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基础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电子时钟设计

微机基础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电子时钟设计
微机基础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电子时钟设计

2010级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电子时钟设计

班级:电信10102班

分组名单:

2012-6-28

目录

第一章设计部分

1.1 设计目的 (1)

1.2设计要求 (1)

1.3设计思路 (1)

第二章实现部分

2.1、分析论证

2.1.1显示模块 (1)

2.1.2时钟运算模块 (1)

2.1.3对时模块 (2)

2.2、原理说明 (2)

2.3、设计电路图 (2)

2.3.18086最小工作方式 (2)

2.3.2秒脉冲发生器 (3)

2.3.3时、分调整电路 (3)

2.3.4.显示电路 (4)

2.4、元件功能说明

2.4.1.8253的主要功能 (4)

2.4.2.D触发器74ls273管脚排列图及功能表介绍 (5)

2.4.3单向总线驱动器74ls244功能介绍 (5)

2.5、程序清单 (6)

2.6、调试过程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9)

第三章电子时钟使用说明

3.1电子时钟按键说明

第四章学习心得

附录

参考文献 (9)

第一章设计部分

1.1 设计目的

学习掌握protues软件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TND86/88教学系统的基本操作和调试程序的各种指令。

熟练掌握8086CPU的使用与编程调试程序的方法。

掌握825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及其应用编程。

练习7SEG-MPX8-CA-RED数码管的显示编程方法。

1.2、设计要求

利用8253定时器设计一个具有时、分、秒显示的电子时钟,并定义一个启动键,当按下该键时时钟从当前设定值(可在显示缓冲区中予置)开始走时。

1.3、设计思路

电子时钟主要由显示模块、对时模块和时钟运算模块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对时模块和时钟运算模块要对时、分、秒的数值进行操作,并且秒计算到60时,要自己清零并向分进1;分计算到60时,要自己清零并向时进1;时计算到24时,要清零。这样,才能循环记时。显示时利用7段显示器显示六位十进制数据。前两个显示小时,中间两个显示分钟,后两个显示秒。时钟的运算是利用中断来实现的,利用8253的模式三输出一定频率的方波作为触发中断的条件。8253A可编程定时/计数器的输入时钟为100KHz,设定时/计数器0的计数初值为100,工作在方式3,即方波发生器,其输出的1KHz方波作定时/计数器2的时钟。定时/计数器2的初值设为1000,工作在方式2,即每隔1s输出负脉冲,取反后用作不可屏蔽中断的中断申请信号,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计算时间,并通过74ls273并行输出到数码管显示。

第二章实现部分

2.1、分析论证

2.1.1、显示模块

利用数码管的显示功能来设计。数码管是由八个条形发光二极管组成的,这些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所以称为共阴极数码管。通过在这八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加+5 V或0 V的电压使不同的二极管发光,形成不同的字符和数字。电子时钟用到的是0到9十个数字,他们所对应的字符表依次是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该模块显示时先将保存在数据单元的当前时间包括小时和分钟读取出来,把十六进制数字转化成十进制用四个字节分别存放小时和分钟,并把这四个数值通过74ls273端口输出给数码管显示。

2.1.2、时钟运算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时、分、秒的运算,并把运算出的最终结果存到事先已经开辟的内存单元里,以便显示模块即时地显示出来。该模块可以细分为秒定时模块和运算模块。秒定时模块负责提供中断信号,由于CPU运算模块中的指令消耗一定的时间,所以中断信号最好通过硬件来实现,选择的是8253定时/计数器,但又因为8253所能提供的信号的周期时毫秒级的,因此必须通过软件的方法在运算模块中设置一个统计中断次数的变量,并且这一变量必须事先在内存里开辟存储单元。中断信号是8253的计数器2工作方式为方式2时,同过设置计数器2的初值来产生

一个1s的脉冲信号。运算模块负责时、分、秒的计算,该模块主要通过8086的NMI信号中断来实现,首先将秒定时模块提供的中断信号为8086的NMI中断请求信号。但由于每1s一次中断请求。所以在中断服务程序必须利用已申请内存单元count来统计中断请求的次数,只有当count 的值为1000时,才能让秒单元内的数值加1。另外,在中断服务程序里,必须对秒、分和时的单元内的数值进行判断,当秒加到60时,分必须加1 、秒清零;当分加到60时,时加1、分清零。当时加到24啊,直接清零。

2.1.3、对时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修改小时、分钟内存单元的数值。在对时的时候,秒继续走时,并且在对分进行调整的时,时单元内的数值不变。由以上分析可见,对时、分的调整用两个优先级高于NMI 的中断来完成。两个中断源的中断请求信号只需直接接在两个按键即可起到对时作用。

2.2、原理说明

电子时钟主要由74ls273锁存器、8253定时/计数器、74ls244反相器、LED数码显示管和两个按键组成。主要用8086的NMI的中断服务程序完成秒、分、时的运算即计时功能,两个开关的中断服务程序完成调时、调分功能。8253用来产生1s的脉冲信号作为NMI的中断请求信号。74ls273负责将内存里的时位和分位秒位值输出到数码管。

2.3、设计电路图

电子时钟的完整电路图如下:

2.3.1.8086最小工作方式

2.3.2秒脉冲发生器

2.3.3时、分调整电路

2.3.4.显示电路

2.4、元件功能说明

2.4.1、8253的主要功能: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其定时与计数功能可由程序灵活地设定,设定后与CPU并行工作,不占用CPU的时间。计数器2工作在模式3方式下,提供计算一秒的中断请求信号。

