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曲靖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作者:李春富学号: 2008042244 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年级:2008级

学科:地理学专业: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夏吉昆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21日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

本论文(设计)经答辩小组全体成员审查,确认符合曲靖师范学院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要求。

答辩小组签名:

答辩日期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李春富日期:。

论文(设计)使用授权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曲靖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及送交论文(设计)复印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签名:李春富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摘要

本篇论文就云南省人口状况对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根据1978年—2010年云南省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以及新增人口数和总人口的发展变化的相关数据,分析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发展情况和趋势,并总结以前、现在及预测未来的人口问题,解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从而为社会发展寻找一种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人口发展途径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未来云南省乃至中国的人口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制定出更加合理、高效的人口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云南省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年龄人口;少年儿童;老年人口;人口老龄化

Trend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n Yunnan Province Abstract:T his thesis on popul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to Yunnan provinc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change trend analysis.Mainly according to the 1978 to 2010 in Yunnan province population birth rate, mortality, and additional population natural growth rate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population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evant data of Yunnan Province, analyzes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summarize the previously, now and forecast the future population problems,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change trend analysis.To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ind a beneficial to society,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ture, Yunnan province and China's population work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to develop a more rational, efficient population policy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Yunnan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ey words: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Working-age population; Children; Elderly population; An aging population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文献综述 (2)

1.2.1国外研究 (2)

1.2.2国内研究 (3)

1.2.3研究评述 (4)

1.3人口年龄结构的分类标准 (4)

2.研究方法与思路 (5)

2.1技术路线 (5)

2.2研究方法 (7)

3.讨论与分析 (7)

3.1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分析 (7)

3.2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 (8)

3.2.1青少年人口的变化呈总体下降的趋势 (8)

3.2.2劳动人口比例总体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9)

3.2.3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呈总体上升的趋势 (10)

3.2.4云南省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10)

3.3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3.3.1自然增长率降低 (11)

3.3.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12)

3.3.3生育观念的改变 (12)

3.3.4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13)

3.4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预测 (13)

3.5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3.5.1正面影响 (14)

3.5.2负面影响 (15)

4.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1.引言

伴随着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人口城乡分布不合理、人口文化教育差异增大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同时我国的各组织机关和社会团体对这些问题也非常重视,并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控制和解决这些人口问题。自1971年中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制定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使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现在已经引起有关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虽然云南省人口数量长时间保持稳定地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维持在国际公认的正常范围内,高素质人口也在不断增加等,这些方面对云南省社会的稳定向前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云南省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龄化程度都很高的地区之一,这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一些阻力。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省普查登记总人口为4596.60万人,人口总量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43%。其中云南省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51.50万人,占总人口的20.70%;15--64岁的人口为3295.76万人,占总人口的71.7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49.3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60%。同2000年时相比,0—1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了6.7个百分点,15—64岁的人口比重上升了3.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根据划分人口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即称为“老龄化社会”。在本次普查中,云南省全省6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有349.34万人,占7.6%,说明云南省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如表一可知。

李春富: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表一第六次人口普查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

Tab 1 The sixth census of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年龄人口(万人)比例%

0—14岁951.50 20.70

15—65岁3295.76 71.70

65岁以上349.34 7.60

总人口4596.60 100.00

资料来源:云南省统计局.2011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8月,80~85页

1.1.2研究意义

本篇论文的立意就是基于云南省人口状况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分析。主要根据过去年代以来云南省人口发展变化的数据,分析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发展情况和趋势,总结以前、现在及预测未来人口问题,解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为寻找一种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人口发展途径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未来云南省乃至中国的人口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制定出更加合理、高效的人口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进云南省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根据表一的显示,云南省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不光是中国面对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需要面对的问题。长期以来,备受世界各国的人口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也将从理论及实证方面对云南省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做出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一方面,它可以促进人口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调整人口发展战略的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实实在在的解决云南发展过程中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方面的问题,促进云南的快速发展。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

目前,国外许多学者己开始将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等各方面方面结合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科研成果,例如:KimYoung.J等研究了人口老龄化与人口的关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系,提出产生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最初动力是降低了人口生育率与自然增长率;PennRoger、BedfordRIChard分别对英国人口的迁移和种族结构等问题、亚洲人口的迁移进行了分析; CordonF.Mulligan等论述了人口数量与政治结构的关系、人口地区分布、人口迁移对城市人口稳定性的影响等问题;AndrewMark等人针对英国伦敦与英国南方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与家庭人口等问题,通过建立一种科学的动态人口发展模型来加以分析与研究; LeeSang—Hyop等研究分析1978年—1998年台湾的经济与人口统计数据,指出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人均收入,提出了一种新的人口——经济分析模型:两代人之间的过渡及两代人对人均收入的不同影响、人口家庭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数学模型。

