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缩小车站建筑规模 。还可 以采用分散布置形式 ,在 地铁车站 的两端分别设计成乘客 公共 区,有利 于乘
客 流 动 和 快 速乘 降 。 2 . 地 铁 车 站 内 部环 境 的设 计 方 法
乘客 身心健康 的设计方 案。除此之外,城市地铁在
【 关键 词】地铁 车站建筑 设计 构成
地铁 车站 建筑 作为 高投 入的 公共 交通 工程项 目,必须重视 内部环境设计 。在 设计地铁车 站内部 环境 时,可保持与 车站设 计相协 调,一方面 可实现 地铁车站 的安全性和适用 性,另一方面有利 于乘客
地铁 车站建筑设计理念 与方法
Me t r o S t a t i o n Ar c h i t e c t u r e De s i g n Co n c e p t an d Me t h o d
● 刘超亮 ● L i u Ch a o l i a n g
【 摘 要】 地铁作为一个城市轨道公共交通 的主要工具 , 可以 为城 市中不同区域的乘客提供便捷 的出行服 务。本文以地 铁车 站建筑为研究对象 ,来探讨地铁车站 的构成、设计理 念 以及设计原则 , 并对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
e s i g n i d e a a n d d e s i g n p r i n c i p l e o f t h e s u b wa y s t a t i o n , nd a c o - n d u  ̄s t h e es r e a r c h o f t h e me t r o s t  ̄i o n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d e s i n g me - t h o d
电梯 等的宽度要求 。 ( 2 )安全性原则:基于城市地铁进 出站建筑主 要是位于城市主要道路、广场、商场 以及人 口密度
地铁车站设计中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连接设置变形缝问题的探讨

地铁车站设计中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连接设置变形缝问题的探讨摘要:地铁车站与附属通道或风道结构通常情况下采用变形缝连接,以防止两个刚度相差较大,在遇不均匀沉降时,发生连接部位结构开裂破坏的情况,但当附属结构规模较大时,情况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本文主要以简单模型分析并由此探讨在地铁设计过程中,结构规模与连接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变形缝;结构连接太安站为深圳地铁5号线站点之一,位于布心路、太白路之间。
由于其为换乘站,建筑面积庞大,但地理环境狭窄,故本站采用了垂直换乘的模式。
主体结构为地下三层结构,该站1号风亭为地下3层,地面1层结构,规模较一般风亭规模大。
该风亭与车站地下1、2层连接,而如此较大跨度及纵深的结构连接,设置变形缝连接的利弊,便成为设计任务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变形缝的功能来看,变形缝主要是能够使结构产生自由变形,以防止结构因变形差异较大产生局部应力集中而使结构破坏。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第10.6.1条规定在车站结构与出入口通道等附属建筑的结合部应设置变形缝。
因此,对于出入口通道或者狭长风道这种结构,与车站连接应设置变形缝,故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范围。
本文主要讨论对于较大规模的风亭等附属结构,在连接位置设或不设变形缝的区别。
但从技术上而言,设或者不设置变形缝,都可以通过设计调整使结构满足安全要求,本文即针对大规模风亭结构与主体结构连接时,设与不设变形缝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尝试说明连接形式的不同,对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采用2组模型,每组模型2个结构形式连接,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然后比较两者存在的差异,以说明相关问题。
模型组1:车站结构三层;风亭结构一层;结构1主体结构与风亭结构间设置变形缝;结构2不设变形缝。
结构周边与土体接触,采用Sap2000的Gap单元模拟,该单元只承担压力。
变形缝处采用一特殊弹簧,该弹簧只受压。
模型组2:车站结构三层;风亭结构二层;其余条件均同模型组1。
地铁车站建筑规划设计探讨

厅 付费区设两台残疾人 电梯 , 分 别到两个 侧站 台; 残疾人 可 由
此电梯从 站台上至 站厅 , 再 经 1号 出入 口的残疾 人 电梯上 到
, r =1 + 石 _ _ i
事故疏散满足要求 。 参考文献 :
二 一 _
=4 4 . ・ 7 , 4 m i n “ o 6 n l i m n
=
本 站是标准 的地下 二层站, 站 厅 层 结 构 顶 板 下 净 高
4 . 2 m, 站台层高4 . 9 2 m; 站 台、 站厅公 共区吊顶高均为3 m。车
站竖 向交通 采用楼扶 梯 , 每个侧 站 台均设 两部楼 扶梯 与 站厅 沟通 , 站厅至地面设有 四个 出入 口, 每个 出入 口均设 一组 楼扶 梯, 其提升高度约9 m。另 外 , 车站 左端 设备 管理 用房 设两 个 楼梯 , 分别连通两个侧站 台, 供 管理人员 使用 。车站还根 据工 艺要求设有 竖向风井 、 电缆井等 。 另外, 本站分为三个 防火分 区。站厅 、 站 台公 共 区为一个 防火分 区 , 两端设 备 管理用 房分别 为一 个 防火分 区 。同时站
1 ) 站台设计 。根据客流预测 报告 , 2 0 3 4年 的早 高峰客流量 为最大 , 因此 , 采用该客流量作为计算客流 。高峰小 时客流 : 上 客: 1 4 3 3人 / h , 下客 : 1 9 5 9人 / h , 侧 式 站 台宽 度 B C =b +z + t
[ 3 ] 叶青 . 地铁地 下车站建 筑设 计优化 方案论述 [ J ] . 四川建
为设备管理用 房 ; 公共 区 中间是付 费 区, 两边 是 非付 费 区; 付 费 区设 四组 楼扶 梯 与站 台沟 通 。在 付 费 区与 非付 费 区 交界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一、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理念城市地铁作为一类大型的公益性快速交通设施,其最直接的功能应该是方便乘客的出行,是乘客的代步工具。
