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农作物春季抗旱栽培措施

合集下载

春小麦抗旱十项关键技术措施

春小麦抗旱十项关键技术措施

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肥力 确定播种量
在干旱年份,适当增加播种量可以增加群体 数量,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
01
镇压划锄,提墒保墒
镇压划锄的作用
减少水分蒸发
通过镇压划锄,可以有效地减 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
的保水能力。
促进根系生长
镇压划锄可以破除土壤表面的板结 层,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提高土壤通透性
春小麦抗旱十项关键技术措 施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选用耐旱春小麦良种 • 精细整地,保住底墒 • 适时早播,充分利用春季有效降水 • 镇压划锄,提墒保墒 • 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目 录
• 合理使用化肥,提高肥效 • 喷施抗旱剂,缓解旱情 • 加强田间管理,防止病虫害 • 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条件
适量播种
在播种时,应控制播种量,避免过密或过稀,以利于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01
适时早播,充分利用春季 有效降水
适时早播
确定适宜的播种时期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事活动安排,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一般以土壤墒情较好、气温逐渐回升的春季为佳。
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提前进行土地整理、施肥、灌溉等准备工作,以确保播种后小麦的生长环境良好。
磷肥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磷肥能够提高春小麦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对小麦的生长 和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在春小麦播种前,可施用适量的磷肥,如过磷酸钙等, 以增加土壤中的磷素含量,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同时 ,在小麦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的生长情况, 合理追施磷肥,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钾肥的合理使用
或不足。
注意安全
使用抗旱剂时要注意安全,避免 对人、畜、环境造成危害。

抗旱春播实施方案

抗旱春播实施方案

抗旱春播实施方案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干旱成为了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尤其是在春季播种期间,干旱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抗旱春播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是抗旱春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春季播种时,应优先选择一些对干旱适应能力较强的作物品种,如玉米、高粱、小麦等。

这些作物品种在干旱条件下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发育,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够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的影响。

其次,科学施肥是抗旱春播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春季播种时,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减轻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合理施用化肥,可以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

另外,科学灌溉是抗旱春播的重要保障。

在春季播种时,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水分状况,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同时,要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频率,避免因灌溉不当而导致土壤干旱,影响作物的生长。

此外,加强病虫害防治是抗旱春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春季播种时,应加强对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作物的密植、适时间作,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综上所述,抗旱春播实施方案是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选择抗旱性强的作物品种、科学施肥、科学灌溉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希望各地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们都能重视抗旱春播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地进行春季播种,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解决春旱的措施

解决春旱的措施

解决春旱的措施引言春旱是指在中国北方的春季,由于降雨量不足或干旱天气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的现象。

春季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如果遇到春旱,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解决春旱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解决春旱的常见措施,包括合理的耕作方式、节水灌溉技术和科学管理等。

合理的耕作方式合理的耕作方式对于解决春旱问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秸秆还田:将上一季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因此,在春季田间作物长势良好时,可以考虑将秸秆还田,以增加土壤的水分储备。

2.深翻耕作:合理的耕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渗水性和保水能力。

春季在耕种之前,可以进行深翻耕作,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3.种植耐旱作物: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性好的作物种植,可以减少春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例如,在春旱时期可以适当增加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的种植比例。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春旱问题的重要措施。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降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水源的依赖。

在春季下雨时,可以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以便在旱季使用。

2.地下滴灌:地下滴灌是一种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直接将水分送到作物的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

在春旱时采用地下滴灌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可以增加作物的水分利用率。

3.定量灌溉:采用定量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量,精确地控制灌溉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

在春旱时期,通过定量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措施对于解决春旱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管理建议:1.精细管理:加强对农作物的精细管理,包括及时施肥、病虫害防治、疏花授粉等,以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和生长状况。

2.农田排水:做好农田排水工作,保证农田的排水畅通。

在春季春旱前可以进行疏浚沟渠、加固农田排水设施等工作,以保证春季降雨后水分能够迅速排除,避免积水导致灾害。

抗旱保春播技术

抗旱保春播技术

抗旱保春播技术
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干旱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干旱对春播期间的作物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农业生产者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抗旱保春播,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抗旱保春播技术:
1. 土壤改良: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质量,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有利于作物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

可以采用施用有机肥料、沙土或者粘土等方法来改良土壤。

2. 技术灌溉:喷淋灌溉、滴灌等技术都可以使水分更加均匀地分配到作物根部,提高土壤的保水效果。

此外,液体肥料的喷洒也可以通过减少水分蒸发来保护作物。

3. 覆盖作物:在春播期间,覆盖作物可以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4. 合理施肥:在春播期间,适当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合理施肥还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5. 种植抗旱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应优先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

这些作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一些抗旱保春播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作物的生长和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春播抗旱实施方案

春播抗旱实施方案

春播抗旱实施方案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干旱成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特别是在春播季节,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春播抗旱实施方案,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在春播季节,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确保农田的水分供应。

同时,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其次,要选择抗旱作物品种。

在春播季节,应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作物品种,如玉米、高粱等,降低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确保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另外,要加强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化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此外,要加强田间管理。

在春播季节,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的蒸发和作物的竞争,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后,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政府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科学合理的春播抗旱技术,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制定春播抗旱实施方案,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春播抗旱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选择抗旱作物品种、加强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才能有效应对春季干旱,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们都能认真贯彻实施,共同努力,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春小麦抗旱十项关键技术措施

春小麦抗旱十项关键技术措施

春小麦抗旱十项关键技术措施当前持续发展的特大旱情已对夏季小麦、油菜油特别是夏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全力打好科技抗旱减灾这场硬仗,力争重旱地区少减产,轻旱地区保稳产,无旱地区多增产,近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研究提出了“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十项关键技术措施,指导各地农技推广部门抓紧做好以抗旱为中心的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

