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
压缩机维护保养制度(5篇)

压缩机维护保养制度一、本压缩机为连续运行设备。
为确保设备的维护;保养,每周四停机二小时,对压缩机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二、每次开动压缩机前,要检查传动箱油位是否符合要求,不足时按规定加足。
三、严格按操作规程起动关闭压缩机。
起动后,操作者对机器监视半小时以上。
关机时,关闭主电机后必须让辅助驱动部分继续运转至自动停止,方可关闭电源。
四、严禁连续起动主电机,两次起动必须间隔l小时以上。
五、压缩机运行时,操作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压缩机的工作情况,注意油温、油压的变化,声音有无异常、有无不正常震动,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生产科派员检查、处理。
六、为保持设备的工作性能及安全运行,严禁来经厂部批准自行改变压缩机各自动控制及自我保护装置的工作或保护范围。
七、经常检查设备各紧固件有无松动、缺损。
如有,应及时处理或报告生产科派人处理。
八、经常保持设备清洁。
隔音罩内禁止放置或残留各种异物。
每次擦拭或检修后必须认真、严格检查清除后才允许开机运转。
九、严禁拆除压缩机上的各种安全网罩。
十、油过滤器压差超过0.8巴时必须清洗油过滤器。
,十一、主电动机轴承每工作____小时后加注____号锂基脂____克。
十二、压缩机每工作____小时后进行油分析以确定是否换油。
压缩机维护保养制度(2)压缩机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对其进行维护保养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以下是压缩机维护保养制度的一些基本要点:1. 定期巡检:定期对压缩机进行巡检,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包括检查压力表、温度表、润滑油液位、冷却水流量等指标是否正常,有无异常噪音和振动。
2. 清洁保养:定期清洁压缩机,包括清洗滤网、冷却器和换热器等部件。
清洁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不损坏设备。
3. 润滑油更换:定期更换润滑油,确保润滑系统正常工作。
更换润滑油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油品和规格,并按照设备要求进行更换。
4. 水冷却系统维护:定期清洗冷却水系统,防止水垢、杂质堵塞冷却器。
空气压缩机的维修检查制度

空气压缩机的维修检查制度空气压缩机作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正常运行对于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空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行,维修检查制度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维修检查制度的制定目的、内容、流程和重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制度目的空气压缩机的维修检查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寿命,并且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严格执行维修检查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理和维护,以避免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
二、制度内容1. 维护记录:对于每台空气压缩机都应建立相应的维护记录,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日常维护情况、维修记录等。
这样不仅可以追溯设备的维护历史,还可以为今后的维修提供参考。
2. 定期检查:对于每台空气压缩机都应设立统一的定期检查周期,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一次。
定期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检查、油品更换、滤芯清洗等。
