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护理操作方法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患者。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鼻腔情况、吞咽能力等。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鼻饲包(胃管、镊子、压舌板、治疗碗、纱布、石蜡油棉球)、50ml 注射器、听诊器、温开水、鼻饲液(温度38℃40℃)、弯盘、棉签。
其他:治疗巾、别针、橡皮圈或夹子。
3、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颈部自然伸直。
4、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
二、操作步骤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
2、摆体位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颈部自然伸直。
3、铺治疗巾于患者胸前铺治疗巾,弯盘置于口角旁。
4、清洁鼻腔用棉签蘸取少许生理盐水清洁患者鼻腔。
5、测量胃管插入长度一般成人插入长度为 45 55cm。
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二是从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
6、润滑胃管打开鼻饲包,取出胃管,将胃管前段用石蜡油棉球润滑。
7、插管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选定的一侧鼻孔轻轻插入。
插入约 10 15cm(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迅速送下。
若患者昏迷,则应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
8、确认胃管位置胃管插入预定长度后,可用以下方法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①用注射器抽取胃液,若有胃液抽出,证明胃管在胃内。
②将听诊器置于患者胃部,用注射器快速注入 10ml 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证明胃管在胃内。
③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的碗中,无气泡逸出,证明胃管在胃内。
9、固定胃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一、引言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至胃肠道的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吸收营养的患者。
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时,需要熟悉鼻饲操作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鼻饲操作的标准流程。
二、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核对医嘱,确保患者需要进行鼻饲,并了解鼻饲的具体要求。
2. 准备设备:准备好所需的鼻饲器材,包括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营养液等。
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3.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鼻饲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确保患者处于适宜的体位,并准备好安全带以固定患者的头部。
三、操作流程1. 洗手: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应该先洗手,并佩戴干净的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测量鼻饲管长度:使用一根标有刻度的鼻饲管,将其从患者的鼻孔插入至胃肠道。
在插入过程中,护士需要测量鼻饲管的长度,以确保其达到正确的位置。
通常,鼻饲管的长度应该等于从患者鼻尖到耳垂再加上胸骨下缘至肚脐之间的距离。
3. 准备鼻饲管:将鼻饲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检查其通畅性。
确保鼻饲管没有弯曲、结块或其他损坏。
4. 润滑鼻饲管:在插入鼻饲管之前,使用适量的润滑剂(如明胶润滑剂)涂抹鼻饲管的前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插入的阻力。
5. 插入鼻饲管:护士将润滑好的鼻饲管缓慢插入患者的鼻孔,直至鼻饲管达到预定的长度。
在插入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或窒息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插入,并及时处理。
6. 确认位置:插入鼻饲管后,护士需要通过抽吸胃液或X光检查等方法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在抽吸胃液时,护士需要将注射器连接到鼻饲管的连接器上,并抽取一定量的胃液进行检查。
正确的胃液颜色为黄绿色或透明,pH值在1-5之间。
7. 固定鼻饲管: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正确后,护士需要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部,以防止其脱落或滑出。
8. 进行饲养:在鼻饲管固定后,护士可以通过注射器将营养液缓慢注入鼻饲管,以实现饲养的目的。
插鼻饲操作流程和步骤

插鼻饲操作流程和步骤插鼻饲是一种通过鼻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送到胃部的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
插鼻饲操作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进行,以下是插鼻饲的操作流程和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插鼻饲操作前,护理人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包括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营养液或药物等。
2. 患者准备:在进行插鼻饲操作前,需要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让患者保持平躺或半坐位,头稍微仰起。
3. 清洁鼻孔:护理人员需要先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湿润鼻孔,然后用棉签或纱布轻轻擦拭鼻孔周围的分泌物,保持鼻孔清洁。
4. 插入鼻饲管: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鼻饲管,涂抹少许润滑剂,然后将鼻饲管缓慢插入患者的鼻孔中,直至到达胃部。
5. 确认位置:插入鼻饲管后,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抽吸胃液或注入气体的方式确认鼻饲管是否已经到达胃部,避免误插到气管或食管。
6. 固定鼻饲管:确认鼻饲管位置正确后,需要用胶布或透明敷料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避免鼻饲管脱落或移位。
7. 输液或药物: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或药物连接到鼻饲管上,通过注射器缓慢注入,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输液速度,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8. 操作结束:完成插鼻饲操作后,护理人员需要将使用过的器材和药物进行清洁消毒,妥善保存,同时记录插鼻饲的操作时间和过程,以便日后观察和评估。
总的来说,插鼻饲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和细心操作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步骤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饲管位置和输液速度,以确保插鼻饲的效果和安全性。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方法,常用于无法进食或吞咽困难的患者。