具体的十项技术措施是:1、水浇麦田抗旱灌水对于没有浇越冬水,受旱严重,分蘖节处于干土层,次生根长不出来或很短,出现点片黄苗或死苗的重旱麦田,要早浇水促早发。

底墒较好,受旱较轻,尚未出现黄苗、死苗的麦田,要可待日均气温回升到3℃以上后浇水追肥,确保麦苗返青生长有足够的水分。

有水浇条件麦田,应在返青期镇压,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根系受旱。

2、旱地麦田镇压保墒旱地麦田由于没有水浇条件,抗旱要以提墒保墒为中心。

随着气温回暖,旱地麦田要抓紧镇压,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以提高小麦自身的抗旱能力。

3、受旱麦田划锄保墒当前,无论是旱地还是水浇地麦田,镇压后要及时划锄,以更好地保墒、增温、抗旱、控旺。

麦苗返青后,要及时划锄,以保墒、提温、消灭杂草。

4、受旱小麦适时追肥三类麦田应结合灌溉分两次进行追肥:第一次在返青期每亩施用5~7公斤尿素和适量的磷酸二铵;第二次在在拔节中期进行。

二类麦田应在返青始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

一类麦田在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在拔节初期亩追尿素12~15公斤。

5、小麦病害防控抗旱灌溉后,田间湿度增加,小麦病害流行势必加快。

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等地要重点抓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的防治。

小麦条锈病出现中心病株、纹枯病病株率达5%、白粉病病叶率3%~5%时应立即开始防控行动。

6、小麦害虫防控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等地要重点抓好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防治。

小麦蚜虫百株蚜量超过500头且天敌单位与蚜虫比1:100以上,麦蜘蛛在平均每尺行长幼虫200头以上且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立即开始防控行动。

农作物抗旱小知识

农作物抗旱小知识

农作物抗旱小知识1.抗旱的作物有哪些抗旱的作物主要有:谷子、糜子、高梁、芝麻、花生、荞麦、蓖麻、葵花、甘薯、玉米、豆杂、小麦、黄姜、尖椒、柑桔、桃子、樱桃、大蒜、胡萝卜、板栗、柿子、山枣、地瓜、马铃薯等。

严重的春旱是春耕中的一道难题。

因春旱缺水,常常造成多种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普遍形成晚播晚发,同时早春有效积温相对减少,生长发育后延,成熟期推迟,直接影响下茬作物的生产,加上栽培管理措施应对不当等不利因素影响,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全年作物减产损失。

农作物抗旱技术措施:一、选用高抗旱能力和熟期适中的品种。

二、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

三、合理施用肥。

四、慎用除草剂。

2.农作物(大麦)怎样抗旱如何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发布时间:2004-03-05 阅读:218次〖大中小〗〖打印文章〗〖关闭窗口〗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植物对干旱能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采取某些技术措施,能显著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提高产量。

现介绍以下几项措施,供农民朋友选用。

一、抗旱锻炼1.播前:播种前用一定量水分(如小麦用风干重的40%,向日葵为60%),分三次拌入种子,每次加水后,经一定时间的吸收,再在15~20℃条件下风干到原来重量,如此反复三次再播种可使植物在幼龄阶段就经受干旱锻炼,改变其代谢作用,产生对干旱的适应反应,因而有较强的抗旱性。

2.蹲苗:就是在作物苗期,人为地控制水分,使之经受适当缺水锻炼,以提高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如小麦、玉米、蔬菜等蹲苗后能显著提高抗旱性,增加产量。

3.饿苗:就是扦插苗或移栽苗从苗床取下后,放置在阴凉处1~3天,进行锻炼后再栽,经过饿苗后的幼苗含水量减少,组织老化,栽后抗旱能力提高,并能促进根的发展。

二、营养元素的调控1.磷、钾肥对作物的抗旱性起重要作用。

小麦在孕穗期以前追施磷肥,能直接加强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分程度。

钾能改善作物的糖分代谢,增加原生质的含水量。

可显著提高抗旱力。

农田春耕防旱保水措施

农田春耕防旱保水措施

农田春耕防旱保水措施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些农田春耕防旱保水的常用措施,以帮助农民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效果,并有效应对干旱情况。

节水灌溉技术1. 雨水集中利用:在雨季到来前,建立和维护农田内的集雨设施,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合理利用雨水进行农田灌溉,减少用水量。

2. 滴灌技术:采用滴灌系统进行农田灌溉,将水直接滴到植物的根部附近,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蒸发,提高用水效率。

3. 高效喷灌技术:通过改善喷灌设备,提高喷灌的精确性和均匀性,减少水分的损失,降低用水量。

4. 覆膜灌溉技术:在作物种植区域覆盖透明薄膜,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水分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土壤水分管理1. 保持耕地覆盖:在农田春耕前,可以通过保留一定的耕地覆盖物,如秸秆、稻草等,来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并提高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

2. 合理调整灌溉时间: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天气情况,合理选择灌溉的时间,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

3. 土壤改良措施:通过施加有机肥料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增加土壤水分的储存能力。

灌溉管理1. 灌溉分区管理: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水分情况,将农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根据不同区域的需要进行灌溉管理,减少浪费。

2. 灌溉量控制: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的水量,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水分的浪费和土壤的流失。

3. 定时浇水: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天气情况,制定合理的浇水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定时浇水,避免不必要的水分浪费。

总结农田春耕防旱保水措施的实施对于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对干旱情况、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进行土壤水分管理和灌溉管理,以达到降低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