那么在设计时,就必须倡导和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力求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乘坐环境。
与此同时,在设计时,必须符合小噪音、低污染、低成本的要求,选择有利于乘客身心健康的设计方案。
除此之外,城市地铁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尊重“绿色”这一基本理念,打造成为城市快速绿色交通系统。
二、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地铁车站建筑在设计之初必须考虑到乘客密度与流动速率,在楼梯出入通道的设计时,必须确保乘客人流有序进出站和便捷换乘其他线路,在客流高峰时能够满足乘客进出对楼道、电梯等的宽度要求。
(2)安全性原则:基于城市地铁进出站建筑主要是位于城市主要道路、广场、商场以及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等的地下,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地铁建造及运营过程中整个建筑工程在结构布局上的安全性,避免造成对周边居民以及过往路人的安全伤害。
(3)识别性原则:城市地铁作为一种定时、安全、快速、高校运作的公共轨道交通系统,其运营过程中的行驶速度较快,站与站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必须重视各个主要区域和位置的标示,不能让乘客浪费较长时间还找不到候车站台,避免乘客出现走失和迷路现象。
(4)经济性原则:城市地铁的建造和运营是一种较高投资行为,按照我国已建成地铁建筑设计,其每公里的平均造价为6〜7亿人民币,单车站建筑的土建工程总造价就足有占到了总投资的13%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应当注重经济性这一原则,避免出现资源利用和资金投入的浪费现象。
三、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方法1.地铁车站内部布局的设计方法地铁车站建筑的设计是一个复杂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但要确保线路上行驶车辆、接受和发送信号、车体通风等的协调关系,还必须运用专业化知识来实现整体设计方案的最优组合以降低地铁车站的造价。
所以,在地铁车站主要建筑设计上必须采用最佳的方法,重点是对设备管理用房区、乘客公共区等进行设计。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地铁是一种地面以下的交通工具,其中车站主体结构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铁路线、车站规模、通行人流量等等因素。
本文将介绍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设计原则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设计中,有几个基本的设计原则需要考虑:1.结构安全性: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需要考虑地铁运行中的外界风险,如地震、火灾、爆炸等。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效率和通行性: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需要考虑通行人流量,应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车站的人流路径和出入口的位置,并确保站台和通道的有效使用。
3.美学和人性化: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站点场景,考虑尽可能减轻旅客的不适感,使车站变得美观舒适,并且应该调整结构的高度和透明度等参数来适应不同的环境。
技术要求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过程中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1.结构强度: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需要经过严格的静力学和动力学计算,以确保结构安全强度。
2.车站通行能力: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需要考虑车站工作情况和通行能力,确保车站人流和车流的有效流动。
3.构造材料: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需要考虑运行成本,材料需要保证结构强度和经济性,同时考虑材料环境适应性和处理维护成本等。
4.防火和安全设备: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需要考虑居住防火和安全设备,包括消防设备和紧急撤离设备等。
注意事项在地铁车站主体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一些注意事项,比如:1.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具体地铁线路的建设需求,包括车站规模和规格方面的限制。
2.车站通道和管道的设计和布局要考虑到车站的实际使用需求和地形条件。
其中需要考虑汽车通道、车站区域及周边公共设施等。
3.考虑运营维护成本,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尽可能采用耐磨性好且易于维护的材料和设备。
4.考虑紧急情况,要为车站增设紧急出口、逃生通道等应急设施,从而避免因突发事件而使人员伤亡。
论某地铁车站围护结构设计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设计原则; 结构选择; 计算要点
