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急性喉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儿科护理是一门需要综合考虑患儿身体和心理特点的护理学科,而心理护理则是在儿科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护理旨在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预,帮助儿童顺利度过疾病期,减轻治疗对他们心理的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患儿入院和治疗初期提供情感支持。

许多儿童在入院和治疗初期会感到焦虑、害怕或孤独。

通过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谈话、陪伴和安抚等方式,为患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这种情感支持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减轻他们的紧张和不安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另一个应用是帮助儿童调整情绪和应对疾病。

患儿面临疾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或儿童游戏疗法等,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

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与儿童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的治疗过程。

心理护理还可以在儿科护理中预防和减少儿童的心理创伤。

某些治疗过程对儿童来说可能是痛苦和恐怖的,比如手术、注射、抽血等。

通过提前的心理准备和干预,护理人员可以为儿童提供相关信息,解释治疗过程,并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方式进行陪伴和缓解,减轻儿童的痛苦和对治疗过程的恐惧感。

这种心理干预可以帮助儿童减少心理创伤,提高治疗合作性和遵循治疗计划的积极性。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还包括帮助儿童和家庭建立健康的信任关系。

儿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家庭的陪伴和支持,而家庭也需要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与家庭密切合作,护理人员可以帮助儿童和家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信任关系。

这种信任关系可以让儿童更好地接受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为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负担和压力。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引言:儿科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多元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医学、护理、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帮助儿童患者获得最佳的身心健康。

在儿科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还可以促进康复和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意义1. 促进儿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儿童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抵触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儿童患者调整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2. 缓解儿童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儿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接受一些疼痛性的检查和治疗,例如采血、输液、注射等,这些过程可能会给患儿带来疼痛和不适感。

而心理护理可以通过疼痛干预、放松训练等方法,减轻患儿的疼痛感,提高治疗的舒适度。

3. 促进儿童患者的康复和发育心理护理可以为儿童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增强对疾病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康复和发育。

1.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在进行儿科护理时,护理工作者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这包括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疾病认知水平等,以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服务。

2. 应用心理干预技术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可以运用一些心理干预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儿童游戏疗法等,帮助患儿缓解焦虑情绪、疼痛感等不适感,提高治疗的舒适度和效果。

3. 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儿科护理不仅仅是对患儿的护理,还包括对患儿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护理工作者可以与患儿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和协作,了解家庭的期望、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促进患儿的康复和家庭的和谐。

小明,4岁,因急性咽炎收治入院。

小明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但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害怕,入院后一直情绪低落,不愿与护士、医生进行接触和交流,甚至对检查、治疗过程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治疗的顺利进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急慢性咽喉炎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干预研究

儿童急慢性咽喉炎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干预研究

儿童急慢性咽喉炎的心理社会因素与干预研究咽喉炎是指咽喉黏膜的炎症,据统计,儿童中咽喉炎的患病率较高。

除了生物学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在儿童咽喉炎的发展和干预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儿童急慢性咽喉炎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一、心理因素对儿童咽喉炎的影响1.1 焦虑和抑郁情绪儿童在面对生活压力、学业负担以及人际关系时,常常感到焦虑和抑郁。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儿童身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使其更易患上急慢性咽喉炎。

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情绪与儿童咽喉炎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1.2 心理应激儿童面临诸多生活变化时常常感到压力和焦虑,如学校转学、家庭变动、亲友关系变化等。

这些心理应激事件会导致儿童免疫系统的紊乱,增加患上咽喉炎的风险。

二、社会因素对儿童咽喉炎的影响2.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家庭关系破裂、亲子沟通不畅等问题会增加儿童患上喉咙炎的风险。

另外,家庭中的二手烟暴露、恶劣的居住环境等也会导致健康问题的加重。

2.2 学校环境学校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儿童在学校中面临着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双重压力。

研究发现,学校中的竞争、学习压力以及同伴关系的问题都与儿童急慢性咽喉炎的发生相关。

三、儿童急慢性咽喉炎的心理社会干预3.1 心理教育与干预针对儿童的焦虑、抑郁情绪,可进行心理教育和干预。

通过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和情绪调节能力,提高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减少患病风险。

3.2 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对于儿童咽喉炎的干预也十分重要。

家庭应加强亲子沟通,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二手烟暴露。

学校应关注儿童学业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3 社会资源整合和疾病预防教育在儿童咽喉炎的干预中,社会资源整合和疾病预防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社会资源整合,提供儿童健康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加强疾病预防教育,提高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有助于减少儿童急慢性咽喉炎的发生。

