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

合集下载

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

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

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比如,血液制品、生物诊断试剂、基因治疗药物等各种生物制品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

然而,各种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的制定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是保障其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的选择及质量把控。

对于生物制品的生产,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因此,必须要对原材料进行充分的筛选、鉴定和质量把控。

2、生产工艺的控制。

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都非常重要。

必须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案,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3、产品质量的评估和检验。

在生产完毕后,要对生物制品进行质量评估和检验。

这包括对生产批次的严格管控,对产品的外观、理化性质、微生物质量、有效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检验。

二、生物制品实验研究生物制品生产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以便对生产工艺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具体的实验研究内容如下:1、生产工艺的优化。

生产工艺的优化是生物制品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室的研究,可以对生产工艺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产品稳定性的研究。

生物制品的稳定性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以了解其储藏、热稳定性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3、产品安全性的研究。

生物制品的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需要进行各种实验研究以评估其安全性,比如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免疫原性等。

4、有效性的研究。

针对不同的生物制品,需要进行各种有效性研究,以确定产品是否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总之,在生物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实验研究方面,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谨规范。

同时,实验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提高实验研究水平。

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

生物制品检验技术实验

本科生课程实验(生物工程专业 10年级 1班 )实验名称生物制品基本成分测定姓名:王帆同组人姓名:王兆、庄琳、卢扬、梁美兰二○一二年十一月目录一、绪论 (1)二、实验 (9)2—1实验目的 (9)2—2实验原理 (9)2—3仪器药品 (10)2-4实验步骤 (10)2—5数据记录与处理 (13)2—6结果与讨论 (14)2-7结束语 (15)三、参考文献 (15)一、绪论生物制品中文名称:生物制品英文名称:biological product定义:一类用于疾病诊断或防治的制剂。

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它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才发挥其功效,在人体内出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

生物制品的种类:根据采用的材料、制法或用途不同,可分为六类:疫苗类药物、抗毒素及抗血清类药物、血液制品、重组DNA制品、诊断制品以及其他制品。

生物制品是药品的一大类别,但生物制品的其实材料都具有生物活性、其制备过程是无菌操作的生物学过程,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来控制其原料,中间品及成品的质量。

因此,应根据生物制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固有特性,对生物制品的特殊要求进行规定。

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材料、重要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制品和诊断药品等)生物制品检验技术生物制品检验的性质和任务性质: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生物制品的质量及其控制方法,是一门研究和开发生物制品及其质量控制的“技术学科”。

主要包括:生物制品形状的检测、生物制品化学组成的检测、物制品杂质限量的检测、生物制品含量的检测等。

ICH 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ICH 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1.绪论1.1目的本指南尽可能地提供了一套统一的制定和进行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国际规格合理性评价的基本指南,以支持新的上市申请。

1.2背景规格定义为由一系列检查项目、引用的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可接受标准组成,可接受标准可以是数值限度、范围或其它检查项目描述的标准。

规格制订了一套与其用途相适应的原料药、制剂和在生产其它阶段所用物料应遵循的标准。

“符合规格”是指原料药和制剂,按所列分析方法进行检查,会符合可接受标准。

规格是关键的质量标准,由生产商提出并做合理性评价,作为批准(药品)的条件,由药政管理机构批准。

规格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总控制策略的组成部分。

总控制策略的其它方面包括在开发阶段依据标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特征化、坚持按GMP要求生产、验证的生产工艺、原料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稳定性试验等。

规格用以确保原料药和制剂质量,而不是确定产品的全面特性。

因此,规格的制定应着重研究在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意义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1.3适用范围本指南采纳和解释的基本原则将适用于蛋白质、多肽及其衍生物和含有这些成分的产品(如结合物)。

这些蛋白质和多肽是由基因重组或非重组的细胞培养表达系统生产,能被高度纯化,并用一套合适的检验规程进行鉴定。

本指南概括的基本原则也可能适用于从动物组织或体液中分离的蛋白质和多肽。

为了确定它的适用性,生产商应与有关的管理机构协商。

本指南未包括抗生素、合成的肽和多肽、肝素、维生素、细胞代谢物、DNA产品、过敏源提取物、常规疫苗、细胞制品、全血和血细胞成分。

对于化学物质,在ICH的另一指南“Q6A规格:新原料药和制剂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化学物质”中有专门介绍。

