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8(临床各科口腔科)

合集下载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为了保证原题的准确性,下面将列出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相应的答案。

考试共分为三个部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中医基本理论。

一、中医基础理论1. 请简要描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什么?答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以人体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重视阴阳、五行、气血等方面的平衡。

2. 中医学中有哪些重要的诊断方法?答案:重要的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其中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3. 中医药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主要有辨证施治和防治为主。

二、中医诊断学1. 请简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即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别疾病的病机和病因,然后针对具体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2. 在中医诊断学中,有哪些常用的诊断方法?答案:常用的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3. 中医诊断学中重视辨证,辨证的过程是怎样的?答案:辨证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别疾病的病机和病因。

辨证的过程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对病人的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得出病情辨证的结论。

三、中医基本理论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学说等内容。

2. 请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动态平衡。

阴阳学说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体内部,阴阳存在于相互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中,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

3. 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起到什么作用?答案: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指导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在人体内部运行的脏腑气血的通路,通过刺激和调理经络可以对身体进行疾病的治疗。

以上是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在这次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基本理论,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的应用中医学知识。

三基训练中医试题及答案

三基训练中医试题及答案

三基训练中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物质是:A. 气B. 血C. 津液D. 精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触答案:D3. 中医理论中“五行”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木B. 火C. 土D. 风答案:D4.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下列哪项不属于阴阳学说的内容?A. 阴阳对立B. 阴阳互根C. 阴阳消长D. 五行相生答案:D5. 中医认为“肾藏精”,这里的“精”指的是:A. 精液B. 精气C. 精神D. 精华答案:B6.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六淫”的内容?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D7. 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是:A. 对症下药B. 辨证论治C. 对症下药和辨证论治D. 以上都不是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八纲”?A. 表B. 里C. 虚D. 热答案:D9. “四气五味”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理论,下列哪项不属于“四气”?A. 寒B. 热C. 温D. 酸答案:D10.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下列哪项不是心的功能?A. 推动血液循环B. 调节情绪C. 影响消化D. 影响呼吸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些是中医理论中的“五脏”?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ABCDE2.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下列哪些功能属于脾的功能?A. 运化水谷B. 运化水液C. 运化气血D. 运化津液答案:ABD3. “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下列哪些属于“六腑”?A. 胆B. 胃C. 大肠D. 小肠E. 膀胱答案:ABCDE4. 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系统包括哪些?A. 十二经脉B. 奇经八脉C. 十二经筋D. 十二经别答案:AB5. 下列哪些是中医的“治未病”原则?A. 未病先防B. 既病防变C. 病后防复D. 病后防变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因此肝的功能与情绪调节无关。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医三基训练的概述2.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3.中医三基训练的重要性4.中医三基训练的实施与推广正文1.中医三基训练的概述中医三基训练,即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

2.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中医三基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中药、方剂、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各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基本技能: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临床操作技能。

3.中医三基训练的重要性中医三基训练对于中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培养专业素质:通过系统的中医三基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素质,使其具备中医诊疗的基本能力。

(2)提高诊疗水平:熟练掌握中医三基内容,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3)传承发展中医学:加强中医三基训练,有利于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保持中医学术的独特性和优势。

4.中医三基训练的实施与推广为了更好地实施和推广中医三基训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中医教育体系:加强中医教育体制建设,确保中医三基训练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编撰高质量教材:组织专家编写高质量的中医三基教材,为培训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确保中医三基训练的质量。

(4)推广中医三基培训:鼓励各级医疗机构和中医教育机构开展中医三基培训,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中医三基训练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3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3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前言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是对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考察,也是中医执业医师的必修考试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医临床三基考试的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试题1.中医所讲的“涵养精气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如何达到该目的?2.风邪入肺,有哪些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是什么?3.肝气郁结的概念是什么?与哪些疾病有关?4.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疾病、主治穴位和主治方剂是什么?5.宫颈癌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辨证施治?6.肝肾阴虚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治疗?7.饮食与中医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简述中医膳食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8.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如何调养?请参考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法。

答案1.中医所讲的“涵养精气神”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

达到该目的的方法是:调节饮食、适度锻炼、保持心理稳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多种方法。

