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生产中的木材干燥问题

合集下载

木工工作中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木工工作中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木工工作中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引言:木工工作是一门需要细心和技巧的手艺。

无论是制作家具还是装修,质量问题都是木工们面临的关键挑战。

本文将探讨木工工作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木工们提升工作质量。

一、木材翘曲木材翘曲是木工工作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翘曲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木材的本身属性引起的,另一方面可能是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导致的。

解决方法:1. 选择优质的木材:在购买木材时,应选择干燥度高、密度均匀的木材。

这可以大大减少木材翘曲的概率。

2. 控制施工环境:木材容易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施工环境应尽量保持稳定。

使用加湿器或者空调系统,调整室内湿度和温度,有助于减少木材的翘曲。

3. 适当的储存和处理:在使用木材之前,应将其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干燥,以防止木材受到潮湿和紫外线的损害。

此外,如果木材已经出现轻微翘曲,可以通过将其加以平放并施加适当的重物进行校正。

二、粗糙的表面处理木工制作完成后,表面处理是关乎整体质量的重要一环。

然而,粗糙的表面处理往往会影响作品的观赏性和质感。

解决方法:1. 选用合适的砂纸:根据需要的光滑度选择合适的砂纸粗细。

一般来说,较粗的砂纸适合初次修整,而较细的砂纸适合最后的抛光。

2. 使用适当的工具:使用合适的电动工具(如砂纸机、砂纸锉等)可以提高表面处理的效果。

此外,手工磨光工具如砂纸、砂布、砂球等也是常用的工具。

3. 注意施工方法:施工时要保持手腕稳定,力度均匀。

采用前后、左右方向的交替打磨,有助于避免局部过度磨损的问题。

三、拼接不牢固在木工制作中,拼接是常见的操作。

拼接不牢固会导致作品在使用中发生松动、开裂等问题。

解决方法:1. 选用合适的连接件:根据拼接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连接件,如螺钉、螺栓或者胶水等。

不同材质和需求的拼接,需要使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连接件,以确保结构的牢固性。

2. 合理设计结构: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木材的特性和拼接的稳定性。

合理增加榫卯等结构连接的使用,可以提高拼接的牢固程度。

木材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和控制

木材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和控制

木材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和控制木材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家具、造船、交通运输等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木材应用过程中,木材的干燥工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木材打湿后会引起木材的各种缺陷,如开裂、变形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木材加工中的干燥工艺和控制。

一、木材的干燥方式目前,常见的木材干燥方式主要有两种: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

自然干燥是指将木材堆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通过自然风吹晒使木材逐渐失去水分;而人工干燥则是通过专业干燥设备,对木材进行一定程度的加热和蒸发处理,从而使木材快速失去水分,以达到干燥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干燥方式更为常用,因为自然干燥比较耗时,且不易控制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导致木材质量不稳定。

二、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在进行人工干燥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控制因素。

1.温度控制温度是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温度过低会造成干燥效率低下,时间过长影响生产效益;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木材变形、开裂等缺陷。

因此,在干燥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使得木材能够快速干燥,同时又不会造成质量缺陷。

2.湿度控制湿度是影响人工干燥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湿度过高会导致干燥不充分,木材质量下降;而湿度过低则会造成木材干燥过快,造成开裂等缺陷。

因此,在进行干燥过程中,需要控制干燥环境的湿度,确保在适宜的范围内。

3.压力控制在人工干燥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干燥设备的压力,以确保木材在干燥过程中不被压坏或变形。

同时,压力还可以调整干燥设备内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方向,从而加快木材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提高干燥效率。

4.干燥时间控制干燥时间是指木材从进入干燥设备开始,到完成干燥的时间长度。

干燥时间的控制需要结合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进行考虑,以保证木材干燥的充分程度,并避免过度干燥导致木材的质量下降。

三、常见的木材干燥设备现代化的木材加工工厂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人工干燥设备。

