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规则还是泰勒规则_信贷周期下的我国货币政策选择

合集下载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制定方面。

通过计算中国货币政策中利率的泰勒规则值,并将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表明泰勒规则可以很好地衡量中国货币政策,利率规则值与实际值的偏离之处恰恰是政策操作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之时。

这表明泰勒规则能够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参照尺度,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

泰勒规则的核心理念是根据通货膨胀率和真实产出缺口对短期名义利率进行调整。

在中国,虽然同时期也有其他形式的货币政策规则,如基于基础货币增长率的麦卡勒姆规则等,但泰勒规则是货币政策规则论的代表性成果,不仅在宏观分析的理论框架中广泛使用,而且被许多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规则。

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也可以借鉴泰勒型规则的框架,但在目标变量的选取方面,有必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相应调整。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商法》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商法》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商法》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商法》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网络课答案形考任务1夏斌:四年货币超发63万亿超前面59年总量网易财经11月30日讯由新京报主办的“2022中国青年经济学人”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

国务院参事、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夏斌表示,我们剧烈的货币投放还在对当下的经济运行带来深刻的影响,如果以货币供应量M2来衡量,我们08年底货币供应量47.5万亿,2022年末110.6万亿,2022年到2022年货币供应高达63万亿,远远超过中国1949年开国以来到08年底59年的货币供应量,这么多的货币供应已经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铺开了数以万计的投资,其中绝大多数项目还在建设中,还没有达到投资回报期。

现在当国际需求萎缩,当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市场规模缩减、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减少,有些企业自然就还不起贷款,或者是本息,必然会产生一部分企业破产倒闭,这是自然的。

如果不破产倒闭才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常理,同时只要有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就会开始引起银行对同类项目的谨慎放贷,或者同类企业本身也会减少新的投资,结果全社会的贷款规模会收缩。

其效应在经过企业间上下游连续第发酵和传染,就有可能带来债务紧缩的逻辑性冲击,形成整个经济的内省收缩,产生新一轮企业的生存危机。

其实这种状况我们从今年8月份的统计数据已经初步在表明,当时的社会供应和社会融资余额增速几乎没有变,但是工业增加值却降得吓人,已经降到了6.9,外国企业感到日子越来越难过,这种周期现象,这种周期理论指出的曾经有过度的货币供应引起的经济超级繁荣,最终必然是以经济的大增长和危机来收场,这才能开启新一轮的经济循环。

根据以上文字和你的理解,回答:增发货币,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答:货币超发,弊大于利贸易确实能增加社会总财富,但增发货币并不能促进贸易,它促进的只是某些领域的贸易(因为社会资源更多的投入了这些领域),而以另一些领域的衰落为代价,总体来说不能带来财富的增加。

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思考

泰勒规则与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思考

(. 1 中央财经 大学 [ 摘
哲 , 马

财 政学 院 , 北京 108 ) 00 1
金融学 院 ; 2 央财经 大学 冲
要】 随着金 融创新和金融 自由化 的不断发展 , 多国家开始放 弃将货 币 给量作 为 中介 目 , 许 供 标 而改使用泰勒规则
作为指导货 币政策制定与实施 的首选 目标 。由于我 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 , 以及 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特殊性 , 国目前的具体 我 情况并不适合采 用泰勒规则。现 阶段我 国要采取 的策略应该是 : 改善宏观 经济环境 , 建立统一 、 开放、 高效、 有序 的金融市场,
t dnyo o n n-e t et a , dut ssl bi xc r o tebn sacrigt peii daa s na e ec s r adl gt m i e s r e ajs a e-i it s ut ef h a k codn r c o a n yi o l n f ht o r n r t s al l u y o d tnn l s l
L h, IZ e MA u Jn

Ab t a t sr c :W i e d v lp n ff a ca n o a o n i eai t n ma y c u tis so a i g mo e u p y a ne me it t t e eo me to n n i in v t n a d l rlz i , n o n r tp tk n n y s p l s itr d ae h h i l i b ao e
提 高利率管理水平 , 健全金融监管体 系, 用金融 工程管理技 术 , 运 进行金 融衍 生产品的 交易管理 和风险控制 , 高长、 期利 提 短