2.4.2、D触发器74ls273管脚排列图及功能表介绍

74LS273是一种带清除功能的8D触发器,1D~8D为数据输入端,1Q~8Q为数据输出端,正脉冲触发,低电平清除,常用作数据锁存器,地址锁存器。

2.4.3、单向总线驱动器74ls244功能介绍

74LS244是8路3态单向缓冲驱动,也叫做总线驱动门电路或线驱动。简单地说,它有8个输入端,8个输出端,可以增加信号的驱动能力.为单向驱动。A为输入,Y为输出,高电平有效。

2.5、程序清单

-/

.MODEL SMALL

.8086

.STACK

.CODE

.STARTUP

NMI_INIT:PUSH ES

;nmi不可屏蔽中断向量表初始化XOR AX,AX

MOV ES,AX

MOV AL,02H

XOR AH,AH

SHL AX,1

SHL AX,1

MOV SI,AX ;相当于cs,ip入栈

MOV AX,OFFSET NMI_SERVICE

;调用中断处理程序MOV ES:[SI],AX

INC SI

INC SI

MOV BX,CS ;?

MOV ES:[SI],BX

POP ES

;定时器初始化

MOV AL,00110111B

MOV DX,0406H

OUT DX,AL

MOV DX,0400H

MOV AX,0100H

OUT DX,AL

MOV AL,AH

OUT DX,AL

MOV AL,10110101B

MOV DX,0406H

OUT DX,AL

MOV DX,0404H

MOV AX,1000H

OUT DX,AL

MOV AL,AH

OUT DX,AL

LOOP0: ;主任务

CALL KEY

CALL DISP

JMP LOOP0

NMI_SERVICE: ;中断服务程序

PUSH AX

MOV AL,SEC

ADD AL,1

DAA

MOV SEC,AL

CMP SEC,60H

JB EXIT

MOV SEC,0

MOV AL,MIN

ADD AL,1

DAA

MOV MIN,AL

CMP MIN,60H

JB EXIT

MOV MIN,0

MOV AL,HOU

ADD AL,1

DAA

MOV HOU,AL

CMP HOU,24

JB EXIT

MOV HOU,0

EXIT:POP AX

IRET

DISP PROC NEAR

MOV AL,0FFH ;不显示

MOV DX,0201H

OUT DX,AL

MOV BL,SEC

AND BX,000FH

MOV SI,BX

MOV AL,SITUATION[SI] ;段码

MOV DX,0200H

OUT DX,AL

MOV AL,0FEH ;秒个位

MOV DX,0201H

OUT DX,AL

CALL DELAY

MOV AL,0FFH ;不显示

MOV DX,0201H

OUT DX,AL

MOV BL,SEC

AND BX,00F0H

MOV CL,4

SHR BX,CL

MOV SI,BX

MOV AL,SITUATION[SI] ; 段码MOV DX,0200H

OUT DX,AL

MOV AL,0FDH ; 秒十位MOV DX,0201H

OUT DX,AL

CALL DELAY

MOV AL,0FFH ;不显示MOV DX,0201H

OUT DX,AL

MOV AL,40H ;段码MOV DX,0200H

OUT DX,AL

MOV AL,0FBH ;秒个位MOV DX,0201H

OUT DX,AL

CALL DELAY

MOV AL,0FFH ;不显示MOV DX,0201H

OUT DX,AL

MOV BL,MIN

AND BX,000FH

MOV SI,BX

MOV AL,SITUATION[SI] ;段码MOV DX,0200H

OUT DX,AL

MOV AL,0F7H ;分个位MOV DX,0201H

OUT DX,AL

CALL DELAY

MOV AL,0FFH ; 不显示MOV DX,0201H

OUT DX,AL

MOV BL,MIN

AND BX,00F0H

MOV CL,4

SHR BX,CL

MOV SI,BX

MOV AL,SITUATION[SI] ; 段码MOV DX,0200H

OUT DX,AL

MOV AL,0EFH ;分十位MOV DX,0201H

OUT DX,AL

CALL DELAY

MOV AL,0FFH ;不显示

MOV DX,0201H

OUT DX,AL

MOV AL,40H ; 段码

MOV DX,0200H

OUT DX,AL

MOV AL,0DFH ;秒个位

MOV DX,0201H

OUT DX,AL

CALL DELAY

MOV AL,0FFH ;不显示

MOV DX,0201H

OUT DX,AL

MOV BL,HOU

AND BX,000FH

MOV SI,BX

MOV AL,SITUATION[SI] ; 段码

MOV DX,0200H

OUT DX,AL

MOV AL,0BFH ;时个位

MOV DX,0201H

OUT DX,AL

CALL DELAY

MOV AL,0FFH ; 不显示

MOV DX,0201H

OUT DX,AL

MOV BL,HOU

AND BX,00F0H

MOV CL,4

SHR BX,CL

MOV SI,BX

MOV AL,SITUATION[SI] ;段码

MOV DX,0200H

OUT DX,AL

MOV AL,07FH ; 时十位

MOV DX,0201H

OUT DX,AL

CALL DELAY

RET

DISP ENDP

KEY PROC NEAR

MOV DX,0600H

IN AL,DX

TEST AL,01H

JNZ NEXTHOU

CALL DISP ;消抖

CALL DISP

CALL DISP

MOV DX,0600H

IN AL,DX

TEST AL,01H

JNZ NEXTHOU

MOV AL,MIN

ADD AL,1 ;分调整

DAA

MOV MIN,AL

CMP MIN,60H

JB NEXTHOU

MOV MIN,0

NEXTHOU:MOV DX,0600H

IN AL,DX

TEST AL,02H

JNZ EXITKEY

CALL DISP ;消抖

CALL DISP

CALL DISP

MOV DX,0600H

IN AL,DX

TEST AL,02H

JNZ EXITKEY

MOV AL,HOU

ADD AL,1

DAA ;时调整

MOV HOU,AL

CMP HOU,24H

JB NEXTHOU

MOV HOU,0

EXITKEY:RET

KEY ENDP

DELAY PROC NEAR ;定时子程序

PUSH BX

PUSH CX

MOV BX,1

LP1:MOV CX,469

LP2:LOOP LP2

DEC BX

JNZ LP1

POP CX

POP BX

RET

DELAY ENDP

.DATA

SEC DB 00H

MIN DB 00H HOU DB 23H

SITUATION

DB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 40H

SIT_END=$

END

2.6、调试过程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将编写好的源程序输入,编译后出现很多问题,经过反复修改程序终于运行通过。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并不与理论计算值相符合,经过反复分析源程序发现问题出现在内存单元里时位和分位在转化为十进制时出错,经过更改内存但愿数据。一开始数字闪动,后来请教同学,原因应该出在显示子程序里,缺少延时程序。编写延时子程序,并在显示子程序调用它;编译源程序,装入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并运行。数码管显示的数字与理论值相符合,并能正常计时。

