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小故事】三块巧克力

合集下载

三块巧克力作文

三块巧克力作文

三块巧克力作文哇塞,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关于三块巧克力的故事呢!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

我呀,就像一只小猴子似的,在超市里跑来跑去,东看看西瞧瞧。

突然,我看到了货架上摆着的巧克力,那包装可漂亮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

我跑过去,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巧克力,就好像它们在对我说:“快来把我带回家呀!”我连忙拉住妈妈的手,撒娇地说:“妈妈,妈妈,我想吃巧克力嘛!”妈妈看了看巧克力,又看了看我,笑着说:“好吧好吧,那就给你买三块巧克力吧。

”哇,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一块巧克力,放进嘴里。

哎呀呀,那香甜的味道在我的嘴巴里散开,就像一群小精灵在我的舌尖上跳舞,真是太美味啦!我一边吃着巧克力,一边开心地哼起了歌。

这时,爸爸走过来,笑着问我:“宝贝,巧克力好吃吗?”我嘴里含着巧克力,含糊不清地说:“好吃好吃,超级好吃!”爸爸又说:“那你知道巧克力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摇摇头,好奇地问:“爸爸,巧克力是怎么做出来的呀?”爸爸笑着说:“巧克力是用可可豆做出来的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呢,就像你学习一样,也要经过很多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哦。

”我听了爸爸的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拿起第二块巧克力,想了想,掰下一半递给爸爸,说:“爸爸,你也尝尝巧克力的味道吧。

”爸爸开心地接过巧克力,摸了摸我的头说:“我的宝贝真懂事呀!”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拿着剩下的半块巧克力,去找妈妈。

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也吃巧克力呀。

”妈妈笑着说:“宝贝,妈妈不爱吃巧克力,你自己吃吧。

”我不相信地说:“妈妈,你骗人,巧克力这么好吃,你怎么会不爱吃呢?”妈妈笑着说:“真的呀,妈妈不爱吃甜的东西。

”我想了想,把巧克力放进妈妈嘴里,说:“妈妈,你尝尝嘛,说不定你会喜欢呢。

”妈妈无奈地笑了笑,咬了一口巧克力,说:“嗯,还挺好吃的。

”我高兴地说:“对吧对吧,巧克力可好吃啦!”最后一块巧克力,我决定留着明天再吃。

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抽屉里,就好像放进去了一个小宝贝一样。

三个糖果的故事

三个糖果的故事

三个糖果的故事
“三个糖果的故事”
从前,在这个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位名叫小鹿的小朋友。

小鹿非常喜欢探险,总是能找到各种奇妙的宝藏。

有一天,他在森林里散步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果园。

果园里果实累累,颜色鲜艳,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小鹿看得津津有味,正准备品尝一个美味的果实,却发现果园边上还有一颗破旧的糖果屋。

糖果屋的门紧闭着,小鹿想了一个办法,用他在这次探险中获得的三个宝物:智慧、勇气和耐心,来尝试打开糖果屋。

首先,小鹿用智慧打开了糖果屋的门。

他观察了糖果屋的四周,找出了一个破旧的锁,用他的聪明才智将锁打开了。

接着,小鹿用勇气冲进了糖果屋,发现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

他看到了一颗耀眼的钻石糖果,觉得非常喜欢。

但就在这时,小鹿听到了一阵沉重的声音,原来是糖果屋里的一个怪物。

这个怪物高大威猛,闻言便向小鹿冲了过来。

小鹿想起了他在这次探险中学到的勇气,于是鼓起勇气,与怪物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经过一番激战,小鹿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击退了怪物。

然而,战斗中让小鹿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勇气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

最后,小鹿用智慧获得了那颗耀眼的钻石糖果。

他带着糖果回到了森林里,与小心的果实和森林里其他的朋友们分享了这份甜美。

从此,小鹿在探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着勇气和智慧,成为了一个越来越勇敢、越来越棒的小鹿。

而那颗耀眼的钻石糖果,也成为了小鹿最珍贵的财富。

巧克力的故事睡前故事

巧克力的故事睡前故事

巧克力的故事睡前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小明,他非常喜欢吃巧克力。

每当他吃到巧克力时,脸上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小明家住在一个小镇上,那里有一家工厂生产巧克力。

每天晚上,小明都会跑到工厂门口看那些工人们忙碌的样子。

他对巧克力的热爱也促使他对巧克力的生产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小明在路上捡到一个神秘的纸片。

纸片上有一张地图,指示着一条能通往巧克力世界的秘密路径。

小明决定按照地图上的路线,踏上前往巧克力世界的旅程。

他经过了一个草原、一个沙漠和一个森林,最后来到了巧克力世界。

在那里,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巧克力,有白巧克力、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榛子巧克力等等。

