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咏华山
25《咏华山》

生:我们和寇准、先生一起爬上了山顶,看到远处和近处有很多的山。这些山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可真多啊!不过这些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像一条条美丽的丝带,又像棉花,又像羽毛……
山上有很多树,漫山遍野绿树成阴,抬头就能看到太阳,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连蓝蓝的天空都离我们很近了,华山真高啊!
我的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中的精彩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7、读读第二段,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诗句的意思。
8、交流。教师总结,引入诗句。
9、师生合作读第二段。
10、这么好的诗,你想把它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吗?(学生背诵古诗。理解“吟诵”,引导学生学着寇准的样子吟诵古诗。)
11、教师小结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
1、课件逐个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小组交流:怎么记住这些字?
3、教师范写“称、岁”,学生描红。
五、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情况,自己为自己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导说话。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宋代寇准登华山七岁艰难山顶吟诵称赞
远远近近情不自禁
字音:师:谁能读准这些词语?朗读要求:读准确,声音响亮。
指名读,一二两组、三四两组比赛读。开火车读“称赞”。
师:看图,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可真多啊!不过这些山都在(生说自己的脚下)。看图上得知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寇准和先生的脚下,我们能看出华山很高!
师:什么比华山高?
生:蓝天!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太阳离他们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
师:你观察真仔细!同学们伸出手来摸一摸。平时我们看太阳,离我们远吗?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这是感叹句。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式。
“啊、哇”是感叹词,“!”是感叹号。 同学们能读好,相信你们也能 照样子说 好一句话。
再把课文中的感叹句读好,读出华山的高。
茉莉花真_____啊!
刘翔跑得真
呀!
______真_______啊!
华山这么高,爬上去一定不容易。从哪看 出?你能读出爬华山的艰难吗?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
爬华山究竟有多艰难?看看人们是怎么爬 的吧。通往华山的路陡峭崎岖,人们手 脚并用……
爬华山怎么样?读出爬华山的“艰难”。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
爬华山很艰难,但爬上去了,就可以看到 不一般的景色。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 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 间飘着朵朵白云。
齐间称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 /红日近,回/首 白云低。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分男女读。
同学们读得有节奏、有感情,这就是“吟 诵”。
吟诵:有节奏、有感情地读。
这么美的诗,你知道寇准是几岁时吟诵的 吗?
难怪先生要夸。你能学先生,夸一夸寇准 吗?
“好诗!好诗!”先生连 chēnɡ zàn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 己的脚下。
板书简笔画
太阳显得那么近 山腰间飘着朵朵 白云。
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太阳。 摸一摸自己的腰。山腰在哪? 画简笔画,三朵云表示很多云。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 间飘着朵朵白云。
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山,你最想干什么? (画,照……)
连点头 称 赞。
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用诗来 赞美华山就是咏华山。那么用诗来赞美 鹅呢?赞美柳呢?赞美梅呢?
25咏华山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图
导入新课——学习生字——精读课文——拓展阅读——打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华山到底有多高?
a.找出相关的句子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教学内容
咏华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
第二段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目标达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范读课文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一下语文第八单元 课文25咏华山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பைடு நூலகம்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教学内容
一语下第8单元第4课咏华山课时2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3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
第二段。
教学难点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古诗《咏华山》

《咏华山》的作者—寇准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 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 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 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 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 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 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 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咏华山》的赏析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 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 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 峨高耸之非常。
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 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 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 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 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yǒng huà shán 咏华山
zhǐ yǒu tiān zài shàng 只 有 天 在 上, gèng wú shān yǔ qí 更 无 山 与 齐。 jǔ tóu hóng rì jìn 举 头 红 日 近, huí shǒu bái yún dī 回 首 白 云 低。
《咏华山》的赏析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
yǒng huà shán 咏华山
sòng kòu zhǔn 宋寇准
zhǐ yǒu tiān zài shàng 只 有 天 在 上, gèng wú shān yǔ qí 更 无 山 与 齐。 jǔ tóu hóng rì jìn 举 头 红 日 近, huí shǒu bái yún dī 回 首 白 云 低。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 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 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 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
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 半山腰缭绕弥漫。
咏华山古诗的意思