第三章电子时钟使用说明

3.1电子时钟按键说明

本电子时钟可以24小时循环计时,并且具有调时功能,操作方法如下:

开机运行后,即显示初始时间12:00整。按动一下MIN按键即可启动调分,此时每按动一下MIN按键分位数字加1,完成对分的调整;再按动一下HOU按键启动调时,按动一下HOU按键时位数字加1,完成对时的调整。再按一下HOU 按键即关闭功能,正常计时。

第四章学习心得

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逐步养成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这不但锻炼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更是对我们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对于此次电子时钟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这短短两个星期的日子里,不仅让我们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自己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触发器的运用还是不怎么熟识,但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对8086CPU,8253定时器74LS273,74LS244等一些芯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基础知识还是不够扎实,实践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待急需提高。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在这个过程中,也曾经因为实践经验的缺乏失落过,也曾经仿真成功而热情高涨。生活就是这样,汗水预示着结果也见证着收获。虽然这只是一次的较简单的课程设计,可是也耗费了我们不少的心血,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对于设计者来说,钻研精神是何等的重要。

经历过了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不但在知识上有了重要收获,精神上的丰收更加难能可贵。这让我明白,我们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需要探索精神,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艰险,走过,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人不能停留于眼前,因为学无止境。一次挫折是一份财富,一次成功是一份动力,一次跨步就是一次飞跃,人生贵在拼搏!毋庸置疑,这次课程设计必将是大学里一个新的起点!

附录

参考文献:

1、《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

WORD格式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交通灯的设计 实验课程名称微机原理 姓名王培培 学号080309069 专业09自动化班级2 指导教师张朝龙 开课学期2011至2012学年上学期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交通灯的设计实验时间:2011/12/23 小组合作:是□否?小组成员:无 1、实验目的: 分析实际的十字路口交通灯的亮灭过程,用实验箱上的8255实现交通灯的控制。(红,黄,绿三色灯) 2、实验设备及材料: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实验室的实验箱和电脑设备等。 3、理论依据: 此设计是通过并行接口芯片8255A和8086计算机的硬件连接,以及通过8253延时的方法,来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控制。 如硬件连接图所示(在后),红灯(RLED),黄灯(YLEDD)和绿灯(GLED)分别接在8255 的A,B,C口的低四位端口,PA0,PA1,PA2,PA3分别接1,2,3,4(南东北西)路口的红灯,B,C口类推。8086工作在最小模式,低八位端口AD0~AD7接到8255和8253的D0~D7,AD8~AD15通过地址锁存器8282,接到三八译码器,译码后分别连到8255和8253的CS片选端。8253的 三个门控端接+5V,CLOCK0接由分频器产生的1MHZ的时钟脉冲,OUT0接到CLOCK1和CLOCK,2 OUT1接到8086的AD18,8086通过检测此端口是否有高电平来判断是否30s定时到。OUT2产生 1MHZ方波通过或门和8255的B口共同控制黄灯的闪烁。8255三个口全部工作在方式0既基本 输入输出方式,红绿灯的转换由软件编程实现。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设计思路 红,黄,绿灯可分别接在8255的A口,B口和C口上,灯的亮灭可直接由8086输出0,1 控制。 设8253各口地址分别为:设8253基地址即通道0地址为04A0H,通道1为04A2H,通道2 为04A4H,命令控制口为04A6H。 黄灯闪烁的频率为1HZ,所以想到由8253产生一个1HZ的方波,8255控制或门打开的时 间,在或门打开的时间内,8253将方波信号输入或门使黄灯闪烁。 由于计数值最大为65535,1MHZ/65536的值远大于2HZ,所以采用两个计数器级联的方 式,8253通道0的clock0输入由分频器产生的1MHZ时钟脉冲,工作在方式3即方波发生器方 式,理论设计输出周期为0.01s的方波。1MHZ的时钟脉冲其重复周期为T=1/1MHZ=1s,因此 通道0的计数初值为10000=2710H。由此方波分别作为clock1和clock2的输入时钟脉冲,所以 通道1和通道2的输入时钟频率为100HZ,通道1作计数器工作在方式1,计数初值3000=BB8H 既30s,计数到则输出一个高电平到8255的PA7口,8255将A口数据输入到8086,8086检测 到高电平既完成30s定时。通道2工作在方式3需输出一个1HZ的方波,通过一个或门和8086 共同控制黄灯的闪烁,因此也是工作在方波发生器方式,其计数初值为100=64H,将黄灯的状态 反馈到8055的端口PB7和PC7,同样输入到8086,8086通过两次检测端口状态可知黄灯的状态 变化,计9次状态变化可完成5次闪烁。 三个通道的门控信号都未用,均接+5V即可。 ○ 2硬件原理及电路图 由于8255A与8086CPU是以低八位数据线相连接的,所以应该是8255A的A1、A 0 线分别与 8086CPU的A2、A线相连,而将8086的 1 A 0 线作为选通信号。如果是按8255A内部地址来看, 则在图中它的地址是PA口地址即(CS+000H),PB口地址为(CS+001H),PC口地址为(CS+002H),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电压报警器实验报告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报告书 课题名: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xxx

