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 习题答案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习题 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

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一提起“三苏”,人们都会想到他们是文学家;一提起苏轼,人们就会想到他是通才。
其实,“三苏”都是通才、全才,父子三人不仅在文学史,而且在政治史、思想史、史学史、艺术史上都有巨大的成就,崇高的地位,只是苏轼的贡献更大,影响更深远而已。
《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
”但世上没有什么“无不相同”的人和事,三苏父子的性格、政治态度、学术思想及文学风格的差异都很大,苏辙政治主张的激烈、学术思想的复杂都超过了苏轼。
(选自《光明日报》曾枣庄)美字体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赏美文苏轼和苏辙父亲苏洵连同苏轼、苏辙两兄弟,世人尊称“三苏”。
“二苏”的名字很有意思,都与“车”有关,里面大有乾坤:“轼”是车上的前列扶手,在车的最显眼处,最易惹祸;“辙”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有功而不赏,有【课内挖掘】苏辙改对显才华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
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
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
”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
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选自谷风冀雨的博客) 【课外运用】兄弟情深(节选)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苏东坡从刘巨门下读书时,夏日在学舍与同窗称建用、杨尧咨、弟辙做大雨联句。
称建用曰,“庭松偃盖如醉”;杨尧咨曰,“夏雨新凉似秋”。
苏轼对曰:“有客高吟拥鼻”;最后苏辙对曰:“无人共吃馒头”。
众皆倾倒。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
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贯注于词作之中。
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词便如汩汩清泉喷涌而出。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

《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及译文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势益张益:更加B.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房舍,房屋C.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就,就着D.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披:敞开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阿母为汝求B.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其孰能讥之乎C.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周测3黄州快哉亭记、阿房宫赋注释1练习答案

周测三:课下注释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
解释下列加点字:共100分。
一、黄州快哉亭记(每空2分)
肆.大()益张.()浸灌
..()
即.其庐()一舍.()风云开阖.()
遇.不遇之变()动.心骇目()草木行列
..()
指数
..()称快
..世俗()盖有讽.焉()
风何与.焉()其中不自得
..()何往而非病.()
不以物伤性.()窃会计
..山水之间()
..之余功()自放
蓬户瓮.牖()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故城之墟.()楚襄王从.宋玉()何适.而非快()自适.()穷耳目之胜.()
二、阿房宫赋(每空1.5分)
六王毕.()蜀山兀.()覆压
..三百余里()
隔离
..天日()北构.而西折()廊腰缦回.()
囷囷
..焉()盘盘焉.()冥迷
..()
妃嫔媵.嫱()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未云何龙.()负.栋之柱()则递.三世()
辇.来于秦()缦.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收藏
..如山()..()剽.掠其人()倚叠
鼎.铛玉石()逦迤
..()在庾.之粟()
日益骄固.()函谷举.()族.秦者()
骊山北.构而西折()
三、翻译句子:每个3分,共6分。
乌睹其为快也哉?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高中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文档第一单元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1Word含答案

第 2 课黄州快哉亭记1.古今异义(1)至于赤壁之下。
..古义:至,到;于,介词。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2)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古义:一一指着数出来,形容清楚了然。
今义:数字。
(3)将何往而非病.。
古义:忧虑、不快乐。
今义:疾病。
(4)窃会计之余功。
..古义:指征收钱粮等公务。
今义:①监察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主要内容有填制各样记账凭据,办理账务,编制各样有关报表等。
②担当会计工作的人员。
2.一词多义王披襟当之:迎着.(1)当木兰当户织:对着.有积石横当.其垠:阻拦以览观江流之胜.:美好的风景(2)胜因此伤心憔倅而不可以胜.者:禁得住,忍得住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成功.此其因此为“快哉”者也:表原由..(3)因此此皆骚人思士之因此伤心憔倅而不可以..胜者:用来的情景不以物伤性:由于.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把(4)以照之以明月:用.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来3.词类活用(1)名之曰“快哉”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西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往西。
.(3)亦足以称快世俗:使动用法,使称快。
..(4)蓬户瓮牖: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5)穷耳目之胜:使动用法,使尽兴(享受)。
.(6)动心骇目: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7)草木队列:名词作动词,摆列成行。
..4.文言句式(1)谪居齐安:省略句,谪居(于 )齐安。
(2)振之以清风:状语后置,以清风振之。
(3)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判断句。
(4)将何往而非病:宾语前置,“何往” 即“ 往何”,到哪里。
5.翻译以下句子(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行久视。
译文:白日能看见船只出没在亭子前,夜里能听见鱼龙悲鸣于亭子下边,情景变化迅疾,令人胆战心惊,不行久看。
(2)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队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译文:往西看见武昌的群山,冈峦起伏,草木筏列成行,每当烟雾消尽日光泻出,渔夫樵夫的居舍都能够一一指着数出来。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阅读答案及译文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阅读答案及译文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势益张益:更加B.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房舍,房屋C.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就,就着D. 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披:敞开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阿母为汝求B.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其孰能讥之乎C.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习题: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一提起“三苏”,人们都会想到他们是文学家;一提起苏轼,人们就会想到他是通才。
其实,“三苏”都是通才、全才,父子三人不仅在文学史,而且在政治史、思想史、史学史、艺术史上都有巨大的成就,崇高的地位,只是苏轼的贡献更大,影响更深远而已。
《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
”但世上没有什么“无不相同”的人和事,三苏父子的性格、政治态度、学术思想及文学风格的差异都很大,苏辙政治主张的激烈、学术思想的复杂都超过了苏轼。
(选自《光明日报》曾枣庄)【课内挖掘】苏辙改对显才华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
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
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
”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
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选自谷风冀雨的博客) 【课外运用】兄弟情深(节选)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苏东坡从刘巨门下读书时,夏日在学舍与同窗称建用、杨尧咨、弟辙做大雨联句。
称建用曰,“庭松偃盖如醉”;杨尧咨曰,“夏雨新凉似秋”。
苏轼对曰:“有客高吟拥鼻”;最后苏辙对曰:“无人共吃馒头”。
众皆倾倒。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
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贯注于词作之中。
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词便如汩汩清泉喷涌而出。
(选自旭日东升的博客)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会计之余功窃:利用B.其势益.张益:更加C.不以.物伤性以:因为D.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成功解析:D项,胜:忍受、承担。
黄州快哉亭记学案及答案

