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护理

合集下载

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实施

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实施
住院期间的压力管理
放松呼吸
进行深呼吸练习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恢复内心平静。
冥想练习
通过专注于当下,培养积极思维,提高应对能力。
适度运动
进行轻度锻炼可以释放压力,增强身心健康。
情绪调节技巧的培训
1
深呼吸放松
教会患者如何通过缓慢而有节奏的深呼吸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和焦虑。
2
积极思维训练
引导患者学会以正面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培养积极的心态应对困难。
经济担忧
高昂的医疗费用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
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与恐惧
住院期间患者容易因疾病、治疗过程和不确定未来而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情绪低落
长期的疾病治疗和住院生活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无助和失望的情绪。
身体形象障碍
疾病和治疗可能会改变患者的外貌和身体功能,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
角色扮演
设置实际情景,让患者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应对方法,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引导式训练
採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帮助患者掌握情绪管理、放松等心理健康技巧。
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跨学科协作
由不同医疗专科背景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更加全面周到的治疗方案。
专业分工
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给予心理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重点患者。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
80%
满意度
80%的住院患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到满意
78%
改善情绪
78%的患者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负面情绪
7.8
评分
平均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为7.8分(满分10分)

住院患者的情感支持与心理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的情感支持与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治疗依从性
增强正面情绪
增进医患关系
改善睡眠质量
降低并发症风险
提升生活质量
整体而言,优质的情感支持能为患者创造温暖安全的治疗环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关键所在。
医护人员的情感支持措施
倾听与理解
医护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情绪,给予耐心理解和同理心,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
通过问卷调查、面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收集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沟通技巧、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反馈。分析反馈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后续研究与改进方向
持续跟进评估
定期评估情感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持续优化方案。
创新支持模式
探索新的沟通渠道和支持形式,如在线咨询、支持小组等。
医院可利用多种渠道,如宣传海报、健康讲座、小组交流等,向患者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疾病应对策略的指导
1
接纳现状
承认疾病的存在并学会接受
2
制定计划
与医生合作制定治疗方案
3
调整心态
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
调理身体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康复
5
坚持治疗
按时就医并积极配合治疗
医护人员应该为住院患者提供系统的疾病应对策略指导,帮助他们接纳现状、制定计划、调整心态、调理身体、并坚持治疗全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全面康复。
情感表达
家属可以用亲情表达关心和爱,呵护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温暖。
医疗参与
家属可以积极参与医疗决策,与医护团队配合,共同关注患者的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提高自我认知

简述患者入院后心理护理措施

简述患者入院后心理护理措施

简述患者入院后心理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心理护理是医疗团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患者入院后心理护理的标准措施。

1. 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理支持:- 儿童患者: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情绪的环境,使用易懂的语言解释治疗过程,并充分尊重和照顾家长的情绪需求。

- 青少年患者:尊重他们的隐私和个人空间,通过谈话或咨询帮助他们表达情绪,建立信任关系。

- 成年患者:与患者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尊重他们的决策权和自主性,提供信息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2. 患者情绪评估:- 开展入院前的心理评估,包括抑郁状况、焦虑水平、自我意识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 通过观察患者言行、询问他们的情绪和观察生理指标等方式进行入院后的情绪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提供信息和教育:- 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治疗计划和过程,并解答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减轻他们的不安和焦虑感。

- 教育患者和家属有关疾病、治疗和预后的知识,促使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应对现实。

4. 积极沟通:- 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倾听,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

- 随时解答患者的疑问,鼓励他们表达情绪和需要,帮助他们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

5.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提供安静、整洁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刺激,为患者提供放松和休息的空间。

- 安排适当的活动和娱乐,如音乐疗法、绘画、阅读等,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和缓解压力。

6. 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提供相关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 建立和维护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和良好沟通。

患者入院后的心理护理措施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协作。

专业的医疗团队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环境,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各种挑战。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情况下,心理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有相应的调整。

