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概述-习题与答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习题与答案一、判断题1.(√)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2.(×)交换机属于计算机网络中网络节点的访问节点。

3.(×)主机属于计算机网络中网络节点的转接节点。

4.(√)一般情况下,网络节点具用双重性,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

5.(√)通信链路是指两个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6.(×)逻辑链路是物理链路形成的基础。

7.(√)物理链路不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

8.(√)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硬件资源和网络服务。

9.(×)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子网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线路组成。

10.(√)服务器是通过网络操作系统为网上工作站提供服务及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设备。

11.(√)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本身具有独立功能和本地处理能力。

12.(×)终端具备本地处理能力,可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发挥作用。

13.(√)在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14.(×)集线器是提供传输介质与网络主机的接口设备,实现数据缓冲器的作用。

15.(×)网卡主要功能是放大和中转信号的作用。

16.(√)交换机是用来提高网络性能的数据链路层设备,是一个由许多高速端口组成的用于连接局域网网段或连接基于端到端的独立设备。

17.(√)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互联设备,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是大型网络提高效率、增加灵活性的关键设备。

18.(√)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可以是硬件的或软件的,也可以是政策法规。

19.(√)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网络节点在物理分布和互联关系上的几何图形。

二、填空题/1.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年12月,( ARPA NET )的投入运行,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

3.(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4.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各习题以及详解

计算机网络各习题以及详解

Base是Baseband的缩写,表示使用基带传输,没有进行调制和
频分复用。
SX,短波长
LX,长波长】
11.某网络连接拓扑图如下图所示,PC0的MAC地址为M1,PC1的 MAC地址为M2,路由器Fa0/0的MAC地址为M3,路由器Fa0/1的MAC 地址为M4,请回答下面问题。
(1)假设交换机Switch0收到所有连接端口的数据帧并建立了MAC地 址转发表,如果这个表的格式为:MAC地址,端口号。请列出这个 MAC地址转发表。 (2)假设交换机Switch0已经建立了所有连接端口的MAC地址转发 表,如果收到一个以太网数据帧,该帧首部的目的地址为M3,源地址 为M2,请问交换机Switch0将该帧转发到哪个端口? 答案【(1) M1 Fa0/5
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 分组被接收,短时
间存储,然后传递给. bit/s D. Hz
答案【C】
13. 假定某通信链路为一条完整的电缆,长度为1000km,信号在链路 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00 km/s。如果带宽为100 Mb/s,传输1 Gbit数 据,请计算(1)转发时延。(2)传播时延。 答案【转发时延=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第一章 概述
1.用户接入internet通过
A. ASP B. JSP C. ISP D. P2P 答案【C】
2.在因特网标准化工作的四个阶段中,不是RFC文档阶段的是
A. 草案 B. 建议标准 C. 草案标准 D. 正式标准 答案【A】
3.因特网的边缘部分是 A. 主机 B. 路由器 C. 电信网络 D. 以上全部
10M以太网即10Mb/s,也就是10000000b/1000000us,那么发送 1bit需要的时间是0.1us 10M以太网的slot time = 512×0.1 = 51.2us 同理,100M以太网发送1bit所需时间0.01us 100M以太网的slot time = 512×0.01 = 5.12us】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测试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测试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Internet最早起源于( C )A. NSFnetB.以太网C. ARPAnetD. 环状网NSFnet(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0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

他的核心机构之一是信息处理(IP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一直在关注电脑图形、网络通讯、超级计算机等研究课题。

环状网指的是使用一个连续的环将每台设备连接在一起。

它能够保证一台设备上发送的信号可以被环上其他所有的设备都看到。

在简单的环状网中,网络中任何部件的损坏都将导致系统出现故障,这样将阻碍整个系统进行正常工作。

2、在因特网中,IP 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

在整个传输过程中, IP 数据报报头中的( D )。

A.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B. 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会发生变化C. 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D.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3、关于OSI参考模型的组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控制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交流层、表示层和应用层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现层和应用层4、网络协议的三个组成要素是什么( D )A.同步、语句、同序B.语法、语句、规则C.语义、语句、同序D.语法、语义、同步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 B )。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填空题1、在计算机网络中,LAN代表的是局域网,WAN代表的是广域网。