随着 我 国 国 民经 济 的发 展 , 城 市 化进 程 不 短 加 快 , 随之 而 来 的 则 是城 市 交通 拥 堵 问题 。 目前 解 决这 一 问题 的有 效 途径 是 发展 快 速 交通 和 轨 道交 通 , 如广 州 的B R T , 上 海 的城 市 轨道 交通 ( 地铁 1 。现如 今 我 国很 多城 市正 在 大力 推 进 轨道 交 通 的建 设 , 地 铁 车站 的 围护 结构 的 安全 程 度 , 受 到 越来 越 多 的 关 注 , 3 ) 结 构按 抗 浮设 防水 位验 算 , 不 考 虑 围护结 构侧 壁 摩 阻力 时 , 抗 浮安 全 系 数不 小 于1 . 0 5 ; 适 当考虑 围 护结构 侧壁摩 阻力 时 , 抗浮 安全 系数不 小于 1 . 1 5 。
约, 实 施难 度 大 。
地 下连 续墙 是 一种 工 艺先 进 、 技 术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安 全 可 靠 的基 坑 围护 结 构 , 因其
刚度大 , 整体性强 , 止水效果好 , 可广泛使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的场地。他不仅 可 以用 作施 工 期 间 的基 坑 档 土 、 止 水 围 护 结构 , 同时 也 可 以作 为 永久 结 构 的 侧墙( 或侧墙的一部分) 使用。地下连续墙能很好地保证工程的安全及质量要 求, 故选 择 地 下连 续墙 作 车 站 围护结 构 。
文地质条件严格受浑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控制。在区域上该地区处高漫滩、 新 冲 洪 积扇 及 老 洪积 扇 3 种 相叠 加 的地 貌 单 元之 上 ,该地 区新 出露 的地 层 主 要 为第 四系 冲 、 洪 积松 散 堆积 物 , 按 其 岩性 依 次可 划 分 3 个 沉 积 旋 回, 每 个 旋 回 都 是 以 上细 下 粗 , 即上 部 为 颗粒 相 对 较 细 的砂 质 粘 土 、 中 粗砂 , 下 部 为 砂 砾石 ( 或 圆砾 ) 层为其特征, 因 此砂 砾 石( 或 圆砾 ) 层 便 成 为 地 质 时代 划 分 的重 要 标 志 。第 四系下 更 新统 仅 分 布在 东部 山前 地 带 , 组 成 波状 起 伏 的 台地 , 由冰 水堆 积的砂混泥砾组成, 厚度为0 . 5 ~ 2 0 m, 上覆的砂质粘土 、 砂土层, 是不整合接触, 其厚度为1 0 — 1 5 m 左右; 向中西部该层较发育, 以一套砂质粘土 、 砂、 中粗砂 、 砾 砂 层 组成 浑 河 老 扇, 地 层 总 厚 度4 O ~ 5 0 m , 半胶结, 其 下 部 零 星分 布 有 新 近 系砂
地铁车站设计研究

地铁车站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如合理的进出站口设置、宽敞明亮的站内环境、方便快捷的换乘体验、良好 的通风和采光效果、安全可靠的设施设备等。此外,地铁车站还需考虑无障碍设施和特殊群体的需求,以及与 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协调。
03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方案
方案构思及特点
应体现当地特色与现代化城市风貌相结合的特点,同时满足 地铁车站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要求。
特点
不同类型车站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地下站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具有较高的客 流量和站点间距;地面站则具有较好的通风和采光,适合在城市边缘或郊区设置 ;高架站则具有较好的视野和景观效果,但需要考虑防震和噪音问题。
地铁车站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设计原则
地铁车站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经济实用”的原则,同时要注重与城市环境和文化特 色的协调。
影响分析
扩建方案对地铁站的交通组织、 人流组织等方面带来了积极的影 响。
07
结论与望
研究结论
车站设计要满足功能性和安全性要求。 车站设施应与地铁车辆和运营管理模式相匹配。
车站建筑空间布局对乘客出行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车站设计应考虑与城市交通的换乘和衔接。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仅针对单一线路的车站设计,未来可考虑对多线路换乘车 站的设计进行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未对车站景观和绿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未来可加强这方面的
探索。
对车站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方面考虑不足,后续研究可加以
03
完善。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建议后续研究针对多线路换乘车站进行设计优 化研究。
应注重车站景观和绿化设计的研究,提高车站 整体环境品质。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与施工要点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与施工要点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是建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地下交通枢纽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从设计、施工两个方面探讨地铁车站结构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设计要点: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地铁车站设计的首要步骤,需要充分了解地下土层的性质、地下水位、构造裂缝等信息。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准确把握,可以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2. 车站布局:地铁车站布局应考虑乘客的便利性和疏散安全性。