我国家具行业的木材干燥问题

我国家具行业的木材干燥问题
表 1 20-20 0 1 0 5年我国家具业的产值和 出口额 1 -
T b 1 Ou p ta d e p r a u r m 0 0 t 0 5 a . t u n x o tv l e f o 2 0 o 2 0
f r t e Ch n s u n t r d s r o h i ee f r i e i u t y u n
自2 世纪 8 年代以来 , 0 O 我国家具业取得了持续
1 我 国家具 业 的木 材干 燥量
的、 巨大的发展 , 年平均增长率在 1 以上 , 5 本世纪
初 已成为世界家具生产 大国,04年我 国家具 的出 20 口额位居世界第一, 1 表 所列为 20 年至 20 年我 00 05 国家具业 的生产总值及 出口额[ ] 1 。在本世 纪 的前 1 年里 , 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生产国, 0 我 并且 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成为家具生产强国。
维普资讯
第2卷 0
第4 期
木材工业
CHI NA Ⅵ, I I (oD NDIS ] 『TRY
20 年 7 06 月
J l 0 6 uy2 0
V_ . 0 No 4 0 2 1 .
我 国家具 行业 的木材 干燥 问题
许 美琪
( 上海市家具 研究所 , 上海 2 0 0 J 00 1
关键词 : 家具业 ; 木材干燥 ;阔叶木 ;预干 ;干燥基 准 ; 含水 率控制
中图分类号 :S ;S 5 T 6T 6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64 20 )402— 1 1 5(060— 2 3 0 8 0 0
S g e to n Ti e y n o h u n t r n u ty i i a u g sin o mb r Dr i g f rt e F r iu e I d sr n Ch n

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

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

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一、家具的制作工艺流程介绍1. 裁料原木运回工厂后,木工将原木用带锯锯成厚薄不同的板材,可以长短搭配,综合利用,减少浪费,节约红木稀缺资源。

2. 干燥红木家具是一种纯实木家具,它的各个零件几乎都由实木制成。

因此,木材干燥就成为它的首要问题。

如干燥不当,在继后的零部件加工、装配、油漆上都会出现种种问题,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

要解决的木材干燥问题包括:红木原木的贮存、板材的预干、板材的干燥工艺、干燥质量和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等。

木材具有较小的密度和较大的强度,耐酸碱腐蚀,绝缘性能较好,易于切削,纹理和色泽美丽等优良性质。

但是,用未经干燥的木材制成的产品不能保证质量的。

新鲜木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环境下水分会不断蒸发。

水分的自然蒸发会导致木材出现干缩、开裂、弯曲变形、霉变等缺陷,严重影响木材制品的品质,因此木材在制成各类木制品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厚薄不同的板材通过分类,分别进入干燥窑进行干燥。

一般厚的板材需要干燥40天左右,薄的板材需15天左右,直到将木板干燥至水分含量在8%—12%,目前很多红木家具制作厂家都有比较好的干燥方法,但是这个过程最少也不低于10天。

因为一定要控制好木材与本地湿度保持平衡,日后制成的家具才不易开裂和变形。

正确的干燥处理可以克服上述木材缺陷,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改善木材的加工性能,延长使用年限。

它是合理利用和节约木材的重要技术措施,是木材加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工序。

3. 选材备料选材备料是木材干燥后的第一道工序,是做好一件家具的关键,俗话说“万丈高,从地起”,备料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家具产品的质量。

材料选得好,选得顺,榫卯就好做,家具也牢实。

料配得好,看上去就美观,就能增加家具本身的价值。

4. 榫卯结构名鼎檀家具沿用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也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木材干燥的基本知识

木材干燥的基本知识

11 9.5 8.5 7.5 6.5 6 5.5 5
4 3.5 3.2
11 9.5 8.5 7.5 6.5 6 5.5 5
4 3.5 3.2
11 9.5 8.5 7.5 6.5 6 5.5 5
4 3.5 3.2
℃ 72 25.5
20
17 13.5 11 9.5 8.5 7.5 6.5 6 5.5 5
木材干燥的基本知识
研发中心:周建武
课程意义
• 木材干燥技术涉及到木质家具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如木材干燥生产是家具企业 能耗最大的工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
• 干燥工序是家具制造过程耗时最多的工序,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
• 干燥生产是家具制造的基础,干燥不合格,使木材在加过程中产生变形,使胶合 强度降低,使油漆质量不达标,使成品家具在客户家中使用时产生开裂,变形, 影响品牌满意度;
第一章 家具水分与使用环境
第一节 家具中的水分
一、家具中水分的由来
活树的树根(主 根和须根)不断地从 土壤中吸取水分,送 到树干,经过木质部 中的管胞或导管输送 到树枝和树叶。树叶 内的水分一部分向大 气中蒸发,另一部分 在叶绿素中参与光合 作用,而大部分水留 在了树干中。活树被 砍伐并锯解成各种规
100
22
16.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12
10
9 7.5 6.5 6 5.5 5 4.5 4.5 4 3.4
98 22.5
17
15
12
10
9
8
7
6 5.5 5 4.5 4.5 4 3.3
96
23
17
15
12
10
9
8