1.2.2国内研究

伴随着社会的不飞速进步和发展,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起草并实施了许多不同的政策法规对人口的发展进行调控以及由于人们的生育观念的改变,导致了全世界的人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大,所以国家为了控制人的增长实施了《计划生育》等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法规来控制人口的增长。虽然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人口问题。现今我国的人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人口的年龄结构方面的变化尤为突出,对此引起了许多相关学者、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一些对中国人口的研究:韩京清讨论了中国特有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尹勤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作了科学的预测、探讨;余翔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建议和认识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趋利避害。马瀛通将欧洲发达国家与中国历经的人口实践进行比较,探讨西方人口转变理论的不足,进而提出人口转变的方向及完成与否的判别标准。在构建年龄结构转化理论的基础上,严格区分了相对过剩人口与相对适宜人口,指出未完成年龄结构转化过程的发展中国家与相对基本完成年龄结构转化过程的发达国家人口状况的区别,从而论证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化的日趋合理性。

等等众多关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研究。同时,作为我国边疆地区之一的云南省人口的变化也被受人们的关注,主要的研究成果有:李均智、骆华松、何沁璇通过《云南

李春富: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统计年鉴》资料得到相关的二级指标数据,确立每个指标的权重,再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云南省各市州人口与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杨中宝、李朝艳基于传统思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增长率双重影响,使人口增长率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以经济发展极值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特征的假设,以滇中经济增长极为基点,对云南省各个县(市)2000、2010年的人口数据和相应的空间距离数据利用傅利叶变换进行空间域谱分解,结果表明,以经济增长极为中心向边沿区带,人口增长率呈现由低到高的圈层变化;邹建就激剧增长的人口、日趋恶化的环境、滞后发展的经济,我们是先控制高速增长的人口,为未来的经济创造较为宽松的资源环境、生态环境;还是集中力量推行工业化进程,静候经济发展带来的自然人口转变,环境自然变化,或将三者科学地结合起来,开创全面协调的人口、环境、经济发展新格局?这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做出抉择;潘绍慧人口老化是人口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有它自然发展的一面,又有人为控制的因素。此文以云南为例,论述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老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云南人口老化的现状及特点。

1.2.3研究评述

通过上述综述,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人口问题都越来越备受国家、社会、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其研究的范围大都放在较大的区域内,主要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多人口的总体进行研究分析,有的并结合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

而对小范围的内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云南省的人口年龄结构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以目前的形式看云南省的人口对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更显突出。因此,本片论文对云南省过去、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更显其重要性。

1.3人口年龄结构的分类标准

人口年龄结构是一段长时期内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它可以大体判断未来人口再生产的发展趋势。为此,国际上将各种年龄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属于静态的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属于动态的为增长型、稳定型、减少型。它们之间是相互依次对应的。其含义是指属于年轻型者,人口数量将逐渐增长,成年型者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 则相对稳定,老年型者则趋于减少。

○1年轻型:从表二中可以看出,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于40%,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以下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以下、老少比占小于15%、年龄中位数小于20岁的为年轻型(增长型)。

○2成年型:从表二中可以看出,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30%—40%,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7%、老少比占15%—30%、年龄中位数20—30岁的为成年型(稳定型)。

○3老年型:从表二中可以看出,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小于30%,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老少比占大于30%、年龄中位数大于20岁的为老年型(减少型)。

2.研究方法与思路

2.1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对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其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介绍人口年龄结构分类标准;第二部分对本篇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进行说明;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中心

表二 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

Tab2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of the type of standard

类型 0—14岁

(%)

≧60岁(%) ≧65岁(%)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岁) 年轻型(增长型)

>40 <5 <4 <15 <20 成年型(稳定型) 30—40 5—10 4—7 15—30 20—30 老年型(减少型) <30 >10 >7 >30 >30

李春富: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图一研究思路

Fig 1: research ideas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部分,这部分依据相关的调查数据对云南省的人口年龄结构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分析、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预测和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语部分,主要对本篇文章的研究结论进行概括说明如图一所示。

2.2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在曲靖市图书和学校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人口年龄结构探究的书籍和文摘,并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机房和上网检索收集和查阅与云南人口相关的期刊文章,继而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本文的撰写和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实证分析法: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通过相关的软件分析处理并制作图表,然后依据图表和数据所显示的情况,并结合实际对云南省的人口年龄结构进行类比分析比较,最后总结归纳的出结论。

3.讨论与分析

3.1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分析

表三六次人口普查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

Tab3 six census of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of Yunnan Province

年份总人口

(万人)

0—14岁

(万人)

15—64

岁(万

人)

65岁以

上(万

人)

0—14岁

比例

(%)

15—65岁

比例(%)

65岁以上

比例(%)

1953 1713.30 591.09 995.43 126.78 34.50 58.10 7.40 1964 2051.00 803.99 1193.68 53.33 39.20 58.20 2.60 1982 3255.40 1272.86 1836.05 146.49 39.10 56.40 4.50 1990 3697.30 1172.04 2262.75 262.51 31.70 61.20 7.10 2000 4235.90 1101.33 2880.41 254.15 26.00 68.00 6.00 2010 4596.60 951.50 3295.76 349.34 20.70 71.70 7.60 资料来源:云南省统计局.2011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8月,85~90页