3. 异常处理:对于设备出现的异常情况,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如设备停产、报修等。
在处理异常情况时,应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4. 紧急维修:对于设备发生重大故障或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紧急维修流程。
紧急维修包括设备停产、准备维修材料、组织维修人员等。
在紧急维修完成后,应进行维修记录和检查。
5. 安全培训:制定维修检查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正常操作及故障判别、维修事故的应急处理等,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制度流程1. 维护计划制定:定期制定维护计划,明确各设备的维护周期和维护内容。
2. 设备维护执行:按照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
3. 异常处理:及时处理设备的异常情况,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4. 维修记录和报告:对维护和修理过程中的记录进行整理和归档,制定维修报告,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制度重点1. 设备的日常维护应重点关注设备的润滑和冷却系统,以及管路和接头的漏气情况。
离心式压缩机检修规程

2. 水平刨分离心式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目次1总则2检修周期与内容3检修与质量原则4试车与验收5维护与故障解决1总则1.1主题内容与合用范畴1.1.1主题内容本规程规定了乙烯装置大型压缩机组如裂解气、乙烯、丙烯等水平刨分式离心式压缩机(下列简称压缩机)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原则、试车与验收、维护与故障解决。
1.1.2合用范畴本规程合用于乙烯装置水平刨分式离心式压缩机的维护检修。
其它化工装置水平刨分式离心式压缩机的维护检修参考执行。
1.2编写修订根据API-614(第四版)API-617(第六版)乙烯装置引进设备随机技术资料2检修周期与内容2.1检修周期(见表1)表1 检修周期月注:当检测手段完备,机组运行稳定时,可根据实际运行状况和装置整体停工大修的时间安排适宜延长检修周期;应用干气密封作为压缩机轴封的机组的检修周期原则上不超出36 个月;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的检修周期为24-36 个月,但不应超出36 个月,每次检修都应按大修执行。
2.2检修内容2.2.1项修视状态监测和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拟定检修时间和检修内容。
2.2.2大修2.2.2.1拆卸联轴器,检查复核机组的对中状况;拆卸轮毂;检查、清洗轮毂齿轮和齿圈;检查联轴器膜盘及全部叠片和全部螺栓,进行必要的更换;对轮毂齿轮和齿圈和联轴器膜盘进行无损检测;重新调节机组同心度。
2.2.2.2检查、修理压缩机的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测量统计各部间隙;检查轴瓦瓦块、可拆卸止推盘的使用状况,使用着色法进行无损检测,根据状况进行更换;调节各轴承间隙。
2.2.2.3检查压缩机各振动探头、温度探头及轴位移探头;调校报警和联锁值。
2.2.2.4检查轴封;拆卸清理浮环密封,检查迷宫和浮环,必要时进行更换,并更换全部密封件;根据运行状况酌情拆卸干气密封或机械密封,检查密封环的使用状况,必要时进行整体更换。
2.2.2.5检查、紧固压缩机基础螺栓;检查压缩机的定位及导向滑销的状况并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润滑。
螺杆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

螺杆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
螺杆压缩机的维护和检修规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启动前的检查:在启动螺杆压缩机之前,需要检查电源是否正常,以及
电器元件的工作情况。
同时,要确保压缩机的各个部位正常,无故障。
2.运行中的检查:在压缩机运行时,应经常检查运行数据、油供应、安全
模块以及内置止回阀等。