各种木材的干燥收缩率

各种木材的干燥收缩率

各种木材的干燥收缩率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由于其天然的美观和可塑性,被广泛用于家具制造和室内装饰。

然而,木材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水分的蒸发而发生干燥收缩现象,这会影响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不同种类的木材具有不同的干燥收缩率,了解这些收缩率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木材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些常见的木材种类及其干燥收缩率。

榉木是一种常见的硬质木材,其干燥收缩率为0.34%,属于较低水平。

相比之下,红橡木的干燥收缩率为0.64%,较高水平。

其他常见的木材如松木、橡木和胡桃木的干燥收缩率分别为0.26%、0.61%和0.44%。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木材的干燥收缩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木材的干燥收缩率对于正确使用和处理木材非常重要。

当人们设计和制造家具时,他们必须考虑到木材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情况,以确保制成的产品不会出现极大的形变或开裂。

特别是对于一些要求精度较高的家具,例如门窗、柜子等,设计师必须预测木材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湿度变化下的收缩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种常见的解决办法是事先进行木材的干燥处理。

在制造过程中,木材可以通过烘干或空气干燥的方式,将其中的水分含量降至合适的水平。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木材在日后使用过程中的干燥收缩量。

此外,在制造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改良措施,如使用补偿材料或结构加强件等,以增加家具的稳定性。

除了制造过程中的处理措施,使用阶段也需要注意木材的干燥收缩情况。

在干燥的季节,特别是冬季,室内空气湿度相对较低,这会导致木材的水分蒸发,进而引发干燥收缩。

为了减少这种收缩,可以在室内增加空气湿度,如使用加湿器等。

另外,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或均匀地分布家具,可以减少由于局部水分蒸发不均匀而引起的收缩不平衡。

总结来说,木材的干燥收缩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木材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不同种类的木材具有不同的干燥收缩率,制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木材烘干工艺流程

木材烘干工艺流程

木材烘干工艺流程
《木材烘干工艺流程》
木材烘干工艺是木材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烘干,可以使木材中的水分得以蒸发,从而提高木材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木材腐烂和变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木材烘干的工艺流程。

首先,木材烘干的第一步是去除木材中的大部分水分。

一般而言,木材从原始状态到达最终干燥状态需要经历四个阶段,也就是初干、定型、平衡和稳定。

在初干阶段,木材中的自由水分会被热气蒸发出去。

这个阶段需要比较高的热量和较大的风量,以迅速蒸发大量的水分。

接着是定型阶段,此时木材内部的水分开始缓慢地蒸发,木材的温度和湿度要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在平衡阶段,木材内外的温湿度逐渐趋于平衡,木材的湿度降到15-18%之间。

最后是
稳定阶段,木材中的水分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实际的工艺流程中,木材烘干的过程需要依靠专业的烘干设备,如烘干窑或烘干机。

这些设备能够提供适当的温湿度环境,并通过控制湿度、温度和通风等参数,使木材的烘干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木材的种类、尺寸和湿度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管理,以保证不同木材的烘干效果和质量。

总的来说,木材烘干工艺流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技术和设备要求却十分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只有通过科学严谨的工艺流程和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木材的烘干质量和效果。

产品质量问题处理案例

产品质量问题处理案例

产品质量问题处理案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案例,供参考:
某大型家具生产企业A公司因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导致一批实木家具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开裂现象。

客户投诉后,A公司立即与物流公司B进行沟通,并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问题家具进行检测。

