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住院患儿心理反应及护理【PPT课件】

住院患儿心理反应及护理【PPT课件】
住院患儿心理反应及护理
提问:患儿女,3岁,与奶奶在公园游玩时,不慎摔伤致 右手臂骨折。住院时奶奶一再表示“都是我没有看好孙女 才会这样的”,住院后患儿一直哭闹“我要回家!”,不 肯配合进行治疗并拒绝任何食物、玩具。患儿及家属的反 应属于哪种心理反应?你应当如何对其进行护理?
住院患儿心理反应及护理
(一)住院婴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住院患儿心理反应及护理
(四)住院学龄期患儿. 护理要点 ➢介绍有关病情、鼓励和同学保持联系、帮助患儿调整情绪
1. 心理反应 ➢(1)6个月以下:满足其生理需要即可安静 ➢(2)6个月以上:分离性焦虑,哭闹、寻找母亲、拒绝 陌生人,甚至抑郁、退缩
住院患儿心理反应及护理
2. 护理要点 ➢(1)6个月以下:多抚摸、拥抱、亲近患儿,满足患儿 的情感需求 ➢(2)6个月以上:有固定的护士对患儿进行连续护理, 增加感情的交流,尽量保持原有的习惯
住院患儿心理反应及护理
(二)住院幼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1. 心理反应 ➢分离性焦虑,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反抗、失望、否认
2. 护理要点 ➢允许其发泄不满,为患儿创造表现其自主性的机会
住院患儿心理反应及护理
(三)住院学龄前期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1. 心理反应 ➢分离性焦虑、恐惧
2. 护理要点 ➢说明住院、各种操作的必要性,组织适 当游戏,尽量使患儿表达感情、发泄恐 惧和焦虑情绪

各期住院患儿心理状态的观察及心理护理

各期住院患儿心理状态的观察及心理护理

各期住院患儿心理状态的观察及心理护理不同时期住院患儿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儿科护士针对不同生长时期住院患儿的心理状态制定系统全面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大大减轻患儿的身心痛苦,及早达到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从而缩短疾病痊愈的过程。

儿科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除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外,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技巧能减少疾病对患儿生理、心理的不良影响,相应的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医院环境,早日康复。

标签:住院患儿;心理状态;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2-0094-01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一旦患病住院,不仅要遭受疾病给身体带来的痛苦,而心理上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住院治疗对患儿日常生活的制约,对各种治疗产生的恐惧,离开亲人耽误学业,处在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加上身体形象的改变,从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影响。

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保持内分泌平衡,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这种精神状态是保证健康和增进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条件。

反之,恐惧、焦虑、忧郁、烦恼等心理状态可抑制器官功能活动等,并加重病情,因此,护士针对不同状态的患儿,除疾病的护理外,更要了解小儿心理状态,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这对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笔者根据多年的儿科护理经验,对不同时期患儿的心理状态观察和心理护理体会如下。

10~1岁住院患儿的心理状态观察及心理护理0~1岁的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最快时期,随着月龄的增加住院患儿的心理状态也相差很多。

6个月以内的小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缺乏认知和思维能力,如果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比较安静。

随着母婴感情的不断增加,6个月以后的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性会越来越强烈。

如果此期患儿被突然地从母亲怀中抱走,约束他们的活动自由并进行各种痛苦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他们就会哭闹不休,拒绝陌生人,这样会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大障碍。

对待此期患儿,医护人员要给予他们父母般的爱心,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来使小儿获得安慰和安全感。

