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25。

合集下载

咏华山

咏华山

25.咏华山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

2.师:在登华山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登一登词语山。

先来登小山。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师:再来登大山。

师:老师建议,女生读一个,男生读一个,一起登上山去。

(男女生合作读)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寇准!(生齐答)有一天,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二、借文悟诗1.华山可是我们国家的一座名山,咱们一起去欣赏欣赏。

(播放录像)师: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很高)是呀,华山不仅非常高,还非常美。

(在黑板上画华山)课文中的寇准和先生跟大家的感觉是一样的,他们也觉得(出示句子),一起读——(啊!华山真高啊!)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华山的“高”师:那课文中都有哪些句子写出了课文的高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书道137页,边听老师读第二自然段,边找句子。

(1)学生听老师读。

(2)师:你都找到哪些句子?师:嗯,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课文中主要就是这些句子写出了华山的高大。

那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你知道吗?(指名发言)老师告诉你们,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

小朋友们,抬头看看这间多媒体教室,高不高?华山比它高多了,大约有六七百座这样的教室那么高,所以,我们说,一起读——啊!华山真高啊!(3)师:(出示图)看,华山像一座直插云霄的宝剑,越往上越高,越往上也越陡,(出示图)只有一条窄窄的小路通向山顶,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落下来,你们说,想要登上华山容易吗?是的,很不容易,来一起读这句话。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4)老师想问你们,平时咱们爬楼梯,如果让你爬一层两层你可能觉得很轻松,如果让你爬十层楼,你有什么感觉?如果让你爬五十层呢?是呀,可是华山可相当于七百层的大楼呢,要想爬上去一定是又累又不容易,这就是——变色,板书“艰难”。

一年级下册课文填空

一年级下册课文填空

1、春笋一()()雷,唤醒了()笋。

它们()()泥土,掀翻()(),一()一()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衣,像嫩()()的娃娃。

它们()着春风,在阳光中(),在()()里长。

一(),一节,又一()。

向上,向上,()向上。

2、雨点雨点()()池塘里,在池塘里睡()。

()()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

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

雨点落进()()里,在海洋里()()。

3、小池塘春风()()轻轻()了一口气,小()()就醒来了。

池塘里的水()一闪一闪的,像一()明亮的大眼睛。

池塘()的芦苇长起来了,像()()的睫毛。

白云倒映在()塘里,像一群白鹅。

()()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的气球。

()()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星星倒映在()()里,像()多闪亮的珍珠。

明亮的小()(),美丽的()眼睛,映出一个()彩的世界。

4、春到梅花山早春,()气()没有退(),满()的梅花就()()了。

盛开的梅花,你()着我,我()着你,像蓝天下的()()彩云。

那一朵一朵的梅(),晶莹透亮,散()出淡淡的清香。

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一到()()日,通往梅花山的()道上,便涌动着看()的人流,梅花山成了()乐的()()。

5、草原的早晨“啪!啪!”响亮的鞭声()破了黎明的()静。

铺满新绿的()()醒来了。

一只只()儿涌出了圈(),蹦跳着()()()边的草原。

()()们跨上骏马,追赶那欢()的()群。

远(),一群群()儿像朵朵()()在飘(),蓝天下()荡着()()人的歌声。

6、蘑菇该奖给谁清晨,兔妈妈出门采蘑菇,临()()嘱咐()()孩子要好好()()跑步。

晚上,兔妈妈()着一()篮蘑菇()(),对他们说:“()()今天谁()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小()兔得意地说:“今天我()()跑步()赛,得了第一名!”小白兔难为情地说:“今天我()()()()比赛,()在后面了。

”“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啦?”兔妈妈()。

咏华山

咏华山
huà

25咏华山
huá( 华丽 )

huà( 华山 )
sòng
kòu
宋代
寇准
yāo
七岁
dǐng
jiān nán
艰难
山腰间
jīn
山顶
zàn
yí n sòng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宋代 艰难
寇准 山腰间
七岁 山顶
情不自禁
吟诵
称赞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 跟先生去登华山。
艰难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
情不自禁: 抑制不住自己的 感情。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除了蓝天远远 近近的山都在 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 近,山腰间飘 着朵朵白云。
回首白云低。
先生听了是怎么 说的?为什么这样 称赞?
“好诗!好诗!”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赞美) (赞扬)
这首诗短短的20个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壮美,
它可真是一首好诗啊!难怪先生也要连连点头称赞呢。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啊!华山真高哇!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 的脚下。
前前后后 大大小小 来来往往 日日夜夜 ……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 飘着朵朵白云。
他们沿着山 路艰难地爬上 山顶。 啊!华 山真高哇!除 了蓝天,远远 近近的山都在 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 近,山腰间飘 着朵朵白云。