目录 1.设计目的 (2) 2.设计内容 (2) 3.设计要求 (2) 4.设计原理 (3) 5.硬件电路图 (3) 6.程序代码 (5) 7.程序及硬件系统调试情况 (19) 8.设计总结与体会 (19)

一、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电压报警器,要求采集实验箱提供的0~5V的电压,当输入电压在3V以内,显示电压值,如2.42。当输入电压超过3V,显示ERR,并报警。电压值可在七段数码管显示,点阵广告屏显示或液晶屏显示。报警形式自行设计,

微机原理答案1教案资料

微机原理答案1

第 1 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习题参考答案 1-1.微型计算机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微型计算机由 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系统总线组成。 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一般具有下列功能: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暂存少量数据。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与存储器和外设进行数据交换的能力。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信号。响应其他部件发出的中断请求;总线是计算机系统各功能模块间传递信息的公共通道,一般由总线控制器、总线发送器、总线接收器以及一组导线组成;存储器是用来存储数据、程序的部件;I/O接口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在CPU和外设之间起适配作用。 1-2.CPU 执行指令的工作过程。 答:指令执行的基本过程: (1)开始执行程序时,程序计数器中保存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指明当前将要执行的指令存放在存储器的哪个单元。

(2)控制器:将程序计数器中的地址送至地址寄存器MAR,并发出读命令。存储器根据此地址取出一条指令,经过数据总线进入指令寄存器IR。 (3)指令译码器译码,控制逻辑阵列发操作命令,执行指令操作码规定的操作。 (4)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内容。 1-3.果微处理器的地址总线为 20 位,它的最大寻址空间为多少? 答: 220=1048576=1MB 1-4.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答: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微处理器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相应的外设构成完整的微型计算机。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系统软件和外部设备以后,就构成了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1-5.下面十进制数分别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128,65535,1024 答: 128,二进制:10000000B,八进制:200O,十六进制:80H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生涯中都不可或缺的, 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 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会或者做不好。但是当真的要做的时候也只好进自己作大的努力去做,做到自己最好的。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很多同学都 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感觉汇编语言真的是很神奇,很有意思。我们从开始的担心和害怕渐渐变成了享受,享受着汇编带给我们的快乐。看着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心里面的感觉真的很好。虽然我们做的东西都还很简单,但是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呵呵,应该是自己亲闹做出来的。很有成就感。 我想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和其他课程设计有共同的地方, 那就是不仅加深和巩固了我们的课本知识,而且增强了我们自己动脑,自己动手的能力。但是我想他也有它的独特指出,那就是让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就是编程。对于很多学过汇编或者其他的类似程序的同学来说,这不算新奇,但是对于我来说真的新奇,很有趣,也是我有更多的兴趣学习微机原理和其他的汇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任何一个计 算机系统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学习计算机原理是要涉及到整体的每一部分。讨论某一部分原理时又要涉及到其它部分的工作原理。这样一来,不仅不能在短时间内较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而且也很难孤立地理解某一部分的工作原理。所以,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处于“学会了一些新知识,弄清了一些原来保留的问题,又出现了些新问题”的循环中,直到课程结束时,才把保留的问题基本搞清楚。 学习该门课程知识时,其思维方法也和其它课程不同,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课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3) 五、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步骤(含流程图和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设计小结 (36)