小明开心地试吃了每种巧克力,这些口感绝妙的巧克力让他不禁掉下了幸福的泪水。

小明在巧克力世界中留了好长时间,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能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品尝着美食。

之后,小明感慨地回到了原来的城镇。

从那天之后,他不再只是满足于品尝巧克力,他把吃巧克力当做一件珍贵的事情。

每次吃巧克力时,他都用心去品尝,想要将口感记在心里。

他也明白了,人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只有经过一番经历,才能领悟到最珍贵的东西。

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的三块糖的故事摘要:一、陶行知简介二、三块糖的故事背景三、故事情节及寓意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正文: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主张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块糖的故事就是他以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的一个生动例子。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陶行知在我国一所小学任教。

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名叫陈毅的学生在课堂上偷吃糖果,于是他走过去询问情况。

陈毅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但陶行知并没有责怪他,反而给了他一块糖,表示对他的诚实表示赞赏。

不久后,陶行知又在课堂上发现陈毅偷偷睡觉,他再次走过去,给了陈毅第二块糖,告诉他这是对他的尊重。

当陈毅第三次在课堂上犯错时,陶行知又给了他第三块糖,告诉他这是对他的信任。

这三块糖的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人都不理解陶行知的行为。

但陶行知却说:“我给陈毅三块糖,一块是赞赏他的诚实,一块是尊重他的个性,一块是信任他能够改正错误。

我相信他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自己改正错误。

”故事的寓意在于,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陶行知用三块糖的方式,让陈毅感受到了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激发了他自觉改正错误的动力。

这种方式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以人为本,关注个体,注重启发。

三块糖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潜能。

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总之,陶行知的三块糖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一年级作文读后感:《三块巧克力》有感

一年级作文读后感:《三块巧克力》有感

一年级作文读后感:《三块巧克力》有感我终于一口气读完了《三块巧克力》这篇文章,它使我受益匪浅。

法国人向来很重视教育问题,他们把孩子的培养当作一种社会义务。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法国家庭,一天,孩子在客厅里玩篮球,不小心把书架上的一个花瓶打碎了,孩子赶紧把碎片粘起来,放回原位。

当天晚上,母亲发现花瓶的“变化”,她问孩子花瓶是不是他打碎的,孩子撒谎说是一只野猫打碎的。

就寝前,母亲让孩子马上到书房,奖励了孩子三块巧克力,并说出了奖励他的三个理由。

从此,孩子再也没说谎了。

也许你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三块普通的巧克力,一块可能只重200多克,但不是的,这三块巧克力是不能用称称的,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这三块巧克力看似是母亲对孩子的奖励,其实这三块巧克力是母亲告诫孩子做人要诚实,它们时时刻刻都是孩子心灵上的警醒。

母亲这样做,既让孩子认识到了错误,也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一个母亲对孩子的错误如此宽容,如此理智,可以想象这是一位多么善解人意的母亲啊!而我的母亲,只要我做错了一点事情,就要挨打挨骂,考试考不好,就要当众批评,难道她就不知道这样会伤了我的自尊心吗?记得有一次,我在家里看书,妈妈叫我把所有的家具都擦干净,可我正在看书呢!这时,从厨房里传出了妈妈的声音——快点,别磨磨蹭蹭的,那声音可比雷声还大。

我想,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好,。

于是,我洗了一块抹布,擦着擦着,我又想,擦完全部的家具要花很多时间的,而且还非常累。

于是,我随随便便地擦了一次,就当做完成任务了。

可是,在我擦杯子的时候,由于想着书里的内容,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妈妈看见后,当场打了我一顿,她不知道当时我有多痛心!我多么希望自己的妈妈也能像文中的母亲那样宽容!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孩子,这样,母子之间才容易交流和沟通,减少孩子的那颗叛逆的心。

为人父母者,只有给孩子坦诚、尊重、宽容,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才是最正确的教育。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分析]家庭教育案例家庭教育案例篇1:家庭教育案例小故事父母并非天生会育儿,他们在汲取他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慢慢摸索前行。

为大家分享了家庭教育案例的小故事,一起来阅读吧!故事一:不要轻易给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那个男孩很少看到这样的大卡车。

顿时,义工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

“干什么”美国义工大声呵斥“放下!”中国义工愣住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们不是要来做慈善工作吗美国义工朝小男孩俯下身子,“你好,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车上有很多东西,你能帮我们搬下来吗我们会付报酬的。

