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完整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课件

典型字字音:
公瑾( jǐn ) 华( huā )发
通假字:
纶( guān )巾 酹( lèi )江月
一尊还酹江月 “尊” 通 “樽”
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人物
词类活用:
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 今义:常指生活浪漫放荡,男 女关系不正当。
大江东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
强虏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像灰/烟一样
整体感知:
怎样写人生如梦 的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合作探究:围 绕赤壁可怀想 的人物那么多, 为什么苏轼唯 独怀想周瑜?
羡慕 源自内心深处与他人的深刻比照。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际遇 基调
周瑜
3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功成名就 感奋
苏轼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功业未就 感伤
主题:
用简单的语言概 况上、下片的主要 内容。
整体感知:
上阕:侧重赤壁之景 下阕:侧重书写人生感慨
上阕:
所见:
大江、浪、故垒、乱石、 惊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所忆:
公瑾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叹:
功业无成、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思考:感觉哪些句子 写得有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写景上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书法方面和_黄__庭__坚_ __米__芾_ __蔡__襄_并 称“宋四家”。
写作背景
《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 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 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 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 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 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 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 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二、教学重点1、感受苏词豪放词风。
2、品味词中精炼传神的语言,掌握词中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词的理解来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是清乾隆手书,上面写了“虫二”两字,表示这块地方风光美好宜人。
很多人不解其意,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这两个字应该加上两个边框,读作风月无边,盛赞风景之美。
古人面对各式各样的自然风光总会产生不同的奇思妙想,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著名词人苏轼来到传说中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后所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古代第一全才。
”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
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历时五个月,苏辙等人拼死上表相救,幸好太后曹氏爱才,不肯杀苏轼,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作,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8729;赤壁怀古》【乌台诗案】(四)解题这首词词牌是?“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句意翻译和修辞手法分析。
(2)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3)历史背景与诗词的关联。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
(2)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3)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诗词文本和注释。
(2)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和图片。
(3)教学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氛围。
(2)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诗词创作的背景。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诗词,体会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词,理解句意。
(3)学生查阅注释,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阐述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3)学生尝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课件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huā
qiáng lǔ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huánlèi
二、意读
要 求
抑 扬 顿 挫
轻 重 缓 急
二、意读
讨论:
全词共八句,每组讨论一句,理解句意并思考: 该以一种怎样的语气读本句?请结合词句分析。
感、低沉(注意语调升降)
参考用词: 雄浑、粗重、豪迈、激昂、舒缓、平和、轻快、伤
念 奴娇
赤壁怀古
益阳市一中高一语文组 孔菁菁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轼 作者及背景介绍 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 中进士,仕途坎坷。43岁时因 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 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是一个闲职,于是他在旧城营 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 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 诗歌:苏黄 苏轼 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 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 豪放派词:苏辛 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 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 书画:苏黄米蔡 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为其47岁时所作。
诵读四法
美读
音读 情读 意读
一、音读
要 求
读 准 字 音
注 意 节 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táo
一、音读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guān
二、意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苏轼豪放词风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体会诗意,理解诗境。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结构、意象、典故等,分析苏轼的豪放词风。
4.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豪放精神和爱国情怀。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 相关资料:苏轼的生平介绍、词作选集、《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课件:诗歌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
3. 讨论话题: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苏轼的豪放词风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反思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是否适度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024版年度大赛一等奖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27
12
苏轼生平及创作背景简介
创作背景
苏轼谪居黄州时,游览赤壁矶,追忆 赤壁之战的历史,感慨人生如梦,遂 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学成就
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其文学作品情感真挚,意境 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
怀古之情
人生感慨
通过对赤壁之战历史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 古代英雄人物和伟大事迹的敬仰和怀念。
2024/2/2
9
艺术特色与风格探讨
豪放风格
此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描绘赤壁古战场的壮丽景色 和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展现了 豪放、激昂的艺术风格。
2024/2/2
映衬手法
词中运用映衬手法,通过描绘古战 场的险要形势和周瑜的从容娴雅、 沉着应战,进一步突出了周瑜的英 雄形象。
音韵协调
此词在音韵上也很有特色,全词押 韵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增强 了其艺术感染力。
2024/2/2
豪放情怀
领略苏轼在词中所表现的 豪放不羁、激昂奋发的精 神风貌。
音乐美感
欣赏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 感,感受其朗诵和吟唱时 的音乐魅力。
17
类似诗词作品比较阅读
《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比较两篇作品在主题、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深化对赤壁文化的理解。
其他怀古题材诗词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拓展怀古题材诗词的阅读视野,感受不同作者的历史情怀和艺术风格。
人物等方面。
诗词内容讲解
对诗词的每一句进行了深入讲 解,包括词义、韵脚、修辞等。
诗词意境分析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 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
大赛一等奖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大赛一等奖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赤壁战场、怀古咏史的诗。