泰勒规则及其在我国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分析

泰勒规则及其在我国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分析

Finance金融视线 2018年3月053泰勒规则及其在我国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李小文摘 要:货币政策规则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指导原则,其中泰勒规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根据美国的实际经济数据提出的针对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来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泰勒规则为各国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了依据,因此泰勒规则的适应性分析已成为了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制定货币政策时是否可以以泰勒规则为依据进行了分析,通过Eviews软件进行了模型的建立、估计和检验,发现目前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宜以泰勒规则作为依据,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介目标 货币当局 利率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b)-053-03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等银行体系调整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调整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并间接地影响收入、就业、物价等最终目标变量,利率、货币供给量等这些变量被称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最初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以利率作为中介目标,20世纪70年代货币主义兴起后,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以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作为依据,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政策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如果继续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那么政策就会出现重大失误。

因此,90年代起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以“泰勒规则”作为依据,确立了以实际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美国运用泰勒规则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依据,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泰勒规则及其政策含义1.1 泰勒规则泰勒规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John Taylor 于1993年提出的,泰勒通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几个主要工业化国家在1985年~1992年的实际经济数据研究,发现真实利率是唯一能与物价和经济增长率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从而提出了针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增长率来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浅析我 国货币政策规则 的选择
始 完 善 ,从 历 史 来 看 ,我 货 币政 策
陈 思 超 兰 州 商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O 2 0 0 3
【 章摘 要 】
本文对有 关货 币政 策操作 的基本规 则理 论 进 行 了概 述 。通过 对我 国 货 币政 策操 作 实 践 的历 史 回顾 , 简要 分析 了 当 前我 国货 币政 策操作规 则的缺陷 ,最后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对 当前我 国贷 币政 策操 作 规 则 选 择 的 若 干 建 议 。
【 键词 】 关 货 币政 策 ; 机抉 择 ; 胀 目标 制 相 通


货 币 政 策操 作 的 基本 规 则 概述
货 币 政 策 规 则 , 是 指 一 国 指 导货 币 供 给 的规 则 、惯 例 和态 度 的一 种 体 系 。 通 常 来 看 , 各 市 场 经 济 国 家 的 货 币 政 策 规范 存在 过三种 类型 : l 、规则 型 ,指货 币政策基 本上 是 自 动 的 ,很 少 需 要 央 行 进 行 宏 观 经 济 分 析 或 价 值 判 断 ,就 是 央 行 在 制 定 和 实 施 货 币政 策时 ,事先 确定 并据 以操作 政策 工 具的程 序或原 则 。规 则性 的货 币政策 操 作规 则主要 有货 币数量 规 则和泰 勒规 则 两种 。 现 代 货 币 主 义 认 为 ,物 价 波 动 和 经 济 活 动 是 由货 币 供 应 变 动 引 起 的 。 要 使 物 价 稳 定 ,货 币 当 局 要 做 的就 是 根 据 经 济 增 长 率 和 通 货 膨 胀 率 建 立 一 个 稳 定 的 货 币 存 量 增 长 率 , 任 何 情 况 下 均 保 持 这 目标 增 长 率 。 该 规 则 目标 明 确 , 简 单 易 懂 ,且 政 策 信 息 传 递 透 明 , 可 形 成 稳 定 可 靠 的 公 众 预 期 , 不 会 导致 过 高 的 通 胀 率 ,且 利 率 也 可 小 幅 自由 调 整 。然 而 , 该 规 则 有 用 的 前 提 条 件 是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稳 定 和 货 币供 给 完 全 由 央 行 控 制 。 随 着 全球 金融 创 新和 股 票 市场 的 快速 发 展 ,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越 来 越 不 稳 定 ,各 国 央 行 也 越 来 越 难 以 控 制 货 币 供 应 量 , 这 种 “ 一 规 则 ” 也 就 难 以 胜 任 调 节 经 济 运 单 行 的重任 。 当货 币供 给 量指 标不 能有 效显 示有 关 经济 发展 和 物 价压 力 方 丽 的变 化 时 , 以 利 率 作 为 实 施 宏 观 调 控 主 要 手 段 的 泰 勒规 则诞生 。泰 勒规 则一 种短 期利 率调 整 的 规 则 。 泰 勒 认 为 ,保 持 实 际 短 期 利 率 稳 定 和 中 性 政 策 立 场 , 当 产 出 缺 口为 正 ( ) 通 胀 缺 口超 过 ( 于 ) 目标 值 负 和 低 时 , 提 高 ( 低 )实 际 利 率 。因 为 利 率 应 降