李春富: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从表三、图二中可以看出:自1953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1少年人口在1953年—1964年间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1964年—1982年间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不明显,而从1982年—2010年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降低。

○2劳动年龄人口在1953年—1982年中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不大,而1982年—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的比重开始逐渐上升。

图二六次人口普查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动态变化

Fig2 Six census the popul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dynamic

changes

○3老年人口自1953年以来,占总人口的比重存在波动式的变化,其中1964年所占的比例最低仅有2.6%,而2010年所占的比例最高,高达7.6%。有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超过了7%。

3.2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

3.2.1青少年人口的变化呈总体下降的趋势

从图三云南省少年人口(0—14岁)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除1953年—1964年的一次涨幅,其他统计年份均呈下降趋势。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为34.5%、39.2%、39.2%、31.7%、26.0%、20.7%,从1982年后下降幅度依次为7.5个百分点、5.7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其中1982年—1990年间,少年人口比例减少幅度最为明显,减少了7.5个百分点。2007年—2010年间,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比为24.3%、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22.6%、21.5%、20.7%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下降的百分点分别是1.7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1953年—2010年,总共下降18.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32个百分点。

图三云南省0—14岁人口变化趋势

Fig 3 0-14 years population trends in Yunnan Province

3.2.2劳动人口比例总体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图四云南省15—64岁人口变化趋势

Fig4 The trend of Yunnan Province, 15-64 years old population 由图四分析可知,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总体呈增长趋势,除1982年有所跌幅以外,其他年份均呈现出增长势头。六次人口普查中,云南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依次为58.1%、58.2%、56.4%、61.2%、68.0%、71.7%,增长幅度依次为0.1个百分点、负1.8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6.8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1990年—2000年间增长幅度最大,增长了6.8,年平均增长个0.68个百分点。2007年—2010年依次为68.8%、69.2%、

李春富: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69.9%、71.7%,其所占比例是逐年升高的,分别升高0.4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1953年—2010年,共增长15.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27个百分点。

3.2.3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呈总体上升的趋势

由图五可以看出,1953年—201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的趋势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是总体上还是呈上升的趋势。由图中可知,1953年—1964年的老年人口占总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且1964年是六次人口普查中老年人口的比例最低的,仅占总人口的2.6%;1964年—1990年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到1990年升高到7.1%;1990年—2000年其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而2000年—2010年间有呈上升的趋势,且2010年达是六次人普查中老年人口占总人的比重最大的,达到了7.6%。就总体而言老年人口的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

图五云南省65岁以上人口变化趋势

Fig 5 Yunnan Province, more than 65 years of age demographic trends

3.2.4云南省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

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及以上,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1953年、1990年、2010年云南省老年人口比例分别为7.4%、7.1%、7.6%,说明云南省已步入人口老龄化行列。从表四中可以看出,2010年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0.7%,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为7.6%,老少比为36.71%,与表二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0—14岁的人口比重小于30%,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大于7%,老少比大于30%,即为老龄化社会)相比较可知,云南省已经完全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表四六次人口普查云南省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例

Tab4 six census of Yunnan Province, each age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年份0—14岁比例(%) 65岁以上比例(%) 老少比(%)

1953 34.50 7.40 21.45

1964 39.20 2.60 6.63

1982 39.10 4.50 11.51

1990 31.70 7.10 22.40

2000 26.00 6.00 23.08

2010 20.70 7.60 36.71

数据来源:云南省统计局.2011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8月,75~80页

3.3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自然增长率降低

图六云南省人口自然变动趋势

Fig6 Yunnan natural population change in trend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由二者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在死亡率相对稳定在低水平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速主要取决于出生率的高低,出生率快速下降所导致的少儿人口增长的减少,出现自然增长率的下降。1990年—2010年间,云南省出生率从23.60‰下降到13.10‰,年均下降0.53个千分点。死亡率相对

李春富: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 比较稳定,变动幅度较小,从7.29‰到 6.56‰。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5.68‰下降到

6.54‰,年均下降0.46个千分点,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年以后速度加快。由图六可以看出,云南省人口出生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动曲线呈平行趋势。云南省已总体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的转变。云南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导致云南省的老龄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

3.3.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云南省出生率变化情况

0.00

5.00

10.00

15.00

20.0025.00

30.00

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

2010

年份比例(‰)

图七 云南省出生率变化情况

Fig7 Yunnan Province, the birth rate changes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本国的人口状况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全国人口的增长。使中国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当然,云南省的人口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引发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一些人口问题。

如图七云南省人口出生率从1987年开始虽然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是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而且降低幅度比较大。从1987年的28.37‰降低到2010年的13.10‰,年均降低0.48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减少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从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