此外,还要注意检查排气压力、油温、油位以及各轴承的进油和回油情况。
3.定期维护:应定期对压缩机进行维护,包括清洗冷却器、更换油过滤
器、油精过滤器等。
在清洗时,应使用规定的清洁剂,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4.定期检查:应定期对压缩机进行检查,包括检查滑阀及能量指示装置是
否工作正常,检查各自动安全保护继电器或程序的设定值等。
5.维修:当压缩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
维修时应首先切断电
源,然后根据故障情况确定维修方案,如更换零部件等。
6.停机后的维护:在停机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并对压缩机进行
清洗。
清洗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清洗剂和程序。
7.安全注意事项:在维护和检修螺杆压缩机时,应注意安全。
应遵守操作
规程,并使用合适的工具和防护用品。
如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向专业人员咨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或者查看螺杆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的相关手册。
氧气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

氧气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本规程适用于排气压力在15MPa及以下的活塞式氧气压缩机的维护和检修。
电动机的维护检修按《电动机维护检修规程》执行1.检修间隙期1.1.检修类别检修类别分为小修、中修、大修三类。
1.2.检修间隔期检修间隔期见表1。
表12.检修内容2.1.小修2.1.1.检查并紧固各连接螺栓、地脚螺栓等紧固装置。
2.1.2.检查,清理气阀部件上的杂质及污垢。
2.1.3.检查,修理或更换阀片,阀座,弹簧及升高限制器。
2.1.4.检查,更换气阀密封垫。
2.1.5.检查或更换填料箱密封圈。
2.1.6.检查,清洗润滑油滤油器及润滑系统。
2.1.7.检查,调整或更换传动皮带。
2.1.8.更换润滑油。
2.2.中修2.2.1.包括小修内容。
2.2.2.解体检查气缸、活塞、活塞杆、十字头及连杆,并测量磨损尺寸和配合间隙,修理轻微划痕。
2.2.3.检查,修理或更换活塞、活塞环、活塞杆。
2.2.4.检查,修理连杆大头轴瓦,修理或更换十字头销、连杆小头瓦。
2.2.5.修理或更换主轴瓦。
2.2.6.检查、调整活塞死点间隙。
2.2.7.检查、修理并校验安全阀,更换压力表、温度计。
2.2.8.检查、清洗齿轮泵,冷却盘管,分离器,逆止阀等。
2.3.大修2.3.1.包括中修内容。
2.3.2.解体清洗压缩机。
2.3.3.修理或更换气面、连杆及连杆大头瓦。
2.3.4.修理或更换曲轴.2.3.5.检查,修理或更换齿轮泵、冷却盘管和逆止阀等。
2.3.6.校正各零部件的装配关系,包括水平状态。
2.3.7.检查,必要时进行探伤检查十字头销、连杆、连杆螺栓、活塞杆。
2.3.8.修理或更换的气缸应做水压试验。
2.3.9.检查修理机座、水箱及基础等。
2.3.10.防腐,涂漆。
3.检修前的准备3.1.技术准备3.1.1.设备说明书、图样、技术标准等技术资料。
3.1.2.设备的运行记录,检修记录和状态监测与分析记录。
3.1.3.制订检修方案。
3.2.物资准备3.2.1.检修用的材料,零部件。
压缩机检修规程

压缩机检修规程1、设备基本构造本规程适用于压缩介质为氨、氨压缩机组LG20CAB650、4AV10、LNKA12.5C、KA20CBY 型的维护和检修。
对其它规格型号的螺杆制冷压缩机组可参照执行。
1.1 本设备的主要用途本设备的用于制冷系统中气氨、R22的压缩等。
1.2 主要结构简述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系一种开启式双螺杆压缩机。
一对相互啮合的按一定传动比反向旋转的螺旋形转子,水平且平行配置于机体内部,具有凸齿的转子为阳转子,通常它与原动机连接,功率由此输入。
具有凹齿的转子称为阴转子。
在阴、阳转子的两端(吸气端和排气端)各有一只滚柱轴承承受径向力量,在两转子的排气端各有一只四点轴承,该轴承承受轴向推力。
位于阳转子吸气端轴颈尾部的平衡活塞起平衡轴向力减少四点轴承的负荷的作用。