住院患儿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体会

住院患儿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体会

的 。方 法 对 不 同年 龄 阶 段 儿 童 观 察 其 言 谈 举 止 、 情 、 话 , 结 心 理 特 点 。 结 果 惠 儿或 多或 少存 在 一 些 心 理 表 谈 总
问题 , 包括 心 态 改 变 , 感 盲 从 , 情 心理 抵 触 。结 论 应 该 重 视 患 儿 的 心 理 问题 , 取 一 定 的 心 理 干 预 措 施 , 惠 儿 从 采 使
e l ia o e s of hoog c lpr blm ho piaie c l r n a h nu sng nt r n ins s t l d hid e nd t e z r i i e ve to .M eho s W e u m arz p yc o c l t d s m ie s holgia c r c e itc fc l e fdif r nta sby obs r i her b ha o s f ca xpr s i ns a on r a i . s t ha a t rs is o hi dr n o fe e ge e vng t i e vir , a ile e so nd c ve s tons Re uls M o eorl s , he e a e s m e s c l gia pr blm s s h a he a tt de c n s, lnd m o i alob dinc a r e s t r r o p y ho o c l o e uc s t t iu ha ge b i e ton e e e, nd ps h o c lc nfiti he e sc hid e .Co lso W e s ul y a s e ila t nto o t h l e ih ps yc olgia o lc n t s ik c lr n ncu in ho d pa p ca te in t he c idr n w t y

第十三章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十三章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六白血病患儿的心理问题
1 心境恶劣:离开家庭环境和亲人; 较长时间住院; 疾病 的不良刺激; 痛苦的治疗如骨髓穿刺; 静脉穿刺; 导致儿 童产生悲伤; 好哭; 易怒; 易烦恼等
2 产生不良行为: 1娇气和任性: 对疼痛过于敏感; 任意支配他人; 如 父母不迁就则哭闹不休 2情绪不稳定: 易发脾气 挑食 挑玩具 摔东西 3攻击性行为: 好斗 好争吵 难与他人相处
七哮喘儿童的心理问题
哮喘患儿的性格特点: * 过分依赖 幼稚 敏感 希望受到他人照顾; * 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可引起患者焦虑 抑郁 沮丧
加之过分关注自己疾病的行为模式; 与家长过分 关心 烦恼和焦虑的心情互为因果; 互相影响;形 成恶性循环; 促使哮喘发作更频繁
四 儿童常见心理障碍
一儿童焦虑症 二儿童恐怖症 三儿童抑郁症 四儿童孤独症 五儿童多动症
* 神经生化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多巴胺活性下降; 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则可产生孤独症
四儿童孤独症边III
* 认知缺陷因素: 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关; 心理认 知缺陷损害了孤独症患儿对他人精神状态的理 解能力; 导致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甚至对待人 就像对待无生命的物体;常错误理解别人有意识 的行为
五发脾气
病儿在入院初期; 因离开父母; 或要求得不到 满足;活动受到限制时就会发脾气 表现为: 大 哭大闹;躺在地上打滚 冲撞 打人 咬人
六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 夜惊 梦魇 睡行症 1 入睡困难:大多因为父母抱着睡形成不
良习惯或因医院陌生的环境所致
2 夜惊:
* 病儿在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惊醒; 瞪目起坐; 大叫 哭喊; 躁动不安; 气促出汗; 表情恐怖; 意识朦胧
* 婴儿对爱有强烈的需要;爱的需要满足与否; 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信任与不信任的态度的建立

新生儿住院的心理护理

新生儿住院的心理护理
化。
感知觉发展期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便开始对周围环 境产生感知,如听觉、视觉、触觉 等,这些感知觉的发展对其心理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萌芽期
随着感知觉的发展,新生儿开始表 现出简单的情感反应,如愉悦、不 安等。
新生儿情感与认知需求
情感需求
新生儿需要得到父母及医护人员 的关爱和呵护,以满足其情感上 的需求,这有助于形成安全感和 信任感。
认知需求
新生儿通过感知觉接触和认识世 界,需要得到适当的刺激和互动 ,以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住院环境对新生儿心理影响
正面影响
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以为新生儿提供安 全、舒适的氛围,有助于其适应新环 境,减少焦虑和恐惧。
负面影响
不良的住院环境可能导致新生儿产生 压力反进行。
对于需要多次检查或治疗的新生 儿,应合理安排时间间隔,避免 过于频繁的刺激对其造成不良影
响。
在进行检查或治疗前,医护人员 应向新生儿家长详细解释相关操 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取得家
长的配合和支持。
PART 03
医护人员角色与责任
REPORTING
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及技能水平
持续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最新护理技能
PART 04
家长心理支持与指导
REPORTING
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增强信心
倾听和理解
认真倾听家长的担忧和焦虑,表 达理解和同情,让家长感受到被
关注和支持。
提供信息支持
向家长详细解释新生儿的病情、 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让家长了 解治疗进展和效果,增强信心和
安全感。
心理疏导
针对家长的焦虑情绪,进行适当 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如放松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家长缓 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