诗中通过描绘赤壁战场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2.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诗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对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赤壁战场的图片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赤壁战场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诗文:让学生自读诗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记。
3. 解析诗文: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4. 体会诗人情感:通过讲解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然后进行背诵练习。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诗文内容,画出诗中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7.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并标注生僻字词的意思;2. 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内容,描述诗中的景象;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及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苏轼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苏轼生平、创作背景等。
2. 互动法:提问学生对古诗文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简要介绍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阐述《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3. 分析诗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4. 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意象和典故。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
2. 分析诗中的典故,如“周瑜”、“小乔”等。
3.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解析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步骤:1. 解析诗中的意象,如“大江东去”、“浪淘尽”等。
2. 分析诗中的典故,如“周瑜”、“小乔”等。
3.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诗歌手法鉴赏教学目标:1. 掌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律和节奏。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1. 解析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等。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解析韵律、节奏和对仗排比等手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跟读、品鉴诗句。
教学步骤:1. 解析诗的韵律和节奏,如平仄、押韵等。
2. 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跟读、品鉴诗句。
第四章:情感体会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华横溢的苏轼(文艺全才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艺全才) 文艺全才 欧苏” 文—— “ 唐宋八大家 ”“欧苏” 苏黄” 苏黄 诗—— “苏黄” 苏辛” 苏辛 词—— “苏辛” 宋 书、画—— “宋 四 家”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赏析人物形象
(1)哪些诗句是直接写周瑜的?塑造了周瑜 哪些诗句是直接写周瑜的? 怎样的形象? 怎样的形象?
雄姿英发、风流儒雅、 潇洒从容、才华横溢
——正面描写
(2)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插入“小乔梦》回答问题。 赏析苏轼的《江城子 记梦》回答问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尘满面,鬓如霜。 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明月夜,短松冈。 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选 取某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取某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34岁 岁
志
雄姿英发
抒 难 发 酬 、 作 功 者 业 年 无 成 半 的 感 、 慨 壮 百 将 了
东吴都督 功名显赫
周郎
对比
47岁 岁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无成
东坡
探
讨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 作者是一味的消极吗? 月”作者是一味的消极吗? 请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请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遭贬谪后的自我安慰, 遭贬谪后的自我安慰, 对年岁已老, 对年岁已老,功业未成的感慨 豪放中略见苍凉
比较 鉴赏
念奴娇》比较鉴赏, 《雨霖铃》与《念奴娇》比较鉴赏, 雨霖铃》 体味豪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体味豪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赤壁怀古 意 壮 象 美 壁 人 事 情 感 悲 愤 豪 迈
雨霖铃 凄 美 缠 绵 凄 凉
①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他指挥战争时,年纪很轻, 还大有作为。 ②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侧面描写
四 岁 , , , ,
军 的 前 线
小 周 结 瑜
是 赤 壁 之 战 中 孙 刘 联
的
总 指 挥 , , , ,
体会感情
对周瑜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周瑜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文中哪几句表达 了这种情感? 了这种情感?
赏析景物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词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句词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此句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 中有什么作用?
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浩浩荡荡、 气势磅礴,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 为一体。奠定了全词豪迈旷达的基 调。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赏析景物形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 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怎样描绘的? 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怎样描绘的?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寥寥数笔便勾画 出一幅雄奇壮丽 雄奇壮丽的雪浪图。令人想到当年 雄奇壮丽 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英雄渲 染气氛。
苏 轼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娇 赤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 赤壁 城外的赤鼻矶;而一般认为 三国赤壁鏖(áo )战的古战场 在现在湖北蒲圻(qí)。 怀古,从内容上来说,这 怀古 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苏轼( 1101), 苏轼( 1037 一 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人。作品有《东坡乐府》《 》《东 山人。作品有《东坡乐府》《东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黄庭坚 蔡襄)
但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苏轼的政治思 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 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 当政 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 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 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 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 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 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 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 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 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 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 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 乌台诗案” 第一起文字狱 乌台诗案 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 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 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 ),最 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 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 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了事 本词就写于被贬后。 了事。 练副使了事。本词就写于被贬后。
朗读课文
概括内容
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麽内容? 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麽内容?
上阕: 赤壁) 上阕: (赤壁) 所见:大江、 所见:大江、故垒 乱石、 乱石、惊涛 (怀古) 怀古) 所想: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怀古) 下阕: (怀古) 所忆: 周郎) 所忆: (周郎)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
(抒怀) 抒怀) 所慨: 所慨: 笑我多情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什么作用? 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画”承上, “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 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 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 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