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发行制与核准制的联系与区别

合集下载

《2024年流行的误解_“注册制”与“核准制”辨析》范文

《2024年流行的误解_“注册制”与“核准制”辨析》范文

《流行的误解_“注册制”与“核准制”辨析》篇一流行的误解_“注册制”与“核准制”辨析流行的误解:“注册制”与“核准制”辨析一、引言在当今的金融市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常常会遇到两个词汇:“注册制”和“核准制”。

这两个概念在金融领域中经常被提及,但往往伴随着一些误解和混淆。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这两个概念,澄清流行的误解,并探讨它们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定义。

注册制是一种证券发行制度,要求发行人将需要发行的证券信息公之于众,供投资者参考。

而核准制则是一种更为严格的证券发行制度,除了要求发行人提供相关信息外,还需要监管机构对发行人的资格、财务状况、发行条件等进行审核和批准。

三、流行的误解尽管“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定义相对清晰,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们经常被误解。

以下是一些流行的误解:1. 注册制等同于无监管。

这是对注册制的一种常见误解。

实际上,注册制并非无监管,而是通过信息披露来保护投资者。

发行人需要公开详细的信息,供投资者做出决策。

2. 核准制更有利于保护投资者。

虽然核准制确实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因为它增加了监管机构的审批环节。

但过度依赖核准制可能导致市场灵活性降低,可能错过一些优质的、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3. 注册制鼓励“零门槛”上市。

事实上,注册制并不意味着任何公司都可以轻松上市。

虽然相对于核准制而言,注册制的上市门槛较低,但仍然需要对发行人的财务状况、业务模式等信息进行公开披露。

四、注册制与核准制的优劣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分析这两种制度的优劣。

1. 注册制的优势:首先,注册制可以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其次,注册制可以提高市场的效率,降低企业的上市成本和时间成本。

此外,注册制还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鼓励更多的优质企业上市。

2. 核准制的优势:核准制在保护投资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程序,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金融法简答题及答案

金融法简答题及答案

银行法:1.商业银行设立的法定条件:(PPT:text9中有每条的详细解释,这里不赘述)我国《商业银行法》第12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该具备下列条件:①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②有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③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④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⑤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2.商业银行禁止的业务有哪些?(对应PPT:text10)《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了商业银行的禁止性业务:不得从事信托投资业务、股票业务、房地产业务及向其他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投资业务。

3.存款合同的法律特征:(对应PPT:text13存款法)无名性消费寄托性附合性实践性4.借款合同的法律特征:(对应PPT:text14贷款法)(1)借款合同的标的物为货币。

借款合同的标的物只能是货币,而不能为其他消耗物或不可消耗物。

(2)借款合同是转移标的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即所有权的合同。

这一点与存款合同一致。

借款合同的标的物是货币这种种类物,且具有强制流通性,因此一经占有即具有了对其所有权。

当然,这种所有权中的使用权能和收益权能有所限制,即借款的使用一般要受当事人合同约定范围的限制,否则,借款人有权在合法的范围内自由地使用。

借款人享有借款的收益权,这种收益应是在扣除了出借方利息后的收益。

借款人占有权、处分权则是完整的,即出借人须将货币交付给借款人,之后,借款人即拥有了对其处分权,依合同约定自主使用并收益。

否则,借款合同就失去了意义。

(3)借款合同一般为有偿合同。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与自然人之间借款,应收取一定的利息。

当然,法律不禁止自然人之间无偿借款关系的存在。

(4)借款合同一般为诺成性合同。

合同法规定出借人应按借款合同约定的日期和金额提供借款,否则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这说明借款合同为诺成性合同。

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则以货币交付生效,应是实践性合同。

简述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类型

简述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类型

简述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类型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指对证券发行活动进行审核和监管的制度。

根据不同的发行对象、发行方式以及监管目标,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注册制、核准制和备案制。

注册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主要适用于股票、债券等大规模公开发行的证券。

在注册制下,发行人需要通过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招股说明书或发行登记文件等材料,经过严格审查后方可发行证券。

审核内容包括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商业模式、发行计划等,旨在确保投资者充分了解发行公司的基本情况和风险,并从中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注册制强调信息披露,增加了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程度。