下面将结合一些常见的病情,介绍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1.严重疾病的心理护理: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比如癌症患者或晚期疾病患者,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护士应该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解释,让病人明白病情的严重性。

与此同时,也要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持和安慰,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理解。

此外,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也是很重要的。

通过鼓励病人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困难。

2.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对于很多病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因此,在手术前后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首先,护士应该对手术过程进行详细的解释,让病人明白手术目的、步骤和可能的风险。

同时,也要对病人的情绪进行安抚,帮助他们减轻紧张和恐惧。

手术后,护士要关注病人的感受和反应,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并确保他们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帮助病人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3.长期住院的心理护理:4.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病人家属在疾病期间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士应该与家属进行沟通,提供有关病情和治疗的详细信息,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情感支持。

护士还可以倾听家属的心声,让他们有机会表达情感,并提供适当的安慰和鼓励。

此外,护士应该帮助家属应对可能的困境和挑战,例如财务问题、日常生活的调整等,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不同情况下的病人心理护理都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倾听能力和情感支持能力。

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有效沟通,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促进病人康复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与情感支持策略

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与情感支持策略
促进患者家庭的参与和互动
1
信息共享
定期与家属沟通病情进展
2
角色分工
明确家属在护理中的具体任务
3
情感支持
家属陪伴和倾听患者倾诉
4
资源整合
联系家庭资源以满足照护需求
5
互动融合
鼓励家属参与医院组织活动
患者家庭的参与和互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医院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与家属分享患者的病情进展,明确家属在护理中的具体任务分工。同时鼓励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并整合家庭资源以满足患者的全方位需求。此外,邀请家属参与医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增进患者家庭与医院的互动融合。
心理辅导师的介入和干预
开展心理评估
了解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提供情感支持
通过同理心倾听,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教授放松技巧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瑜伽等放松训练,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开展心理辅导
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运用情绪管理技巧的重要性
深呼吸放松
深呼吸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身心放松。
建立患者信任关系的沟通技巧
积极倾听
医护人员应以同理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担忧,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被关心的。
透明沟通
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治疗计划,让患者充分理解并参与决策,建立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
建立友善关系
医护人员应以友善的态度与患者互动,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共同制定康复目标。
自我调节与积极心理建设
睡眠质量下降
焦虑和抑郁会导致入睡困难、睡眠浅表或易醒,从而影响身体恢复。
情绪起伏大
患者可能表现出易怒、情绪低落、缺乏乐趣等症状,影响与家人和医护的互动。

心理科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与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

心理科住院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与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措施

的良好指标 ,术 中维持适当尿量 非常 重要 ,要求尿量达 ̄5 L( ・) lm / gh以 J k 上 ,肾保 护最有效 的措施 是维持足够的血容量 ,防止血容量不足导 致 的低血压发生 ,另外在 阻断前3mn 0i 给予甘露醇0 50 g g . ,. / ,也可静 脉 2-5 k -
注射呋塞米2 -0 g 04 m ,若 阻断主动脉期间尿量偏 少,推荐使用输液泵 输
10 I 2 临床 护理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年 1 00 月第 8卷 第 3 期 G i oC i Mein,aur 21,o. N . u e f h a d i J a 00V 1 , o d n ce n y 8 3
用微量 泵输硝 酸甘油 [. 5 g(gm n] O2 / ・ i) - k 降低 心脏负荷 ,使阻滞后 血压升 高不超过2%直至 腹主动脉开发 前数分钟 ,从 而使 心率血压保 0
并对 结果进 行分析 ,以探 讨对 精神 病 患者 家属 的护 理干 预措施 。

