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技术与操作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患者。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鼻腔情况、吞咽能力等。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鼻饲包(胃管、镊子、压舌板、治疗碗、纱布、石蜡油棉球)、50ml 注射器、听诊器、温开水、鼻饲液(温度38℃40℃)、弯盘、棉签。
其他:治疗巾、别针、橡皮圈或夹子。
3、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颈部自然伸直。
4、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
二、操作步骤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
2、摆体位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颈部自然伸直。
3、铺治疗巾于患者胸前铺治疗巾,弯盘置于口角旁。
4、清洁鼻腔用棉签蘸取少许生理盐水清洁患者鼻腔。
5、测量胃管插入长度一般成人插入长度为 45 55cm。
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二是从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
6、润滑胃管打开鼻饲包,取出胃管,将胃管前段用石蜡油棉球润滑。
7、插管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选定的一侧鼻孔轻轻插入。
插入约 10 15cm(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迅速送下。
若患者昏迷,则应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
8、确认胃管位置胃管插入预定长度后,可用以下方法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①用注射器抽取胃液,若有胃液抽出,证明胃管在胃内。
②将听诊器置于患者胃部,用注射器快速注入 10ml 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证明胃管在胃内。
③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的碗中,无气泡逸出,证明胃管在胃内。
9、固定胃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

护士鼻饲操作流程鼻饲是指通过鼻孔将营养液或药物经过食管直接输送到胃部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或者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
本文将详细介绍护士在鼻饲操作中的流程。
一、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护士在进行鼻饲操作之前,首先要确认医嘱的内容和要求。
2. 身体准备:为了确保鼻饲操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先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其同意。
同时,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如鼻饲管、注射器、营养液等。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让患者坐起或半卧位,嘱其将头稍微向后仰,用纸巾或湿纱布擦拭鼻孔和周围皮肤,保持清洁。
2. 测量鼻饲管长度:取一根鼻饲管,从患者的鼻孔插入至耳垂下方,然后再加上5-10cm的长度,标记在鼻饲管上,并用剪刀剪断。
3. 润滑鼻饲管:将润滑剂涂抹在鼻饲管的前端,以便更容易插入。
4. 插入鼻饲管:请患者稍微向前低头,用一只手握住鼻饲管的前端,将其缓慢插入患者的鼻孔中,同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帮助鼻饲管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5. 确认位置:将鼻饲管插入到预定长度后,用一根标记好的胶带或纸条固定在患者的鼻梁上,并记录插入长度和固定方法。
然后,用听诊器或胃酸试纸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听到胃部气体或通过试纸检测到胃酸,即可确定位置正确。
6. 连接营养液: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或药物连接到鼻饲管的连接器上,确保连接处密封无漏。
7. 调节输液速度:根据医嘱要求,将输液泵或滴漏器设置在适当的速度,开始输液。
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情况,如出现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向医生报告。
8. 完成操作:输液结束后,及时关闭输液装置,拔出鼻饲管,并用消毒纸巾擦拭患者的鼻孔和周围皮肤,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饮食要求。
三、注意事项1. 操作前要仔细核对医嘱,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操作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 操作前后要注意手卫生,佩戴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鼻饲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鼻饲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鼻饲是一种肠外喂食的方法,通过鼻腔插管将营养液或食物输送至胃肠道,以满足机体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补充。
该方法常用于不能口服或肠内营养不足的病人,如消化道疾病、胃肠手术后等。
鼻饲的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输液袋、输液管、肠胃营养液、止痛药、消毒棉球、手套等物品。
2.选择鼻孔:选择口腔更活跃的一侧鼻孔,以避免插管时疼痛和不适。
将儿童或老人的头部稍微仰至30度角,成年人则是枕头略微抬高。
3.消毒鼻孔:使用消毒棉球擦拭鼻孔周围的区域,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4.应用麻醉剂:应用一种类似于鼻头局部麻醉剂或润滑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5. 插入导管:将导管插入鼻孔并顺着鼻腔向下,然后向后倾斜,直到插入胃部,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不可使患者感到过度疼痛,插入到深约为25-30厘米左右即可,直到管子距胃的幽门出现反折即可。
6.固定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固定在嘴部或耳朵部位,一定要确保插口处光滑,
不会伤及患者。
7.营养液输送:固定好鼻插管后,先用生理盐水注射管冲洗呼吸道,检查导管是否阻塞。
确认导管通畅后再进行营养液输送,注意输液速度不要过快,可以分成几次给药。
8.注意事项:使用鼻饲应对症治疗,时常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的情况。
避免插管时患者大力揽拒,导致损伤。
总的来说,鼻饲的操作不算难,但需要医生和护士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消毒要求,确保全程无菌操作,确保鼻饲整个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鼻饲技术操作注意事项