在阴、阳转子的下部,装有一个由油缸内油活塞带动的能量调节滑阀,由电磁(或手动)换向阀控制,可以在15%~100%范围内实现制冷量的无级调节,并能保证压缩机处于低位启动,以达到小的启动扭矩,滑阀的工作位置可通过能量传感机构转换为能量百分数,并且在机组的控制盘上显示出来。
为了使螺杆压缩机运行时其外压比等于或接近机器的内压比,使机器耗功最小,压缩机内部设置了内容积比调节滑阀,由电磁(或手动)换向阀控制油缸内油的流动推动油活塞从而带动内容积比滑阀移动,其工作位置通过内容积比测定机构转换为内压力比值在机组的控制盘上显示出来。
2、设备主要技术参数3、大、中、小修检查内容3.1 检修周期3.2 检修内容3.2.1 小修3.2.1.1 检查、紧固各部位螺栓。
3.2.1.2 检查联轴器校验中心及间距。
3.2.1.3 检查、清洗油粗过滤器芯。
3.2.1.4 检查、清洗更换油精过滤器芯。
3.2.1.5 检查更换密封。
3.2.1.6 检查、清洗吸气过滤网。
3.2.1.7 压力温度控制器和变送器的校验。
3.2.2.8 检查或更换润滑油。
3.2.2.9 消除其它缺陷。
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3篇)

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空气压缩机是一种常用的设备,在工业生产和其他领域中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空气压缩机的安全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以下是空气压缩机的安全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
一、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前检查:在使用空气压缩机之前,必须仔细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转。
检查项目包括电源供应、管道连接、油液水位和压缩机内部的清洁程度等。
2、正确操作开关:在操作空气压缩机时,必须使用正确的开关,并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控制器和开关的功能,避免误操作引发事故。
3、避免超负荷运行:空气压缩机有一定的负荷限制,操作人员应根据设备的额定工作负荷进行操作。
过载运行会导致设备过热、机件损坏等问题。
4、防止过压和过热:定期检查和维护空气压缩机的压力和温度,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运行。
如果发现压力过高或温度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排除故障。
5、保持设备清洁:空气压缩机的周围环境应保持干净,防止灰尘和其他杂物进入设备内部。
定期清理空气滤清器和冷却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维护保养规程1、定期更换滤清器:空气压缩机使用过程中,滤清器会逐渐积累污物,影响其过滤效果。
因此,应定期更换滤清器,以保证压缩空气的质量。
2、注意润滑和冷却:空气压缩机的润滑和冷却系统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润滑油和冷却液的质量和水平,及时添加或更换。
3、检查紧固件:定期检查和紧固压缩机的螺栓、螺母和其他紧固件,确保其稳固可靠。
松动的紧固件可能导致设备震动或机件脱落。
4、清洁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是防止污物进入空气压缩机的关键部件。
定期清洁空气滤清器,以保持其过滤效果。
同时,检查滤清器是否有破损或堵塞情况,如有必要,及时更换。
5、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空气压缩机的管道连接应稳固牢固,以确保压缩空气的顺畅流动。
定期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有漏气或松动情况,如有必要,进行及时修复。
6、注意设备的周围环境:空气压缩机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的环境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往复式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