3.3.3生育观念的改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各种福利的改变和完善,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前由于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

中国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研究

中国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研究 在过去的30多年间,中国农村人口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大幅度减缓,同时又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迁移,造成农村常住人口规模不断缩小,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农村人口变迁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村组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清晰的理解并预测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将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生育水平是影响人口自然变动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衡量指标——终身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始终是人口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终身生育率虽然能够反映真实的生育水平,但仅能体现已完成整个生育期(15~49岁)的女性的终身生育数量,这对指导现实乃至预测未来缺乏时效性。抽象的看,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数量与其初育年龄很可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由于初育行为的完成时间要早于整个生育期的结束时间,利用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率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终身生育率的时滞期限,从而增强运用终身生育率进行长期人口预测的实际意义。迁移水平是影响人口机械变动的主要因素,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的迁移是以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转移为主。普遍认为,年龄与劳动力转移概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其隐含假定不同年代出生的劳动力具有相同的转移模式(转移概率的年龄分布形式),显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历了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变化的国家,该假设并不成立。若不考虑不同出生年代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差异便对未来进行预测,则会与实际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生育水平和迁移水平估计方法的探讨及应用,进一步分析

并预测中国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如下:研究内容一:利用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率的方法。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确定利用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率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研究利用宏观生育率统计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初育年龄与终身生育率具有高度的负相关性,利用初育年龄得到的终身生育率估计值稳定性强、精确度高;与总和生育率估计法相比,其与真实值的拟合效果更好;应用终身生育率估计值计算得到的人口出生数量与实际调查数量的偏差较小。说明,利用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率的方法可行,且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估计结果。研究内容二:分析并预测农村人口生育水平。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分析并预测农村人口生育水平。在研究内容一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四川和吉林六省农村人口整村(村民小组)抽样调查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初育年龄与终身生育数量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并指出这种负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影响二者同时反向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初育年龄越晚、终身生育数量也会越少;育龄妇女及配偶在初育前具有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则更倾向于推迟、减少生育;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对二者的负向关系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预测结果显示,若不考虑"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的影响,未来农村育龄妇女的终身生育水平将继续下降。研究内容三:劳动力转移的年龄差异,并对未来转移数量的预测。本部分内容的研究目标是完善劳动力转移决策模型,预测未来转移数量。本研究利用六省农村人口整村(村民小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

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

课题12 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 教学设计概要 第一阶段:教师运用一组人口结构数据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体会、揣摩和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而指导学生选择若干个思考方向,确定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第二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围绕课题收集资料。此阶段教师对学生作收集资料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指导。 第三阶段:学生独立整理、分析资料,并进行交流、讨论,证明论点。 一、课题选择的背景 本节关于“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课是依据教学进度而进行的,这 一内容属于高二地理第五章“人口和城市”中的教学內容。 选择“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主要是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1.教材中有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学习内容 教材归纳了人口分布的三个趋向:趋向低平地区,趋向沿海,趋向中低纬;归纳四类人口稀疏区:寒冷、干旱、湿热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归纳四类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美国东北部。按教材内容分析,明显地让学生感到自然条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程度(即物质生产方式)因素。但教材在讨论影响人口分布因素时,未经论证就直接给出首要因素是物质生产方式。在历年的教学中,每年都有学生提出疑问,影响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到底是哪个因素? 2.教材中蕴含着可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内容 从教材对“人口结构”的阐述来看,主要归纳了人口结构的几个方面,诸如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等。就每一个结构来看,则可以联系到很多的人口社会现象。如年龄结构中,有老龄化问题引出劳动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老龄化问题引出社会对老年人群的养老方法的优化选择,以及人口的城乡结构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3.具有拓展性的补充材料丰富多彩 由于教材容量的有限性,学生仅靠教材內容进行探讨研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肯定突破了现有教材的阐述。由于教材的滞后性,教材中的数据和材料比较陈旧,而学生却可通过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很容易地查找到最新资料,学生从中就可找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找到与教材內容相对应的、与自己认知水平相符合的研究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有一定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作为市重点中学的我校学生,平时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中就养成了自学习惯,与老师之间也常有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加之高二学生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已经积累并掌握了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质疑探讨的素质。 2.有相应的收集信息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思维能力 我校较早地开设了研究型课程,学生在学校开设的研究型课程学习中已得到了很多锻炼,其中之一就是初步掌握了如何从互联网上、图书馆中,或通过其他途径查阅、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学会了如何到有关的职能部门去调查、了解情况,以获取所需的资料和数据,并据此得出论点和论据。 3.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中国人口增长趋势预测 摘要 人口总数的预测对未来资源分配,划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人口预测模型结合所给数据进行人口预测,并进行模型改进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较理想的人口变化趋势。 第一问中,采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人口的增长规律,通过简要的假设设置相应的预测系数 第二问中,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运用Matlab以及Excel得出人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第三问中,通过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Matlab编程得到相关的系数x =r 万人,并判断模型的可用性。 .0 248205= 0253 m 第四问中,根据所得的模型,带入相关数值得到203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44210万人 第五问中,通过改进求解拟合参数的方法,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通过分析可知2030年可能会达到我国人口数量的峰值近似为145168万人,与国家人口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合。 关键词:Logistic模型;最小二乘估计;Matlab;线性拟合