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

一年级语文教案咏华山

25 咏华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1.板书:华(hua)山,领读“华”,第四声。

2.简介华山:在陕西省的东部,华阴县城南,远远望去,它的样子好像花,所以叫华山。

名胜很多,是游览的好地方。

“华山自古一条路”,仅只南北一线,全程大约10千米。

解放后,曾经对山路进行过多次整修,并且加固了铁索,增添了安全设施。

3.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华山,相传神话故事《宝莲灯》中的劈山救母就发生在这里。

说说你看到的景色。

4.是啊,华山高而陡峭。

“咏华山”就是诗人用诗词等来抒写华山。

领读课题。

5.读了课题后,小朋友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质疑1.请大家带着疑问,把课文朗读一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3.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登华山》在文章中是排成两行的,但它属于第二自然段的一部分,所以不另外计算自然段。

4.出示生字词:山路自己与齐称赞沿着艰难山顶情不自禁吟诵寇准(3)各自拼读,找出平舌音和前鼻音的字。

平舌音的字:自、赞、诵前鼻音的字:赞、沿、难、禁、吟(4)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5)理解词义:①不用讲解的:山路:山间的路;自己:本人;艰难:困难;沿着:顺着。

②教者举实例讲:称赞: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

情不自禁:抑制不了自己的感情。

吟诵:有节奏地诵读。

③“与、齐”到精读训练时讲解。

(6)开动脑筋记生字:华间代岁与齐称①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者小结:换一换:华,“花”字去掉上面的“艹”,下面加个“十”。

课文《咏华山》教案范文

课文《咏华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华山的壮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华山的壮丽景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难读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咏华山》的文本和译文。

2. 与华山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僻字和难读字的拼音和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华山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出来。

3. 理解与讨论:(1)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难读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汇报与展示:(1)邀请学生进行汇报,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运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五、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咏华山》,注意生僻字的书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文,准备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评估他们对课文《咏华山》的熟悉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生僻字和难读字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如:1. 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否到位?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刻?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亲自体验华山的美景。

小学语文第二册课外拓展阅读篇目推荐

小学语文第二册课外拓展阅读篇目推荐

小学语文第二册课外拓展阅读篇目推荐第一单元识字1春天林焕彰春天怎么来?花开了,春天就从花朵里跑出来。

春天怎么来?草绿了,春天就从绿色里跳出来。

春天怎么来?我高兴了,春天就从我的心里飞出来。

识字2《世界第一运动——足球》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识字3竹叶小船竹林里的小溪很亮,亮得溪底的石子都快浮出水面了。

贪玩的风儿,摘下片片竹叶,抛到清亮的溪里,溪水托着这竹叶小船,七弯八拐地驶向远方。

一只红蜻蜓飞了过来,在小溪上盘旋着,一忽儿高。

一忽儿低,像一架直升机,给这支小船队护航。

在那片两头翘起的竹叶上,有一只花甲虫,它披着坚硬的盔甲,很漂亮,也很神气。

小船啊小船,载着竹林里的童话,驶向远方,把竹林和外面的世界连在一起。

选自《山和孩子的对话》识字4猜字谜有口听到声音,有就有本领;有毛能够飞走,有木不是大树。

打一字()谜底:支第二单元1、春笋《春天在哪里》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勇敢的小笋》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2、雨点欢迎小雨点来一点,不要太多。

来一点,不要太少。

来一点,泥土裂开了嘴巴等。

来一点,小菌们撑着小伞等。

来一点,小荷叶钻出水面等。

小水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

小野菊笑了,一点一个敬礼。

选自《山和孩子的对话》《小雨点这样想》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3、小池塘《我爱门前的小池塘》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荷塘晚会荷塘里正举行文艺晚会。

柔和的月光轻泻在水面上,荷香阵阵,清风徐徐。

晚会开始时,只见穿这绿色西服的男高音——青蛙,鸣起了气囊,呱呱地唱着欢快的歌;娇小的萤火虫们在空中跳起优美的集体舞;秀美的红蜻蜓低飞做滑翔表演;可爱的银鱼儿拨动着水藻,弹起了动听的乐曲……荷塘晚会真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选自《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4、春到梅花山《春天的花园》选自《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五色梅五色梅开出的花非常有趣。