经过检测,确认问题家具确实存在开裂现象,原因是木材干燥不彻底导致。

A公司立即启动紧急应对措施,包括:
1. 向客户道歉并承诺解决问题;
2. 召回问题家具,并承担相关运输费用;
3. 对开裂家具进行维修或更换;
4.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同时,A公司还与B物流公司协商,要求其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损坏进行赔偿。

经过一系列努力,客户对A公司的处理态度和措施表示满意,并恢复了信任。

此案例中,A公司通过及时应对、与客户沟通、第三方检测和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有效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恢复了客户信任,避免了潜在的品牌声誉损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如有疑问,建议咨询相关法律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具生产中的木材干燥问题文/许美琪红木家具是一种纯实木家具,它的各个零件几乎都由实木制成。

因此,木材干燥就成为它的首要问题。

如干燥不当,在继后的零部件加工、装配、油漆上都会出现种种问题,从而影响成品的质量。

要解决的木材干燥问题包括:红木原木的贮存、板材的预干、板材的干燥工艺、干燥质量和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等。

红木原木的贮存由于我国现用的红木大都从东南亚国家如缅甸、柬埔寨等国进口,有相当部份是以原木的方式进料,可采用浸没在贮木池中的方法来进行存贮。

由于红木内有较多的内含物,这种存贮方式可以浸提出这些内含物,打通木材内部水分的通道,有利于日后的干燥。

此外,还可避免原木受菌类的腐害和原木的干裂。

如无条件建立贮木池,也可采用周期性连续喷水的方法,将贮木场加以适当规划,输水管埋于地下并接长距离洒水器,利用加压泵适时喷水,可使原木得到很好的保护。

这种方法较之贮木池法,投资及管理的费用较低,同时对地点的选择及贮存量富有较大的弹性。

板材的预干红木属于难干阔叶材,因此其干燥宜分两阶段进行,即先进行预干,干燥至含水率20-30%,再进行窑干。

红木板材先经过各种方式的预干,再进行窑干,就有可能降低能量消耗,并可减少降等,保持木材本色。

用气干作为预干措施可以提高干燥窑生产率约为40%,减少废品60%。

预干在国外已较为普遍,对我国红木家具厂来说,比较可行的预干方法有两种:气干以大气干燥作为预干。

将锯下的板材堆放在板院内进行气干,使含水率达到20%-30%,然后窑干。

采用气干与窑干相结合的干燥方式是比较经济的,但须占有较大面积的场地,并须严格管理。

红木家具厂的气干一般以自然气干为宜。

低温预干把板材置放于预干窑内进行干燥,窑内配有风机及通风道,气流通过材堆的风速在1.0-1.5米/分,温度为20-40℃。

低温预干窑可采用木质构件建造,内部通风装置与加热装置的容量较小,低温预干周期比气干短,降等损失小。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促进红木的干燥,采用预刨光的方法也是十分有用的。

生材在窑干前先以平刨机两面刨光,可以消除锯切时留下的微小的缝隙,有很好的防裂效果。

这种微小的缝隙,也是造成干燥开裂的原因之一,包括干燥的表裂和内裂,木材的内裂大约有98%是由表裂加深所导致的。

有研究表明,预刨光可减少表裂约75%,缩短干燥时间7%。

但需注意的是,进行预刨光的板材厚度要略加大,以免因刨光损耗而厚度不够。

这可能会造成材积损失的感觉,但是木料经刨光后,使用前仅细刨即可;而未经刨光的板材在使用前也必须经过平刨与细刨处理,所以实际上总损耗相同。

木材的端部涂漆也有很好的防裂效果,木材干燥时若采用端部涂漆,对于2米长的板材,可增加木材利用率8%左右。

当然端部涂漆应在木材锯切后立即进行,只有在锯切后1-3天内涂布,才会取得这样的效果;3天以后,则只能收到一半的效果。

板材的干燥工艺红木是难干的阔叶材,红木中的水分移动非常缓慢,木材中的水分通道不畅,因此表层与稍下部的内层的含水率相差很大,必须多次地进行中间处理,缓解含水率梯度和解除较大的内部应力。