2、通常在我国所说的教育网就是Cernet 。

3、E-MAIL的中文意思是电子函件,E-COMMERCE的中文意思是电子商务。

4、按照网络中计算机所处的地位,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对等网络和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5、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其中通信子网的功能是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及通讯控制,资源子网的功能是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划分,以下()项不是按此标准划分的。

A、星状网B、环状网C、局域网D、总线结构2、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点是()A、精度高B、内存容量大C、共享资源D、运算速度快3、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缩写为()A、NIIB、GIIC、AIID、WWW4、互联网的基本含义是()A、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B、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互连C、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网络互连D、国内计算机与国际计算机互连5、网络服务器与一般微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A、计算速度快B、硬盘容量大C、外设丰富D、体积大6、计算机网络的3个组成部分是:()A、若干数据库、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B、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大量终端C、若干主机、电话网、一组通信协议D、若干主机、一个通信子网,一组通信协议7、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组成的系统A、计算机-通信线路-计算机B、PC机-通信线路-PC机C、终端-通信线路-终端D、计算机-通信线路-终端8、计算机网络了分为局域网、()广域网。

A、校园网B、城域网C、宽带网D、窄带网9、客户机/服务器机制的英文名称是:( )A、Client/ServerB、Guest/ServerC、Guest/AdministratorD、Slave/Master 三、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网络产生的基础是什么?P12、计算机网络由那些功能?列举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实例。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一、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的网络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________的投入运行,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3.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简称____)在1984年正式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使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实现了标准化。

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5.计算机网络是________技术与________技术结合的产物。

的应用有________、信息发布、电子商务、远程音频、视频应用。

7.计算机网络是由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则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从拓扑结构看是由一些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

又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__________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11.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网络软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是计算机网络的主体,按其在网络中的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______;____________是通过网络操作系统为网上工作站提供服务及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设备。

是实现网络协议规则和功能的软件,它运行在网络计算机和设备中,计算机通过其访问网络。

就是网络节点在物理分布和互联关系上的几何构型。

计算机网络基础章节习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章节习题
D、广域网的核心技术是线路交换技术
我的答案:D得分: 5.0分
3系统可靠性最高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A、总线型
B、网状
C、星型
D、树状
我的答案:B得分: 5.0分
4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ARPANET
B、ISDN
C、CERNET
D、Internet
我的答案:A得分: 5.0分
5以下关于虚电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第一空:
40000bps;40kbps
7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和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正确答案:
第一空:双绞线
第二空:同轴电缆
第三空:光纤;光缆
8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14400bps,多相调制的相数k=16,则调制速率为()。
正确答案:
第一空:3600baud;3600波特
A、数据链路层
B、应用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我的答案:B得分: 5.0分
二.填空题(共9题,45.0分)
1ARPANET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和()。
我的答案:得分:5.0分
第一空:通信子网
第二空:资源子网
2主机之间传输介质长度D=1000km,电磁波传播速度为2*m/s,数据长度为1*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ps,,则传播延时为(),发送延时为()。
我的答案:得分:5.0分
第一空:硬件
第二空:软件
第三空:数据
5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和()。
我的答案:得分:5.0分
第一空:语义
第二空:语法
第三空:时序
6报文分组交换可以分为()交换和()交换。
我的答案:得分:5.0分

计算机网络第1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1章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2.3. TCP/IP4. OSI参考模型共分7、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按照OSI参考模型,网络中每一个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对等层使用6. 能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___广域网____,同一建筑或覆盖几公里内范围的计算机网络称为____局域网_____。

7. 在TCP/IP议,它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8. 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其中,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是_____TCP/IP_____,由它组成了Internet的一整套协议。

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技术的互相结合,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9.___,其中,Internet10. Internet 的形成奠定了理论技术基础。