一、课程设计题目:点阵显示系统电路及程序设计 利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设计一个基于微机控制的点阵显示系统。 二、设计目的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掌握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等可编程器件、译码器74LS138、8路同相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74LS245、点阵显示器件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用、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三、设计内容 1.点阵显示系统启动后的初始状态 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菜单: dot matrix display system 1.←left shift display 2.↑up shift display 3.s stop 4.Esc Exit 2.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列向左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行向上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s键,点阵停止移动并显示当前字符。 3.结束程序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Esc键,结束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并显示“停”。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1.一块实验面包板(内含时钟信号1MHz或2MHz)。 2.可编程芯片8253、8255、74LS245、74LS138各一片,16×16点阵显示器件一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48学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课程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微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与演示,课后习题练习等环节,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计算机硬件原理,能够设计或调试基本的微机硬件接口及驱动程序等多方面的技能。 2.各章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述 目的和要求:主要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造及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重点: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难点: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第2章微处理器 目的和要求:掌握8086/8088 CPU寄存器结构、作用、CPU引脚功能、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最小/最大模式的概念和系统组建、系统总线形成;理解存储器读/写时序;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 重点:Intel x86CPU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寄存器、堆栈,引脚及其功能;最小/最大模 式下系统总线形成;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 难点:Intel x86CPU的内部结构、典型时序分析 第3章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寻址的概念;8086的6种基本的寻址方式及有效地址的计算;掌握8086指令系统 重点:掌握寻址方式;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和用法 难点:区别指令的正确与错误。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目的和要求:了解汇编语言特点、汇编程序功能、汇编语言结构;掌握汇编语言中的表达式、伪指令、宏定义的含义和用法;掌握DOS功能调用基本I/O,返回DOS方法,了解文件管理;理解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编写、运行、调试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教学重点:汇编的概念及其方法, 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格式,常用运算符的使用方法,汇编的步骤;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伪指令、宏定义的用法;程序设计算法与流程图。 第5章输入输出接口 目的与要求:掌握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I/O的编址方法、特点;CPU与外设数据传递的方式及接口技术;理解程序控制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掌握8086CPU I/O特点。 重点: I/O的编址方法、译码电路及CPU与外设数据传递的方式;掌握8086CPU I/O特点。难点:程序控制、中断、DMA方式特点及其应用场合 第6章存储器系统 目的与要求:了解存储器的作用、分类、结构及性能指标,了解存储器系统的多层结构;掌握静态RAM、动态RAM及EPROM的特点、基本结构、地址形成方法及典型芯片;了解DRAM 刷新;掌握存储器芯片的扩充的常用方法. 重点:存储器的分类、性能指标;读写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存储器扩展及其与CPU的连接 难点:存储器的位/字扩充方式的方法及连接 第7章中断系统 目的与要求:掌握中断基本概念;深刻理解中断类型码、中断矢量和中断向量表的概念,以及如何对中断服务程序寻址;了解8259A的编程结构,理解8259A工作方式、有关命令和初始化编程及其在PC机中应用

2016年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指 导 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统教研室 二零一六年五月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 2 课程设计指导及要求 (1) 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1) 3.1 总体设计 (2) 3.2 硬件设计 (2) 3.3 软件设计 (2) 3.4 软、硬件联调 (2) 4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2) 5 进度安排 (3) 6 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3) 7 课程设计题目 (3) 8 主要参考资料 (5)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硬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总体设计方案、编程、软件硬件调试、编写设计报告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掌握微机系统与接口扩展电路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硬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硬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资料,撰写设计报告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 2 课程设计指导及要求 在课程设计时,1人1题,同批次同学中选择同一题的人数不超过3人。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相互讨论,但设计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互相抄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指明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独立设计的思路,解答疑难问题和按设计进度进行阶段审查。学生必须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处处被动地依赖指导老师。同学应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和启发。 学生在设计中可以引用所需的参考资料,避免重复工作,加快设计进程,但必须和题目的要求相符合,保证设计的正确。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和使用各种已有的技术资料,不能盲目地、机械地抄袭资料,必须具体分析,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能力都获得提高。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好自己各环节的详细设计进程计划,按给定的时间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个阶段的设计任务。设计中可边设计,边修改,软件设计与硬件设计可交替进行,问题答疑与调试和方案修改相结合,提高设计的效率,保证按时完成设计工作并交出合格的设计报告。 3 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课程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其设计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所述的四个步骤:

汇编与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机接口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模拟自动门) 指导老师郭兰英 班级2015240204

目录 一概述 (1) 1.1 课程设计名称 (1) 1.2 课程设计要求 (1) 1.3 课程设计目的 (1) 二设计思想 (1) 三实施方案 (2) 3.1 获得传感器和“门”的状态 (2) 3.2 驱动步进电机和点阵模块 (2) 3.3 实现硬件延时 (3) 四硬件原理 (3) 4.1 中断控制器8259 (4) 4.2并行接口8255 (4) 4.3 定时/计数器8254 (5) 4.4 点阵LED显示屏 (5) 4.5 步进电机 (6) 4.6 红外距离传感器 (7) 五软件流程 (8) 六程序运行结果及分析 (11) 6.1 开门状态 (11) 6.2 关门状态 (12) 6.3 关门操作进行时中断到开门操作 (14)

6.4特殊状态 (15) 七个人感想 (16) 八附录 (18)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名称 模拟自动门 1.2课程设计要求 1)用汇编语言编程完成硬件接口功能设计。 2)硬件电路基于80x86微机接口。 3)程序功能包含:步进电机转动、点阵显示开关门、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8254延时。 4)传感器检测有人时开门,门全开后延时几秒关门,若关门时检测到有人,立刻开门。 1.3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让学生对微机系统有一个较面的理解,对典型数字接口电路的应用技术有一个较深入的掌握,并对应用系统进行硬件原理和软件编程进行分析、设计和调试,达到基本掌握简单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的设计方法,提高项目开发能力的目的。要求同学分组完成课题,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画出电路原理图,说明工作原理,编写设计程序及程序流程图。 二、设计思想 本程序主要功能是模拟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自动门,实现有物体靠近并被传感器检测到时发生一系列变化的效果,模拟实现开门关门的功能。 为了尽量模拟真实场景下的自动门状态变化,本程序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当传感器可检测范围内检测到物体,并且“门”为“关”的状态,立即“打开门”,即用一系列的硬件动作模拟自动门打开的动作和状态。 2、当“门”完全打开后一段时间后,传感器范围内检测不到物体时,立即“关闭门”, 用一系列的硬件动作模拟自动门关闭的动作和状态。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数据段里有一个N个字的数组A,利用冒泡排序法最数组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并输出结果。 要求:读出数据段中存放的数组A;换行显示换行后的数组A 题目分析 数据段为N个字,从而了解到该数据类型为双字节,且数据段中数据个数未知。要求对该数组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且要求用冒泡法进行。数据段中的数组A已经给定,无需输入,但是要求将排序前后数组A显示出来,且要求换行显示。 软件流程图

