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咏华山

合集下载

宋代-寇准《咏华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寇准《咏华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宋代-寇准《咏华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诗作于寇凖早年。

其创作契机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寇凖小时候读书很用功,并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事物。

巍峨的华山离他家很近。

他七岁那年的春天,父亲带领他登华山,小寇凖高兴极了。

当他们登到华山高处极目远眺之时,只见渭水如带,群山皆小,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

小寇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这首五言绝句《咏华山》。

第二种说法:寇凖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凖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凖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这首五言绝句《咏华山》。

原文:
咏华山
宋代-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翻译: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登临顶峰,只有蓝天笼罩着华山之巅,群峰环绕,再没有山峰可与华山平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站在峰巅上,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注释:
〔华山〕五岳之西岳,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

山势险峻,是游览胜地。

〔与齐〕和它(指华山)一样高。

〔红日〕太阳。

25《咏华山》

25《咏华山》
师:请小朋友把你所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生:我们和寇准、先生一起爬上了山顶,看到远处和近处有很多的山。这些山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可真多啊!不过这些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像一条条美丽的丝带,又像棉花,又像羽毛……
山上有很多树,漫山遍野绿树成阴,抬头就能看到太阳,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连蓝蓝的天空都离我们很近了,华山真高啊!
我的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中的精彩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7、读读第二段,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诗句的意思。
8、交流。教师总结,引入诗句。
9、师生合作读第二段。
10、这么好的诗,你想把它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吗?(学生背诵古诗。理解“吟诵”,引导学生学着寇准的样子吟诵古诗。)
11、教师小结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
1、课件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小组交流:怎么记住这些字?
3、教师范写“称、岁”,学生描红。
五、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情况,自己为自己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导说话。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宋代寇准登华山七岁艰难山顶吟诵称赞
远远近近情不自禁
字音:师:谁能读准这些词语?朗读要求:读准确,声音响亮。
指名读,一二两组、三四两组比赛读。开火车读“称赞”。
师:看图,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可真多啊!不过这些山都在(生说自己的脚下)。看图上得知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寇准和先生的脚下,我们能看出华山很高!
师:什么比华山高?
生:蓝天!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太阳离他们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
师:你观察真仔细!同学们伸出手来摸一摸。平时我们看太阳,离我们远吗?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这是感叹句。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式。
“啊、哇”是感叹词,“!”是感叹号。 同学们能读好,相信你们也能 照样子说 好一句话。
再把课文中的感叹句读好,读出华山的高。
茉莉花真_____啊!
刘翔跑得真
呀!
______真_______啊!
华山这么高,爬上去一定不容易。从哪看 出?你能读出爬华山的艰难吗?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
爬华山究竟有多艰难?看看人们是怎么爬 的吧。通往华山的路陡峭崎岖,人们手 脚并用……
爬华山怎么样?读出爬华山的“艰难”。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
爬华山很艰难,但爬上去了,就可以看到 不一般的景色。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 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 间飘着朵朵白云。
齐间称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 /红日近,回/首 白云低。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分男女读。
同学们读得有节奏、有感情,这就是“吟 诵”。
吟诵:有节奏、有感情地读。
这么美的诗,你知道寇准是几岁时吟诵的 吗?
难怪先生要夸。你能学先生,夸一夸寇准 吗?
“好诗!好诗!”先生连 chēnɡ zàn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 己的脚下。
板书简笔画
太阳显得那么近 山腰间飘着朵朵 白云。
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太阳。 摸一摸自己的腰。山腰在哪? 画简笔画,三朵云表示很多云。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 间飘着朵朵白云。
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山,你最想干什么? (画,照……)
连点头 称 赞。
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用诗来 赞美华山就是咏华山。那么用诗来赞美 鹅呢?赞美柳呢?赞美梅呢?

咏华山译文及注释

咏华山译文及注释

咏华山译文及注释《咏华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歌,是他在游历华山时所写下的。

这首诗歌以华山的壮美景色为主题,描绘了华山的奇峰怪石、云雾缭绕、日出日落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本文将对《咏华山》进行译文及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首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一、译文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2.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3.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4.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注释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天高:指天空的高远。

云淡:指天空的云层不厚重。

望断:指远处的景物因距离过远而看不清楚。

南飞雁:指南方的候鸟在飞行中的景象。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华山上远眺天空和候鸟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抒发了他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

2.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长城:指中国古代的一座伟大的防御工事,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非好汉:指不到长城不算真正的勇士。