住院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

住院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

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
• 其可能的原因:⑴患儿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 危险,而进入ICU病房,患儿家属对ICU的认知 是被动、焦躁和无可奈何,加上ICU封闭式管 理,家属无法日夜陪伴左右,担心患儿能否得 到很好的照顾,而产生心理问题。 • ⑵进入ICU病房,消费比普通病房高,担心高 额的经费承受不起,加上家属陪护行为受到限 制,不能日夜陪护在患儿身边。
住院儿童主要的压力来源
1.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创伤。 2.治疗限制了日常活动及对各种治疗的恐惧。 3.对疾病的认识有限而产生情绪反应。 4.身体形象改变所造成的情绪影响。 5.陌生环境及对其缺乏安全感。 6.离开亲人及接触陌生人。 7.中断学习,住院儿童被迫失去该年龄段应有的 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机会。
住院患儿家属的需求
• 1、患儿自入院开始,其家属就需要在心 理、生理、社会上不断获得护士的支持 和建议。 • 2、多数研究表明,家庭成员的根本需求 是与患儿有关的医疗信息、来自医护人 员的支持与保证,以及尽可能的探视患 儿。
心理支持对家属的意义
• 1、影响着父母在患儿病情出现危机时的 应对能力 • 2、影响着父母角色的发展 • 3、影响着父母在孩子出院后提供护理的 能力 • 4、促进家庭应对的能力和效果
幼儿对住院的反应
(5)分离性焦虑:分离性焦虑三期的主要表现:
①抗议期(protest)连续呼喊妈妈,拒绝护理, 拳打脚踢,企图逃跑去找父母。 ②失望期(despair)越加感到没有希望找到父 母,明显地表现出悲哀、压抑,面带愁容,没 精打采,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可有退缩或 抱怨行为,如吸吮自己的拇指或紧抱玩具不放。 当父母来探视时表现哭泣,以安慰自己。
幼儿对住院的反应
(1)幼儿对母亲的依恋变得十分强烈, 对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生活不习惯,缺 乏安全感,误认为是惩罚,而且害怕被 父母抛弃。 (2) 2岁幼儿语言的表达及理解能力有 限,入院后在语言沟通上有很大困难。 开始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完全依赖别人的 状态,发展自主性。患儿在医院里受到 束缚,有可能形成羞怯、疑虑,甚至产 生孤独感和反抗情绪。

孩子住院的心理护理你知道吗

孩子住院的心理护理你知道吗

孩子住院的心理护理你知道吗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强调人文,重视心护理,心理护理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医疗效果。

儿童时期正是身体发育逐渐趋于完善与心理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监护人为他们提供一定程度上安全感。

因为疾病,或者对医院环境及氛围的不适应,孩子在生病后,会感到焦虑、紧张以及害怕等各种情绪困扰。

这些问题都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如果不能及时给与心理护理,将对患病住院的孩子造成心理创伤,影响人格发育。

因此,我们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心理变化,在孩子住院期间,需要对其心理护理和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从而使孩子真正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一、孩子住院时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1.恐惧不安心理孩子的恐惧感是指因为紧张而产生不安、担忧以及害怕等不良情绪。

尤其是当生病后他们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时,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应的问题。