咏华山古诗的意思咏华山古诗仰攀西岳莲花茎,俯瞰黄河金鼓鳞。
黑水白云孤鸟没,莲峰苇海一僧行。
青岩壁削千人立,紫殿香焚万壑鸣。
长叹太平无事日,野泉今日亦生声。
黄河边上的莲花茎突兀挺拔、高耸入云,举目眺望,只见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一片苇海在风中飘荡,如同万马奔腾。
而莲峰在那茫茫苇海之上显得如此孤单。
这两句描写了华山险峻和莲花茎高大,直插云天的雄姿。
后面四句是说自己所看到的奇丽景象:翻滚的黑水像白练、碧玉一样,远处黑山之上的白云,就像芦苇一般,很快就在苍茫的天空中消失了。
但见寺内苍松翠柏之间,燃着一堆堆的长明灯,远远地传来僧侣们念经的声音。
清诗人黄人《登华山》诗云:“不可胜数奇胜景,朝昏观变满心胸”;清人何文焕《题华山图》有诗赞道:“到此方知太华奇,一重一掩一芙蕖”;清人吴璇《登华山》诗有:“到此方知天下小,若为空冀即天池”之语。
因为作者爬上了莲花茎,所以视野开阔,又因山势陡峭,所以感觉天小地平,能够俯瞰大地。
这些华山的险峻奇特景色,让诗人赞叹不已。
对于在艰难中跋涉的人来说,路途再遥远,也会走到尽头;所有问题都会解决,还有什么苦恼呢?正是由于有志向相同的同行者相互支持,才克服了重重困难。
后面两句讲诗人下山时的情景:眼前只有青青的石壁,洁白的云朵。
人迹罕至的幽谷里,只有孤单的白鸟在盘旋飞翔,人与动物的界限变得很模糊。
抬头仰望莲峰的崖壁,很陡峭,仿佛从峭壁直插云霄,望不到山顶,但却可以看见周围好多山峰。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使人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登上莲花峰,眼望东方,“鲁郡东石门,遥望不可知,苍苍森八桂,兹峰独如飞”的感受。
而登上莲花峰,确实是会产生飘然飞升,羽化登仙之感,即使诗人经历了世态炎凉,遭遇到仕途坎坷,仍然没有忘记这壮美的大自然。
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会减轻许多痛苦和烦恼。
全诗表现出诗人爱国的思想感情和顽强的意志。
写景写事耐人寻味,历来为读者所称道。
《咏华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咏华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咏华山》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在我们的小学语文学习中,有很多优美的诗文,其中《咏华山》就是一篇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咏华山》这首诗的作者是寇准。
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名臣,他自幼聪慧过人。
据说,写这首诗的时候,寇准还只是一个小孩子。
华山,那可是一座雄伟壮观、高耸入云的大山。
它位于陕西省华阴市,以险峻奇绝而闻名于世。
华山的山峰陡峭,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像巨人昂首挺立。
当你站在山脚下仰望华山,会被它那磅礴的气势所震撼。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出了华山高耸入云的姿态。
在这世上,只有蓝天在华山的上头,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了。
想象一下,小小的寇准站在华山之巅,望着四周,眼中只有广阔的蓝天和脚下的华山,那种景象是多么令人惊叹!他用如此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就把华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准抬头看,觉得红红的太阳离自己是那么近,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回头看,白云都在自己的脚下,显得那么低矮。
这两句进一步烘托出了华山的高大,也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站在华山顶上的那种奇妙感觉。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学习《咏华山》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华山的壮美景色,还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它让我们明白,观察事物要仔细,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精彩的诗句,也激励着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我们还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韵味无穷。
我们可以学习诗人如何运用精准的词汇来描绘景象,如何用巧妙的构思来表达情感。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图片或者视频,更加直观地感受华山的雄伟。
还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这样能让我们对诗的认识更加深刻。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接触大自然,去观察高山、河流、花草树木,培养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
《咏华山》的全诗大全

《咏华山》的全诗大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咏华山》的全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咏华山》的全诗是什么诗文内容,由本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咏华山》的全诗是什么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备课
备课教师备课单位
课题25、咏华山课型新授
审核人年级一年级编号
导学目标
个性化修改补充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
个偏旁。
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预习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
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学习指导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
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
然段。
4、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
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6、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7、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自由读,指名读。
8、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
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
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达标测验
1、读一读,组词语。
问()写()你()
间()与()称()
2、有感情的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小孩儿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
只有(),更无()。
举头(),回首()。
(2)这个小孩就是宋代的寇准,那年()。
材料补充
华山:五岳之一,也称西岳。
在险西华阴县南。
因其西有少华山,故又称太华山。
寇准(961——1023),字仲平,北宋下邦(今险西渭南)人。
官至宰相,政声很好。
幼时聪明好学。
教后感:
对本教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