流程图

设计思路说明 首先通过调用自定义子程序printf将数组A中的数据显示出来,然后在运用冒泡法对数组中的数据进行排序,冒泡法排序的总思路是,首先从数组A中的第一个元素开始,一次对相邻的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调整。使前一个元素不大于后一个元素,将素有元素比较完之后,最大的元素排到了最后;然后,除掉最后一个元素之外的元素依上方法再次进行比较,得到次大的元素排在后面;如此重复,直至完成就实现了元素的从小到大的排序。同时在每一轮的依次比较时,我还设置了一个检测标识,如果哪一轮比较时没有进行依次调整,前面的元素都不大于后面的元素。直接结束排序。最后再次调用自定义子程序printf将排序后的数组A显示出来。 程序清单 主程序开始部分 DATAS SEGMENT arrary dw 3,2,-1,5,7,4,6,100,895;预定义需排序数组 len dw ($-arrary)/2 flag db ?;交换标志,为1表示发生交换 c10 dw 10 ;此处输入数据段代码 DATAS ENDS STACKS SEGMENT ;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 STACKS ENDS CODES SEGMENT 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 START: MOV AX,DATAS MOV DS,AX call print;调用子程序打印数组 冒泡法排序程序 l_out:lea bx,arrary;外层循环,flag==1时进入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DOC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指导教师: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学号成绩 专业班级起止时间2011.12.24—2012.11.28 设计题目字符串动画显示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二、设计题目 (1) 三、设计内容要求 (2) 四、设计成员及分工 (2) 五、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2) 六、课程设计原理及方案 (3) 七、实现方法 (3) 八、实施结果 (8) 九、总结 (8) 十、体会感受 (8)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以自己动手动脑,亲手设计与调试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后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设计和应用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没有实际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环节,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术知识,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会系统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在微机应用方面的开发与设计本领,系统的掌握微机硬软件设计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检验学生对本门课学习的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查阅专业资料、工具书或参考书,掌握工程设计手段和软件工具,并能以图纸和说明书等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机系统的软件设计的方法、设计步骤,使学生得到微机开发应用方面的初步训练。让学生独立或集体讨论设计题目的系统方案论证设计、编程、软件调试、查阅资料、编写说明书等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初步过渡。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熟练的熟练掌握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应用8086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和实际设计中的软件调试方法和步骤,熟悉微机系统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题目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数字时钟的实现(附代码)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设计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班学号: 姓名: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课题6】数字时钟 1.通过8253 定时器作产生秒脉冲定时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实现秒、分、小时的进位(24小时制)。 2.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当前的时分秒(例如,12 点10 分40 秒显示为121040)。 3.按“C”可设置时钟的时间当前值(对准时间)。 二、设计思想: 总体思想: 1、功能概述: 实验箱连线: 本实验建立在Dais实验箱基础上完成的基本连线及程序如下: 138译码器: A,B,C,D,分别连接A2,A3,A4,GS; y0连接8253的CS片选信号; y1连接8259的CS片选信号; 8253连线: 分频信号T2接8253的CLK0; 8253的OUT0接8259的IR7; 8253的gate信号接+5V; 8259连线: 8259的数据线接入数据总线;

本程序包括显示模块,键盘扫描模块,时间计数模块,设置模块等几个模块, (1)程序运行后,LED显示000000初始值,并且开始计数 (2)按C键进行设置初始时间,考虑到第一个数只能是0,1,2,当第一个数显示2时第二个数只能显示0~4,同理下面各位应满足时钟数值的合理的取值; (3)在手动输入初始值时,按D键进行回退1位修改已设置值,连续按D键可以全部进行删除修改。 2、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中完成通过调用子程序完成对8253及8259的初始化,对8259进行中断设置。主要在显示子程序和键盘子处理程序之间不断循环,8253每一秒给8259一个刺激,当8259接受到刺激后会给CPU一个中断请求,CPU会转去执行中断子程序,而中断子程序设置成时间计数加,即完成电子表的整体设计。详细流程图见图三-1。 3、LED显示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显示部分用了6个共阳极LED作为显示管,显示程序要做到每送一次段码就送一次位码,每送一次位码后,将位码中的0右移1位作为下次的位码,从而可以实现从左到右使6个LED依次显示出相应的数字。虽然CPU每隔一定时间便执行显示程序,但只要这个时间段不太长,由于人眼的视觉作用,就可以在6个LED上同时见到数字显示。 4、键盘扫描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需要用键盘对时间的初始值进行设置,因此对键盘扫描的子程序需要满足的功能如下: 判断是否是C键,若不是就返回至主程序,若是C键就开始对时间初始值进行设置,同时因注意到第一个值不可以超过2,第一个数是2时第二数不能超过4,余下的同理要满足时间数值的取值范围呢,若不是合法输入不予反应继续等待输入。当遇到输入数值错误时可以按下D键进行删除一位重新设置;当6位初始值全部设置成功后,电子表将自动开始走表。 5、时间运算子程序设计 该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时、分、秒的运算,并把运算出的最终结果存到事先已经开辟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3篇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是连接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1: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Telnet 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