2.《黄州快哉亭记》学案【作者和背景】▲苏辙,字,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其文平稳朴实,亦如其人,作品集名为,人生观深受其父兄影响,与其父、其兄,合称三苏,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辙被贬官的原因是:【题解】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所建,所命名,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世态度。
【字音】沅()沔()子瞻()东西一舍()风开云阖()变化倏()忽舟楫()草木行()列皆可指数()睥()睨()骋()骛()飒()然而风何与()焉会()计蓬户瓮()牖()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翻译与理解】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2)南北百里,东西一舍.()(3)将何往而非病.()(4)使其中.坦然()二、一词多义⑴胜以览观江流之胜.()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自胜.者()⑵与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与.庶人之所以为忧()⑶以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三、词类活用。
(请找出活用词并说明其活用类型和意义。
)⑴南合湘、沅,北合汉沔()⑵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⑶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⑷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⑸动心骇目()⑹西望武昌诸山()⑺亦足以称快世俗()⑻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⑼将蓬户瓮牖()⑽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四、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⑵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⑶有风飒然至者。
()⑷快哉此风!()⑸将何适而非快?()⑹而风何与焉?()⑺将何往而非病?()⑻乌睹其为快也哉!(五.翻译下列句子(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译文:(2)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译文:(4)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译文:(5)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译文:课文翻译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令人触目惊心,不能长久地观看.现在我能在亭中的小桌旁席上赏玩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排列成行,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历历可数.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道理.至于沙洲的岸边,故城的废墟,是曹孟德、孙仲谋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遗留下来的传说和痕迹也足以使一般人称快.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而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妨害性情,那么,到什么地方没有欢乐呢?现在,张君不把役官当作忧患,在办完了公务之后,便任情漫游山水之间,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心胸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片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浴,面对着西山的白云,竭尽耳目所能取得的快乐而使自己畅快呢?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失意文人感到悲伤憔悴以至难以忍受的景物,怎见得这是能使人快乐的呢?《黄州快哉亭记》学案答案【作者和背景】▲苏辙,字子由,晚年因为隐居于颖水之滨,故自号颖滨遗老,读书学禅以终,谥号文定。
【练习题】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2课黄州快哉亭记练习题

【关键字】练习题黄州快哉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肆大(sì)倏忽(shū)谪居(zhé)开阖(hé)B.瓮牖(yǒu)洗濯(zhuó)睥睨(bì)憔悴(cuì)C.骇目(hài)舟楫(jí)骋骛(wù)庶人(shù)D.沟壑(hè)飒然(sà)衣襟(jīn)骚人(sāo)解析:ACD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B项中“睥”读音应为“pì”。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窃会计之余功窃:利用。
B.其势益张益:更加。
C.不以物伤性以:因为。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成功。
解析:ABC三项都是正确的,只有D项错误,D中“胜”应理解为忍受、承担。
答案:D3.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②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文言翻译,首先要坚持一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答案:①如今,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②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4.文学常识填空。
《黄州快哉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眉山人。
苏洵之子,苏轼之弟,三人合称_________。
著有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作者作品的知识。
“三苏”在古代文学史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和他们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州快哉亭记》练习
一,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江流肆大极大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贬谪风云开阖开合,变幻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傲视王披襟当风拉开迎住变化倏忽一会儿,时间极短而风何与焉?参与,引伸为“关系”揖西山之白云面对穷耳目之胜以自适:安适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洗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能承受使其中不自得玉之言盖有讽焉:其:自己、中:内心讽谏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昼:在白天(名状)舟楫:船
二,找出下面活用的词并解释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动)命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名状,夜晚
动心骇目:动、骇,使动,使……震动,使……惊骇西望武昌诸山:西(名状)向西草木行列:行列,名动,成行成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使……跟随将蓬户瓮牖:蓬,瓮,意动,以……为户
三.指出下面特殊句式的类型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被动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介后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振之以清风
照之以明月:介后此其之所以为快哉者也:判断
快哉此风!主谓便装而风何与焉?宾前
将何往而非病?宾前将何适而非快?宾前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放自”,宾前
四,难句翻译
1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这些都是文人和哲思之人感到悲伤憔悴不能承受的景致,哪里看得出欢快呢?
2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3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
楚王认为快乐,普通人认为忧伤的原因,这是人感受不同了啊。
4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假使自己的心中没有感到舒适自在,那么到哪里不感到忧愁呢?
5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假使自己的心中坦荡安适,不因为外物而伤害了天性,那么到哪里不会感到快乐呢?
6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现在张梦得不把被贬当作忧愁,利用管理钱谷税务的空闲时间,在山水之间放任自己,这在他的心中也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五常识
1苏辙,字,号,有作品集,其兄苏轼,字:其父是三人号称。
与,,,,,共称“唐宋八大家”。
2 解释:朔月初第一天,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最后一天
3 文中指示主旨句子是(用原文回答):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非快?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