因此,干燥宜采用热水和蒸汽干燥方式。

这是由于这两种方式均采用热湿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易于调节温、湿度,并可利用喷蒸或喷水来方便地进行中间处理和后期的平衡处理与终了处理。

在木材干燥过程中,为了提高木材的干燥速度、消除干燥过程中的应力和平衡材堆各块板的最终含水率,需要分别进行预热、中间、平衡和终了处理。

预热处理材堆装窑后,在开始干燥之前,通常应进行预热处理,目的是对木材加热,并提高木材芯层的温度,以便在进入干燥阶段后,能加速内部水分向表面移动。

对于半干材和气干材,预热处理还可消除锯材在气干过程中所产生的表面张力。

对于湿材和生材,预热处理可使含水率偏高的木材蒸发一部分水分,使初含水率趋于均匀。

预热处理还可降低纤维饱和点和降低水分的粘度,并使半气干材和气干材的表层毛细管舒张,从而提高水分的传导性。

预热处理可分两步进行。

首先使介质温度升高到40-45℃,并维持半小时到1小时,使窑内设备和窑内壁及木材表面加热,以免在高湿处理时在这些表面上产生冷凝水。

然后再进行预热处理,它主要通过喷蒸、或喷蒸与加热相结合,使温、湿度同时升高到所要求的介质状态,并保持一定的时间,让木材热透。

红木干燥是一种低温常规干燥,它的预热温度应比基准第一阶段的温度高5℃;相对湿度,可控制干湿球温度差为1-3℃,新锯材或初含水率较高时,干湿球湿度差应偏小,即湿度偏高;半干材或气干材,干湿球温度差偏大,即湿度偏低。

总的原则是使绝大多数木材保持既不干燥也不吸湿的情况下进行预热。

预热的时间应使木材的中心温度不低于规定的介质温度3℃为准,可按以下经验方法估计,材料每厚1cm,时间维持1.3-1.5小时,冬季可再延长50%-100%。

预热结束后,应将介质的温、湿度降到基准相应阶段的规定值,即进入干燥阶段。

中间处理锯材在窑干过程的前期会产生表面张应力,严重时会引起表裂,而中、后期会出现表面硬化,严重时会造成内裂。

中间处理就是在窑干过程中以消除表层张应力和表面硬化的调湿处理。

即通过相对的高温高湿处理,使木材表层充分润湿并提高塑性,因而可消除干燥应力和解除表面硬化,同时还能使表层毛细管舒张并减缓含水率梯度,以利于继续干燥。

经中间处理后再转入干燥时,在一定时间内,干燥速度明显加快而不会引起木材的损伤。

中间处理的介质状态,干球温度比当时干燥阶段的温度高8-10℃,湿度按窑内介质的平衡含水率比当时阶段基准的平衡含水率规定值高5%-6%来确定,或近似地控制干、湿球温度差为2-3℃。

处理的时间对红木来说,每1cm厚,可为1.5-2小时。

中间处理的时机和次数,与树种、厚度、初含水率及干燥基准的软硬度有关。

对于红木来说,应处理3次或3次以上,可考虑在含水率45%、35%、25%、15%附近进行。

红木容易发生内裂,中间处理的重点是防止后期干燥发生内裂,必须比较充分地解除表面硬化。

但防止前期发生表裂,保持锯材的完整性,对确保整个干燥过程的顺利实施和确保干燥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间处理结束后应将介质状态降到下一阶段的基准参数。

平衡处理当锯材的含水率达到要求的终含水率时(通过检验板测知),可能窑内还有一部分锯材的含水率尚未完全达到要求,或沿锯材厚度方向含水率分布还不均匀(即内层尚未干透)。