本指南不介绍具体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也不适应于临床前和/或临床研究的样品。

2.制定质量规格应考虑的原则2.1鉴定采用适宜的技术,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鉴定,包括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免疫化学性质、纯度和杂质测定,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

病毒类生物制品安检和效检PPT课件

病毒类生物制品安检和效检PPT课件

4、特殊的安全检验指标
有一些产品,因靶病毒对不同年龄的动 物致病性不同,可能规定需用不同年龄 段的本动物进行安全检验(如孕畜、仔 畜等),对于这类制品应按规定进行检 验。
影响安全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对于病毒类制品来说,由于病毒与细菌不同:a.病毒更 易受抗体及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b.病毒类疫苗在生产 过程中除易受细菌污染外,更易受外源病毒污染,因 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为复杂,因此在对病毒类疫苗 特别是弱毒活疫苗进行检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效力检验的技术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生物制品规程
2、企业的内控标准
3、企业效力检验SOP
效力检验的一般要求
样品要求:a.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批疫苗任抽1瓶按
规定进行检验;b.同批疫苗分为几个亚批时,效力检验 均应按亚批分别抽样分别检验,不能采用检验一个亚 批代表其它批或几个亚批混和效检的方法进行检验。
兽用生物制品安全检验的技术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生物 制品规程
2、企业的内控标准 3、企业安全检验SOP
安全检验的一般要求
1、安检样品:除另有规定外,每批抽3瓶混和后按照 规定进行检验和判定;
2、场地:安全检验应在专用动物舍内进行,不得在野 外进行
3、安检动物:安检动物必须符合各制品质量标准和规 程的要求
b.相对保护比率方法:主要用于攻毒毒株毒力较弱,不一定
全部发病死亡的制品,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6/8、对照0/4或 免疫8/8对照3/4)、兔瘟灭活疫苗(免疫4/4、对照3/4) )
c.半数保护量(PD50)和保护指数(PI值)
半数保护量测定方法:是以不同剂量疫苗免疫动物,采用定量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1.菌群总数测定方法: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是衡量乳制品中微生物质量的基础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有总计数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荧光素酶法。

总计数平板法是将样品分别接种在琼脂平板上,通过平板上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液体培养法是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通过测量培养液的浑浊度或菌液悬浮液中的细菌数量来计数。

荧光素酶法是通过加入荧光素酶底物,菌落会释放出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菌落总数,从而确定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

2.根据德国奶酪乳制品行业协会VDF指南的要求,共有500多种病原菌可以检测,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致病菌。

这些方法多是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以沙门氏菌检测为例,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培养法、酶免的葡萄糖酸盐液体培养基、黄金标准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沙门氏菌的DNA序列,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

3.酸奶产品中乳酸菌数量的测定:乳酸菌是酸奶中的一类重要菌群,其数量多少直接影响酸奶的质量。

常用的测定乳酸菌数量的方法有直接显微法、涂布法、测定菌落数量法等。

直接显微法是将样品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乳酸菌的数量。

涂布法是将样品涂于适当的培养基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菌落数量法是将样品稀释后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可靠地测定乳酸菌的数量,从而评估酸奶的质量。

4.冷藏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乳制品的储存条件对其微生物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储存条件检验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湿度检测、pH值检测等。

温度检测可以通过温度计或温度记录器来测量乳制品的储存温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湿度、pH值等的检测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监控。

这些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乳制品储存条件的问题,保证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稳定。

总结起来,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群总数测定方法、病原菌检测方法、乳酸菌数量测定方法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等。

ICHQ6B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ICHQ6B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ICH 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1( 绪论1(1目的本指南尽可能地提供了一套统一的制定和进行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国际规格合理性评价的基本指南,以支持新的上市申请。

1(2背景规格定义为由一系列检查项目、引用的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可接受标准组成,可接受标准可以是数值限度、范围或其它检查项目描述的标准。

规格制订了一套与其用途相适应的原料药、制剂和在生产其它阶段所用物料应遵循的标准。

“符合规格”是指原料药和制剂,按所列分析方法进行检查,会符合可接受标准。

规格是关键的质量标准,由生产商提出并做合理性评价,作为批准(药品)的条件,由药政管理机构批准。

规格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总控制策略的组成部分。

总控制策略的其它方面包括在开发阶段依据标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特征化、坚持按GMP要求生产、验证的生产工艺、原料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稳定性试验等。