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护士鼻饲操作流程的详细步骤:1. 准备工作-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前,护士需要核实医生的医嘱,并确保鼻饲是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法。
- 患者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过敏史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鼻饲计划。
- 材料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鼻饲管、营养液、注射器、生理盐水、贴纸等。
2. 术前准备- 患者告知: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鼻饲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 患者体位:将患者置于半卧位,头稍微向后仰。
- 个人防护:戴上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 鼻腔准备:使用生理盐水清洁患者的鼻腔,以确保通畅和清洁。
3. 鼻饲管插入- 测量鼻饲管长度:使用一根软尺或标记鼻饲管,以确保插入的深度准确。
- 润滑鼻饲管:将适量的润滑剂涂抹在鼻饲管的末端,以减少不适感和摩擦。
- 插入鼻饲管:将鼻饲管缓慢插入患者的鼻孔,同时要求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帮助鼻饲管顺利通过鼻腔。
- 确认位置:通过听诊器听取胃部气体声音或通过X光检查来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4. 营养液输注- 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连接到鼻饲管的适配器上,并确保连接处密封可靠。
- 营养液选择: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嘱,选择适当的营养液,并根据医生的指示调整输注速度和时间。
- 开始输注:缓慢开启输液器,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输注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
- 监测患者状况:在输注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注意患者是否有不适感。
5. 鼻饲管护理- 固定鼻饲管:使用透明贴纸或专用的鼻饲管固定器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以避免鼻饲管的脱出或移位。
- 鼻腔护理:每日清洁鼻孔周围的皮肤,以防止皮肤破损和感染。
- 鼻饲管位置检查:每日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有需要,及时调整。
鼻饲操作方法、并发症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护理措施

鼻饲操作方法、并发症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护理措施鼻饲法是在特殊情况下人工把胃管经鼻腔置入食道中,先把食物用磨碎机打糊,用大注射器连接胃管接头下面的大注食口,连接牢固后,手动加压推杆活塞往患者胃中打水和食物,帮助不能自主吞咽的患者提供水和食物,维持体内代谢、体重和营养。
胃管规格有粗有细,细管损伤小容易堵管。
有聚氨酯或硅胶材质,食道内留置胃管,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即留置胃管可导致食道末端括约肌关闭不严,容易发生食管返流,仅临时或短期用于昏迷或者不能自己吞咽进食的患者。
鼻'咽'食管黏膜损伤性出血1.发生原因:①反复插管或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等。
②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鼻咽黏膜糜烂及食管炎。
2.患者表现:咽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症状。
3.预防及处理:①对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脂或硅胶胃管,该种胃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黏膜的损伤。
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可采取手术麻醉后插管,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②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
③长期留置胃管者,应每日用石蜡油润滑鼻腔,防止鼻腔黏膜干燥糜烂。
④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
⑤鼻腔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冷敷鼻部或用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可雾化吸入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
误吸1、发生原因:①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弛造成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②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鼻饲量及速度,腹压增高,引起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③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
2、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吸入性肺炎患者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3、预防及处理:①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匀速限速注入。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标题:护士鼻饲操作流程引言概述: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至胃部的方法,常用于患者无法正常进食或者消化系统功能受损的情况下。
作为医护人员,了解并掌握鼻饲操作流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术后护理等五个部份详细介绍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前,护士需要核对医嘱内容,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鼻饲。
1.2 准备器材:准备好所需的鼻饲器材,包括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营养液等。
1.3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鼻饲的目的和过程,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同时确保患者的鼻腔通畅。
二、操作步骤:2.1 洗手消毒: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前需进行手部消毒,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2.2 定位鼻腔:将鼻饲管插入患者的鼻腔,通过观察鼻腔的解剖结构确定正确的位置。
2.3 输送营养液: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通过鼻饲管缓慢输送至患者的胃部,注意调节流速和患者的舒适度。
三、注意事项:3.1 注意卫生: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