核准制是指证券发行前需要由相关机构或部门核准批准的审核制度。

核准制通常适用于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等小规模或特定对象的证券发行。

在核准制下,发行人需要递交发行计划、审批材料等相关文件,经过核准才能发行证券。

与注册制不同,核准制更强调对发行公司的实质性审核,主要包括了对资本结构、管理层背景、资金用途等的核实和审查。

核准制注重审慎监管,保护了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

备案制是指证券发行前只需要进行备案而无需经过审核审批的制度。

备案制通常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发行行为,如公司债券、中小企业板发行等。

在备案制下,发行人只需要将发行计划和相关材料提交给监管机构备案,无需经过其他程序和审核。

备案制强调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并且规定了信息的披露时间和方式,以增加市场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程度。

综上所述,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根据不同的发行对象、发行方式和监管目标可以分为注册制、核准制和备案制。

这些制度的实施都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发行人应严格遵循相应的审核制度,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以便投资者有充分的基础进行投资决策。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发行审核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确保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

阐述你对证券发行核准制与注册制的认识

阐述你对证券发行核准制与注册制的认识

证券发行核准制与注册制是指证券市场发行新股的审批制度。

这两种制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对证券发行核准制与注册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通联。

一、证券发行核准制的概念与特点1. 证券发行核准制是指发行新股需要经过交易所和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核准批准,才能实施发行。

2. 这种制度下,审核机构对发行人的资金实力、盈利能力以及发行项目的可行性等进行严格审查,具有一定的审慎性和保护投资者的特点。

3. 证券发行核准制能够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但也容易造成审批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二、证券注册制的概念与特点1. 证券注册制是指发行新股只需要进行信息披露和备案登记,无需经过事先的核准批准,由市场机制来调节。

2. 这种制度强调投资者依靠信息披露和自身判断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具有市场化和自律性的特点。

3. 证券注册制能够提高市场效率,降低发行成本,缩短融资时间,但也容易造成信息披露不充分、资讯不对称等问题。

三、证券发行核准制与注册制的比较1. 相同点:两种制度都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和有效配置资源,都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下的产物。

2. 不同点:发行方式、审核机构、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分别适应了不同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四、发行核准制与注册制的有机结合1. 在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历程中,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从发行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

2. 但在实践中,发行核准制与注册制并非二选一的关系,而是可以进行有机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阶段来确定最合适的发行制度。

3. 对于高风险行业和初创企业,可以采用发行核准制来增加市场的审慎性和风险防范能力;对于成熟稳健的企业,可以适用注册制来提高市场效率和融资效果。

五、结语证券发行核准制与注册制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

在我国证券市场改革中,有机结合两种制度并不是缺乏现实可行性和发展前景的,希望未来我国证券市场能够更加健康、成熟地发展,为企业融资和投资者保护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

浅论证券发行监管制度中的核准制与注册制之比较

浅论证券发行监管制度中的核准制与注册制之比较

浅论证券发行监管制度中的核准制与注册制之比较作者:马晨贵来源:《商情》2017年第17期【摘要】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各国对证券发行实行监督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防止不良证券进入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并保持证券市场运行的高质、高效。

而注册制和核准制是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深入分析研究两者的内涵、区别及适用性对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极具重要意义。

根据各国对证券发行干预管理深度的不同及与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同搭配,对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分为注册制、核准制和审批制。

其中,审批制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产生的特殊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重点研究注册制和核准制,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客观评价。

【关键词】证券监管核准注册一、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概述证劵发行,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证劵发行是指符合发行条件的商业组织或政府组织即发行人,以筹资为目的,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社会投资人出售代表一定权利的资本证劵以获取所需资金的行为。

其在本质上是证券发行市场即一级市场上的交易行为,包括证券发行人的发行要约、证券投资人的承诺认购、缴纳投资和交付、受领证券等行为。

狭义的证券发行,则是指发行人在所需资金募集后,做成证券并交付投资人受领的单方行为。

一般所谓证券发行,多只广义而言。

证券发行作为发行人的一项权利,应当受到保护,但任何权利都不是绝对的自由的,证券发行不具有任意性,因为证券发行人与投资者两类市场主体之间往往经济实力强弱十分悬殊,在交易过程中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主体,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良好秩序,国家以社会本位出发,制定法律,建立相关行政机构,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管手段,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序,将证券发行的法律监管列为证券监管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证券发行的准入制度,此即为证券发行审核制度。

所谓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一国证券监管机构对于证券发行活动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总称。

评析当前我国证券发行实行的“核准制”

评析当前我国证券发行实行的“核准制”

评析当前我国证券发行实行的“核准制”摘要:在1997 年7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证券法》中规定,我国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