规格用以确保原料药和制剂质量,而不是确定产品的全面特性。

因此,规格的制定应着重研究在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有意义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1(3适用范围本指南采纳和解释的基本原则将适用于蛋白质、多肽及其衍生物和含有这些成分的产品(如结合物)。

这些蛋白质和多肽是由基因重组或非重组的细胞培养表达系统生产,能被高度纯化,并用一套合适的检验规程进行鉴定。

本指南概括的基本原则也可能适用于从动物组织或体液中分离的蛋白质和多肽。

为了确定它的适用性,生产商应与有关的管理机构协商。

本指南未包括抗生素、合成的肽和多肽、肝素、维生素、细胞代谢物、DNA产品、过敏源提取物、常规疫苗、细胞制品、全血和血细胞成分。

对于化学物质,在ICH的另一指南“Q6A规格:新原料药和制剂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化学物质”中有专门介绍。

本指南不介绍具体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也不适应于临床前和/或临床研究的样品。

2( 制定质量规格应考虑的原则2(1鉴定采用适宜的技术,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鉴定,包括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免疫化学性质、纯度和杂质测定,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

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生物制药实验操作作业旨在使学生掌握生物制药相关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 细菌培养基- 酵母- 细胞培养基- 抗生素- 溶液和缓冲液- 蛋白质纯化试剂盒- 电泳试剂- 试剂盒等2. 仪器设备:- 培养皿和培养皿架- 培养箱- 离心机- 超声波处理仪- 十分摄氏计- 离子交换层析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电泳仪等三、实验操作步骤1. 细菌培养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细菌培养基。

b. 接种细菌: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细菌: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d. 观察细菌生长: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2. 酵母发酵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酵母培养基。

b. 接种酵母: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酵母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酵母: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d. 观察酵母发酵: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3. 细胞培养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细胞培养基。

b. 接种细胞: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中。

c. 培养细胞: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

d. 观察细胞生长: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

4.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a. 准备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配制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

b. 接种细菌:使用无菌技术将待测的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

c. 观察菌液浑浊度:根据培养后的结果观察菌液的浑浊程度,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5. 蛋白质纯化实验a. 细胞破碎:使用超声波处理仪等方法破碎细胞,释放目标蛋白质。

b. 离心分离:使用离心机将细胞碎片和其他杂质分离出来,获得上清液。

c. 层析纯化:使用离子交换层析仪等方法对上清液进行纯化,得到目标蛋白质。

d. 浓缩和储存:使用适当的方法将目标蛋白质浓缩并储存,以便后续的研究或应用。

生物制品生物技术产品的稳定性试验

生物制品生物技术产品的稳定性试验

⽣物制品⽣物技术产品的稳定性试验Q5c⼈⽤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三⽅协调指导原则ICH指导委员会在1995年11⽉30⽇ICH进程第四阶段推荐采纳该指导原则由相应的ICH专家⼩组制定,按照ICH进程,已递交管理部门讨论。

在ICH进程第四阶段,最终草案被推荐给欧盟、⽇本和美国的管理机构采纳。

⽣物技术/⽣物制品质量:⽣物技术/⽣物制品稳定性试验1.引⾔由ICH三⽅协调制定的“新药原料及制剂稳定性试验”(1993年10⽉27⽇)的指导原则总体上适⽤于⽣物技术产品及⽣物制品。

然⽽,⽣物技术产品及⽣物制品确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实验⽅案,确证在预期的贮藏期内制品的稳定性时,需要考虑这些特点。

由于这类制品的活性成分⼀般是蛋⽩质和/或多肽,因此,维持其分⼦构型,从⽽保持其活性取决于共价键和⾮共价键的作⽤⼒。

这些制剂对诸如温度变化、氧化、光照、离⼦含量及切割⼒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为保持其⽣物活性,避免降解,必须严格规定其贮藏条件。

稳定性的评价可能需要采⽤复杂的分析⽅法。

⽣物活性测定是稳定性研究的关键内容之⼀。

在制品纯度和分⼦特性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理化、⽣化和免疫化学的⽅法分析分⼦实体及定量检测降解产物也是稳定性研究的⼀部分。