屈指:指用手指头数数,表示行程的长远。

二万:指行程的长度,表达了诗人在华山游历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卓越的成就。

3.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六盘山:指中国的一座山脉,位于华山以西。

高峰:指六盘山上的一座高山。

红旗:指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支持。

漫卷:指红旗在风中飘荡的景象。

西风:指来自西方的风。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缨:指古代武士佩戴的长绸带,是武士荣誉和地位的象征。

缚住:指掌握住,控制。

苍龙:指中国传统神话中的神兽。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抱负和追求,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和成功的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指天道的坚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君子:指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

自强不息:指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成长,永不停止。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君子精神的敬仰和追求。

6.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5《咏华山》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5《咏华山》

《咏华山》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文是苏教版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咏华山》说教材《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孩子欣赏华山景色时吟诗咱华山。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先生的夸奖。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孩子的年龄和姓名。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写爬山还是写山顶景观,都紧扣一句话:“华山真高啊!”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壮丽的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2课时,在第一课时中进行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并精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随课文学习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中继续精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进行巩固复习。

今天我主要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制订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说话练习、观察画面等方法来理解课文,体会古诗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对于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

说教法学法一、创设情境李吉林老师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情境,用多媒体、情境图等手段再现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华山有一个比较鲜明的感性认识。

二、读中感悟《语文标准》之“课标理念”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放在重要的位置,语感的形成重要途径就是读,因此在本课中引导他们在读中自悟,自己悟出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道理,读为主,并以情导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寇准咏华山原文及注释

寇准咏华山原文及注释

寇准咏华山原文及注释
寇准的《咏华山》原文如下: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首诗是寇准在小时候的宴会上即兴创作的。

当时,他的父亲大宴宾客,饮酒正酣,有一位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诗。

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的名篇。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注释:
- 只有:这里指华山。

- 无:找不到。

- 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 举头:抬起头。

- 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华山是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

山势险峻,是游览胜地。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咏华山原文赏析及翻译

咏华山原文赏析及翻译

咏华山原文赏析及翻译咏华山原文赏析及翻译1咏华山宋代: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译文及注释只有天在上,更(gèng)无山与齐。

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举头:抬起头。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译文及注释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注释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举头:抬起头。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赏析《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

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

“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

[寇准咏华山古诗原文]咏华山寇准

[寇准咏华山古诗原文]咏华山寇准

[寇准咏华山古诗原文]咏华山寇准咏华山寇准篇一:一年级咏华山课文原文《咏华山》一课叙述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华山的雄伟壮丽,下面是关于一年级咏华山课文内容的内容,欢迎阅读!咏华山课文原文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除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才七岁。

拓展: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雄伟壮丽。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2、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交流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2、小朋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3、交流:a:啊!华山真高哇!(1)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吧!(2)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围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2)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

(在原句中加点)(3)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孩儿情不自禁 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 代的寇准,那年才七 岁。
这个小孩儿就是宋 代的寇准,那年才七 岁。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kòu
suì
宋 代
jiān nán
沿着

jīn
山腰间
yí sòng n
山顶
chēng zàn
情不自禁
吟诵


宋代 艰难
沿着
寇准
七岁
山腰间 吟诵
山顶 称赞
情不自禁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 跟先生去登华山。
中间 时间 车间 民间
参与 与会 与众不同
对齐 整齐 看齐 百花齐放 齐心合力
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古 诗还有很多,请大家课后 搜集。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 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 于陕西)、北岳恒山(位于山西)、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南岳衡山 (位于湖南),其中泰山居首。五岳 景色各有特点,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 许多文人作家也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小孩儿情不自禁 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小孩儿情不自禁 地吟诵起来: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你能加上动作 吟诵这首诗吗?
“好诗!好诗!”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好诗!好诗!”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赞美) (赞扬)
huà
咏华山
huá( 华丽 )

huà( 华山 )
华山 姓华
华丽
中华
说一说:华山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kòu
寇准
咏华山
歌咏 赞美
寇准 北宋政治 家﹑诗人。为人 刚直,因多次直 谏,渐被皇帝重 用。少年时的寇 准,聪明好学, 从书本上学得许 多知识和道理。
sòng dài
yán
名称 称号 称呼 称赞
古代 年代 代办 时代 代表 现代

岁月 岁数 周岁 年岁 岁寒三友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想象他们艰难 爬山的样子。
(困难)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啊!华山真高哇!
啊!华山真高哇!
用“真”说一句话。
啊!华山真高哇!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 的脚下。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 的脚下。
前前后后 大大小小 来来往往 日日夜夜 ……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啊!华山真 高哇!除了蓝 天,远远近近 的山都在自己 的脚下。太阳 显得那么近, 山腰间飘着朵 朵白云。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