心理干预视角下儿科护理论文

心理干预视角下儿科护理论文

心理干预视角下儿科护理论文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于儿科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心理干预的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以心理干预视角下儿科护理为主题的论文,为我们探讨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以及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一、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在儿科护理中,心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减轻病痛的负担,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提高治愈率。

特别是对于患有自闭症、癫痫、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儿童,心理干预更是必不可少。

因为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患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这些儿童缓解这些心理问题,有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二、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方法心理干预的方法众多,在儿科护理中也有着多种方法。

下面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情感支持法:情感支持法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护士对患者进行亲切、热情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他们不是孤独的,身边有人关注他们的健康和情况。

这样可以为患者提高信心,减轻他们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2)认知疏导法:认知疏导法是一种将正面思考和积极态度引入干预过程的方法。

通过认知疏导法,护士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看待疾病、疼痛和健康,让患者的心境从消极向积极转变,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

(3)沟通交流法:在儿科护理中,沟通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心情和想法,并通过言语和身体语言回应患者的需求,这样可以打破病人和护士之间的隔阂,促进良好的护理关系。

三、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实践在儿科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实践十分必要。

在实践中,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干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具体的实践。

(1)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在儿科护理中,建立一个良好的护理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干预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当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亲密、信任的关系时,他们会更容易彼此沟通和理解,也能帮助患者快速地适应病情,达到更快的康复效果。

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166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入住于本院儿科病室,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83)和研究组(n=83),分别行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与护理的依从率为95.18%,较对照组的78.31%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析儿科病室小儿心理特点并给予其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提高患儿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缓解患儿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儿科护理;临床应用引言在医疗机构中儿科属于特殊科室,因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儿科护理质量,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均较高,单纯的护理服务,可使儿科护理质量存在的局限性提升,针对小儿的护理需求不能满足。

心理护理措施主要融合多种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心理问题得到缓解,提升其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进而提升其康复效果。

有关研究得出,在儿科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心理因素十分重要。

因儿童表达不良情绪的方式不同于成人,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儿主要采取排斥、抗拒、哭闹等方式宣泄内心压力。

对此,以16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案研究选取166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儿科病室收治的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儿各83例,其中对照组中男44例,女39例;年龄9个月~8岁,平均年龄5.23±0.17岁;疾病类型:肺炎33例,支气管炎27例,发烧咳嗽23例。

小儿急性喉炎的护理干预分析

小儿急性喉炎的护理干预分析
科学 中 国 人
小儿 急 性 喉 炎 的 护理 干 预分析
王改芳 深 河 医 学 高等 专 科 学校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小 儿 急性喉 炎 的 护 理 措施 卷 调 查 法 调 查 我 附 属 医 院 儿 科 患 儿 和 家属
, , , 。 。
方法
自设 的 问
吸 困 难 而窒 息

定期监 测 体温
睡 前 刷牙 漱 口 的 习 惯

,
饮食 要有 规律 避 免 暴饮暴食
夜 晚避 免
调 查对象 和 方 法
着 凉 在 睡觉 时 避 免 吹对 流风 名

保持 口 腔卫 生 养 成 晨起 饭 后 和

调 查对 象
我 校 第三附属 医 院 的急性喉炎 患 儿 患 儿家 属
处于 康 复期 的 儿 童 嘱 咐家 长给 患 儿 多 喝
希望 护 士 主动 与 其 交 流

一州 一一 总 纂
患 儿 问 卷调 查反 馈
目 前 我 国的 床 护 比 逐 渐 趋 于时代 要 求 但 是 护 士 不

足 仍 是 护 理 行业 的现状 儿 科 护 士 工作繁忙 压 力 较大 这 些 原 因 一 定程 度 上对 护 患 沟 通会 带来 一 定 的影响
时准确 的服 用
研 究组对 护 理 服务 的满意度 为
满意度
,
实 验 室 检查 研 究 组进行 实 验 室 检查 根 据检查结果 进行 针对 性 的治疗 和 护 理 而 对 照 组 则 按 照 常规方 法进行治疗 和 护 理

, 。
,
研 究组家 属 对 护 理 的满意度

对照 组 和 研

究组 都希 望在住 院 的过 程 中得到 更 多的护 理服务 表

护理干预对急性咽喉炎患儿的症状缓解与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急性咽喉炎患儿的症状缓解与满意度的影响