申报者应根据以上所述的这些概念,提供能⽀持⽣物技术产品及⽣物制品稳定性的数据,同时还应考虑到许多外部条件亦会影响产品的效价、纯度和质量。

应根据长期、真实时间、真实条件的稳定性研究的初步数据制定原材料和制剂的贮藏期。

由此可见,合适的长期稳定性研究是成功开发上市产品的关键。

本⽂旨在指导申报者在产品上市申请时应提供的各类稳定性研究资料。

申报者还应认识到,稳定性数据在审评过程中需不断更新。

2. 附件的范围本附件适⽤于明确的蛋⽩质、多肽及其衍⽣物和含有这些衍⽣物的制剂以及从组织、体液、细胞培养物中分离或是⽤DNA 重组技术⽣产的产品。

因此,该⽂件涵盖了以下品种的稳定性资料的研究和申报:细胞因⼦类(⼲扰素、⽩介素、集落刺激因⼦、肿瘤坏死因⼦)、促红细胞⽣成素、纤溶酶原激活素、⾎浆因⼦、⽣长激素和⽣长因⼦、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和由明确的蛋⽩质和多肽构成的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生物制品中水分的测定干燥制品中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冻干制品的质量和保存效期。

冻干血浆水分含量愈低忿好,能使保存期延长,不易变性。

活菌苗含水量过高,易造成活菌死亡或蛋白变性.使制品失效。

但含水量过低,能使菌体脱水,同样会造成活菌死亡,降低效力。

方法一 直接干燥法1、实验原理基于生物制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电热干燥箱重中的分压,使制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而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制品干燥的速度取决于整个压差的大小。

2、适用范围本法以样品在蒸发前后的失重来计算水分含量,故适用于在95~105℃范围不含其他挥发成分且对热稳定的各种冻干制品。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①样品必须磨碎,全部经过20~40目筛,混匀。

在磨碎过程中,要防止样品水分含量变化。

一般水分在14%以下时称为安全水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粉碎过筛等处理,水分含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但要求动作迅速。

制备好的样品存于干燥洁净的磨口瓶中备用。

②测定时,精确称取上述样品2~10 g (视样品性质和水分含量而定),置于已干燥、冷却并称至恒重的有盖称量瓶中,移入95~105℃常压烘箱中,开盖2~4小时后取出,加盖置干燥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重。

再烘1小时左右,又冷却0.5小时后称重。

重复此操作,直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 即算恒重。

③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水分(%)= % 式中m 1 ----------干燥前样品于称量瓶质量,gm 2 ---------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质量,gm 3 --------- 称量瓶质量 , g4、 操作条件选择操作条件选择主要包括:称样数量,称量皿规格,干燥设备及干燥条件等的选择.①称样数量:测定时称样数量一般控制在其干燥后的残留物质量在1.5~3g 为宜。

对于水分含量较低的生物制品,将称样数量控制在3~5g 。

②称量皿规格:称量皿分为玻璃称量瓶和铝质称量盒两种。

前者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质的限制,故常用于干燥法。

铝质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对酸性食品不适宜,常用于减压干燥法。

称量皿规格的选择,以样品置于其中平铺开后厚度不超过皿高的1/3为宜。

1003121⨯--m m m m③干燥设备:电热烘箱有各种形式,一般使用强力循环通风式,其风量较大,烘干大量试样时效率高,但质轻试样有时会飞散,若仅作测定水分含量用,最好采用风量可调节的烘箱。

当风量减小时,烘箱上隔板1/2~1/3面积的温度能保持在规定温度±1℃的范围内,即符合测定使用要求。

温度计通常处于离隔板3cm的中心处,为保证测定温度较恒定,并减少取出过程中因吸湿而产生的误差,一批测定的称量皿最好为8~12个,并排列在隔板的较中心部位。

④干燥条件:温度一般控制在95℃~105℃,对热稳定的生物制品,可提高到120℃~130℃范围内进行干燥;对含还原糖较多的制品应先用低温(50℃~60℃)干燥0.5小时,然后在用100℃~105℃干燥。