一. 问题提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于中国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对于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研究人口增长的规律。 问题一,作出适当的简化假设,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大陆人口群体增长的数学模型。 问题二,对表中所给出的数据,画出1949~2017年中国大陆人口总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问题三,对第1问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问题四,预测2030年中国大陆的人口总数。 问题五,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二.问题分析 由于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第一问的模型选取应该选用能够反映阻滞作用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使增长率r能够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而下降,基于此选择了典型的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函数,并对相应的参数进行设置。 第二问中由Matlab能够得到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 第三问中对于大数据处理要得到模型中的相应参数需要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系数估计,通过分析曲线的特点评价模型的可用性。 在第四问,根据模型带入相应的时间预测对应的人口总数。 第五问中,由分析可知,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要比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精度要更高,因此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的曲线可以近似拟合成一次函数的现象,将估计参数的方法改为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并结合数据实际曲线,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三.模型的基本假设 (1)生育模式相对不变 (2)所用数据真实可靠 (3)不考虑生存空间等自然资源的制约,不考虑意外灾难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 (4)较短的时期内的死亡率是稳定的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思考 人口年龄结构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在高中的课本中,也有关于人口迁移的描述,在世界大战期间的迁移以及工业革命时的迁移。人口迁移会导致人口结构的变化。比如现在长三角,珠三角就有很多人口迁移过去,我们来南京上学有部分就把户口迁移过来了。这也会引起人口结构的变化。 当人们关注着快速增长的中国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巨大压力时,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悄然老化,使我们又面临另一个严峻的挑战:人口老龄化问题。 1953年和1964年第一、第二次人口普查时,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属于年轻型,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伴随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急剧下降,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转变加快。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已初步进入成年型,到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已变为典型的成年型。此后,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老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8.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又上升了1.3百分点,表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仍在进一步发展。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滞后于死亡率的下降,产生了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凸出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凸出的部分也在移动,从未成年到成年,最后到老年。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的转变。 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转变密切相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都是随着人口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逐渐从年轻型、成年型到老年型转变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时间。我国则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进行的,且明显带有人为的痕迹,经历着更加迅速的人口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比较快的变化,即从相对年轻型人口结构,直接转变为相对老年化的人口结构。 目前,虽然中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银发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达成双赢的局面,是我们亟待研究思考的问题。而这 需要广大人民的实施。 由于人们的寿命延长而产生老龄化。这是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防止老龄化,而是如何应对由此造成老龄化后所带来的养老金不足和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主要措施是延迟退休和加强养老服务。此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

中国的人口结构

.中国的人口结构

————————————————————————————————作者:————————————————————————————————日期: 2

中国的人口结构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调查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精)

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003班 刘瑶(10505135)周丽(10505110)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中 国 人 口 预 测 模 型 摘 要 为了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进程,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 本文是以《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公布的部分人口数据为基准(其他部分数据通过网站查询得到),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对于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的统计模型。对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构建了反映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化率负指数函数。基于leslie 的改 进模型: (t)X B B B +(t)X A A A =t)▽n +X(t 22) -(n 3 2112) -(n 3 21 此模型考虑到了生育率的变化,并是针对总人口分布处理的,克服了leslie 模型的不足,很适合做长期预测。得到结论:人口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2040年,届时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为15.869亿。 关键词: 人口预测, Leslie 人口模型改进 , 长期预测 一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经历了前30年高速增长和后20年低速增长两大阶段: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口再生产由旧中国的高出生、高死亡率进入高出生、低死亡率的人口高增长时期,1950-1975年人口出生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 最高达到37‰(附录1)。70年代以后,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迅速扭转,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妇女总和生育率有了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由70年代初的33‰大幅度下降到80年代的21‰,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由6下降到2.3左右。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文化和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20-29岁生育旺盛人数年均超过1亿的情况下, 人口出生率依然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到2000年底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21.06‰下降到14.03‰,自然增长率由1990年的14.39‰下降到7.58‰, 妇女总和生育率也下降到2以下。进入90年代末期, 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用20多年时间完成了国外近200年的历程。到2000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743亿, 成功实现了“九五”计划将人口控制在13亿的奋斗目标。 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成果卓著,据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20年共少生2.5亿个孩子。若从70年代算起,至今至少少生3亿人口,这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同时也是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1990-1999年每年平均净增人口约1300万,这仍然对我国社会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压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