设计中要合理划分进出站通道、候车区、站台等功能区域,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乘客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撤离。
3. 结构安全:地铁车站结构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地下水位、施工荷载、地震等外部力的作用,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采用高强度材料。
此外,还要设置合理的防火、防爆措施,确保车站在突发事故中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
4. 通风与采光:地铁车站通风与采光是保障车站内空气质量和乘客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和天窗,以供给新鲜空气和自然光线。
同时,要考虑排烟和排湿的能力,保证车站内的环境舒适和乘客的安全。
5. 消防设施:地铁车站的消防设施是保障乘客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消防通道、灭火器、喷淋系统等设施,并进行合理布局,方便人员疏散和火灾扑灭。
施工要点:1. 地下施工:地铁车站通常是在地下进行施工的,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
常见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和暗挖法。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与周围建筑和地下管线的相互影响,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的平稳进行。
2. 结构施工:地铁车站的结构施工涉及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模板搭设等工序。
在施工中,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择和构件制作,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3. 设备安装:地铁车站的设备安装包括电梯、扶梯、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使用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面上的交通压力也逐渐得到社会各
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减轻地面交通状况,各大城市开始修建地铁,在地铁车站建
造中,结构设计是一个主要的环节,对地铁的安全运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这
篇文章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铁车站的规划原则、规划思路,对地铁车站的规
划提出了合理化的主张,对中国将来地铁工作的建造与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车站;结构设计;设计方法
引言
在城市交通日渐拥堵的局势下,加速地铁建造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现在,地
铁车站变成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个主要纽带,能够每天承载很多的乘客,一定程度
上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
本文主要谈谈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办法,以供同行参考。
1 地铁车站的设计原则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非常重要的建筑物,它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
车的场所,给旅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以保证旅客安全、迅速地进出车站。
车站
应容纳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地
铁车站由站台层、站厅层、设备层以及出入口组成。
地铁站台按照线路分布情况,又可分为岛式站台、侧式站台以及混合式站台。
地铁车站里的辅助设备包括自动
扶梯、直升电梯、卷帘门、防洪门、旅客引导、照明、售检票系统、车站设备自
控系统等。
关于地铁车站的设计应当从线路、车站建筑、车站结构、动力照明系统、车站通风与空调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以及区间的角度考虑其设计原则。
2 地铁车站结构设计方法
2.1功能设计关注人的行为及需求
密集型流动是地铁车站、地铁站的基本特征,人们的行为也可分为两种,即
通过或保留。
主要行为是“通过”,“保留行为是短的”。
所以,通过这个过程,人
们期望通过路径应该是一个非阻塞的快速路径,尽可能避免“通过”和“保留”之间
的相互影响。
例如在站外的人需要从入口进去然后去售票进入的通道,这些环节
过程并不困难,对于这部分的保留和聚集是最明显的,聚集的人群通过会有影响,所以设计的面积应尽可能满足宽敞的购票。
若自动售票机设置在站在通道上,人
群通过影响更大。
因此,在车站设计时,应考虑足够的综合性,如香港地铁在墙
上嵌入售票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可见深入了解人们的行为需要可以更好
地组织和规划出站的流量、创新地铁站建设的设计。
2.2雨水系统设计要点
将局部排水泵与集水井设置在车站风亭、出入口等敞开位置,主要用于收集
废水、雨水及结构渗漏水。
为保证集水井正常工作,设置两台排污泵,一台备用,当出现暴雨或结构大量渗漏水时,可以同时开启两台排污泵,将雨水提升至地面
消能后,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网,根据该市50年一遇特大暴雨强度计算露天出