2.风邪入肺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痰黏白、胸闷气促、喉咽痒等。

治疗原则是祛风化痰、开窍散邪。

常用方剂有桑菊饮、麦门冬散等。

3.肝气郁结是指肝脏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机郁滞的一种病理状态。

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情绪失控、头痛、胸痛、月经不调、消化不良等。

4.手太阴肺经的主治疾病包括:咳嗽、哮喘、胸痛、热病等。

主治穴位有经穴的尺泽和经外穴的太渊等。

主治方剂有小柴胡汤、麻黄汤等。

5.宫颈癌中医治疗方法包括:化瘀散结、清热解毒、调理气血等。

根据不同的辨证施治,常用方剂有逍遥散、丹参饮子等。

6.肝肾阴虚的临床表现包括: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增多等。

治疗方法是滋阴补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7.中医膳食治疗的理论是以相似治疗相反,根据五味调理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病情,结合膳食调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疗效。

8.不同体质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调养方法。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

中医三基训练摘要:1.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2.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3.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4.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正文:中医三基训练,即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它旨在加强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中医三基训练的定义与意义中医三基训练,是指通过对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使医师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

中医三基训练对于培养一批具备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熟练临床技能的高素质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中医三基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基本知识:涉及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学科的知识。

3.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

三、中医三基训练的方法与实践中医三基训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方法包括:1.课堂授课:系统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学员掌握中医学的核心理念。

2.实践操作: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等形式,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并掌握中医基本技能。

3.考核评价:定期进行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评估学员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并改进不足之处。

四、中医三基训练的效果与应用通过中医三基训练,学员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三基训练成果显著,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医三基训练是对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中医临床医师的基本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中,五脏是指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在中医诊断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切”指的是: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触摸病人的脉搏3.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A. 整体观念B. 辨证论治C. 个体化治疗D. 疾病对症疗法4. 中医中“八纲辨证”中的“表里”是指:A. 疾病的轻重B. 疾病的新旧C. 疾病的位置深浅D. 疾病的性质寒热5. 中医理论中,与“肾”相对应的五行元素是:A. 木B. 火C. 土D. 水6.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常用治疗方法?A. 针灸B. 推拿C. 手术D. 草药7. 中医中“气”的概念主要指的是:A. 呼吸的空气B. 生命活力C. 血液D. 体液8. 在中医理论中,“脾”的主要功能是:A. 主运化水湿B. 主疏泄C. 主藏血D. 主纳气9.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A. 寒B. 热C. 温D. 凉10. 中医中“五味”指的是: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11. 中医理论中的“经络”是指:A. 血管B. 神经C. 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D. 淋巴管1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七情”?A. 喜B. 怒C. 忧D. 惊13. 中医中“阴虚”的表现通常不包括:A. 五心烦热B. 盗汗C. 大便干燥D. 怕冷14. 中医理论中,与“肝”相对应的情绪是:A. 喜B. 怒C. 忧D. 思1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五色”?A. 青B. 红C. 黄D. 白E. 黑16. 中医中“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不宜食用:A. 梨B. 香蕉C. 肥肉D. 冬瓜17. 中医理论中,“肺”的主要功能是:A. 主气,司呼吸B. 主运化C. 主疏泄D. 主藏精18.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五味”所对应的作用?A. 酸收涩B. 苦燥湿C. 甘缓急D. 辛散风E. 咸泻下19. 中医中“肾阳虚”的症状通常包括:A. 畏寒肢冷B. 口干舌燥C. 面红目赤D. 心烦失眠20. 中医理论中,“心”的主要功能是:A. 主血脉B. 主运化C. 主疏泄D. 主藏精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21.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E. 触22. 中医中“气虚”的表现可能包括:A. 语声低微B. 易出汗C。

中医临床三基 新版题库

中医临床三基 新版题库

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前言中医临床三基是中医临床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学和治疗学三个方面。

中医临床三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医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为了帮助广大中医师更好地掌握中医临床三基,我们推出了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

主要内容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医基本理论体系概述•中医经络学•中医气血津液理论•中医精神心理学•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望诊学•中医闻诊学•中医问诊学•中医切诊学•中医八纲辨证法•中医四诊法中医治疗学•中药学基础•方剂学•针灸学基础•推拿按摩学基础•中医外治法•中医气功疗法•中医营养调理法特点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有以下几个特点:全面性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的内容涉及中医基本理论、诊断学和治疗学三个方面,包含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内容,能够全面地帮助中医师掌握中医临床三基。

精准性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的题目全面覆盖中医临床三基的各个方面,每道题目都有精细的答案解析,帮助中医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可视化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的答案解析部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可以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让中医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使用方法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可以在线使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如练习、测试等。

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还提供了手机客户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