为0 —1 0 0分 , 8 O分 一1 0 0分 为 非 常 满 意 , 6 O分 一 7 9分 为 比较 满 意, <6 o分 为 不 满 意 。护 理 满 意 度 为 非 常 满 意 率 与 比较 满 意 率
之 和。 1 . 4统 计 学 处 理
用 S P S S 2 0 . 0软 件 核 对 两 组 急 性 咽 喉 炎 患 儿 护 理 后 的 数 据 , 用 均 数 土标 准 差 表 示 患 儿 的症 状 缓 解 时 间 、 住 院 时 间数 据 , 并 用 t 检验 ; 用“ ” 表示 两组患儿 家属 的护理满 意度 数据 , 并 用 卡 方 检 验 。若 两 组 患 儿 的 各 指 标 数 据 存 在 差 异 , 则用 P %0 . 0 5 表示 。
中 国农 村 卫 生 2 0 1 7年 7月 第 1 4期总 第 1 1 6期 C h i n g s r u r a l h e a l t h, J u l y 2 0 1 7 , No . 1 4 , T o t a l No . 1 1 6
6 3
护 理 干 预 对 急性 咽 喉 炎 患 儿 的症 状 缓解 与 满 意 度 的 影 响 .
1 . 3 . 1观 察 指 标
观 察 急 性 咽 喉炎 患 儿 症 状 缓 解 时 间 、 住 院 时 间 以 及 家属 的
护理满意度 。 1 . 3 . 2护 理 满 意 度 判 定 标 准 采 用 本 院 自制 的护 理 满 意 度 调 查 表 对 家 属 进 行 调 查 , 分 值
陈莹( 山 东省 日照 市 莒县 人 民 医院 2 7 6 5 0 0)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 护 理 干 预 对 急 性 咽 喉 炎 患 儿 的 症 状 缓 解 与 满 意度 的 影 响 。方 法 : 选取 2 O 1 3年 4月 ~ 2 O 1 6年 4月 期 间 我 院 收 治的 6 0例 急性 咽 喉 炎 患 儿 作 为 观 察 对 象 。使 用抽 签 的 方 法 将 其 简 单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观 察组和对照组分别 3 0例 。对 照 组 急 性 咽 喉 炎 患 儿使 用 常 规 护 理 , 观 察 组 患儿 在 常规 护 理 的 基础 上 , 给 予针 对性 护 理 进 行 干 预 。 护 理 后 , 对 比 2组 患 儿 的 症 状 缓 解 时 间 、 住 院 时间 以 及 家属 的 护 理 满 意度 。结 果 : 观 察 组 急 性 咽 喉 炎 患儿 在 护 理 后 症 状 缓 解 时 间 、 住 院 时 间均 短 于 对 照 组 , P <0 . 0 5 ; 且 观 察 组 家 属 护 理 满意度为 9 6 . 6 7 , 明显优于对照组 , P <0 . 0 5 。结 论 : 采 用针 对性 护 理 干 预 急 性 咽 喉 炎 患 儿 的 护 理 工作 , 护理效果显著 , 值得推 广。 【 关键词】 护 理 干预 ; 急性咽喉 炎; 症 状 缓 解 【 中 图分 类号 1 R 4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 编 号】 1 6 7 4 —3 6 1 X( 2 0 1 7 ) 0 7 —0 0 6 3 —0 1

心理干预在耳鼻喉科护理中应用探析

心理干预在耳鼻喉科护理中应用探析

66心理干预在耳鼻喉科护理中应用探析龙丽随着医疗矛盾的日益突出,护理工作在医患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内容,在耳鼻喉科护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于心理干预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简要做以下分析,以供参考交流。

一、心理干预的定义心理干预指的是在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在心理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一系列心理干预活动。

就一定程度而言,虽然心理干预不能直接作用于某一项事物,但作为患者的心理间接干预措施,在患者疾病治疗中同样能够起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同时,医院相关管理部门随着对于心理干预措施的不断认可,心理干预措施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病患的护理工作中,经过实践发现也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改善了传统的医患关系。

对于耳鼻喉科的患者而言,住院治疗期间本身已经由于疾病而处于身心不适状态,这个过程中较常规外界群众自身情绪更容易发生波动,如果继续受到外界刺激,那么患者则很容易产生焦躁情绪,最终与外界发生冲突。

