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案二则

合集下载

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中药方剂

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中药方剂

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中药方剂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是指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

1.桃仁红花汤桃仁红花汤是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方剂,主要成分包括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

桃仁红花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症状,如肿胀、疼痛等。

2.三七决明汤三七决明汤是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方剂,主要成分包括三七、决明子、蒲公英等。

三七决明汤具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症状,如疼痛、坏疽等。

3.当归四逆散当归四逆散是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川红花、穿山甲、当归、赤芍等。

当归四逆散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症状,如肿胀、痛感等。

4.当归花蛇七汤当归花蛇七汤是一种用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红花、蛇七、穿山甲等。

当归花蛇七汤具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改善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症状,如疼痛、坏疽等。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方剂只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对于严重的病情仍需要结合其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使用中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时,应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和剂量。

此外,除了药物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还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辅助治疗和预防:1.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防止血液在下肢积滞。

2.穿着适合的袜子或弹力绷带,可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的产生。

3.饮食上应注意控制盐的摄入,减少水肿的发生。

总之,中药方剂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结合其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及辅助治疗措施,全面综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和症状。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深静脉血栓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深静脉血栓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深静脉血栓桂枝茯苓丸源出《金匮》,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各等分,白蜜和丸而成,为化瘀消癥,治妇人癥痼之方,临床可用于多种瘀血病症。

笔者用本方加味,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多例,疗效满意。

1.?验案举隅肖xx,男,70岁。

初诊日期:2014年10月 15日。

患者病左下肢肿胀疼痛1年余。

初但小腿肿胀,沉重疼痛;后渐上延,胫肿过膝。

站立或行走后加重,抬高患肢休息可缓解。

曾多次住院治疗,经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

予疏血通、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等活血抗凝效不显,病情有向上发展趋势。

诊见患肢肿胀发热,肤色暗红,青筋显露,浅静脉扩张。

测髌骨上15cm处周径,左43cm,右41cm;髌骨下10cm处周径,左40cm,右32cm。

腓肠肌压痛,霍曼氏征阳性。

舌紫黯,苔滑,脉涩。

西医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医诊断:脉痹、水肿。

辨证为血凝脉中,瘀水互结。

治以通调血脉,祛瘀行水。

方选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10g,茯苓10g,牡丹皮10g,赤芍药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0g,,水蛭3g(为末冲兑),土鳖6g,炮山甲6g。

水煎,日一剂,分温再服。

嘱穿弹力袜,抬高患肢;注意保暖,避免下肢受寒。

二诊(11月5日):患肢肿胀渐消,大腿肿胀已不显。

测髌骨上15cm处两侧周径相差﹤1cm;髌骨下10cm处周径,左38cm,右32cm。

腓肠肌压痛消失,霍曼氏征阴性。

舌转淡红,苔白,脉弦。

病情好转,续进前方。

三诊(11月25日):患肢肿胀明显消退。

髌骨下10cm处左右周径相差4cm。

病既显效,效不更方,守方续服。

四诊(12月15日):患肢肿胀大消,两侧小腿周径相差2cm。

肤色皮温已正常,浅静脉不显扩张。

病欲向愈,予前方去炮甲,余药不减。

后一月复诊,患肢肿胀已不显,两侧小腿周径相差﹤1cm。

病情痊可,予前方炼蜜为丸善其后。

2.?临证体悟下肢深静脉血栓为常见周围血管病。

缘由静脉壁损伤,血液淤滞及高凝状态所致。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

复正 常 , 进 步率 ≥7 0 % 。有 效 : 临床 症状 、 体 征减 轻 , 但 仍 遗 留部 分 症 状 、 体征 功 能 障 碍 , 进 步 率 ≥3 0 %。 无效 : 治疗 前后 临 床症 状 、 体 征无 变 化 或 加 重 , 进 步
率 < 3 0 %。
6 结 果
1 一 般资料
再依每型 病机 侧 重辨证 用 药。结果 : 临床 治愈 3 1例 , 显 效
1 5例 , 有效 1 3例 , 无 效 l例 , 有效率为 9 8 . 3 3 %。结论 : 中医 药辨证治疗下肢 深 静脉 血栓 形成 效果 理想 , 有 较 好 的 临 床
床疗效。方法 : 将 6 O例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患 者 按 照 中 医
辨证分型分为脉 络 湿热 证、 脉 络湿瘀 证 、 脾 胃湿 阻证 3型,
产 术 的依赖 , 发 病 率 呈 上升 趋 势 。下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 成并 发症 发病 率 较 高 , 甚 者 可并 发肺 栓 塞 危 及 患 者 生命 。2 0 1 1年 2月一2 0 l 3年 5月 , 笔 者 采用 中医 药 辨证 治疗 下肢 深部 静脉 血栓 形成 6 0例 , 总 结报 道 如下。
中 医研 究
2 0 1 4年 6月 第2 7卷 第 6期
T C M R e s . J u n e 2 0 1 4 V o 1 . 2 7 N o . 6
准字 H1 0 9 3 0 1 9 8 , 0 . 2 5 g / 片) , 0 . 2 5 g / 次, 3次/ d , 口 服; 同时 给予 颤止 方 , 药 物组 成 : 桃仁 9 g , 红花 9 g , 熟地 黄 2 5 g , 山茱 萸 1 2 g , 黄芪 3 0 g , 党参 1 5 g , 天麻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

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孙会斌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今天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屈时疼痛加重,胫足踝水肿。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侧紫绀,皮温增高。

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扩张充盈,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

(3)个别病例可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面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