中医临床三基新版题库是广大中医师学习和掌握中医临床三基的重要工具,具有全面性、精准性和可视化等特点,可以帮助中医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希望广大中医师积极使用,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临床实践水平。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诊断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摸答案:D3. “四气”中的“寒”指的是什么?A. 寒性药物B. 寒邪C. 寒证D. 寒热答案:B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治疗的原则?A. 辨证施治B. 对症下药C. 以毒攻毒D. 以形补形5. 中医中“八法”包括以下哪项?A. 汗B. 吐C. 下D. 以上都是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五味”?A. 酸B. 苦C. 甘D. 辣答案:D7.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金B. 木C. 水D. 火答案:D8. “六淫”是指?A. 风、寒、暑、湿、燥、火B. 风、寒、暑、湿、燥、热C. 风、寒、暑、湿、燥、雷D. 风、寒、暑、湿、燥、电答案:A9.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的“五脏”?B. 肝C. 肾D. 肺答案:C10. “经络”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A. 传输气血B. 调节阴阳C. 维持生命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医“五行”理论中,以下哪些元素是相互制约的?A. 木克土B. 土克水C. 水克火D. 火克金答案:A, C, D2. 中医的“四气”包括以下哪些?A. 热B. 寒C. 温D. 凉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是中医的“五味”?A. 酸B. 苦D. 辛答案:A, B, C, D4. 中医理论中的“六淫”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中医的“八法”?A. 汗B. 吐C. 下D. 和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医的“四诊”包括望、闻、问、切。

(对)2. 中医认为“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对)3. “五行”理论中,木能生火,火能生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8(临床各科口腔科).txt30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18(临床各科口腔科).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

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

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 18第十八章《中医口腔科学》一、中医口腔科学问答1.简述口腔的组成及功能。

口腔是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

其功能有摄食、咀嚼、感觉、味觉、吞咽、表情及辅助语言和呼吸等功能。

2.简述颌面部的范围。

颌面部是指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间的区域。

3.试述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①颌面部位置外露,故易受外伤,但罹患疾病后易早期发现及时治疗;②血管丰富,故抗感染力强,伤口愈合快,但伤后出血多,组织肿胀明显;③解剖结构复杂,有面神经、三叉神经、涎腺及其导管等,损伤后会发生面瘫,麻木及涎瘘等并发症;④颌面部皮肤向不同方面形成自然皮纹,故手术切口设计应沿皮纹方向,且部位较隐蔽,如此伤口愈合后瘢痕相对不明显;⑤此部常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的疾患,导致颌面部畸形或功能障碍;⑥此部与颅脑及咽喉毗邻,当发生炎症、外伤、肿瘤等疾病时,容易波及颅内和咽喉部。

4.试述口齿唇舌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脾主口,口为脾之窍,是脾之精气输布之处。

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口齿,唇红而润泽,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助消化,口能知五味,可见口齿唇舌与脾在生理功能上是互相配合,关系十分密切的。

若脾发生病变,则易引起口、唇病症。

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虚少,口唇淡白不泽;风热传脾,脾热上蒸,则唇肿、唇赤、口舌溃烂等。

所以,临床上有以唇舌的变化来侯诊脾的病变。

5.试述齿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属肾所主。

前人认为,牙齿的生长发育与衰退与肾精的盈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肾气充沛,则牙齿发育正常而坚牢,故牙齿为骨之所终,髓之所养。

肾藏精,主液、主唾,肾精充实,口中津液常存,口舌濡润。

因此,肾有病变时,临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气亏损,齿失所养,牙齿不固而疏豁松动;或因阴虚火旺,牙龈被灼,而致牙痛、牙龈萎缩。

二是肾精不足,不能上润口舌,则口舌干燥等。

6.指出循行于口、齿、唇、舌的各条经脉。

循行于口的经脉有手阳阴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循行于齿的经脉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循行于唇的经脉有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冲脉、任脉;循行于舌的经脉有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7.口齿唇舌常见病病因有哪些?口齿唇舌常见病病因可以从四个方面叙述。

一是外邪侵袭:口腔为脾胃之外窍,若脾胃功能失调,口齿唇舌失健,外邪乘机侵犯,壅结于口齿唇舌,引起气血滞留,脉络瘀阻而发病。

二是脾胃热盛:脾主运化,输布精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因过食炙博,脾胃蕴热,热困中焦,火热循经上蒸口齿唇舌而致病。