往复式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活塞式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1、总则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1本规程规定了活塞式压缩机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与故障处理。
1.1.2本规程适用于石油化工卧式、立式、对置式、角式(L型、V型、W型、M型、Z型)活塞式压缩机,其他类型的活塞式压缩机可参照执行。
2、检修周期与内容2.1检修周期(见表1)表1检修周期月检修类别检修周期小修4~6中修6~12大修24根据状态监测结果、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是否有备机可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2.2检修内容2.2.1小修2.2.1.1检查或更换各吸、排气阀片、阀座、弹簧及负荷调节器,清理气阀部件上的结焦及污垢。
2.2.1.2检查并紧固各部连接螺栓和十字头防转销。
2.2.1.3检查并清理注油器、单向阀、油泵、过滤器等润滑系统,并根据油品的化验结果决定是否更换润滑油。
2.2.1.4检查并清理冷却水系统。
2.2.1.5检查或更换压力表、温度计等就地仪表。
中修2.2.2.1包括小修内容。
2.2.2.2检查更换填料、刮油环。
2.2.2.3检查修理或更换活塞组件(活塞环、导向环、活塞杆、活塞等)。
2.2.2.4必要时活塞杆做无损探伤。
2.2.2.5检查机身连接螺栓和地脚螺栓的紧固情况。
2.2.2.6检查并调整活塞余隙。
2.2.3大修2.2.3.1包括中修项目。
2。
2.3.2检查测量气缸内壁磨损。
2.2.3.3检查每个轴承的磨损情况,并调整其间隙。
2.2.3.4检查十字头滑板及滑道、十字头销、连杆大、小头瓦、主轴颈和曲轴颈的磨损。
2.2.3.5十字头销、连杆螺栓、活塞杆、曲轴无损探伤;气缸螺栓、中体螺栓、主轴承紧固螺栓等必要时做无损探伤检查。
2.2.3.6根据机组的运行情况及设备监测情况水平度和中心位置,调整气缸及管线的支撑。
2.2.3.7检查更换气缸套或做镗缸、镶缸处理。
2.2.3.8检查校验安全阀、压力表。
2.2.3.9检查清扫冷却器、缓冲罐、分离器等,并做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压原料气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目次1总则2检修周期和内容3检修与质量标准4试车与验收5维护与故障处理1总则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本规程规定了高压乙烯卧式往复式压缩机的检修周期和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与故障处理。
1.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高压乙烯卧式往复式压缩机的维护与检修。
1.2编写依据本规程主要参考SHS03006-92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化工设备《超高压卧式往复压缩机维护维修规程》、随机技术资料及实际检修经验总结等资料编写。
2检修周期和内容2.1检修周期(见表1)表1 单位:月注:监测手段齐全,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2.2检修内容2.2.1小修a、检查、更换辅助油泵、主油泵密封环等;b、检查、清洗循环水视镜、油池视镜;c、检查、更换活塞杆冷却油封;d、检查、更换一、二级气阀;e、检查、更换一、二级气缸填料;f、检查、更换一、二级活塞杆;g、检查、更换一、二级支承环;h、更换气缸部分活塞环;i、检查安全阀工作灵敏性,如有必要应更换其阀座或阀瓣;j、清洗运动机构润滑油系统的各油过滤器,必要时调整油压调节阀;k、检查配管联接螺栓有无松动、变形等缺陷,并做相应处理;l、更换不合格的压力表、温度表;m、检查、更换一、二级出口单向阀;n、消除机组的泄漏;o、检查、清洗乙烯系统过滤器;p、检查盘车器发现异常时予以修理或更换;2.2.2中修a、包括小修内容;b、检查、测量传动部分各部零件配合间隙;c、根据检查和运行情况,必要时可对某个系列进行解体检查,测量各部间隙及曲臂开度,并酌情调整;d、检查、修理主、辅油泵;e、油冷却器检查、清理;更换密封环,试压;f、更换润滑油(按质)、清洗油箱、及各润滑油系统;g、更换全部一、二级单向阀;h、按使用寿命更换气缸填料;i、检查校验全部压力表、安全阀;j、进行气、油、水报警、联锁功能检查,并检查所有视听仪表装置,工作是否正常,以便不正常时进行更换;k、清洗气阀,检查密封面磨损情况及气阀弹簧的损坏情况,对已有损坏的气阀应予以更换,待以后修复后再行使用;l、检查连杆螺母的松紧止动情况;检查活塞紧固螺帽紧固及止动情况;2.2.3大修a、包括中修内容;b、检查、修理机身;c、检查、修理曲轴;d、检查、修理连杆;e、检查、修理十字头;f、检查、修理中体;g、检查、修理气缸;h、检查、修理内部油系统;3检修与质量标准3.1拆卸前的准备a.