【 关键词 】精神 病 ; 家属 ;心理 状 况 ;需求 ;护理干 预 中图分类 号 :R 7 。4 43 7 文 献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7— 14 (00 3 0 2— 3 6 1 8 9 2 1 )0— 10 0
注 ,左心后 负荷降低 ,外周血管 阻力降低伴动脉压 下降 ,由于下肢缺 血性血管扩 张 , 管平滑肌暂 时性麻 痹 ,乳酸及其它 引起 血管舒张和 血 抑制心肌 的代谢物 的积聚 ,加之 手术出血量大 ,血容量不 足 ,静脉 回 心血量减少 ,造成 心排血量减少 ,以及 外周血管 阻力 降低 的共同作用
管导管 ,安全返回病房 ,无麻醉相关并发症 ,麻醉获得成功 。
3讨 论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技巧

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技巧

心理护理技巧:
关键点是给予病人安全感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 让病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急病人所急的态度 尤其注意不要有看似冷漠的神情、态度或语气
术前术后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术前: 1.害怕:疼痛与死亡 2.担心,是否会出意外、残废等 术前心理护理:针对病人的害怕与担心做好解释 工作,减轻焦虑使其合作 术后:常常为手术结果焦虑,或因疼痛而生抑郁 心理护理: 1.及时告知手术结果 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4.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康复指导或者康复操等练习
尊重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分析各信息,了解病人的需要: 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 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病人的需要-1
举例: 气管插管呼吸 机辅助呼Biblioteka 时自我实现 的需要尊重

呼吸顺畅 饮食的供给 温度适宜 缓解疼痛 保障休息和睡眠等
爱与归属 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给予和帮助,满足患者需要
其 他
依赖
依赖心理
患病例后病人大都有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状态。病人 往往对自己日常行为生活自理的确良自信心不足,事 事依赖别人去做,行为变得被动顺从;情感脆弱;一 向独立、意志坚强的人也变得犹豫不决;一向自负好 胜的人变得畏缩不前等。 病人的严重被动依赖心理对疾病是不利的,姑息迁就 病人的依赖心理难以培养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 念。 医护人员应尽量发挥病人在疾病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 对严重依赖者应采用必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 为治疗等。
Page 43
危重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技巧
心理过程分期
1.否认期 2.愤怒期
心理护理要点

浅谈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

浅谈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

浅谈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护理作者:叶青云卢幼霞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00-01随着健康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在我国各级医院逐步得到实施。

护理人员也日益重视病人的权利与角色。

开展整体护理,提倡优质护理服务,护士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已是大势所趋。

心理学家也曾提醒:疾病无非可分三类,即细菌性疾病、心理性疾病、身心性疾病。

由此,可见得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分量之重。

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把握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深入病房了解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予以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

笔者认为要做一名住院患者所需要的好护士,应满足患者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需求。

1 生存、安全的需求。

病人生病,特别是病情稍重、需要住院治疗,他们的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对生命生存的担忧,担心疾病能否可以治好?预后结果如何?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康复几分把握?等等。

为此,我们医护人员应当首先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言行举止都应当给予患者一个满意的“承诺”,使患者感受到自己来到了一个最安全、最具有保护性的“港湾”,医生和护士将是他最信任、最理想的康复的托付者。

2 自尊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病人特别在患某些特殊疾病,如肝炎、肺结核、性病等,他们的心理特别敏感,别人在私下交谈时也会被疑虑为散发、指责他的“不节”或“不洁”,害怕别人触及自己的“痛处”,传播自己的隐私。

此时,护士的言行应当非常谨慎小心,与人谈话时不要让患者有“神秘感”,如果患者的疾病是由于采取了不妥当的生活方式而引起的,也不能采取鄙视的态度,应以友好的、同情的态度,用关心的语言给予纠正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

3 关爱的需求。

由于疾病的折磨,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劳动,甚至不能够自理生活,表现出身体虚弱、心理脆弱,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医护人员的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护理住院患者由于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家庭生活,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由健康人角色转变为患者角色,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而医务人员对患者在住院期间一般的要求,如尽快确诊、有效治疗、娴熟的操作技术等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是必须先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分析产生心理活动的原因,尽量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注意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以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痛苦,并帮助他们建立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以下是对住院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的简单分析。