这开创了我国股票发行史上由计划分配向市场运作转变的新时代。

股票发行核准制取消了政府对上市指标和额度的管理,使得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能得以重新定位,证券公司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但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这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促进市场稳定发展。

但我国股票发行核准制仍然带有政府行政干预的色彩,制约了市场机制在证券市场运行中的主导作用,影响了市场效率,降低了流动性。

关键词:证券监管关键词:核准制证券监管市场流动性政府行政干预一、股票发行核准制的基本内容所谓股票发行制度,是股票发行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规则,核准制是其主要的三种基本形式的一种,另外两种为审批制、注册制,每一种发行制度都对应于一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和证券市场发展状况。

审批制是计划分配的代表形式,注册制则是成熟资本市场中普遍采用的发行制度,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发行制度; 而核准制则是从审批制向注册制过渡、从计划向市场过渡的一种中间形式。

(一)、审核制审批制是我国在证券市场的发展早期,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平衡复杂的社会关系,采用行政计划的手段,向各个地方政府或国家部委分配上市指标和额度,地方政府和国家部委再向系统内企业进行上市额度和指标的再分配,并推荐企业发行上市的一种发行制度。

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平稳、顺利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审批制下证券监管部门凭借所斌予的行政权力行使实质性的发行上市审批职能,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在证券监管机构的行业领导下对企业上市进行技术指导。

但随着证券市场发展,这种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发行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二)、核准制核准制是介于审批制和注册制中间的形式。

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股票发行制度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而应运而生的。

核准制是介于审批制和注册制中间的形式。

一方面取消了政府推荐的指标和额度管理,引进证券中介机构来判断企业是否达到发行上市的条件;另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同时对企业发行上市的合规性、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实质审查。

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模式

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模式

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模式一、引言证券发行审核是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保障市场公平、透明和有效。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发行的审核模式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证券发行的审核模式及其发展历程。

二、我国证券发行审核模式的演变1. 审批制阶段(1990-1999年)在这个阶段,证券发行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

企业申请发行证券,需要经过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推荐,然后由证监会进行审核。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行政干预较多,市场机制作用较小。

2. 核准制阶段(2000-2004年)核准制是我国证券发行审核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自主选择发行方式,但仍需经过证监会的审核。

与审批制相比,核准制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但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行政干预。

3. 保荐制阶段(2005年至今)保荐制是我国证券发行审核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聘请保荐机构进行辅导和推荐,保荐机构需要对企业的质量和信誉进行尽职调查,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保荐制进一步强化了对企业的监管,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我国证券发行审核模式的特点1. 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我国证券发行审核模式的特点之一是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在审批制和核准制阶段,行政干预较多,而在保荐制阶段,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这种结合有助于在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促进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2. 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我国证券发行审核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保荐制,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这种改革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增强市场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3. 强化信息披露和监管在各个阶段,我国证券发行审核都强调信息披露和监管。

通过信息披露,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关于企业的信息和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同时,监管部门通过严格的监管,保障市场的公平、透明和有效。

四、我国证券发行审核模式的挑战与展望尽管我国证券发行审核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完整版分析比较证券发行注册制与核准制

完整版分析比较证券发行注册制与核准制

完整版分析比较证券发行注册制与核准制尽管中国证券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了“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然而,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逐渐推动了证券发行的注册制。

2019年,中国发行证券注册制度正式实施。

这个新制度已经在市场中运转了一年多时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次重要改革。

相对于之前的核准制,证券发行注册制在一些方面存在显著不同。

首先,核准制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它基于政府的管理和审批权力。

政府机构会对证券的发行方案,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等多个方面进行审批,并根据审核结果给出许可。

但是,这个系统通常被认为是繁琐和低效的。

相反,证券发行的注册制侧重于市场对企业的评估和投资者对证券交易的判断。

在注册制下,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信息和财务披露,接受独立的财务审计,并承担法定义务。

证券交易所是唯一地区在该制度下开展重大发行的资格主管机构。

第二,证券发行核准制在政府对发行方案批准的过程中由于官僚主义的原因产生过度延误的情况。

申请人需要在政府机构一级级的审批过程中等待,极大地影响了其股票发行的时机和速度。

然而,证券发行注册制十分迅速,加快了股票上市的速度、缩短了发行时间和证券募集的成本。

第三,证券发行的注册制要求企业对股票市场和财务披露有更高的透明度和质量。

相较于核准制,证券发行注册制的财务披露范围更广,公告内容也更详细。

申报材料要求申报人摒弃“一刀切”的方式,配合现代财务、法律、税务等管理的要求,逐项制订方案。

同时,为了保障投资者的权益,证券交易所工作人员还会负责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最后,证券发行注册制还会更加注重合规性和风险管理。