入口雨水排水量;(2)废水系统设计要点。
将废水泵房设计在沿线路坡度的最
低点,同样设有2台排污泵,平时一台备用,消防时同时开启,其中废水集水池
容积≤最大一台排水泵20min的出水量。
废水提升到地面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中,地下结构渗水量各地情况不同,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本地铁站渗水量按照0.5L/
(m2•d)标准进行计算;(3)污水系统设计要点。
前文已经提到,站厅层设有
一处工作人员卫生间,站台层设有一处污水泵房、一处公共卫生间,卫生间污水
通过管道汇集后进入污水泵房,提升到地面后排入市政污水系统;(4)设置灭
火器。
地铁站采用5kg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根据规定确定数量,同时在各公
共区域设置两套自救面具。
2.3土方施工安全防护
(1)开挖前要有专项土方工程施工方案,对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边坡支护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2)土方开挖前,对周围的环境
认真检查,必须先了解和摸清楚地质资料和地下管线、管道和水文,如位置、深度、直径、结构和构造,防止挖破管线、管道造成各种安全事故,挖土中发现管道、电缆及其他埋设物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3)开挖时严格按要求放坡,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变化及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强处理,挖土时要自
上而下,逐层进行,不得超挖,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4)人工开挖时,
操作人员之间保持安全的的操作距离,前后操作人员间距不应小于2~3m,多台
机械开挖时,挖土机间距应有大于10m的距离,转弯半径要符合安全规定。
(5)机械不得在输电线路一侧工作,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机械的任何部位与架空输电
线路的最近距离应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2.4地下车站的出入口和风亭建筑
影响入口宽度内部的因素是客流,疏散因素决定入口楼梯的宽度,服务质量
决定了自动扶梯的数量。
楼梯的宽度和自动扶梯的宽度决定了入口建筑的宽度。
外部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是对土地和周边建筑物的使用。
作为人流的入口和出口,需要有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作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入口,而周围的建筑之间的距离
需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在相对固定体积的前提下,塑造了地面建筑的风格,
你需要从外部和室内装饰开始。
室内装饰可以回荡在主站定装修风格、文化墙、
局部地区的主题墙,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地下通道。
外部造型需要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高度的认同度。
地铁的入口和出口的主要功能是吸引交通,应该有一个
明确的标志的特点,引导乘客。
第二,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不突然,不沮丧。
一般独立入口用钢和玻璃幕墙的形式,通过透明玻璃的效果,以稀释地面结构的
影响,人类视觉和周围环境所造成的突然意识。
为了满足这两个基本要素,退出
地面建筑的形状可以个性化设计调整,如符号的使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回声和
其他手段加入城市特色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地铁入口,产生异化和个性化差异表达,增加对城市街道景观色彩。
2.5站台层设计
平台宽度应根据各站的正向设计确定,并应根据客流控制周期的高峰时段进
行检查。
在网络层的设备和管理在外壳,两端如果必要,为平台的长度,但不应
超过车厢长度,不得侵犯侧平台和不低于2.5米宽度的计算,并应满足距离不小
于8M的楼梯。
公共厕所,污水泵站,门控制室、变电所设备管理用房布置在站端,主要设备和管理室下面的站厅层,其他房屋设备管理应立足于功能位置。
房
间应设置一个以上的水设备室,在水室的集中布置,方便的排水孔和埋管等。
供
电设备机房的平台,设备应满足墙体的距离。
2.6做好设计风险管理工作
地铁施工环境相对复杂,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勘测数据完善
设计方案,同时建立风险监测系统,提高设计风险识别能力。
地铁项目中多部门
监测联动,互相合作制定完善的风险监测系统。
避免施工中因为安全风险管理不
完善,责任不明确,当事故发生后责任不明,存在相互扯皮、推诿的情况。
建立
完善的设计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方案优化,促
进设计质量提高的目的。
结束语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铁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给乘客提供一个更好的换乘环境,确保站内部布局的合理性和经济性,改善内部环境,设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地铁乘客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姚显贵.基于场地环境的城市中心区地铁车站建筑方案构思方法研究[J].隧道建设,2016,05:460~466.
[2]高志宏.浅谈明挖法地铁车站的设计分析方法[J].甘肃科技,2016(09):118-1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