3.2 注意观察: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鼻饲管的位置,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3 注意沟通: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感受并及时调整操作方法。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4.1 鼻饲管阻塞:如果鼻饲管阻塞,应即将住手输液,检查鼻饲管是否正常,必要时更换鼻饲管。
4.2 呼吸难点:如果患者浮现呼吸难点等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鼻饲操作,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4.3 感染风险:在鼻饲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感染的风险,保持操作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五、术后护理:5.1 饲管固定:术后需固定饲管,避免饲管脱落或者移位。
5.2 观察反应: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消化不良、呕吐等情况。
5.3 定期更换:根据医嘱定期更换鼻饲管,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结语: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或者药物输送到胃肠道的方法。
它通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者需要额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以下是护士鼻饲操作的详细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认医嘱: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核对医嘱,确保该患者需要鼻饲,并了解饲料类型和剂量。
b. 患者准备: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鼻饲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允许。
确保患者没有过敏史或者其他禁忌症。
c. 设备准备:准备所需的鼻饲管、饲料、注射器、生理盐水、胶带等。
2. 洗手和戴手套a. 洗手:按照规范的洗手程序进行洗手,确保手部清洁。
b. 戴手套:戴上无菌手套,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3. 准备鼻饲管a. 选择合适的鼻饲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需要,选择合适尺寸的鼻饲管。
b. 润滑鼻饲管:将适量的生理盐水或者润滑剂涂抹在鼻饲管的末端,以方便插入。
4. 插入鼻饲管a. 选择鼻孔:选择较为通畅的鼻孔,通常是患者自己感觉较为舒适的鼻孔。
b. 插入鼻饲管:将润滑好的鼻饲管缓慢、轻轻地插入鼻孔,同时向下和后方倾斜鼻饲管,直到达到预定的深度。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不适感,并及时住手插入。
5. 确认位置a. 吸吮胃液:通过连接注射器,吸取一小部份胃液,以确保鼻饲管的位置正确。
b. 测量长度:将鼻饲管从鼻孔到耳垂再到胸骨下缘的距离进行测量,以确保鼻饲管的位置正确。
6. 固定鼻饲管a. 使用胶带固定:使用透明胶带将鼻饲管固定在鼻孔上方,确保鼻饲管不会意外脱落。
b. 确保舒适性:确保鼻饲管固定坚固,但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
7. 进行饲料输注a. 连接饲料袋:将饲料袋连接到鼻饲管的连接器上,并确保连接密切。
b. 调节流速:根据医嘱,调节饲料的流速,通常使用滴定器或者泵控制。
c. 监测患者反应:在饲料输注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是否有不适感。
8. 完成操作a. 清洗和消毒:将使用过的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无菌性。
鼻饲的护理措施

鼻饲的护理措施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方法,常用于病人不能口服或无法口服的情况下,以确保其正常的营养摄入。
鼻饲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鼻饲的护理措施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鼻饲护理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洗手:在操作之前,务必先彻底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至少20秒,并擦干双手。
•消毒装备:将使用的所有装备(如鼻饲管、注射器)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的选择需要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进行。
•准备饲料:将饲料按照医嘱的要求准备好,确保无菌和符合病人的需求。
2. 鼻饲管的插入与固定鼻饲管的插入和固定是鼻饲护理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测量鼻饲管的长度:使用标尺或测量装置测量从病人的鼻孔到耳垂下方、再到胃部的距离。
将此长度记录下来并进行标记,确保鼻饲管插入的适当深度。
•准备润滑剂:将适量的润滑剂涂抹在鼻饲管的前端,以减少插入时对鼻腔的摩擦和不适感。
•插入鼻腔:将鼻饲管插入病人的鼻腔,缓慢且轻柔地推进直到达到先前测量的长度标记处。
•确保稳固:将鼻饲管固定到病人的面部,可以使用透明透气胶布或专用的鼻饲管固定器。
同时,也要确保管道的弯曲部分不过于紧贴鼻腔壁,以允许鼻腔正常通气。
3. 饲料的注入和监控饲料的注入和监控是鼻饲护理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缓慢注入:在医嘱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建议缓慢注入饲料,以避免造成胃膨胀或其他消化不良问题。
•监测进食速度:监测饲料的进食速度,可以使用计时器记录注入特定体积的时间,以确保饲料的温和流动。
•观察患者的反应:在注入饲料的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呛咳、呕吐等问题应立即停止注入,并及时向医生或护士汇报。
•注射口的清洁:在每次注射饲料之前,使用消毒纱布或棉球清洁鼻饲管的注射口,以确保注射过程的卫生。
4. 定期更换鼻饲管和观察并发症定期更换鼻饲管和观察并发症是鼻饲护理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些建议:•更换鼻饲管:根据医嘱的要求,定期更换鼻饲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饲护理操作方法
鼻饲是指将营养物质通过鼻管直接送入胃部,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必要营养。
下面是鼻饲护理操作的步骤:
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2. 提前准备好鼻饲装置:鼻饲管、注射器、营养液、鼻贴、纱布等。
3. 让患者保持安静并坐直或半坐位,头稍向后仰。
4. 患者或护理人员用外消毒棉球擦拭鼻孔周围皮肤。
5. 测量鼻饲管长度:从鼻尖到耳垂下缘再到胸骨剑突下缘,并在鼻饲管上作标记。
6. 用适量润滑剂涂抹鼻饲管,握住患者的鼻翼,并将鼻饲管缓慢插入一侧的鼻孔中,推进到标记处,然后用胶布固定鼻饲管。
7. 确保鼻饲管的固定,并用透明胶带将管子轻松固定在患者的面颊上。
8. 注射营养液:使用注射器将营养液注入鼻饲管中,按医嘱或患者需要调整注射速度。
注意避免过快注射引起胀气或呕吐。
9. 检查鼻饲管位置:每天检查鼻饲管位置是否正确,如果发现脱出或异位,应及时复位或更换。
10. 完成后,患者需要保持坐位或半坐位的姿势,以免引起胃液反流。
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 饲料温度应适中,过热或过冷都可能引起患者不适。
- 营养液注射速度要适中,过快会引起胃不适。
- 患者需定期更换鼻饲管并清洗鼻腔,以预防感染。
- 如有不适,如呼吸困难、胸闷等,应立即停止鼻饲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