在实行证券发行注册制过程中,除了政府机构进行审核外,上述机构以及交易所也负责进一步审查和跟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务公告和股票买卖行为等,对被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剔除,避免股票发行市场风险增加的情况出现。

此外,注册制还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行政责任,规范了企业行为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证券发行制与核准制的联系与区别1、注册制与核准制的联系(1)无论是证券发行制还是核准制都是证券发行的管理方式,二者各有优缺点,无孰优孰劣之分。

(2)二者都坚持公开原则,着重强调信息披露在证券发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发行人在准备发行证券时,必须依法真实、完整、准确的公开各种相关资料。

2、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区别(1)特征不同注册制:A、在注册制下,公司发行证券的权利是自然取得,并不需要政府的特别授权。

B、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核心。

C、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

D、注册制强调事后控制。

核准制:A、核准制下,证券发行权利是通过证券审核机构的批准获得的。

B、核准制并不排除发行人信息的公开披露。

C、核准制规定证券发行的实质条件,强调实质管理原则。

D、核准制主张事前与事后并举。

(2)对证券发行人资格及条件的要求不同注册制:公司设立条件与证券发行条件相当一致,不存在高于或严于公司设立条件的发行条件。

因此,证券法对证券发行条件往往不直接作出明确规定。

核准制:公司发行证券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发行人营业状况、盈利状况、支付状况和股本总额等实质性条件。

即证券监管机构审查的事项,主要是信息披露所揭示事项及状况与法定条件之间的一致性与适法性。

(3)信息公开原则的实现方式不同注册制:信息披露是以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共同推动的,借助各中介机构的介人,使证券发行之信息披露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信息公开必须完全公开,并且不允许与发行相关的任何重要信息在公开前遗漏,对证券发行的品质并不进行审查。

核准制:信息披露同样是基础性法律要求,证券发行人必须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应当对与证券发行有关的各种重大信息予以充分有效的事先披露;但在该制度下,券监管机构有权对拟发行证券的品质作出审查,并决定是否允许其发行。

(4)对投资者素质的假定要求不同注册制:证券投资者被假定为消息灵通的商人。

作出投资决定的责任在投资者身上,而保证投资者得到有关资料的责任,则在证券交易委员会。

核准制:发行核准制以广泛存在各种非专业投资者作为其假定前提。

在新生证券市场中,主要投资者是非专业投资者,他们缺乏证券市场的投资经验,为了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证券监管机构必须以适当方式介入证券发行审查,以减少劣质证券的存在。