检查设备运行技术状况和监测记录,分析故障的原因和部位,制定详尽的检修技术方案;b.熟悉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c.检修所需的工、量、卡具齐全;d.检修所需更换件符合设计要求;e.按规定进行断电、倒空、置换等工艺处理完毕,具备检修条件,办理安全检修证后方可施工;f.检修施工安全方面的未尽事宜,应执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3.2压缩机主要部分维修安装工作说明3.2.1气缸及辅机部分3.2.1.1拆卸全部配管。
3.2.1.2拆卸气缸部件。
3.2.1.3拆卸中体部件。
3.2.1.4拆卸油泵部件。
3.2.2主轴承的更换3.2.2.1拆卸曲轴箱盖和机身两侧视窗;3.2.2.2将曲轴与电机的联轴器拆开;3.2.2.3拆去主轴承油管。
3.2.2.4将液压千斤顶放在主轴承两侧下的适当位置(支起曲轴时,能够保持曲轴的平衡),顶住曲轴(但不可将曲轴顶起);3.2.2.5拆轴承盖;3.2.2.6用螺纹提手将上轴瓦拆去;3.2.2.7用液压千斤顶将曲轴抬起0.1~0.2mm(注意保持曲轴平衡);3.2.2.8用圆棒等工具将下半轴瓦转出轴承座,按此方法将新轴承组装于轴承座中;3.2.2.9装上轴承盖,拆去千斤顶,紧固轴承盖;3.2.2.10按拆卸反顺序将所拆下的零部件组装好。
3.2.3连杆大头瓦的更换3.2.3.1拆卸曲轴箱盖和十字头滑道视窗;3.2.3.2拆去主轴承油管。
3.2.3.3 用盘车装置将曲柄颈转至机身最上部位,并用物体固定以防滑动造成事故;3.2.3.4拆去下部的连杆螺栓并借助吊环螺钉将连杆大头下半部吊住;3.2.3.5拆去上部的连杆螺栓,同时用吊车将连杆下半及轴瓦拆下、更换;3.2.3.6可轻盘车使连杆与曲柄颈分开,取下上部轴瓦换上新瓦;3.2.3.7按相反顺序组装;3.2.4活塞、活塞杆拆装维护3.2.4.1拆气缸盖;3.2.4.2拆卸机身两侧视窗;3.2.4.3 用手动超高压油泵连接压力体打压、用棒扳手将螺母松开、泄压;3.2.4.4拆去液压连接部分所有零件;3.2.4.5将导套装于活塞杆尾部,抽出活塞杆;3.2.4.6将活塞杆螺母防松片翘开,;3.2.4.7插入电加热棒加热;3.2.4.8用专用扳手拆下活塞杆螺母,活塞杆与活塞分离。
3.3检查与修理3.3.1详细检查各部零件配合间隙以及各部零件的尺寸公差,对各配合表面的磨损、伤痕裂纹、剥离等异常情况做详细记录。
3.3.2按要求对零、部件进行探伤检查,详细记录各种异常情况和缺陷。
3.3.3检查、修理项目的内容与方法(见表2)。
表23.3.4机组在回装之前,必需对各个零、部件进行严格的清洗。
3.4质量标准3.4.1机身部分机身的横向和纵向水平度,按规定部分测量,全部测点的水平度偏差应不大于0.05mm/m。
3.4.2驱动部分3.4.2.1曲轴连杆a.主轴颈中心线与曲轴颈中心线平行度偏差不大于0.125mm/m;b.曲轴颈的曲臂开度偏差不大于0.02 mm/m;c.联轴节的对中允许差误:同轴度偏差不大于0.03 mm/m,端面平行度偏差不大于0.03 mm;d.联轴节紧固:紧固力用螺栓伸长量控制,其值为0.187 mm/m;e.连杆大端孔中心线与小端孔中心线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0.1 mm/m;f.瓦巴氏合金与瓦体应结合良好,不应有分层、裂纹等现象。
g.轴与轴瓦,接触面应处在轴颈正下方60~90°(连杆大端瓦为60~75°),用涂色法检查不少于2~3点/cm2。
瓦背与瓦盖应均匀贴合,用涂色法检查不少于总面积的70~80%。
3.4.2.2十字头、导板与导轨的水平度a.主、副十字头导板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05 mm/m;b.主、副十字头滑块的两定位销孔中心线与两侧面的平度偏差应不大于0.1 mm/m;c.主、副十字头滑块巴氏合金滑动面应刮研,用涂色法检查不少于2点/cm2。
d.十字头导轨上导面与底导面的平行度偏差不大于0.025 mm/m;e.十字头导轨上导面与侧导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mm/m;g.十字头导轨安装螺栓其紧固力矩控制在600N·m,检验紧固力的均匀程度,采用千分尺测量,使导轨上面与导板前、中、后三点高度相等即可。