《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金融学专业考题16含参考答案

《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金融学专业考题16含参考答案
第 5页共 27页
A.陕西 B.甘肃 C.青海 D.宁夏 E.新疆
三、名词解释:共 5 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货币政策外部时滞 2、相机抉择 3、公开市场业务 : 4、泰勒规则 5、菲利普斯曲线
四、简答:共 5 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简单阐述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不同主张? 2、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3、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有哪些? 4、外部时滞长短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5、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收入政策措施来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
二.பைடு நூலகம்项选择
1.ABCDE 2.BC 6.ABDE 7.ADE
3.CD 8.ABDE
4.AB 9.ABCDE
5.AC 10.ABCDE
三、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外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 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 业结构、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 杂变量,它较为客观,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以由中央银行掌握,所以, 中央银行对这一时滞进行实质性的控制有较大的难度。
4、泰勒规则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泰勒于199 3年针对美国的实际数据提出。泰勒规则描述了短期利率如何针对通 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其从形式上看来非常简单,但对后来的 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泰勒规则启发了货币政策的前瞻 性。如果中央银行采用泰勒规则,货币政策的抉择实际上就具有了一 种预承诺机制,从而可以解决货币政策决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2、相机抉择是指中央银行在操作货币政策工具过程中,不受任 何固定的程序和规则的约束,而是根据经济运行形势灵活地选择操作 方法,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_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_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_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1863 年美国通过了(),这是美国金融史上第一部管理全国银行业和金融业的法规,标志着美国建立金融监管体系的开端。

答案:《联邦储备法》2.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的操作是()答案: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的结算币种是()答案:美元4.“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的职能是()答案:银行的银行5.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于()答案:英格兰银行6.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答案:中央银行职能7.则根据泰勒规则,若通货膨胀率高于均衡水平时联邦基金利率应当()答案:上调8.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认为()答案:货币供应量按照固定比例增长9.存款金融机构按规定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占其全部存款总额的比例即是()答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0.中国人民银行经济经常使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是()答案:调整存款准备金率11.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正确表述是()答案:稳健的货币政策12.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在短期和长期都是无效的答案:错误13.由于利率与总需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因此货币政策便可应对任何经济状况。

答案:错误14.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消费边际倾向下降和资本回报率下降会导致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答案:正确1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反思的结果是建立了以泰勒规则为基础的货币政策框架。

答案:错误16.货币乘数越大,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越强,表明金融创新越活跃。

答案:正确17.贷款创造存款”意味着商业银行只要有足够的准备金,就可以创造存款发放贷款,从而商业银行没有动机吸收公众的存款。

答案:错误18.各国央行对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和方法是完全一致的。

答案:错误19.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

答案:正确20.清算前银行对应收和应付金额进行轧差的清算方式被称为全额清算。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一、引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一直是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部分。

它们虽然分别表示了一个经济体内外部的最优均衡状态,但是之间存在冲突,如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目标在短期内相冲突,这导致了经济体需要对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进行选择。

货币目标制度一般包括以单一目标值和多重目标制。

单一目标制为货币学派所推崇,弗里德曼认为多重目标难以兼顾,易引起政策的过度调整;而凯恩斯学派则认为多重的权衡性货币目标制度能更好地解决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

我国现在实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

近几年来,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使我国的政策方向由控制通胀的紧缩型转变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型政策;而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启动,国际市场中大量流动性涌入中国,对中国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国内货币供给量的剧增,我国的通胀率一度远超3%-3.5%的警戒区间,货币政策再次进入紧缩阶段。

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式下,研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首先对货币最终目标的含义及各目标之间的具体关系与存在冲突进行介绍,然后会结合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度并用VEC模型检验两个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当今经济环境下应当选择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文献综述及我国现状货币政策目标及其制度的选择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密切关注。

货币主义学派支持货币中性论,即货币政策的扩张和紧缩仅仅能影响通货膨胀率的波动而对产出和就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

因此,货币主义学派主张采用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长期目标。

而凯恩斯学派则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经济现象错综复杂,现实社会中的经济问题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单一的货币政策目标难以兼顾,多重的货币政策目标能够更好的解决经济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就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里德曼规则还是泰勒规则*———信贷周期下的我国货币政策选择汪川〔摘要〕:本文在一个包含银行部门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讨论了银行信贷和中国经济波动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比较了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通过信贷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信贷周期的特点,并且模型模拟出的产出、实际利率和投资等主要变量的相对标准差都与实际经济数据相吻合;同时,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显示,相比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泰勒规则对我国实际经济变量有着更好的控制力。

关键词:货币政策规则信贷周期经济波动DSGE 分析JEL 分类号:E1E3E5一、引言在我国,银行贷款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同时也是宏观经济调控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从2000年到2010年的我国季度数据的分析来看,信贷余额和产出缺口之间体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据图1所示,我国信贷余额和产出缺口的相关性仍然很强,两者呈现同方向变动的特点,并且信贷指标领先于产出缺口变动约4个季度的水平。