来源:(证券发行制与核准制的联系与区别/jr/479532.html)金融保险.相关法律知识∙农产品收购发票使用中主要问题有哪些/jr/661897.html∙发票管理制度的概述有哪些/jr/661896.html∙持票人票据权利的分类有几种/jr/661895.html∙填写权利要求书应注意的问题具体有哪些/jr/661894.html∙票据抗辩切断制度是什么意思/jr/661893.html∙票据权利怎么行使 /jr/661892.html ∙未交付发票是否能对抗支付货款存在争议/jr/661891.html∙汇票承兑效力是什么样子的/jr/661890.html∙汇票的‘部分转让’或者是否无效/jr/661889.html∙关于汇票追索权的效力与丧失条款有哪些/jr/661888.html∙贴现申请人需提供的资料/jr/661887.html∙构成票据变造须具备哪些条件/jr/661886.html∙填写非转让背书的格式有什么要求/jr/661885.html∙追踪股票的定义是什么/jr/661884.html∙商品流通企业银行本票结算方式及其核算特点是什么/jr/661883.html∙票据追索权如何确权 /jr/661882.html ∙汇票中的票据行为包括了哪些/jr/661881.html∙票据代理的特点及方式/jr/661880.html∙票据伪造需要承担怎么样的法律成果/jr/661879.html∙涉外票据如何法律适用/jr/661878.html∙持票人票据权利有哪些/jr/661877.html∙开发商虚假宣传是否需担责/jr/661876.html∙有哪些是票据的无效签章/jr/661875.html∙持票人权利有哪些构成要件/jr/661874.html∙背书行为的效力和方式是什么/jr/661873.html∙票据伪造与票据变造的风险负担是什么/jr/661872.html∙票据行为要式性制度是什么样子的/jr/661871.html∙票据关系有哪些分类 /jr/661870.html ∙购物小票超30天不开发票合不合法/jr/661869.html∙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现代服务业开票操作有哪些方法/jr/661868.html∙空白票据的构成要件是什么/jr/661867.html∙持票人票据权利的分类有哪些/jr/661866.html∙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内信用证的差异有哪些/jr/661865.html∙发票用票量的调整业务如何办理/jr/661864.html∙汇票一般怎样分类 /jr/661863.html ∙公司能将原发票收回后红冲重新开票吗/jr/661862.html∙公司发生的费用是否要发票,需要建账吗/jr/661861.html∙出票行为中支票上需要记载哪些事项/jr/661860.html∙票据代理须具备什么的条件/jr/661859.html∙鉴别和审查假发票的技术方法有哪些/jr/661858.html∙持票人票据有什么权利/jr/661857.html∙汇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是指的谁/jr/661856.html∙持票人票据权利的特征是什么/jr/661855.html∙票据保证的概念是什么/jr/661854.html∙票据伪造与变造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jr/661853.html∙关于票据追索权的时效具体是什么样子的/jr/661852.html∙本票的出票的相关规定(2018)/jr/661851.html∙哪些是构成票据行为的要件/jr/661850.html∙票据的时效期间是怎么样的/jr/661849.html∙买方收货后拒不支付汇票并退票构成犯罪吗/jr/661848.html∙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有什么关系/jr/661847.html∙出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如何开具发票/jr/661846.html∙什么是票据追索权 /jr/661845.html ∙单位跨年度的发票是否可以在本年度列支/jr/661844.html∙转账支票背书转让的方法有哪些/jr/661843.html∙购置文体器材取得的发票是否可以列支为福利费/jr/661842.html∙票据法律关系之非票据有什么关系/jr/661841.html∙超范围经营专用发票是否可以进项税额转出/jr/661840.html∙票据行为是什么样子的法律行为/jr/661839.html∙追索权行使要件是什么/jr/661838.html∙支票出票的涵义是什么/jr/661837.html∙支付结算的方法有哪些/jr/661836.html∙票据权利如何取得 /jr/661835.html ∙票据时效与消灭时效有何区别/jr/661834.html∙‘发票抬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jr/661833.html∙购房发票丢了会带来哪些麻烦/jr/661832.html∙持票人权利的取得方式具体有哪些/jr/661831.html∙持票人票据权利的特征有哪些/jr/661830.html∙转账支票如何使用 /jr/661829.html ∙发票是不是具有已收付款凭证的效力/jr/661828.html∙背书时有哪些常见错误/jr/661827.html∙票据权利的转让效果是什么样子的/jr/661826.html∙支票兑现需要防范些什么/jr/661825.html∙增值税专用发票实务操作步骤有哪些/jr/661824.html∙鉴别发票专用章真假的方法有哪些/jr/661823.html∙票据更改的条件有哪些/jr/661822.html∙出票的效力是怎么样的/jr/661821.html∙票据欺诈的种类有哪些/jr/661820.html∙票据签章的形式有哪些/jr/661819.html∙怎样规范填写发票 /jr/661818.html ∙存入支票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jr/661817.html∙汇总开具和抵扣运输发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jr/661816.html∙票据贴现的定义是什么/jr/661815.html∙票据交易档案如何整理和归档/jr/661814.html∙本票、汇票与支票有哪些相同点/jr/661813.html∙涉外票据纠纷法律的适用原则是什么/jr/661812.html∙票据的风险与防范有哪些/jr/661811.html∙票据无因性的法律机能是什么/jr/661810.html∙发票如何进行审查 /jr/661809.html∙汇票出票效力是什么样子的/jr/661808.html∙现金支出管理的要点有哪些/jr/661807.html∙填写现金支票的步骤与方法有哪些/jr/661806.html∙背书转让经常遇到的错误有哪些/jr/661805.html∙空头支票应如何惩罚 /jr/661804.html ∙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限量限额发售专用发票有什么法律规定2018(2018)和要求 /jr/661803.html ∙关于发票违法行为如何适用新旧处罚规定(2018)的相关解读/jr/661802.html∙持票人有什么权利 /jr/661801.html ∙追索权人分类具体是什么样子的/jr/661800.html∙持票人可以行使追索权的情况有哪些/jr/661799.html∙票据关系与票据存在怎样的原因关系/jr/66179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