鼻饲技术操作注意事项1. 概述鼻饲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消化道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情况下,如手术后、肠功能障碍、危重病人等。
鼻饲的操作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的操作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的输送营养物质。
2. 操作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鼻饲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
•核对患者的身份,并解释鼻饲的目的和过程。
•准备所需的鼻饲装置,包括鼻饲管、注射器、营养液等。
2.2 操作步骤1.让患者坐起或半卧位,以便操作更加方便。
2.用生理盐水清洁鼻孔,并涂抹适量的麻醉药膏。
3.将鼻饲管涂抹少量的润滑剂,以便顺利插入。
4.选择合适的鼻孔,通常选择较为通畅的一侧。
5.缓慢插入鼻饲管,同时要求患者轻轻咽喉,以便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
6.确认鼻饲管的位置,通过听肠鸣音、抽吸胃液等方式进行判断。
7.将营养液连接到鼻饲管,缓慢注入。
8.操作完毕后,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鼻部,避免脱出。
3. 注意事项3.1 安全措施•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鼻饲管的通畅,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
•定期检查鼻饲管的位置,确保其在正确的位置,避免误导管。
•鼻饲管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并储存好,避免交叉感染。
3.2 患者护理•在进行鼻饲之前,要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胃肠道功能等,以确定鼻饲的适用性。
•鼻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呕吐、腹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鼻饲并咨询医生。
•鼻饲期间,要定期检查患者的饮食摄入量、体重变化等,以评估鼻饲效果。
3.3 营养液选择•在选择营养液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鼻饲过程中,要定期更换营养液,并注意营养液的保存和使用期限。
4. 鼻饲并发症及处理鼻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误吸、出血、感染等。
在出现并发症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并将患者转为其他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对于出血,应及时清洁鼻腔,使用止血药物进行处理,并咨询医生。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适用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如昏迷、口腔疾患、食管狭窄、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患者。
下面为您详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鼻腔状况、吞咽能力以及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等禁忌证。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鼻饲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治疗碗(内盛适量温开水)、胃管包(内有镊子、纱布、液状石蜡棉球、弯盘等)、50ml 注射器、棉签、别针、听诊器、压舌板、胶布、夹子、治疗巾。
治疗盘外备:适量的鼻饲饮食(温度 38~40℃)、温开水、手消毒液。
3、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4、环境准备环境整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
二、操作步骤1、插管前准备测量胃管插入长度:一般成人约 45~55cm。
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的距离;二是从鼻尖至耳垂再到胸骨剑突的距离。
做好标记。
润滑胃管前端:将液状石蜡棉球润滑胃管前端 15~20cm。
2、插管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
插入约 10~15cm(咽喉部)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
若患者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患者做深呼吸,缓解后再插入;若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拔出胃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有三种方法。
一是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治疗碗中,无气泡溢出;二是用注射器抽取胃液;三是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
3、固定胃管确认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4、灌注食物先注入少量温开水,以润滑管腔。
然后缓慢注入鼻饲液或药液,每次注入量不超过 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 2 小时。
鼻饲完毕后,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食物残留堵塞胃管。
鼻饲技术操作

滨州市中心医院鼻饲技术【目的】1.对不能自行经口进食病人供给食物,满足营养需要。
2.对不能自行经口进食病人供给药物,满足治疗需要。
【注意事项】1.插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食管粘膜。
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管。
2.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约15cm,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沿咽后壁滑行,插至所需长度。
3.每天检查胃管插入的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用少量温开水冲管后再进行喂食,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防止鼻饲液凝结。
4.每次鼻饲量原则上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鼻饲液温度38℃~40℃。
新鲜果汁与奶液应分别注入,防止产生凝块,药片研碎溶解后注入。
5.长期鼻饲的患者,应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定期更换胃管。
6.更换胃管时,应于当晚最后一次鼻饲后拔出,次日晨再由另一鼻孔插管。
7.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的病人禁忌使用鼻饲法。
【评估】1.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活动能力等。
2.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3.鼻腔是否通畅,鼻腔粘膜有无红肿、炎症、鼻中隔有无偏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等。
【操作步骤】(2018年10月修订)【操作流程】确认医嘱 正确 整理用物【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回抽时有胃液。
2.经胃管注入10-20ml空气,听诊器在胃部可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的外口置入水中,无气泡逸出。
【并发症的监测与管理】[1]一、胃潴留或胃残留量1.鼻饲患者在开始喂养的第1个48h内应每隔4h检测胃残留量,达到喂养目标速度后每隔6~8h检查胃残留量。
2.持续鼻饲,每隔4~8h检查胃残留量;间歇鼻饲每次喂养前检查胃残留量。
3.胃残留量>200ml时,应立即进行仔细的床旁评估,结合腹部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等,再调整鼻饲量,选择合适的喂养方法。
4.胃残留量>200ml时,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