因此,作为护理人员要认清这一现实问题,并积极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调节,这样才能让患者的情绪保持正常状态,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整个治疗过程,更有助于缩短整个治疗周期,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二、搜集资料,判断耳鼻喉科患者的心理状态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经患者同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

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加以心理干预护理。

经过两组治疗患者治疗数据分析,实验组中经护理后患者情绪更为平稳,患者由之前98%的负面情绪可转为积极向上的情绪,经过治疗心态更为乐观,更愿意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治疗效果也更为明显。

而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很大一部分情绪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还有5例患者护理期间与护理人员发生直接冲突,这种情况意味着治疗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干预在急性喉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31T12:12:28.917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5期作者:谢佳汛
[导读] 作为常见的儿科疾病,急性喉炎具有起病快、变化迅速等特点,及时予以干预治疗,
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阆中 6374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急性喉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6例急性喉炎患儿为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心理干预,观察患儿恐惧躁动情况,并调查干预前后患儿家长满意度。

结果共46例患儿,恐惧躁动发生率为2.35%(2/46);干预后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强化急性喉炎患儿心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患儿不良思想行为,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急性喉炎;心理干预;效果
作为常见的儿科疾病,急性喉炎具有起病快、变化迅速等特点,及时予以干预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进展,避免发生不良后果[1]。

此年龄段患儿表达、认知能力差,再加上环境改变,导致患儿产生心理异常改变,进而影响治疗进展。

所以,建议对其护理予以高度重视。

本文以我院急性喉炎患儿为例,辅以心理干预,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已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受试者符合《小儿急性喉炎诊断标准》,另外,患儿家长已知晓本次研究的内容及目的,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随机纳入46例急性喉炎患儿,选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包括20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0.5~3岁,平均(1.8±0.3)岁。

1.2方法
强化患儿心理干预,如下:①主动与患儿接触,保持语言温和、举止得体、态度亲切,减轻患儿抵触、恐惧心理,以取得患儿信任;
②通过拥抱、启发式提问、表扬及赞赏等形式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哭闹及抵触,使其保持安静,自愿配合各项诊疗操作;③根据患儿家长文化程度、接受能力、性格特征,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其交谈,详细介绍关于小儿急性喉炎知识,如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使其正视患儿病情,并全面掌握相关护理要点、配合事项,缓解家长负性情绪,稳定心态,配合患儿治疗及护理;④肌注时,取抱坐哺乳位,保持头颈不可过度扭转/前俯后仰;雾化吸入时,向家长、患儿播放雾化吸入视频,已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及理解,减轻排斥感,提高治疗依从性,优化雾化吸入效果;部分进食后咽喉部疼痛加重患儿,予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流食,以减少不适感。

1.3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恐惧躁动发生情况,并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儿家长干预前后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24.0为工具,计量资料表示为“”,以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患儿恐惧躁动发生情况
恐惧躁动发生率为4.35%(2/46)。

2.2比较干预前后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增高(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喉炎,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1%~2%,与多种因素(受凉、吸入有害气体、过敏等)有关,表现为声音嘶哑、咳嗽、喉部疼痛、呼吸困难等异常,甚至喉梗阻、心力衰竭、死亡,直接危及生命安全[2-3]。

为了延缓病情进展、防治相关并发症、优化生活质量,及时予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小,治疗配合度差,导致治疗效果欠佳。

因此,认为做好急性喉炎患儿护理工作,尤其是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结果得出,干预后患儿躁动恐惧发生率为4.3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09±4.00分,表示心理干预在急性喉炎患儿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

强化急性喉炎患儿心理干预,一方面可以避免患儿发生恐惧、躁动,减少哭闹不安,使其保持安静,减轻心脏负担,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以及提高患儿治疗及护理配合度,缓解病情严重程度,改善机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能够在结合患儿家长个体化差异基础上,施行健康教育,促使家长全面了解小儿急性喉炎基本状况,改变错误想法,重新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以及使其逐渐形成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模式,间接影响患儿主动配合治疗,进而优化治疗效果,减短病程,提升机体整体康复水平,甚至促进患儿家长、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综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急性喉炎患儿心理干预,能够避免患儿发生恐惧、躁动,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进而优化治疗效
果,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

现阶段,相关报道较少,导致本次研究开展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建议在今后深入探索心理干预对急性喉炎患儿的影响效果,以期丰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淼.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在急性喉炎患儿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0):102-104.
[2]周红梅.治疗小儿急性喉炎50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0-210.
[3]钟伟健.急性喉炎患儿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方法与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3):158-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