干燥时间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燥到恒重,另一种是规定一定的干燥时间。

前者基本能保证水分蒸发完全;对于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样品,可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

5、说明及注意事项①在测定过程中,称量皿从烘箱中取出后,应迅速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冷却,否则,不易达到恒重。

②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干燥剂,硅胶吸湿后效能会减低,故当硅较蓝色减褪或变红时,需及时换出,置135℃左右烘2~3小时使其再生后再用。

硅胶若吸附油脂等后,去湿能力也会大大减低。

③含有较多氨基酸、蛋白质及羰基化合物的样品,长时间加热则会发生羰氨反应析出水分而导致误差:对此类制品宜用其他方法测定水分含量。

方法二卡尔•费休法卡尔•费休(Karl • Fischer)法,简称费休法或K-F法,是在1935年由卡尔•费休提出的测定水分的容量方法,属于碘量法,对于测定水分最为专一,也是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方法。

多年来许多分析工作者是曾对此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反应的化学计量、试剂的稳定性、滴定方法、计量点的指示以及针对各种类型样品的应用和仪器操作的自动化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改进,使该方法日趋成熟与完善。

1、实验原理费休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I2氧化SO2时,需要有定量的参加反应,但此反应具可逆性,当硫酸浓度达0.05%以上时,即能发生逆反应,要使反应顺利地向右进行,需要加入适当的碱性物质以中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酸。

经实验证明,采用吡啶(C5H5N )作溶剂可满足此要求,但生成的硫酸吡啶很不稳定,能与水发生副发应,消耗一部分水而干扰测定,若有甲醇存在,则硫酸吡啶可生成稳定的甲基硫酸氢吡啶,于是促使测定水的滴定反应得以定量完成。

由此可见,滴定操作所用的标准溶液是含有I2、SO2、C5H5N及CH3OH的混合溶液,此溶液称为费休试剂。

化学反应式如下:费休法的滴定总反应式可写为:(I2+SO2+3C5H5N+CH3OH )+H2O 2 C5H5N •HI+ C5H5N •HSO4CH3从上式可以看到1mol水需要与1mol碘、1mol二氧化硫和3mol吡啶及1mol甲醇反应而产生2mol氢碘酸吡啶和1mol甲基硫酸氢吡啶(实际操作中各试剂用量摩尔比为I2:SO2:C5H5N =1:3:10 )。

2、适用范围费休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液体、固体及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在很多场合,此法也常被作为水分特别是痕量水分(低至ppm级)的标准分析方法,用以校正其他测定方法。

结果的准确度优于直接干燥法,也是测定脂肪和油品中痕量水分的理想方法。

3、主要仪器KF—1型水分测定仪(上海化工研究院制)或SDY—84型水分滴定仪(上海医械专机厂制)4、试剂①无水甲醇:要求其含水量在0.05%以下。

量取甲醇约200ml置干燥圆底烧瓶中,加光洁镁条15g与碘0.5g,接上冷凝装置,冷凝管的顶端和接受器支管上要装上无水氯化钙干燥管,当加热回流至金属镁条溶解。

分馏,用干燥的抽滤瓶作接受器,收集64~65℃馏分备用。

②无水吡啶:要求其含水量在0.1%以下。

吸取吡啶200ml置干燥的蒸馏瓶中,加40ml 苯,加热蒸馏,收集110~116℃馏分备用。

③碘:将固体碘置硫酸干燥器内干燥48小时以上。

④无水硫酸钠。

⑤硫酸。

⑥二氧化硫:采用钢瓶装的二氧化硫或用硫酸分解亚硫酸钠而制得。

⑦5A分子筛。

⑧水-甲醇标准溶液:每ml含1mg水,准确吸取1ml水注入预先干燥的1000ml容量瓶中,用无水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⑨卡尔•费休试剂:称取85g 碘于干燥的1L 具塞的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加入670ml 无水甲醇,盖上瓶塞,摇动至碘全部溶解后,加入270ml 吡啶混匀,然后置于冰水浴中冷却,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硫气体60~70g ,通气完毕后塞上瓶塞,放置暗处至少24小时后使用。

标定:预先加入50ml 无水甲醇于水分测定仪的反应器中,接通仪器电源,启动电磁搅拌器,先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入甲醇中使其尚残留的痕量水分与试剂作用达到计量点,即为微安表的一定刻度值(45uA 或48uA ),并保持1分钟内不变,不记录卡尔•费休试剂的消耗量。