人口分析报告

一、实验目的 为了对我国人口情况的了解,对我国其他经济、政治状况有所深刻的了解,对2009年的人口作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预测我国未来与现在的人口变动情况,也可以指引着我国政府提前对政策作出决定,以管理我国一切事物。 二、数据收集 通过从中国统计局网站获得2009年及以前的部分人口数据,可以就这一数据可以对中国人口作简单分析,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三、人口分析 (一)人口结构分析 1、从1980--2009年全国人口男女比例来看,可以利用Excel 可以作出男女比例变动的曲线图如下: 我国男女比例变动趋势 46.00 47.0048.0049.0050.0051.0052.00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年份 比例(%) 男女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近30年来男性比例都大于女性比例,这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思想所导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口性别比例有向着均衡的趋势发展。

2、年龄结构分析 2009年全国人口的年龄调查,对其数据的构成画出了柱状图如下: (10.00)(5.00) 0.00 5.00 10.00 人口百分比 0-9 20-29 40-4960-6980-89 年龄段 人口金子塔图 男女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的年龄结构,成熟型的人口结构,并且可以通过这个图形对未来的人口结构作出预测,可能中国在过20年,人口老龄化将更加严重,因此,我国政府应提前做好防止未来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社会问题。 3、家庭规模分析 通过对我国家庭人口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折线图如下:

家庭规模构成图 20000 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四人户五人户六人户七人户八人户九人户十人户及以上 规模 户数 家庭户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生活的规模情况,大多数是以三人户为主,还有二人户和四人户居多,因此可以判断中国现在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两个子女其次,两个老人和未育子女夫妇的也居多,这间接地反映了我国20年前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现在明显凸现了。 (二)受教育程度分析 从2009年的人口数据来看,对我国居民的文化教育程度可以作出饼图如下: 文化教育程度分布图 初 中42% 大专及以上 7% 未上过学7% 小 学30% 高 中 14%

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第二章中国人口结构分析 2.1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年龄 2.性别 3.人种 4.民族 5.宗教 6.教育程度 7.职业 8.收入 9.家庭人数 人口结构介绍 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又称人口构成。它依据人口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特征,将人口划分为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有性别、年龄、居住地、民族、阶级、文化、婚姻、职业以及宗教信仰等标志,但就其性质特征而言,人口结构类别可归纳为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社会结构、人口地域结构 3大类。 人口的自然结构 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 人口的社会结构

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 人口的地域结构 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地理结构、人口的行政区域结构和人口的城乡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动的规律性。了解人口结构变动的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订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政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年龄和性别是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结构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理想的年龄结构应符合“人口低增长和长寿命”二大特征;人口低增长是指年出生人口的低增长(人口出生率在14.0?~16.0?),年出生人口高增长(人口出生率高于16.0?)和负增长(人口出生率低于14.0?)均会使人口结构恶化!理想的性别结构应符合“同年龄的男女性别人数相等或相近”。 由于人口出生率较难控制(特别是进入少子化社会以后更难于实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主要通过抑制或鼓励育龄妇女的生育胎次来实现。要实现代际均衡(零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13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要实现代际低增长,在发达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2胎(中产二胎,金领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在发展中国家,其总和生育率应达2.3胎~2.5胎(蓝领二胎,中产三胎,少数多胎或少胎)。 理想的人口结构如下图: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修改)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培训手册 (CPPS) 王广州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E_mail:wangguangzhou-cpirc@https://www.360docs.net/doc/0d16299501.html,)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计财司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2002年9月

序言 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是在DOS版本基础上,在充分兼顾DOS版的延续性和现代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而开发新一代人口预测系统。 CPPS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预测和规划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为推动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科学化发挥辅助作用。 中文Windows版CPPS不仅在人口预测和分析功能上继承了DOS版的主要功能,而且在开发过程中试图全面提升软件的功能。使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和易于理解,使其具有: 1、易用性。CPPS通过直观、友好的界面使人口预测过程操作简单、方 便。 2、模块化。CPPS所具备的功能模块既可以相互组合使用也可以相对独 立使用。 3、灵活性。CPPS不仅考虑与其他数据源的配合,而且可以独立进行数 据管理,提供不同数据格式的兼容和相互转换。 限于笔者的学识水平,软件和手册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和用户批评指正,任何意见将对软件和手册的进一步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在本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中,先后得到了国家计生委计财司郭震威、苏荣挂、俞华、王谦、姚宗桥等各位领导和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学军、解振明、郭维明、庄亚儿、李伯华等同志也予以强有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王广州 2002年10月于北京

1 软件安装/卸载 1.1 安装 安装CPPS计算机系统配置要求: 操作系统:Windows 9x/me/NT/2000/xp;硬盘剩余空间:>=50M;显示分辨率:600X800或更高。 CPPS软件安装方法比较简单。将CPPS光盘放入光驱后,安装程序自动运行,选定相应的选项即可实现软件安装。其过程如下: 第一步:安装向导准备。 图1.1 安装准备界面 第二步:版权信息。 图1.2 版权信息界面 第三步:许可协议。