图1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波动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0~2010。

*汪川,中国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有关信贷因素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文献可以追溯到Fisher (1933),Fisher 最早提出了信贷因素可以放大经济周期的观点。

但在Fisher 之后的主流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往往忽视信贷市场的作用。

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不完全信息理论为代表,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问题逐渐得到主流经济学的重视(Townsend,1979;Stiglitz and Weiss,1981)。

在宏观经济学分析中,信贷因素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产生,即外部融资成本途径和抵押贷款途径。

抵押贷款渠道的研究以Kiyotaki and Moore(1997)为代表,Kiyotaki and Moore(1997)指出由于信贷配给因素的影响,企业以自身价值为抵押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形势就会通过企业信贷可得性来影响企业的投资水平,而企业的投资又作用于宏观经济,因此,宏观经济波动呈现较强的信贷周期特点。

外部融资成本途径的分析以Bernanke, Gertler and Gilchrist(1999)为代表,根据他们的研究,信贷市场摩擦的因素(如信息不完全或合约执行成本过高)导致了企业外部融资的额外成本,由于这个外部融资额外成本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宏观经济波动就会通过企业财务状况来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额外成本和投资水平,最终起到放大经济周期的作用。

上述两类文献均被视为“金融加速器”模型,此类模型虽然分析了信贷市场中的摩擦因素所导致的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扩大作用,但正如Bernanke,Gertler and Gilchrist (1999)所指出的,该类模型并没有考虑银行等金融中介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

近年来,Christiano,Eichenbaum and Evans(2005),Christano,Motto and Rostagno(2008)以及Smets and Wouters(2003,2007)等有关研究均把侧重点放在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即银行贷款渠道的分析上。

这些文献突出了银行作为金融中介负责吸收储蓄和发放贷款的功能,该类文献进而指出,由于居民的储蓄为名义变量,因此,对价格冲击的因素会通过降低企业实际债务而产生“费雪通缩效应”,进而产生放大宏观经济波动的效应。

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银行贷款渠道的作用。

Bernanke and Blinder(1988)指出银行贷款和非银行贷款的非完全替代性是银行借款渠道发生作用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研究显示,当企业找不到贷款的完全替代品来作为资金来源时,央行收缩流动性将促使银行减少贷款供给,由于企业难以找到替代的资金来源,这将促使他们减少支出,从而引起宏观经济的波动。

Hulsewig等(2006)使用最小化变量的理论和经验脉冲响应函数距离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贷款的供给在货币政策冲击后发生显著变化。

Lown and Morgan(2006)沿用基于宏观变量的VAR模型研究银行贷款渠道的存在性,他们发现即使在控制了贷款利率和一系列的需求因素(预期产出水平、破产率、商业票据和国库券的利差等)之后,银行信贷条款的松紧仍然与贷款量和产出密切相关。

在国内的相关实证研究的结果均支持了信贷市场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主要渠道的结论。

蒋瑛琨等(2005)、盛朝辉(2006)证实了信贷因素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显著性作用;潘敏和繆海斌(2010)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不同作用,并肯定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促进了宏观经济回暖;盛松成和吴培新(2008)进一步明确指出了信贷规模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工具。

在理论方面,现有研究大多运用“金融加速器”模型解释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杜清源和龚六堂,2005;崔光灿,2006),但总的来说,金融加速器模型在经济波动的持续性方面解释性较差;相比之下,银行贷款渠道则对我国经济的模拟结果更为接近,许伟和陈斌开(2009)构建了一个带有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商业银行信贷不仅解释了大部分的国内消费和货币余额的波动,还对投资和产出的波动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在“现金先行”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加入了银行部门,以DSGE方法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背后银行信贷的作用。

与盛松成和吴培新(2008)的观察一致,在本文的模型中,货币政策正是体现在货币当局对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注入和撤出上。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比较了货币政策的弗里德曼规则和泰勒规则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评价不同的货币政策类型在宏观调控中的适用性。

相比已有文献,本文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第一,本文在DSGE模型中引入了银行部门,刻画了银行信贷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内在影响;值得指出的是,不同于许伟和陈斌开(2009),本文的模型明确了银行贷款的作用,即支付劳动力成本,且本文的模型并不存在垄断竞争的假设。

第二,本文在银行信贷的背景下比较了不同类型货币政策的影响,这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内容及其作用机制。