然后用10ul 蒸馏水(相当于0.01g 水,可先用天平称量校正,亦可用减量法滴瓶称取0.01g 水于反应器中),此时微安表指针偏向左边接近零点,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定至终点,记录卡尔•费休试剂消耗量。

卡尔•费休试剂对水的滴定度为:式中: G ——水的质量,g ;V ——滴定消耗卡尔•费休试剂的体积,ml 。

5、操作方法取样量视各种样品含水量不同,一般每份被测样品中含水20~40mg 为宜。

准确称取0.3~0.5g 样品置于称样瓶中。

在水分测定仪的反应器中加入50ml 甲醇中痕量水分,滴定至微安表指针的偏转程度与标定卡尔•费休试剂操作中的偏转情况相当并保持1分钟不变时(不记录试剂用量),打开加料口迅速将称好的试样加入反应器中,立即塞上橡皮塞,开动电磁搅拌器使试样中的水分完全被甲醇所萃取,用卡尔•费休试剂滴定至原设定的终点并保持1分钟不变,记录试剂的用量(ml )。

6、结果计算水分(%)=式中: T ——卡尔•费休试剂对水的滴定度,mg/ml ;V ——滴定所消耗的卡尔•费休试剂体积,ml ;W ——样品质量,g 。

本测定注意:(1)新配制的费体氏试剂极不稳定,应放置1周后使用。

另外此试剂异常灵敏,受空气湿度影响甚大.故滴定操作应在相对湿度低于30%的条件下进行。

(2)所用仪器均应干燥无水。

全部操作尤其是标准水的吸取和滴定等应迅速堆确、以免VG T 1000⨯=WV T W V T ⨯⨯=⨯⨯⨯101001000延时、吸水,而影响结果。

(3)本法不能用于测定含有酮类、酸类化合物的样品。

因为这类物质可与费休氏试剂产生反应。

实验二生物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蛋白质是含氮有机物,自然界中的蛋白质含氮比较稳定,平均含量约为16%,即100g 蛋白质平均含氮16g。

因此在测定生物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时,可先测定样品中的含氮量,再乘以系数6.25,便可换算成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经典方法。

一、实验原理样品用浓硫酸消化时,其中的含氮有机物分解放出氨,氨与硫酸化合生成硫酸铵。

在消化时常加入硫酸铜和硫酸钾作催化剂,以加速分解速度并提高消化的温度。

消化完毕,加入强碱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放出氨。

利用蒸汽蒸馏法,用硼酸溶液吸收蒸馏出来的氨,氨与硼酸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离子,使吸收液中的氨离子浓度下降,然后用标准酸溶液滴定,使吸收液中的氢离子恢复到原先的浓度,即可从消耗的酸量,计算样品中的含氮量。

样品消化,蒸馏的化学反应可归纳如下:(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二、仪器药品凯氏蒸馏器、凯氏烧瓶、消化架、三角烧瓶、滴定管、移液管、量筒烧杯、天平、2%硼酸、浓硫酸、催化剂:硫酸铜和硫酸钾按3∶1混合,研细。

混合指示剂:0.1%溴甲酚绿酒精溶液10ml,0.1%甲基红酒精溶液2ml,混合即得,贮于棕色瓶内。

三、操作步骤1.样品的消化(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生物制品干粉(40─60目过筛)100─500mg(视样品中含氮量而定)2份。

(2)取50ml凯氏烧瓶3只,将称好的样品分别送入第1、2只烧瓶底部,第3只烧瓶不加样品,作为空白对照,以测定试剂中的微量含氮化合物。

于各个烧瓶中加入催化剂0.3g,浓硫酸5ml,然后将烧瓶置于通风橱消化架上,先用小火加热,待瓶内水分蒸完,硫酸开始放出SO2白烟,可加大火焰,使液体保持微沸状,直至溶液呈透明蓝绿色为止。

在消化过程中,要经常转动烧瓶,使得瓶壁上的碳化颗粒,为浓硫酸回流至瓶底,使消化完全。

为了缩短消化时间,当溶液变为浅棕色时,可加3─4滴30%过氧化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