最新微机原理与接口教案1

微机原理与接口教案 1

第2课次授课计划 基本内容: 第二章 16位微处理器 2.1 8086的编程结构 2.2 8086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模式 目的要求: 1.掌握8086CPU的编程结构 2.掌握8086的内部组成结构、寄存器结构 3.掌握8086总线周期的概念 4.理解8086的并行流水线工作方式 5.掌握存储器的编址 6.掌握8086CPU主要引脚信号的功能(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7.理解8086CPU工作模式及典型配置。 难点: CPU的编程结构 标志寄存器的含义 理解8086CPU外部引脚信号的作用及它们之间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复习巩固: 1.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2.微型计算机结构 新课讲授: 2.1.1 8086的编程结构

1.8086 CPU的一般性能特点 (1)16位的内部结构,16位双向数据信 (2)20位地址信号线,可寻址1MB存储单 (3)较强的指令系统。 (4)利用16位地址总线进行I/O端口寻址,可寻址64K个I/O端口。 (5)中断功能强,可处理内部软件中断和外部中断,中断源可达256个。(6)单一的+5V电源,单相时钟频率5MHz。 2.编程结构 8086是intel系列的16位微处理器,有16根数据线和20根地址线,可寻址空间1MB 要掌握一个CPU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编程结构。所谓编程结构,就是从程序员和使用者的角度看到的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与CPU内部的物理结构和实际布局是有区别的。下图就是8086的编程结构图。

在编程结构图中可以看到,从功能上,8086分两部分,即总线接口部件(bus interface unit,BIU)和执行部件(execution unit,EU)。 (1)总线接口部件(BIU) 1.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口传送数据。具体来看,就是完成取指令,指令排队,配合执行部件的动作,从内存单元或I/O端口取操作数,或者将操作结果送内存单元或者I/O端口。 2.8086的总线接口部件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①4个段地址寄存器: CS:16位代码段寄存器(code segment); DS:16位数据段寄存器(data segment); ES:16位附加段寄存器(extra segment); SS:16位堆栈段寄存器(stack segment)。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8086/8088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说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主要是测试学生的8086/8088系统输入输出技术应用能力、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设计题目中综合了《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特别是电气工程系各专业学习了《模拟电子》、《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给题目的扩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应用的设计和制作。 这里只给出了部分课程设计的题目,主要和接口电路有关,每个题目的实现方式和扩展空间都很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设计题目的内容和设计量。纯汇编语言软件的设计未在这里列出。 欢迎学生自拟题目,经指导教师审核其难易程度和确定所用器材,优先选用。 2、课程设计计分办法 课程设计的计分由课设题目(60)、课设报告(20)、考勤(20)三部分组成。 一、题目的选择 设计题目分为星级制(★),根据选择题目的难易程度确定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按比例计入总成绩。要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题目,不可多组选择同一题目。 1、无星为最简题目,做完多个题目仅记分为及格(69分及以下)。 2、1星(★)为简单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为良(70~89分)。 3、2星(★★)为较难题目,做完1个题目记分优(90~100分)。 4、星级题目多做可提高分值。 5、课设一般为分组实施,主要设计者记原星级分值,辅助者减1星。 6.、未完成设计者视设计程度减星计分。 7、无星题目可单人完成,但不选题目者记0分。 二、报告要求 课设报告应按规定格式书写,并按时上交。报告原则上要求手工书写,如要打印必须是独立版本,遇雷同课设报告均不计入总成绩。 三、考勤 考勤。点名一次未到扣5分,5次以上记0分。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电动机速度控制器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jcl 学生学号:2008 指导教师:ddd 成绩: 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电动机速度控制器 一、设计目的 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十分重要。通过课程设计,使用微处理器芯片及其它典型的接口芯片,设计微处理器应用的典型接口电路,加深对微处理器、典型接口芯片特性的理解,掌握微处理器接口电路设计的初步方法,并进行一定的编程训练,加强微机应用的工程实践能力; 2.掌握接口芯片8255A和DAC0832的工作原理,熟悉8255A可编程并行口的使用方法,会写8255A 的控制字以及掌握三种工作方式的特点并会使用;会根据DAC0832的输入输出器和DAC寄存器的不同控制方法,选择不同的工作方式:单缓冲方式、双缓冲方式、直通方式。 3.学会自己独立设计电路,熟悉设计的过程,学会利用各种资源。 二、设计要求 利用开关量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定量控制,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1、通过8255A工作在方式0的基本输入输出功能,输入一个八位的二进制数,同时在利用DAC0832的模数转换功能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从而对输出的电压大小实现量控。 2、用八个开关的输入作为八位二进制数输入,CPU从8255A中读取放在AL中;然后将AL中的数据送入DAC0832中转换成模拟量,从而完成对电压的量控输出,即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3、对于两个接口芯片的操作是用CPU的地址总线通过译码器选中其中一个,从而对其进行读写;DAC0832的工作方式是单缓冲方式。 4、8255A方式选择控制字如下图所示: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16

微机原理课16讲教案主讲人 课题 循环程序设计(二) 目的任务 掌握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 重点难点 分别用间接寻址和相对寻址方式进行循环程序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 使用教具 传统教学法(粉笔和黑板) 提问作业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 审批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抽查系主任(签字): 年月日