上海人口变化及结构变化分析

历年上海市人口数目变化情况(参考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一、人口性别 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 %;女性1116.43万人,占48.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 ,比“五普”上升3.23 ,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其中,外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 ,而户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显然,外来常住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1 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 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41,比“五普”时下降2.06。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96;外来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2)。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图2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 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

上海常住人口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上海常住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上海市统计局 一、人口性别 1、常住人口性别比微升 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2301.92万常住人口中,男性1185.4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 %;女性1116.43万人,占48.5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1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上升0.51。其中,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18.7,比“五普”时下降11.27个百分点。 2、婴幼儿性别比上升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0-3岁婴幼儿性别比为113.71 ,比“五普”上升3.23 ,且0-3岁年龄段每岁组的性别比均高于“五普”。其中,外来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26.13,比常住人口高12.42 ,而户籍常住人口0-3岁组婴幼儿性别比为106.09(见图1)。显然,外来常住人口婴幼儿的性别比偏高,拉升了全市0-3岁组人口的性别比。 图1 上海0-3岁组婴幼儿年龄性别比

3、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下降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上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男性占52%,女性占48%,性别比为108.41,比“五普”时下降2.06。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01.43,比“五普”时下降3.96;外来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为117.47,比“五普”下降13.31(见图2)。10年来,外省市女性大量流入,拉低了上海的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图2 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 4、老年人口性别比提高 由于老年女性人数高于男性,所以上海老年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六普”资料显示,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均高于“五普”,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7,比“五普”时提高7.69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85.19,提高5.03;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65.76,提高6.69(见图3)。

人口数量及结构预测模型

基于Leslie矩阵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探讨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着我国发展的关键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人口问题也是我国的根本 问题,可是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却出现老龄化严重,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不良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针对近几年的人口数据做出了一些简要的分析,特别是自从2002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至今,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一定的降低,为了考虑其以后的人口发展情况,我们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对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一定的预测,并评价其合理性。 从种群的方面出发,在种群的Leslie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将整个中国的年龄按阶段分成20组,通过Leslie矩阵建立起他们的相关关系,我们以最近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研究,通过控制5年内总生育率的倍数来控制每个夫妇所生孩子的个数,通过多次迭代求解,最终可得到:若我国严格采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每个夫妇仅生一个孩子,则50年后我国的人口将为5亿左右,可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严重。 为了提出新的政策,我们通过改变其倍数关系来改变其人口的结构,我们发现当生育率为原总和生育率的倍数为1.8左右,也即每个夫妇大约生2个孩子时,从人口数量来看,50年后我国的人数将在10亿左右;而从人口的结构来看,男女比例也接近于1,老少比也比较合适。所以,这应该是一个我们比较容易接受的结果。关于放宽二胎政策的时间,我们通过探索两个不同总和生育率的相关人口变化情况下,发现在2015年对计划生育进行改变,其改变的内容为:在控制人口数量为10亿情况下,在最近50年里,可以对二胎政策给予一定的放宽。 在模型的检验中,在现行总和生育率与原总和生育率的倍数为1.8时,我们通过增大或减小其值时,其效果都不是往老龄化方向发展就是往人口数量急剧上升的方向发展,所以,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摘要:本文根据中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三个不同阶段人口从 1990年到2010年间的人口所占比例,利用matlab数据拟合,建立线性增长模型,并对202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人口总数进行预测,得出人口总数为140536万,人口老龄化加剧。 关键字:人口预测年龄结构老龄化 matlab excel 拟合 问题重述 根据中国1990年到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情况(如下表),建立线性模型,并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 表1990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万) 模型分析 根据所给的数据,我们借助excel首先作出图进行观察分析:(如下图)

模型建立 模型一:线性增长模型。(即为y=ax+b模型) 1、模型假设: 忽略环境对人口的影响,假设人口无限增长,人口增长率是恒变量。 2、模型变量和函数定义: A 人口增长率; x B 初始时刻的人口数量,即:(0) 3、模型建立: 依照上面的假设和定义,我们可以构造如下模型:

这是借助EXCEL相关工具得出的公式,为使结果更一步精确,我们借助

利用MATLAB求得系数a1= —0.0063 b1=12.8012 a2= 0.0037 b2=—6.7409 a3= 0.0026 b3=—5.0677 因此模型为: Y1=—0.0063x+12.8012 Y2=0.0037x—6.7409 Y3= 0.0026 x—5.0677 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得到的a和b可以看出我们所用的方法误差较小