例如,由于自身对疾病认知和治疗知识不足,孩子会不自觉产生担心,也会因为恐惧而不愿进行相应的医疗检查。

而且也会害怕接受治疗会有给自己带来更多疼痛等,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更加粘人,不愿脱离父母的怀抱。

这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引起的消极情感体验,使孩子处于一种恐惧与无助状态中。

这种不愉快的心理状态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程度上伤害。

2.孤独心理在孩子住院的期间,由于年龄小,孩子们会出现一定的孤独感。

首先是缺乏归属心与安全意识;其次就是自控能力差且性格内向暴躁、易怒不敢开口等特点导致心理不适应和行为不稳定;最后则体现为情绪低落或失眠等状态下容易出现抑郁、退缩及其他的不良反应如:哭闹不止或者生气,甚至会影响到自身和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孩子住院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孩子住院的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为基础,根据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需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消除不良情绪,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其能够接受良好的疾病治疗,从而为改善其健康状态提供帮助,一般包括了对孩子进行情绪疏导、引导以及教育,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疾病,帮助其建立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

长期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长期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长期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病痛的折磨和离开亲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同时又要接受各种检查、治疗,这一切都会使患儿产生紧张、焦躁不安和恐惧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儿童对疾病的认识,主要的压力来源及各年龄阶段儿童对住院的反应,这样才能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促使患儿身心早日康复。

标签:婴幼儿住院反应及护理;学龄前后住院反应及护理;护理人员素质儿科病房收治的患儿入院后,由于病痛的折磨和离开亲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同时又要接受各种检查、治疗,这一切都会使患儿产生紧张、焦躁不安和恐惧心理。

婴幼儿住院反应及护理:是指0~2岁婴儿对住院的各种反应及主要护理措施。

学龄前后住院反应及护理:是指3岁~8岁的儿童对住院的各种反应及主要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素质:是指对护士必需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过硬的基本功。

对于各项技术操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1儿童心理护理的病例1.1基本情况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乳儿从6个月~1周岁是建立”母子联结”的关键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母爱。

孩子离开妈妈,大都恐惧、焦虑和不安,经常哭闹、拒食及不服药。

心理学家认为,人体间的接触和抚摸是婴儿天生的需求,有人把这种需求称为”皮肤饥饿”。

儿童的皮肤饥饿现象,在家庭中可由父母的搂抱等方式满足。

1.2病史1.2.1感染性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霉菌、原虫、寄生虫所引起的感染。

1.2.2非感染性恶性肿瘤、白血病;结缔组织疾病;1.3体格检查1.3.1为取得患儿合作,在开始检查前先与患儿交谈,或用玩具、听诊器等与之游戏,以解除恐惧心理及紧张情绪,或者用表扬的语言鼓励患儿,使之勇于接受检查。

1.3.2要据患儿年龄采取适当的检查体位,婴幼儿可让家长抱坐着检查:或直抱患儿伏在家长肩上,从其背后进行检查。

1.3.3检查中应减少不良刺激,手和用具要温暖,手法轻柔.动作快速。

对于较大儿童应注意保护其隐私,不要过多地暴露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儿科病房临床工作中的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①建立良性的护患关系。

②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③针对患儿的
心理特
征,做好心理护理。

④熟练的技术与亲切的态度相结合。

【关键词】患儿;住院;心理护理
近年来,医学心理学对心理和健康,情绪和疾病的相互关系,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

人的情绪活动和大脑与植物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人体内的各个脏器和内分泌腺都是直接受大脑和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

良好的情绪,有利与保持内分泌的平衡,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这种精神状态是保证健康和增进机体抵抗力的主要条件[1]。

儿童的心理尚不成熟,感情比较脆弱,特别婴幼儿还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善于观察,及时找出患儿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以更好的配合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住院患儿常见的心理特征
情绪不稳定、信任心理、环境不适应、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孩子患病住院,父母的心理上首先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一是表现出焦虑烦躁,感到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
好;二是感到内疚自责,疑虑重重[2]。

