过抽样调查所取得的实地数据。
本次清查范围涵盖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乡林地、山地、湿地等自然界的林木资源。
三、林地分布情况根据本次清查数据,我国林地总面积约为xxx万公顷,占据国土总面积的xx%。
其中,森林土地面积占比约为xx%,乔木林和灌木林数量较多;林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内,分布较为均衡。
此外,本次清查还发现,我国的山地林地面积较大,约占xx%;湿地林地约占总林地面积的xx%。
四、林木种类及数量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国林业资源涵盖了大量的树种类别。
常见的树种包括松树、杉树、柏树、柳树、槐树等。
其中,松树是我国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分布广泛,占比约xx%。
此外,还有一些珍稀树种,如黄花梨、翠柏等,数量较少,需要进行保护。
总体来看,我国林木的总数量达到了xxx万株,其中乔木林数量最多,约占总树木数量的xx%。
五、林地利用状况分析本次清查还对各个地区的林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林地利用主要包括木材采伐、旅游观光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木材采伐是我国林地利用的重要部分,为国家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旅游观光方面,林地的景观价值受到了广大游客的欢迎。
然而,一些地区的林地利用方式尚不规范,例如乱伐乱砍等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
我们建议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注重平衡经济利益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六、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本次清查报告强调了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在林木保护方面,我们建议加强对珍稀树种和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对破坏林木和森林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含编制说明)

《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编制说明《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编写组二○一○年八月目录一、制定《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的必要性 (1)二、编制过程 (2)三、指导思想 (3)四、编制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几个主要问题说明 (4)一、制定《主要树种龄级与龄组划分》的必要性一般来说,森林生长发育周期长,实际生产中用年龄表示生长发育阶段很不方便,因此常用龄级、龄组来反映林龄,龄级期限划分反映了林分的生长速度快慢,龄级划分反映林分发育的不同生长阶段,龄组划分反映了林分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不同经营阶段,合理林龄结构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因此,龄级与龄组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性内容之一。
龄级与龄组是反映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及其相互适应性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林分生长过程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确定森林资源收获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为加强森林资源调查,适合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调查技术发展的要求,陆续颁布了林业调查规划的技术规定,如农林部1973的《全国林业调查规划主要技术规定》、1978年的《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1982年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以及1994年、1996年、2002年、2004年出台的一类和二类调查技术规定。
同时,在采伐管理上,结合森林资源培育和利用的需要,陆续颁发了相关的采伐规定,如1973年的《森林采伐更新规程》、1987年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2005年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2007年的《农田防护林采伐作业规程》《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等。
在这些规定中,对龄级和龄组的含义和划分都有逐步的演变和进展。
从目前来看,除我国统一的一类(2004年版)、二类(2002年版)技术规程外,还有部分省份(如福建省)的技术规程,都规定了本省龄级与龄组的划分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背景材料
一、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概况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属于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及时、准确查清各省(区、市)和全国的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消长动态,并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进行林业和生态建设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始建于70年代初,已完成了五次清查工作。
7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采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方法建立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以省(区、市)为抽样总体,系统布设地面固定样地,通过定期复查,准确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动态变化的森林资源清查方法。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和稳步健康发展,使我们能够依据科学、可靠的方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及各省(区、
市)森林资源底数及消长动态。
经过20多年的努力,该体系在规模和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得到国际上广泛赞誉。
前苏联、美国、日本、德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林业代表访华时,都对该体系给予高度评价。
(一)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3-1976年):1973年林业部部署全国各省开展以县(局)为单位的森林资源清查工作。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缺台湾省),在比较统一的时间内进行的较全面的森林资源清查,这次清查主要侧重于查清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整个清查工作到1976年完成,林业部于1977年组织进行了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汇总。
(二)第二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77-1981年):1977年林业部对森林资源清查技术进行了改革,并在江西组织了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试点工作,在取得初步经验后,于1978年开始,先后在全国各省推广,建立以省为总体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于1981年完成了体系的初查工作。
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建立,是我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体系、技术体系建设的重大转折,为开展全国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2
年林业部对全国各省清查成果组织了统计汇总和资源分析。
(三)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4-1988年):从1984年开始,全国各省先后开展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一次复查工作,于1988年结束。
通过对这次清查的统计汇总,第一次比较详细地提出了全国森林资源有关动态变化数据。
通过这次全国连清复查,进一步证明了连续清查是当时最为有效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方法,有较高的可比性,对加强森林资源宏观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第四次全国森林资称清查(1989-1993年):从1989年开始,各省相继开展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复查工作,整个清查工作于1993年完成。
这次清查是在客观总结前两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提高,清查的覆盖面更为全面,技术标准、调查方法更趋一致和规范,成果更为客观。
(五)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4-1998年):1994年开始了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三次复查工作,并于1998年结束。
1994年修订颁布了《国家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技术规定》,
本次清查科学、合理地规范了各省的样地数量;运用了统一的数据处理统计计算程序,规范和丰富了成果产出信息;逐步引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了实验和试点,为优化完善连清体系,进一步满足国家宏观决策的需求,全面提高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调查成果的精度奠定了基础。
(六)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1999-2003):1999年开始进行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工作。
这次清查除了执行1994年颁布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外,在总结前几次清查经验和实验、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主要技术规定》补充规定(试行)。
要求全面运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同时为了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增加了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和湿地资源等相关的调查因子,并力争将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等省的未布点部分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部纳入监测体系,真正做到覆盖全国。
必将为国家的宏观决策和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预计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将于2003年完
成。
二、我国森林资源主要指标在世界森林资源的位置及与世界主要国家森林资源的比较。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无论是森林面积还是蓄积,位于世界前列。
我国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第5位;森林蓄积量仅次于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扎伊尔、印尼之后,列第7位。
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16.55%,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
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28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0.6公顷的21.3%,人均森林蓄积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蓄积72立方米的1/8。
见表二、表三。
表二、世界上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单位:亿公顷、亿立方米
表三、世界部分国家的森林资源主要指标
2、俄罗斯林业近况,世界林业研究,1995(4);
3、中东欧地区经济转机国家林业发展问题,决策参考,1995(8)。
三、第四次与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主要指标的比较郁闭度是指林冠的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在《森林法实
施条例》颁布实施以前,我国的森林标准是按郁闭度0.3以上(不含0.3)界定森林。
在二ΟΟΟ年一月颁布的《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将森林的郁闭度标准修订为0.2以上(含0.2)。
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2%,若按修订后的森林郁闭度标准计算为15.12%。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按修订后的森林郁闭度标准进行了统计汇总,结果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增长,森林覆盖率为16.55%,净增了1.43个百分点。
表四、主要森林资源指标动态(按修订后的郁闭度标准)
200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