4、模型结果分析: 从拟合的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总数和老龄化系数会增加,老龄化程度加剧,建议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增加0-14岁人口总数,从而减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程度,进而优化社会结构,增加人民福利。 参考文献 [1]胡守信,李柏年.基于MATLAB的数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扬启帆,康旭升,等.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3]于学军.《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2期,时间:2000-4-6,中国人口信息网. 附录: 以下为所用程序部分代码: >> x=[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y=[0.6373 0.6306 0.6323 0.6355 0.6456 0.6664 0.6691 0.6834 0.6823 0.6867 0.7014]; >> plot(x,y,'g*'); hold on b=polyfit(x,y,2);%进行2次拟合,b是多项式前面的值。就如2次拟合中y=ax+b,a,b的值。yy=polyval(b,x);%得到拟合后y的新值 plot(x,yy,'r-')%画拟合图 ;>> a=polyfit(x,y,1) a = 0.0037 -6.7409 >> x=[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y=[0.0858 0.0932 0.0976 0.1059 0.1113 0.1046 0.118 0.1236 0.133 0.1401 0.1326]; >> plot(x,y,'g*'); hold on b=polyfit(x,y,2);%进行2次拟合,b是多项式前面的值。就如2次拟合中y=ax+b,a,b的值。yy=polyval(b,x);%得到拟合后y的新值 plot(x,yy,'r-')%画拟合图 ;>> a=polyfit(x,y,1) a = 0.0026 -5.0677 >> x=[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 y=[0.2769 0.276 0.2701 0.2586 0.2431 0.229 0.2129 0.193 0.1847 0.1732 0.166]; >> plot(x,y,'g*'); hold on b=polyfit(x,y,2);%进行2次拟合,b是多项式前面的值。就如2次拟合中y=ax+b,a,b的值。yy=polyval(b,x);%得到拟合后y的新值 plot(x,yy,'r-')%画拟合图

[整理]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作者:翟振武 在人口的变化中,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最引人注目。从1973年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运动,直接目的就是降低人口增长率,翟振武减缓人口规模的扩大速度。如今,经过千千万万计划生育干部的艰苦努力,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但是,由于巨大的人口惯性,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在以每年100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与此同时,作为生育率下降的后果之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却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无论是人口总量的继续扩大,还是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对未来的中国都是严峻的挑战。而且,人口数量控制与人口老龄化还是一对矛盾。人口数量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老龄化状况越严重。如果放弃人口控制政策,令生育率反弹和上升,人口总量虽然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但是,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却会因此而减慢。面对人口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我们该如何清醒地认识这对矛盾,明智地选择应对政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而急迫的问题。 1人口总量与人口年龄结构的矛盾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等多家单位的预测,即使保持目前生育水平不变的话,中国人口的增长还要持续40年左右,到2040年达到高峰值15.4亿左右,才能实现零增长及负增长(见表1)。也就是说,尽管资源在短缺,环境在恶化,但庞大的人口规模压力在21世纪的前40年,不仅不会减轻,反而会进一步加重。中国大陆人口总量还要在现有规模上再增加近3亿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人口总量预测的假定条件之一是生育率长期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1.86左右)。这是一个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政策条件下的预测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龄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如果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作为衡量老龄化程度的指标,我们看到,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左右,中国刚刚跨入老龄社会的门槛。以后,这个比例呈加速上升状态。2010年为8.38%,比2000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而到2030年以后,老龄人口比例在10年内提高近7个百分点,从2030年的14%快速上升到2040年的20.9%。在全社会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老年人口的数量从2000年的近9000万人上升到2040年的2.9亿人。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2000年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1.6亿)的2倍。以致近年来,“中国将成为国际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成因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它是过去和当前人口出生、死亡、迁移变动对人口发展的综合作用,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今后人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二)全球人口年龄结构的背景 自二战之后,全球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三代式变化,总的来说,规模最大的三个年龄群体是婴儿潮一代,X一代和Y一代。婴儿潮一代是二战后196-1964间出生的,他们是塑造营销环境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现在他们大多处于中,壮年,是消费能力最强的一群。X一代是指1965-1976年出生的一代,他们更热衷于消费和广告,同时又十分谨慎,关心环境,他们更关注工作满意感甚于为晋升牺牲个人的幸福和成长。Y一代指1977-1994年出生的一代,也是现今我们大学生所属的一代,年龄分布于青春前期到30岁。他们大多熟悉网络和电脑,热衷时尚,数码产品,是市场的新力军。 (三)人口年龄结构类型 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很多,主要有:①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②少儿系数。指少年儿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③老少比。指人口中老人与少年儿童人口的百分比。④抚养比。又称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⑤老年抚养比和少年儿童抚养比。指老年人口或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根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一定指标,可将人口区分为 3 种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人口金字塔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是直观地表示人口性别和年龄结构的横列式条形图,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子与妇女人数(或百分比)按"男左女右"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顺序"下小上老"排列。人口学家常常把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最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

人口的变化

2014届第一轮复习地理限时训练七 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人口的变化 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表现在 A .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 .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4、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国家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 .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 .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 .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读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5~6题。 5、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 . 先增后减 B . 先减后增 C . 不断增加 D . 逐渐减少 6、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 .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 .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右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 .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8、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 49 5. 72 6. 22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 77 4. 28 3.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