11. Internet互相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互联网。

12. 。

在点对点式个结点共享一个通信信道,一个结点广播信息,其他结点必须接收信息。

13. 在数据传输系统中,传输介质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物理路径,可以分为14. 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达到相互通信二、选择题1.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A.InternetB.IntranetC.局域网D.ARPANET2. 广域网中广泛采用的拓扑结构是()A.树状B.网状C.星状D.环状3. 在一座大楼内组建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WANB. LANC. MAND. PAN4.()层是距离传输介质最近的层A.物理B.数据链路C.网络D.传输5. 当数据包从低层向高层传送时,报文首部会()A.加入B.减去C.重安排D.修改6. 当数据包从高层向低层传送时,报文首部会()A.加入B.减去C.重安排D.修改7.()层将比特转化为电信号A.物理层B.数据链路C.传输D.表示8. 关于OSI模型,正确的是()A.七个层次功能独立,互不关联B.扩充某个层次的功能或协议,会影响整个体系结构C.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水平的D.物理层不但能传输比特流,还能进行流量控制9.()层的主要目的是把分组送到目的地A.运输层B.网络层C.会话层D.物理层10. TCP/IP体系中IP协议实现的是()的功能A.运输层B.网络层C.会话层D.物理层11. TCP/IP体系中,无连接的运输层协议是()A.IPB.TCPC.UDPD.HTTP12. 计算机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包括()A.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和通信信道C.硬件、软件和数据 D.主机、外设、数据和通信信道13. 网络层传输的是()A.分组B.比特C.帧D.信元14. 下面那一项可以描述网络拓扑结构?()A.仅仅是网络的物理设计B.仅仅是网络的逻辑设计C. 仅仅是对网络形式上的设计D.网络的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15. 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A.帧同步B.电路管理C.差错控制D.流量控制16. 人们将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定义为网络的()A.拓扑结构B.开放系统互联模型C.体系结构D.协议集17. 关于网络体系结构,以下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物理层完成比特流的传输B.数据链路层用于保证端到端数据的正确传输C.网络层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合的传输路径D.应用层处于参考模型的最高层18. 实现数据压缩与OSI模型中()层密切相关A.表示层B.数据链路层C.物理层D.运输层19. 在TCP/IP体系结构中,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层次分别为()A.应用层和运输层B.运输层和网络层C.网络层和链路层D.链路层和物理层20. 网络中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得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
存性能好。
1—04为什么说因特网就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得变革?
答:融合其她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得连通性与信息共享
答:电路交换时延=电路建立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s+x/b+kd
分组交换时延=发送时延+结点转发时延+传播时延=(x/p)*(p/b)+(k-1)*(p/b)+kd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得储存转发延迟
若使分组交换时延小于电路交换实验,则
(x/p)*(p/b)+ (k-1)*(p/b)+kd〈s+x/b+kd
答:令分组交换总时延为D,则D=发送时延+结点转发时延
=(x/p)*((p+h)/b)+(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1-12因特网得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得特点就是什么?它们得工作方式
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与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要传送得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得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得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得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得条件下,分组交换得时延比电路交换得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3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得主要区别就是什么?有没有相同得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与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就是前者得双向应用。
1-14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得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பைடு நூலகம்T,利用率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
互连而成得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协议得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就是前者得双向应用
1—0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得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就是Internet得核心网、
答:征:宏观整体评价网络得外在表现、性能指标:具体定量描述网络得技术性能。
1—17收发两端之间得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得传播速率为2×108m/s。试
计算以下两种情况得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即s>(k-1)*(p/b)时满足条件。
1-11在上题得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与分组长度分别为x与(p+h)(bit),其中p为分组得数据部分得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得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得大小无关。通信得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得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与结点得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得时延为最小,问分组得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得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得时延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计算机网络中得主干网与本地接入网得主要区别就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与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得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得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得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得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得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得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得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得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就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
1-07小写与大写开头得英文名字internet与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第一章 概述
1-0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与共享
1-02简述分组交换得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得地合并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得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1-15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得网络时延就是它得最小值得多少倍?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现在得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
∵U=90%∴D=D0/(1-U)即D/D0=10
∴现在得网络时延就是最小值得10倍
1—16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有什么区别?
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就是总时延中得主要成分。
1-18假设信号在媒体上得传播速度为2、3×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cm(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与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得比特数。
从上面得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得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得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