3.4.2.3驱动部分零件配合间隙(见表3)表3 mm3.4.3中体部件中体、气缸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05 mm/m,3.4.4紧固螺栓标准螺栓的紧固力用螺栓的伸长量控制,应严格控制其标准。
紧固螺栓标准值(见表4)。
表4 mm3.4.5气阀a.阀口密封接触面应光滑严密,用涂色法检查应呈环状接触,不应有断桥。
用煤油试验5min不漏为合格;b.各密封零件如有损伤、损坏、径向沟槽等缺陷时应修理或更换;c.检查弹簧圈数,高度和弹力均应符合制造图纸的技术要求;d.弹簧发生磨损时应更换。
3.4.6气缸填料组件、组合阀、注油器、单向阀的装配间隙和质量标准以及各主要零件的使用极限尺寸公差执行各相应机组的《使用维护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
3.4.7油冷却器、气密封试验1年1次,耐压试验3年1次,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4.8无损探伤执行标准a.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b.GB150-89《附录H钢制压力容器渗透探伤》;c.ZBJ74003-88《压力容器用钢板超声波探伤》;d.GB7233-87《铸钢件超声波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4、试车与验收4.1试车前的准备工作4.1.1确认各项检修工作已完成,检修记录齐全,检修质量符合3.3和3.4的规定,有试车方案。
4.1.2仪表及联锁装置齐全、准确、灵敏、可靠。
4.1.3润滑系统按规定油运合格。
各润滑部位按规定加注润滑油(脂)。
4.2试车4.2.1试车方法与要求4.2.1.1辅机投入运行。
4.2.1.2盘车10min。
4.2.1.3点试。
4.2.1.4空负荷10 min。
4.2.1.5空负荷30 min。
4.2.1.6试车完毕。
4.2.2检查内容与标准a.在进行试车的每一步骤中,检查机组的润滑、压力、温度变化等情况,确认符合操作技术指标;检查机组的声音、振动情况,确认无异常,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b.第4.2.1.4条,停车时根据各机组的实际情况可采用连锁装置动作试验来实现,检验连锁装置的可靠性;c.试车完毕,要立即检查主要驱动部件的配合间隙、润滑情况不能出现异常;检查各部轴承温度不能超过65℃;e.机组一般不能进行单独负荷试车。
在通常情况下,机组负荷试车与装置开车同步进行,同时要检查机组的润滑、各级进、出口压力、温度、声音变化等情况,应满足操作技术指标并无异常情况发生;4.3验收a.检修质量符合本规程标准;达到完好标准;检修交工资料齐全、准确。
资料包括:压缩机常规检修、测量记录。
设备重大缺陷处理、结构更改、系统变动、备品备件更换记录。
零、部件探伤记录。
安装记录。
试车记录。
b.试车运行正常,符合操作技术标准;c.仪表、电气安全联琐保护装置完整、准确、灵敏可靠;e.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交付生产。
5、维护与故障处理5.1日常维护5.1.1维护内容a.检查、处理机架、中体、气缸、高压配管的异常振动、异音等;b.检查、处理冷却油系统、压力、温度、润滑异常变化和泄漏等;c.检查气阀的运行情况和一、二级气缸的填料、油封的泄漏情况;d.检查主油泵运行状况并及时调整;e.检查气系统、冷却水系统、润滑油系统;f.按要求组装足够量的备件,包括油泵、单向阀、气阀、气缸填料等;g.检查各部轴承的温度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时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h.消除机组的泄漏;i.定期检查分析润滑油油质,严格执行SHS01002-92《石油化工设备润滑管理制度》,油质应符合设计技术要求;j.积极开展设备动态监测工作。
5.1.2维护时间每两小时至少对机组维护检查1次。
5.2故障原因及排除5.2.1运动机构和润滑系统:5.2.1.1油压降低(正常工作压力为0.2~0.4Mpa,小于0.2Mpa,认为不正常)5.2.1.1.1泵的转向不对,联系电工重新接线。
5.2.1.1.2机身内润滑油不够,补充润滑油。
5.2.1.1.3油泵管路堵塞,或破裂或某个连接部分有渗漏,检查并消除。
5.2.1.1.4油压表失灵,联系仪表工修复或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