一朵花是由多种颜色的小花组成的,黄、绿、橙、红、白,样子像一把花伞。

25咏华山

25咏华山

25 咏华山示范小学李素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

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2。

咏华山(齐读)2.学习生字“华”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二.预学新课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互学生字词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互学与展示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2)指名读。

(3)小结。

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

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苏教版小学语文背诵篇目汇总

苏教版小学语文背诵篇目汇总

小 学 语 文 三 年 级 091 ( 14.“东方之珠”
上 092 册 15.小露珠 093 ) 练习5
094
练习6
095
21.掌声
096
练习7
097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098
练习8
099
1.长城和运河
100
2.美丽的南沙群岛
101
3.庐山的云雾
102
练习1
103
5.雪儿
104 小 练习2
105
060
练习8
061
练习1
062
1.古诗两首《春雨》《春晓》
063
2.蚕姑娘
064
3.月亮湾
065
4.快乐的节日
066
练习2
067
5.雨后
068 小 练习3
069
学 语
9.母亲的恩情
070 文 12.木兰从军 二
071 年 练习4
级 072 ( 练习5
下 073 册 练习6 074 )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序 号
年级
001
练习1
苏教版小学语文背诵篇目汇总
课题
002
1.人有两个宝
003
2.升国旗
004
3.江南
005
4.我叫“神舟号”
006
小 学
练习2
007 语 5.家 文
008 一 6.东方明珠

009 级 7.秋姑娘的信

010 上 8.看菊花
011
册 )
练习3
012
练习4
013
9.大海睡了
014
练习5
3.燕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咏华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山的雄伟壮丽。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鼓励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师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登过山吗?都登过什么山呢?今天,老师要带
领大家去认识一座大山,它也是我国的一座名山.看看大屏幕,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多媒体出示华山图片,板书:华山,强调"华"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初识华山
1.听故事,标自然段序号.(关于华山呀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想听吗?汇报有几个自然段)
2.读故事,勾画生字并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也可向别人请教,力争把课
文读正确.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多媒体出示)
a.指名读正音
b.小老师教读 C.男女赛读 d.全班齐读
4.再读课文.要读流利,同时思考:课文讲了谁?什么时候去登华山?
5.指名汇报,师小结:课文讲了古时候七岁的小寇准和先生去登华山
的事。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感受华山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小孩和先生登华山时有什么感受?现在我们
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余生思考:他们是怎样登上山顶的?)
a.指名回答并找出相关语句。

(多媒体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
爬上山顶。

”理解”艰难“多媒体出示登华山路的图片,初识华山的咼并指导朗读。

b.师:他们登上山顶时发现华山真()啊!(板书"高",多媒体出示:
啊!华山真高哇!(齐读)师: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华山真高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并指导朗读)图片
1>.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啊!华山真高哇!)
(图片)2.>太阳显得那么近,(啊!华山真高哇!)3>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啊!华山真高哇!)
2.齐读相关段落(多媒体出示)
3.联系课文理解古诗大意。

华山真是太咼了,有资料显示华山咼2100多米,足有几百个我们这样的6层教学楼高呢!
4.学习古诗.(华山高大险峻,这登山的小孩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了
解"情不自禁吟诵"大意)他看着眼前的华山,不由自主地吟诵起
来:a.出示古诗,师朗诵b生自由朗诵并思考古诗的大意c指名回
答,尽量用前面课文中的句子;d.指名试着边读边加上动作。

全班一起来加上动作读诗。

e.背诵古诗。

7.学习课文后两自然段,了解寇准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学好语文用
好语文。

四•回顾总结,揭示课题。

小朋友想想我们今天学了个什么故事呢?先跟同桌说说,会说了就举手。

(指名回答,教师小结:课文讲了七岁的小寇准跟先生去登华山,
被华山的高大雄伟吸引,随即写下了一首在歌咏华山的诗。

所以我们
今天学的课文题目就叫作“咏华山”,用就是歌咏,赞美的意思。


书课题,全班齐读。

2.配乐朗诵课文.
五拓展。

1.登华山,咏华山。

随音乐放一组华山的图片,让学生夸一夸华山。

2.欣赏别的关于山的古诗.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