若对干燥终含水率均匀性要求较高,须进行平衡处理,使已达到要求部分不再干燥,未达到要求部分继续干燥,以提高整个材堆的干燥均匀度和沿厚度上含水率分布的均匀度。

平衡处理的介质状态,温度可以比基准最后阶段高5—8℃,但对红木来说,处理温度最好不要超过基准最后阶段温度。

因为此时木材表面已有相当程度的硬化,而平衡处理的相对湿度不算高,此阶段是一部分木材的延续,温度太高,容易引起木材内裂或使强度降低。

平衡处理的介质湿度,按介质平衡含水率值比锯材终含水率低2%来决定。

例如,当要求锯材干燥到终含水率10%,那么,平衡处理的介质平衡含水率应为8%。

由干球温度和平衡含水率值,便可通过查图表获知相对湿度或干湿球温度差。

平衡处理的维持时间与初含水率状况的不均匀程度、干燥窑的干燥均匀性、含水率检验板在材堆中的位置,以及树种、厚度和干燥质量要求等诸多因素有关,不能硬性规定。

应以含水率最高的样板和窑内干燥速度较慢的部位的含水率及锯材沿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都能达到要求的终含水率允许偏差的范围内为准。

若不能对这些部位和样板进行检测,可凭经验,按每1cm厚度维持2—6 小时估计,并在窑干结束后进行检验,以便修正。

终了处理锯材干燥到所要求的终含水率并经过平衡处理之后,无论沿横断面(厚度方向)的含水率是否均匀,其内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干燥应力存在。

为了消除这种应力所进行的调湿处理叫做终了处理。

对于要求干燥质量为一、二、三级材的锯材,必须进行终了调湿处理。

终了处理的介质状态:温度比基准最后阶段高5—8℃,或保持平衡处理时的温度,湿度按介质状态的平衡含水率比锯材终含水率高4%决定。

例如,当要求锯材终含水率为10%时,终了处理介质的平衡含水率应为14%,再由温度和平衡含水率查平衡含水率图表得知相对湿度或干湿球温度差。

假定终了处理的温度为70℃,则该例终了处理的干湿球温度差为3℃。

因此,终了处理的介质湿度,也可近似地采用干湿球温度差为3℃。

终了处理维持的时间与树种、厚度、基准软硬程度、有无中间处理和平衡处理,以及干燥质量要求等因素有关,对红木来说,每1cm厚可处理2—5小时,板材越厚,处理的时间越长。

生产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生产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我国地域辽阔,年平均平衡含水率在15%左右,如以青岛、上海、广州三地为例:三地区的平衡含水率的最小值为12.4%,而高值则远高于10%。

因此,木制品在此环境下进行生产都存在着除湿问题。

平衡含水率的大小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和湿度的大小,即使在同一地区,在一昼夜内,温度和湿度也变化较大,因此平衡含水率也相差较大。

在江苏某地的实测表明,六月份该地区在一昼夜内的平衡含水率,其最小值为7.1%,最大值为24.2%,相差17.1%,平均值为16.5%。

如以含水率14%以下作为比较适宜的工作时间,正好是白天的工作时间,从上午9:30到下午6;00,共8.5个小时。

其余时间木材的平衡含水率都高于14%,木制品极易吸湿,共有15.5小时面临除湿问题,需要对含水率进行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有无含水率控制,产品的最终含水率有较大差异,一般在3昼夜后出现明显差别,硬材中的环孔材、软材的吸湿尤为明显,如投料含水率6%的水曲柳和橡胶木,经7昼夜,其终含水率分别上升为15.2和15%。

红木的吸湿虽然不那么多,但是如不采取控制,同样会吸湿使含水率提高,而这往往是厂家容易忽视的问题。

生产过程中控制木材含水率的方法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木材含水率的方法主要有:(1)控制木材干燥后的初含水率对在国内销售的红木家具,销往南方的,木材干燥后终含水率宜控制在15%及以下;销往北方的,木材干燥后的终含水率宜控制在12%及以下。

木材干燥后不可立即投入生产,应贮存在干料库内2至3天,干料库内温度控制在35-40℃,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为宜。

这样木材可在干料库内消除干燥应力,平缓含水率梯度。

(2)尽量缩短生产周期生产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木制品的含水率的高低,因此要合理地组织生产,使各零件的含水率同时均衡到位。

目前,以台湾的许多企业,生产周期一般控制在2至3天内。

但红木家具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周期不可能这么短,但如改进工艺,零部件实行专业化生产,生产周期的缩短也不是不可能的。

(3)创造低含水率环境,让木制品在不加工时存放在低含水率环境中。

木制品在自然环境中,显然要吸湿。

因而有必要建立低含水率环境,使该环境中的含水率控制在12%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