3
9、证实胃管在胃内,脱手套,洗手,用胶布固定于一侧鼻翼及颊部。
3
10、胃管开口接注射器,先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再抽吸流质食物缓慢注入,注食完毕后再注入20~50ml温开水冲洗管腔,用营养泵持续滴入时将流质食物放在专用的容器内,滴注端接胃管,可连续滴入。
6
11、鼻饲完毕,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妥善固定。
4
4、测量插管长度(成人45~55cm,按患者的身高体型延长5~10cm;婴幼儿14~18cm,即从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标记胃管刻度,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
3
5、左手托胃管,右手持胃管前端延一侧鼻孔轻轻插入,至咽喉部(约14~15cm)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同时迅速将胃管插入。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
鼻饲技术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准
备
人员: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3
插管用物:治疗盘内置压舌板、胃管、50ml注射器、纱布2张,液体石蜡,无菌手套、弯盘、胶布、棉签、治疗巾、听诊器,鼻饲流质(200ml,38~40℃);治疗碗内盛温开水。拔管用物:治疗盘内放纱布、弯盘,必要时备松节油、棉签。
5
100
8
6、昏迷患者应现将其头后仰,插至咽喉部(约15cm),再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长度。
7、插管过程中如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待病人休息片刻后重插。
8、确定是否在胃内。
(1)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回抽能抽出胃液。
(2)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从胃管快速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
5
将拔除的胃管放于弯盘内,清洁病人口鼻、面部,擦净胶布痕迹。
鼻饲技术的操作方法

鼻饲技术的操作方法鼻饲技术是一种将营养物质通过鼻腔插入胃肠道的方法,常用于无法通过口腔摄取足够营养的病患或需要临时禁食恢复的患者。
以下是鼻饲技术的一般操作方法:1. 准备- 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
- 检查并确认医嘱,判断是否适合鼻饲。
- 检查鼻部有无异常,如鼻出血、鼻唇畸形等。
- 准备好所需的饲料、器材和药品,如饲料泵、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等。
2. 患者准备- 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保持舒适。
- 向患者解释整个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 让患者清空膀胱,以避免压迫导致尿失禁。
3. 鼻腔准备- 清洁患者的鼻腔,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或进行鼻腔吸引。
- 检查鼻孔通畅与否,如果鼻孔受阻或狭窄,可以使用鼻腔扩张器进行扩张。
4. 管道插入- 选择适当尺寸的鼻饲管,涂抹适量的润滑剂。
- 缓慢、温和地将鼻饲管插入患者的鼻腔,通过声门进入食管,再通过胃食管括约肌进入胃。
在插入过程中,要谨慎避免碰触到喉咙或刺激呕吐反射。
5. 确认位置- 用注射器轻轻抽取一小部分胃内容物,以判断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胃内容物通常为酸味或食物残渣。
- 可以进行X线检查,确保鼻饲管的位置正确,避免误导致插入气道或肺部。
6. 固定管道- 使用胶布或透明敷料固定鼻饲管,避免管道松脱或扭曲。
- 确保管道与患者面部或颈部的其他物品不发生摩擦或拉扯。
7. 饲料注入- 连接饲料泵或注射器至鼻饲管的连接口。
- 根据医嘱和饲料的要求设定饲料泵的速度或控制注射器的注射速度。
- 应保持患者舒适,并避免饲料过快或过缓。
8. 监测与护理- 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量、剩余饲料、心率、呼吸、血压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 定期观察鼻周围皮肤的情况,以防止发生红、肿、痛或溃疡等并发症。
-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感或并发症,应停止鼻饲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方法应根据医生指导和患者状况进行调整。
操作前请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以确保安全和正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饲技术与操作
一.目的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插管经历。
(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患者鼻腔状况,包括鼻腔粘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患者。
2.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一次性胃管、压舌板、50ml注射器一个,手电筒,治疗碗2个(分别盛有鼻饲液和温开水38-40摄氏度)镊子或止血钳、纱布、棉签。
(2)根据医嘱核对鼻饲液。
(3)携物品至患者床旁,为患者取舒适体味(一般取半坐卧位或坐位,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将治疗巾围于病人颌下,弯盘放置于方便取用处。
(4)检查胃管是否漏气或是否在有效期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一般成人长度:耳垂经鼻尖到胸骨剑突的距离,约45-55cm,儿童插入长度:为眉间至剑突与脐中点的距离,约为18-22cm.
(5)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首先清洗鼻腔,用无菌石腊油滑润胃管前段,沿选定侧鼻孔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内,一般有三种方法: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回抽,抽出胃液即可证实胃管在胃内,②置听诊器于病人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同时在胃内听到气过水声,③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6)选择合适位置固定胃管:一般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燥动病人要适当约束双上肢以免胃管滑脱,造成鼻粘膜损伤,每次鼻饲量不应超过200ml,间接时间不少于2h,鼻饲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8-40摄氏度。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插胃管和鼻饲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
(2)告知患者或家属鼻饲操作过程中的不适及配合方法。
(3)指导患者恶心时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
(4)指导患者在带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胃管脱出。
三注意事项
1.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插。
2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时约15厘米,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沿后璧滑行,插至所需长度。
3每天检查胃管插入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毫升时,应当通知医生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4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毫升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
5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6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普通管一周更换一次,硅胶管每月更换一次,每天进行口腔护理bid。
7更换胃管时应于当晚最后一次注食后拔出,翌日晨从另一侧鼻孔插入胃管,
8注入鼻饲液的速度不宜国快或过缓,以免引起病人不适,所有鼻饲液建议现配现用,防止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