1 需要良好的治疗与修养环境
1.1 医疗环境即健康照顾的环境:医疗环境对患者应该有积极的影响,并具有治疗作用,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护士的职责之一是为人群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以促进全民健康。

医疗环境的安排、布置、工作程序都需要以服务的对象患者为中心,考虑患者的舒适与方便,尽量减轻其痛苦。

因此,创造及维护一个最佳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

[1]
1.2 病室内应布置简单,整洁美观,并注意优美与悦目。

室温要适宜,一般冬季为18~22℃,夏季为25℃左右。

湿度以50%~60%为宜。

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减少噪音,尽可能为患
者创造安静的环境。

工作人员在说话、行动与工作时应特别注意: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另外,适量的阳光照射,能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

因此,病室内经常开启门窗,让阳光直接射入,但应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患者的脸部。

2 需要被悦纳和有所属
2.1 人患病时通常会伴随着情绪及行为上的变化,患者往往会感到害怕、孤独、焦虑、依赖、烦躁不安。

对新患者来说,通常都有一种尽快适应新环境,从情感上被病友所接纳,并成为群体中受欢迎的一员的愿望。

2.2 护士首先应热情接待患者,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环境,介绍规章制度,将患者送入病房时向他介绍同病室其他患者,协助病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交流。

病友间的相互帮助与照顾,有利于消除新患者的陌生感和不安情绪,增进病友间的友谊与团结。

但是应该善于觉察某些消极情绪的出现,耐心解释,正确引导。

护理人员是患者所处环境中的主要调节者,恰当地引导,可使各种影响产生积极因素;反过来,护理人员又可利用这种积极气氛,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3 需要被尊重
患者患病后,自我价值感降低,缺乏自信心,因而对有伤自尊的行为特别敏感。

护士在履行职责时,在具体的医疗护理活动中,
在解除患者心身痛苦时,要做到不分民族、信仰、性别、职业、职位高低、远近亲疏,均一视同仁。

护士在患者面前应表现大方得体,耐心细致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减轻患者对病症的恐惧和焦虑,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良好的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2]。

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尊重患者的权利与人格。

4 需要提供有关信息
4.1 要及时向患者介绍他的病情、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康复措施、预后等信息,时常征求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并向患者提出希望,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及康复活动。

4.2 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态度明朗、回答问题明确、不要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含糊不清。

与家属交谈内容需要保密的避开患者,如能让患者参与、聆听的,最好当面谈,减少患者多疑心理。

4.3 护理人员要经常、及时地倾听患者意见,特别是首次入院患者、老年患者等,要给予耐心、细致、主动的关怀与照顾,对患者提出的躯体症状给一个科学的解释,使患者解除顾虑,配合治疗;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加以解释,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安心地住院治疗。

5 需要亲友的探望
对住院患者来说,亲友的关怀、爱护和支持的不可缺少的。


亲属不适宜的探视又可能影响患者休息和康复。

因此,我们适当限制探视人数、时间,告知患者亲属交谈的注意问题,个别患者由于手术造成自我形象改变,不愿意其他人打扰,应给与充分的尊重,尽量控制来访者的范围和避免过多的谈论病情,以良好的情绪影响患者。

如患者配合好、恢复有进展时要适时的鼓励,使患者获得心理的满足和信心。

[3]
6 需要适当的活动与刺激
医院是个狭小的天地,新患者住院后往往会产生单调和乏味感,需要适当的活动与刺激。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院的客观条件,组织适当的活动和有新鲜感的刺激,以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

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也有利于患者康复后较快地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2.
[2]黄飘. 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 (8):6971.
[3]郑爱英,黄泽泓,钟晓珊,等.围手术期病人的舒适护理.现代医院,2005,5(10):138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