4.8.2循环程序实例 1.计数类循环程序 例4-39:将从字节变量Buff开始的10个字节全部加1,结果仍放回原位置。 解题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计数型循环,次数10,循环体是给存储单元加1,另需要设置一个存储器地址指针SI,用以寻址,程序流程如图4-17所示,核心代码为:Buff DB 12H, 25H,…… MOV CX,10 ; 循环次数 LEA SI,Buff ; 地址指针初值,指向Buff的首地址Next: MOV AL,[SI] ; 去数据 ADD AL,1 ; 加1 MOV [SI] ,AL ; 保存 INC SI ; 修改地址指针 LOOP Next ; 若(CX)≠0,继续循环 这个程序还可以写成这样: MOV CX,10 LEA SI,0 Next: INC [SI+Buff] ; 单元内容加1 INC SI LOOP Next 在前一个程序里,对单元值加1是不能写成"INC [SI]"的,因为"[SI]"是一个不确定类型的单元,而"[SI+Buff]"因为有一个变量,所以就成了类型确定的单元了。 图4-17 例4-39序流程图 例4-40:求从字节变量Buff开始的10个字节数据的和,结果存放到字单元Sum中。 解题分析:本例与例4-39构非常相似,它先求10个数的和,最后再将结果存入Sum 单元。本例题可以分为不考虑进位问题和考虑进位问题两种情况,不考虑进位问题的程序较简单,其程序为: Buff DB 43H,76H,51H,90H,…… Sum DB ? MOV AX, 0 ; 累加初值 MOV CX, 10 ; 循环次数 LEA SI, Buff ; 设置地址指针初值 Again: ADD AL, [SI] ; 求和(累加),8位 INC SI ; 修改地址指针 LOOP Again MOV Sum,AL ; 保存结果 在上面的程序里,并没有考虑进位问题,当累加的数据较多时,必然出现进位问题,如果不加处理,ADD指令自动将进位丢弃,这样将得到错误的结果。下面的程序是加入了进位处理。 Buff DB 43H,76H,51H,90H,……

微机原理步进电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 学年学期: 2 0 —2 0 学年第学期指导教师: 2 0 年月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四、实现方法………………………………………………………………. 五、实施结果………………………………………………………………. 六、改进意见及建议……………………………………………………….

七、设计体会………………………………………………………………. 、 一、设计题目 编程实现步进电机的控制 二、设计目的 1.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编程方法 3.了解8086控制外部设备的常用电路 4.掌握8255的使用方法 三、设计原理及方案 设计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原理是通过对每相线圈中的电流的顺序切换(实验中的步进电机有四相线圈,每次有二相线圈有电流,有电流的相顺序变化),来使电机作步进式旋转。 驱动电路由脉冲信号来控制,所以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便可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 利用 8255对四相步进电机进行控制。当对步进电机施加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控制脉冲时,它可以连续不断地转动。每一个脉冲信号对应步进电机的某一相或两相绕组的通电状态改变一次,也就对应转子转过一定的角度(一个步距角)。当通电状态的改变完成一个循环时,转子转过一个齿距。四相步进电机可以在不同的通电方式下运行,常见的通电方式有单(单相绕组通电)四拍(A-B-C-D-A…),双(双相绕组通电)四拍(AB-BC-CD-DA-AB…),八拍(A-AB-B-BC-C-CD-D-DA-A…)等。 通过编程对8255的输出进行控制,使输出按照相序表给驱动电路供电,则步进电机的输入也和相序表一致,这样步进电机就可以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 硬件连接图 四.实现方法 .步进电机控制程序流图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 微机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表程序设计 ^ 。

(一)设计任务: 用汇编语言设计一电子表程序,要求: ! (1)实现秒、分、时的计时,并显示于屏幕中央 (2)能够校时 (3)能够半点、整点报时 (二)设计原理 该程序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时间设置、延时程序和时钟显示。 (1)时间设置 … ①输入初始时间 先调用DOS操作系统模块2,在显示屏上显示‘:’,再调用DOS操作系统模块10,提示输入初始时间。由键盘输入的时间以字符串形式存放在已定义的存储器缓冲区内,继而调用TRAN1转换子程序和MUL10乘10子程序,将存放在存储器缓冲区内的ASCII字符转换为压缩BCD码,并将时、分、秒的值放置在寄存器CH、DH、DL中。 ②暂停计时 按Pause Break键即可暂停计时,再按下任意键恢复计时 ③重新输入时间 在程序运行时,可按下Esc键重新输入初始时间,此时程序检测到Esc(ASCII码为1BH)被按下,返回①步提示重新输入时间。 以上两步可实现校时的功能。

④半点、整点报时 《 程序运行时,分钟值每次改变都需要与30、60比较,若相等,则调用DOS操作系统模块7使计算机响铃并在时间后显示‘ ------’。同时若分、秒值为60则需进位,时为24时进位,保证时钟程序的正确性。 (2)延时程序 计算机在执行指令时,各种操作都按指令执行,但在像程序控制器那样由计算机发出指令控制外部设备是,由于外部设备所具有的机械惯性或其他原因,需要在计算机发出指令后有规律地延迟或等待一段时间。这类延时,可以用硬件延时来完成,单用软件来实现也是一种方便和常用的方法。 计算机执行每一条指令,虽然很快,但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因此从理论上讲,可在程序中加一些与程序无关的指令去完成,要计算指令执行的时间,又不能过多的为了延时而增加编制程序的工作量。因此,编制延时程序,应尽量采用较少的指令,节约存储器,并且不能对主程序造成影响。 每条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是以计算机的时钟周期为基本单位的。当CPU采用的时钟频率一定时,时钟周期也为定值。因此可根据时钟周期的多少来计算执行指令所需的时间。完成本设计任务使用的计算机采用Intel Pentium 4处理器,主频为,时钟周期约为。 通过时间约1s的长延时累加,并以时、分、秒的形式显示出来,就可以编写出一个时钟程序。 (3)时钟显示 … ①设置光标位置子程序IOSE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