第三,本文使用2000年到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和模拟,结论显示,经济中的货币增量和信贷的变动领先于产出的波动,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波动中信贷周期的特征;不仅如此,本文的模型在宏观经济波动的持续性方面较“金融加速器”模型有着更好的表现,数值模拟的结果跟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比较接近。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描述了一个带银行部门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对该模型系统进行动态优化求解;第三部对该模型进行线性近似以得到一个理性预期的线性经济系统,并用中国的数据来校准该模型的参数;第四部分通过模拟和脉冲响应方法对模型进行动态分析,以比较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给出了模型的评价和政策含义。

二、理论模型类似“现金先行”模型的基本假设,假定经济中具有四个行为主体(部门),包括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银行部门和政府部门。

在每一时期期初,消费者持有上一时期由其预留的现金,并把其中一部分存入银行部门;企业利用资本品和劳动来进行生产,并且假定企业需要在产品出售之前垫付劳动力成本;银行部门从家庭吸收储蓄,并把居民的储蓄借贷给企业用于垫付劳动成本;最后,与标准的货币经济学模型不同,本文中的货币政策体现为货币当局对银行系统的资金注入和撤出。

(一)家庭部门假定家庭分布在[0,1]区间上,代表性家庭无限期生存,并在消费和储蓄、工作和闲暇之间做出决策。

以Cooley and Hansen(1989)的形式引入货币,并且采用劳动不可分形式的效用函数,代表性家庭的决策问题可以表示如下E∞t=0Σβt[ln c i t+B(1-h i t)]其中,从c t代表家庭t时期的消费,h t代表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标准化消费者的时间禀赋为1,相应地,其消费者所享受的闲暇时间为1-h t;β为主观贴现因子;根据不可分劳动模型(Cooley and Hansen,1989),负的参数B被设定为B=ln(1-h0)/h0,其中h0是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固定工时。

消费者面临的约束为P t c i t≤m i t-1+(g f t-1)M i t-1-N i tc i t+m i tt +k i t+1=w t h i t+r t k i t+(1-δ)k i t+(r n t-1)N i tt+m i t-1t+(g f t-1)M i t-1其中,P t是t时期经济中的价格水平,m i t-1为t-1时期家庭选择的供t时刻消费者使用的货币数量(现金),(g f t-1)M i t-1为t-1时期家庭从政府部门获得的现金,其中,g f t代表私人持有的现金数量的增速;N i t是t时期消费者对银行部门的储蓄存款,k i t代表t时刻消费者拥有的资本存量,r t代表实际利率水平,r n t代表存款利率,w t为工资水平,δ是资本的折旧率。

第一个是现金约束,它意味着消费者所持有的现金可以购买消费品和作为储蓄存款之用。

值得指出的是,居民存款发生在每一时期初,在时期末居民获得存款的本息,这样,由于价格水平的变动发生在其后,通货膨胀率并不对存款利率产生影响。

第二个约束是消费者的非现金预算约束,它描述了消费者的收入被用于资本积累和对货币的持有两个方面。

把约束条件代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中,家庭部门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可以写为B w t =-βE t p tp t+1c i t+1(1)1 t =βE t r t+1+1-δt+1(2)r n t=-w tt =E t p t+1c i t+1t t(3)(1)式描述了消费者的货币持有的最优条件,(2)式给出了最优的资本积累规模,(3)式不仅仅包含了储蓄存款的最优决策,同时还给出了消费者跨时消费的欧拉方程。

(二)企业部门企业从市场上雇佣劳动和资本进行生产,假定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并且其生产函数具有柯布-道格拉斯形式Y t=A t Kθt H1-θt(4)这里,A t代表企业的技术水平,K t是企业生产中使用的资本存量,H t是企业部门所雇用的劳动数量。

假定对数的技术水平服从如下的一阶自回归过程ln A t=γln A t-1+εA t(5)其中,其中,γ为小于1的一阶自回归系数,εA t是技术水平的随机扰动项,服从均值为0标准程为σA的正态分布。

由于企业需要在出售产品之前垫付劳动力成本,假定企业所面临的银行贷款利率为r f t,企业生产的资本回报率为r t,企业所面临的预算约束可以表示为企业部门的最优条件可以表示为r f t w t=(1-θ)A t Kθt H-θt(6)r t=θA t Kθ-1t H1-θt(7)(三)银行部门银行部门吸收来自居民部门的储蓄存款,并把储蓄转化为贷款以供企业垫付劳动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