三是心火上炎:思虑过度,或热病之后,内伤心阴,心阴不足,心火循经上炎口舌而为病。

四是肾阴亏损:肾精亏损无以上濡,口齿唇舌失于滋养,功能失健,加以阴虚则火旺,虚火上炎而为病。

8.口齿唇舌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口齿唇舌病的辨证要点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辨溃烂:根据溃烂发生的部位、颜色及病程,辨明疾病之虚实性质。

②辨疼痛:了解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找出疼痛发生的原因。

③辨红肿:细查红肿发生的部位,询问红肿发生的时间,以区别红肿的性质,分析推断红肿发生的可能因素。

④辨脓血:鉴于脓液的色泽和粘稠度、出血量之多少和颜色,辨识疾病的性质。

9.口腔常规检查方法有哪些?口腔常规的检查方法有:问诊、视诊、探诊、叩诊、触诊、嗅诊、咬诊、牙髓活力测验及牙科X线检查等。

10.口齿唇舌病常用的内治法有哪些?口齿唇舌病常用的内治法有八个方面:①疏风清热法:适用于风热外邪侵犯而致的口齿疾病。

②清热凉血法:用于心火上炎,熏灼口舌,证见口舌溃烂,心中烦热,面色红,口质红,苔黄者。

③清利湿热法:用于脾不化湿,湿热熏蒸,或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常,以致湿热上熏的口齿疾病。

④利隔通便法:用于热毒壅盛于里,热困脾胃,以致里热上攻,口齿疼痛,口舌溃烂并有腹胀便秘者。

⑤清化痰浊法:用于痰浊停聚而致的口腔肿胀疾病。

⑥滋养阴液法: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或胃津亏损而致的口齿疾病。

⑦补益气血法:用于气血亏损,口齿唇舌失于濡养而致的疾病。

⑧散瘀排脓法:用于口齿部痈肿,掀热肿痛之疾病。

11.口齿唇舌病常用的外治法有哪些?口齿唇舌病常用的外治法有五个方面:①吹药法:用药粉吹布于患部,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②敷药法:用药物敷贴患部或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③含漱法:用药液漱涤口腔,起清洁患部及清热解毒作用。

④刺割法:用消毒尖刀或三棱针刺割患部,放出脓液和血液,达到消肿止痛作用的一种方法。

⑤补牙和拔牙法:对于龋坏的牙齿行充填治疗;对于不能再保留的患牙行拔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12.试述牙“虫”产生的原因。

龋齿,俗称“虫牙”。

然“虫”产生的原因,多由毒气与湿热相搏而生。

中医学认为毒嗜甘甜、膏梁厚味,加之口腔卫生不良,以致胃腑积热,上冲口齿,湿气乘之,湿热相搏不散,困结口齿,郁久生腐,遂致牙体被蚀成洞。

这种认识的实质就是现代所指龋蚀牙体的病原微生物,只是限于历史条件罢了。

13.龋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龋齿的治疗方法有:①化学疗法:用化学药物处理龋蚀,使病变终止或消除的方法,常用于早期釉质龋。

常用药物有75%氟化钠甘油糊剂,含氟凝胶,10%硝酸银等;②再矿化疗法:用人工的方法使已脱矿、变软的釉质发生再矿化,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

再矿化液中含有钙、磷、氟;③窝沟封闭:主要用于窝沟可疑龋,窝沟封闭剂可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④修复性治疗;用手术的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制成一定洞形,选用适宜的修复材料修复缺损部分,恢复牙的形态和功能,是龋病治疗最主要的方法。

14.简述急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

①自发性阵发性剧烈疼痛;②夜间痛;③温度刺激诱发或加剧疼痛;④疼痛不能自行定位,放射痛。

15.牙痈的症状特点及内、外治法怎样?牙痈,即现代医学的急性根尖脓肿。

症状特点是患牙牙龈局限性红肿,初硬后软,自觉患牙高起并松动,疼痛难忍,脓肿穿溃后见瘘口流脓。

对于本病的治疗,初起以疏风清热解毒为主,方重用五味消毒饮加味;胃火盛时,用清胃泻火之法,方用清胃汤加味;溃后瘘口不收者,宜补益气血,托里排脓,选用托里消毒散、八珍汤之类。