家长的情绪,言行直接影响患儿的心理变化,因此,患儿入院后护士与家长的亲切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了解家长的心理活动,用亲切的微笑的,良好的态度接待患儿入院,对家长的不安进行善意的安慰,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耐心的解释,清除家长的顾虑,增强信心,可以起到良好的心理传递作用。

孩子患病后,情绪极不稳定,首先由生理上的不适,从温暖,
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来到陌生的医院,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
心理
上感到不适应,容易对医院,治疗产生一种恐惧,敌视,排斥的反
应,可表现为哭闹,或由恐惧心理而出现忧郁,不合群或由于对工作
人员生疏与不信任而拒绝治疗。

对此,我们不能责备,嫌弃,而要以
宽容及同情去亲近患儿,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患儿,成为患儿的知心
朋友,努力清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化解不良情绪,从感情上取得对我
们的信赖,从而引导患儿配合治疗,使病儿感到对他的重视和爱护,
能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由于患儿对住院环境生疏,加上疾病带来的生理不适,往往会产生吵闹,食欲减退,甚至病情加重,对患儿的
治疗及康复极为不利[3]。

因此,我们必须制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视觉效应,将无色的病房建设成一个彩色世界,护士上班可以化淡妆,以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患儿,跟患儿交朋友,给患儿讲故事,唱歌,使患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消除患儿的戒备心理,以取得其信赖及配合。

掌握患儿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不同病情的患儿的表现不一样,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的心理变化也不一样。

因此,儿科护士要
具备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语言修养,要努力提高医学知识的理论
水平,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4]。

对于还没有表达能力的婴幼儿,我们更应仔细观察,做好护理。

学龄前期及学龄其儿童基本上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们要掌握其心理变
化,及时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柔和的语调,友善的言语,与他们进行交谈,
还可以鼓励同龄患儿一同玩耍,相互交流,使患儿感到友爱和温暖,
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患儿的不适。

熟练的及时与亲切的态度相结合: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护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操作水平,尽量的做到轻,稳,快,准,以娴熟精
湛的技术准确迅速的完成操作过程,把疼痛刺激减少到最低程度。


时要以亲切的态度和一定的语言技巧排除家长及患儿的心理障碍,取
得家长及患儿对我们的信任,对患儿我们要具有慈母般的心,与患儿
亲切交谈,巧妙的排除他们的抗拒心理,如告诉他打针就像小蚂蚁咬
了一下,鼓励患儿主动勇敢,比如勇敢的小孩子长大了可以当警察,
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表扬,如你真勇敢,阿姨给你叠一个纸船,你来当
船长等等,千万不可以因为是小孩子,就可以无视他们的感情,采取
恐吓及强制的手段来完成治疗任务,之后一定向患儿实现许诺,使患
儿产生信任,建立良好的关系,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心理过度。

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之间的联系:由于不少患儿家长缺乏医学常识及心理知识,主动关心正确对待孩子的心理变
化,使孩子完全脱离“小皇帝”“小霸王”的唯我心理,消除不被关
心的孤独感,培养与外界交流的信心,基本能够理智对待突如其来的
打击,变化,如生病,迷路等,使孩子的心理能够健康成长。

这样,
可以将心理护理推广,渗透到每个家庭中,从而建立其一种新的符合
社会需求的护患关系[5]。

总之,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娇生惯养,行动放任自由,加之生病后,家长更加宠爱,迁就,给患儿的心理护理带来了一
定的难度。

作为儿科护士,不但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力求一针见
血,减少对患儿的干扰及刺激,而且还应掌握各个时期患儿的心理特
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并注意改善住院患儿的病房环境及人
际环境,使患儿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1]肖秀彩.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0,20(4):122.
[2]裴晓香.心理护理模式对剖宫产率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39.
[3]邬素萍,黄群明,朱伟芳.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
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44.
[4]宋玉梅,尚英.儿童多动症患者的护理及预防[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6(1):6.
[5]周彩霞,施鸿英,范玉兰.浅谈在临床工作中应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J].河北中医,2000,22(5):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