”小男孩迟疑在原地,这时又有不少孩子跑来,美国义工又对他们说了一遍相同的话。

有个孩子就尝试从车上往下搬了一桶饼干。

美国义工拿起一床棉被和一桶饼干递给他,说:“非常感谢你,这是奖励你的,其他人愿意一起帮忙吗”其他孩子也都劲头十足一拥而上,没多久就卸货完毕,义工给每个孩子一份救济物品。

这时又来了一个孩子,看到卡车上已经没有货物可以帮忙搬了,觉得十分失望。

美国义工对他说:“你看,大家都干累了,你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你的歌声会让我们快乐!”孩子唱了首当地的歌,义工照样也给了他一份物品:“谢谢,你的歌声很美妙。

”中国义工看着这些若有所思。

晚上,美国义工对他说:“对不起,我为早上的态度向你道歉,我不该那么大声对你说话。

但你知道吗这里的孩子陷在贫穷里,不是他们的过错,可如果因为你轻而易举就把东西给他们,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这就是你的错!”这天,来自中国的义工度过了不寻常的一天。

义工把东西给孩子,可要求他们以劳动获取。

很多家长一定想过同一个问题——“我家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怎么办”往往很多家长,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没有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了。

其实,家庭教育也像美国义工给卢旺达的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的给予。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第一篇: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教育家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快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当即喝止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学生惊异地接过糖。

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快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在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给你。

那个同学更惊异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快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们毕竟是我的同学啊!案例分析:从此案例中,我们发现陶行知先生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的批评性语言而是采用了表扬的方式。

在案例中陶行知先生一共表扬了三次:第一次表扬学生的诚信,遵守约定按时来与他见面;第二次表扬学生的正义,能够仗义执言,帮助弱小的同学;第三次又一次以奖励一块糖的方式表扬了他。

在这三次的表扬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虽然奖励、表扬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但其中分量最重、含义最深的是陶行知先生对这个孩子的第三次表扬——表扬学生自己认识到了在整个事件中所犯的错误,也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自我的精神交锋,它通过个体主体以肯定或否定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是个体或坚持或放弃或调整自我的重要信念、想法或行为,是自我作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我认为在这个案例中,陶行知先生处理得十分巧妙,在遇到这个事件的时候,陶行知先生没有采用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批评教育方法、讲道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充分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个孩子的内心一定是矛盾的,他一定会思考陶行知先生找他的原因是什么,会对他说些什么等等。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与三块糖的故事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分享和仁爱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在一座小村庄里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一块巧克力糖。

陶行知走过去和他打了个招呼,然后问他手里的巧克力糖的来源。

小男孩说,他在村里的集市上找到了这块巧克力糖。

他看起来非常高兴,但陶行知立刻意识到,他可能会把这块糖全部吃掉,而没有与其他人分享。

于是,陶行知掏出了他的口袋,里面装着两块糖果,然后递给小男孩。

小男孩非常惊讶和开心地接过糖果。

他问陶行知为什么要给他这两块糖,陶行知说:“我希望你可以把这两块糖和
其他人一起分享,那样大家都能得到一点甜蜜。


小男孩点了点头,然后高兴地跑回了村庄。

他将一块糖给了他最好的朋友,另一块糖给了一个孤苦的老人。

然后两个人的笑容填满了整个村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像陶行知一样,分享和仁爱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我们愿意与他人分享,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快乐,并改善整个社会的氛围。

不要因为自私而贪婪地保留所有的糖果,而是要学会关心他人,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块巧克力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法国家庭。

一天。

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忽然,篮球打落书架上一个花瓶,“咚”的一声,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块。

这不是摆设品,而是祖上传下的波旁王朝时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位。

当天晚上,母亲发现花瓶有些“变化”。

吃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亲很清楚,孩于在撒谎,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打开。

母亲不动声色说:“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


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现一张便条,母亲让他马上到书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门进来,母亲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

因为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黏合得几乎完美无缺。

不过,这是修复纸质物品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黏合力更强的胶水。

而且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

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
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


母亲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说:“最后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作为母亲,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

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


“妈妈我……”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每当他想撒谎时,三块巧克力就会浮现在眼前。

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法国母亲呀!她用自己特别的方式,看似奖励,实则却严厉地惩罚了孩子的过错,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细细体味,每一块巧克力,每一句话语都蕴涵着这位母亲独到的教育见解和教育艺术,尤其是第三块巧克力,以诚恳地向孩子检讨自己的疏忽的名义而奖励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对他无私的爱,则更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自愧不如了。

这位母亲,奖励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三块巧克力,更是伴随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后的旅途里,诚实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