外治法,初起外搽清热解毒药,如冰硼散;脓肿形成,须切开排脓;后期由专科根据病情补牙或拔牙。

16.牙咬痈的病因、症状如何?牙咬痈,即智齿冠周炎。

病因是真牙萌出受阻,造成邪毒结聚龈肉而发;或胃火蕴积,复感风热邪毒,风火相煽,循经上犯而致。

证见局部龈肉红肿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全身可见发重热,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17.试述牙根宣露与胃火上蒸、肾阴亏损、气血不足的病理关系。

牙根宣露与胃火上蒸的病理关系是足阳明胃经循行于齿,平素饮食不节,嗜食膏梁厚味,使胃腑积热,火热循经蒸灼齿龈,伤及龈肉血脉,久则必致龈萎根露。

与肾阴亏损的病理关系是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亏损,齿失濡养,引起骨质萎软,兼以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于龈肉,久则牙根宣露。

与气血不足的病理关系是气血不足,不能上输精微于牙龈,牙龈失养,以致龈肉萎缩,牙根宣露。

18.简述成人牙周炎晚期的四大主症及其他伴发症状。

成人牙周炎晚期的四大主症是: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

其他伴发症状是:牙齿移位、食物嵌塞、创伤、牙根暴露、根面龋、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

19.口腔粘膜的一般组织结构是什么?口腔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组成。

上皮全层为复层鳞状上皮,由深至浅可分为基底层、棘层、粒层及角化层四层;固有层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在口腔各部位的厚度不等;粘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腺体、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脂肪组织。

20.试述口疮的病因病理。

口疮的病因病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①心脾积热: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

操心劳神过度,情志之火内发,心火妄动,或过食辛辣厚味,脾胃积热,复感风、火、燥邪,引动心脾蕴热,循经上蒸于口,灼腐粘膜,遂成口疮。

②阴虚火旺:素体阴虚,加以病后或劳伤过度;或思虑太过,真阴亏耗,伤及心肾,真阴不足,火失其制,虚火上炎,熏灼口舌粘膜而生疮。

③脾肾阴虚:素体阳虚,加以病后体虚,或劳倦内伤,或贪凉饮冷,或过食寒凉,损及脾肾之阳,阳气虚衰,温化失调,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粘膜溃烂而成疮。

21.唇风的病因病理如何?唇风的病因病理,可从两方面来认识。

①胃经风火湿热:足阳明胃经,环口唇。

平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侵袭,以致风火相搏,引动湿热上蒸,结于唇部而成。

②脾经血燥,脾主口,其华在唇。

脾气虚弱,外感燥热之邪,或温热病后,伤阴化燥,燥热循经上熏唇部肌膜所致。

22.骨槽风相当于现代医学何病?其病因病理如何?骨槽风相当于现代医学之颌骨骨髓炎。

骨槽风的病因病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平素护齿不当,牙体被龋蚀,风火邪毒乘虚而入,深入筋骨,腐蚀骨槽。

二是牙痈或牙咬痈失治或误治,邪毒向深处侵袭骨槽。

三是颌骨外伤或颜面损伤,邪毒直犯骨槽。

四是素体虚弱,久病不愈,或七情所伤,脏腑亏损,气血不足,骨槽失养,抗病力弱,邪毒乘虚侵袭,或余邪未清,搏结于骨槽,致肌败骨腐而成本病。

23.痰疱相当于现代医学何病?其病因病理如何?痰疱,即现代医学之舌下腺囊肿。

它的病因病理乃水液停滞,败则为痰,痰聚而成痰饮,乘火流行,凝结于舌下所致。

24.痰疱的治则怎样?痰疱的治疗,一是内服中药,拟燥湿化痰清热之法。

方用加味二陈汤。

二是对于服药无效、反复发作者,可行手术摘除。

25.叙述口腔颌面部脓肿切开要点。

一要选择好脓熟时机:过早切开,可致毒邪走散,变生他证;反之,脓熟而不予切开,则腐烂加深,瘘口难敛。

二是注意切口位置和方向:位置在脓肿稍低的部位,使脓液流畅。

方向应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并注意避开神经和较大的血管。

三是掌握好切口的深浅和大小:深者深切,浅者浅切;范围大者,切口宜长,小者,切口宜短。

26.兜腮痈的外治法如何?局部红肿者,可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

若己成脓则切开排脓,切口应距下颌骨下缘1.5~2cm,与下颌骨下缘作平行切口,切口长短视脓肿范围而定。

27.颌面部感染时,为什么容易出现颅内并发症?颌面部静脉与动脉伴行,静脉瓣较少,并借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通,当肌肉收缩或挤压时,易使血液逆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