(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

(5)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证候诊断:1.急性期(1)湿热下注证: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肤色黯红而热,青筋怒张,按之凹陷。

伴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血瘀湿重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

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2.慢性期(1)血瘀湿阻证:患肢肿胀,活动后加重,痛有定处,皮色黯红,青筋怒张。

舌质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沉细或沉涩。

(2)气虚湿阻证:下肢肿胀日久,朝轻暮重,活动后加重,休息抬高下肢后减轻,皮色略暗,青筋迂曲;倦怠乏力。

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血管外科疾病,带来严重的危害性,侵害到患者下肢的健康,导致患肢严重肿胀,局部产生疼痛以及沉重等症状,带给患者特别多的不便,各位朋友要重视疾病的发生,积极展开药物治疗工作,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了解一下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中成治疗方剂。

1、当归四逆汤,可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本方剂的药物组成有当归、细辛、通草、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等,患者每天遵医嘱服用本方一剂,分为两次服用,能起到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疗效,也可以随症进行加减,治疗效果特别明显,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

2、阳和汤,方剂药物有肉桂、白芥子、熟地、生甘草、麻黄、姜炭、鹿角胶等,该方剂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起到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的功效,患者应当按时服用治疗方剂,遵医嘱每天一剂,将所有药物加入适量生水后进行煎煮,合理用药才能缓解患者的不适。

3、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这是一种疗效明显的治疗方剂,方剂主要成分有熟地、枸杞、山茱萸、杜仲、肉桂、甘草、山药、制附子、川芎、白芍、当归、桃仁、红花等,坚持用药能起到温补肾阳、活血化瘀的疗效,患者朋友合理使用本方剂,注意合理用药,遵医嘱服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干扰到患者的生活,严重危害到下肢静脉的健康,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伴有较多的不适出现,提醒大家要将下肢深静脉血栓警惕起来,重视药物治疗工作,希望上述中的三种治疗方剂可以帮助到大家,除此之外还要多休息,切记不可以负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断方案一、诊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边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四界中西医结合周边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1995年,福建三明)讨论修订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原则(一)急性期:(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慢性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慢性期具备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后期静脉血液逆流,浅静脉怒张或曲张,活动后肢体凹陷性肿胀、胀痛,浮现营养障碍变化;皮肤色素沉着,瘀血性皮炎,瘀血性溃疡等。

结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声多普勒、静脉血流图和静脉造影等,可以确诊。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取口服汤剂1、血瘀湿热型病变在髂股静脉时,下肢肿胀疼痛发热,皮色苍白或紫绀,扪之灼热;舌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涩数。

病变在小腿深静脉时,腓肠肌胀痛,触痛,胫踝肿胀,行走困难,可伴低热。

辨证分析:久坐卧制动,或手术、外伤损伤,气血瘀滞,湿热乘虚入侵,则肢体肿胀疼痛,固定不移;瘀久化热,则发热:舌暗或有瘀斑、脉涩而数为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理气活血清热利湿。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三妙散加减。

2、血瘀气虚型患肢肿胀,日久不消,按之木硬而无明显凹陷,沉重麻木,皮肤发紫或苍白,青筋显露;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辨证分析:病程日久,耗伤气血,气血瘀滞,故患肢肿胀日久不消,青筋显露;气血瘀滞,肌肤失养,则患肢麻木,按之木硬;气血亏虚则倦怠乏力;舌淡有齿痕或瘀斑、苔薄白、脉沉涩皆为气虚血瘀之象。

治法:活血益气通阳。

方药:通络活血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依照病情选取活血化瘀作用药物(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三、防止办法(一)基本防止办法嘱患者人尽早开始经常足和趾积极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嘱家属进行下肢按摩。

(二)经络系统中频、艾灸及推经中医经络系统是运营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通路。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经方案例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经方案例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经方案例
夏某,男,82岁,荥阳人。

有20年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病史,在省市级多家医院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下肢水肿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下肢水肿胀痛,皮肤暗青紫,肢体沉重,倦怠乏力,舌质黯红,苔黄腻,脉沉弱。

检查:Homans征阳性;血液学检查:抗凝血酶减少,蛋白C及蛋白S缺乏。

辨为水血瘀热夹气虚证,治当泻热逐水,活血化瘀,给予大黄甘遂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大黄12g,甘遂6g,阿胶6g,桂枝12g,白芍12g,茯苓12g,桃仁12g,牡丹皮12g,海藻30g,红参10g,炙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分3服。

二诊:下肢胀痛减轻,大便溏泄,1天1次,减大黄为10g,以前方6剂。

三诊:下肢水肿减轻,大便仍溏泄,减大黄为6g,以前方6剂。

四诊:苔黄腻基本消退,以前方6剂。

五诊:皮肤紫暗好转,下肢水肿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

六诊:诸证较前均有明显好转,以前方治疗180余剂,病情稳定。

检查:Homans征弱阳性;血液学检查:抗凝血酶及蛋白C及蛋白S基本接近正常。

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3g,每日分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点评】根据下肢酸困胀痛、皮肤暗青紫辨为水血瘀结,再根据肢体困重辨为水气阻滞,因舌质黯红,苔黄腻辨为水热胶结,又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水血瘀热夹气虚证。

方以大黄甘遂汤泻热逐水;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红参大补元气,化气帅血,海藻软坚散结消肿,炙甘草益气和中缓急。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案二则

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案二则
1次 ,皮 肤 色 素 沉 着 稍 淡 ,未 明 显 减 退 。舌 质 暗 红 、 苔黄 而 干 ,脉 数 。按原 方 7剂后 , 自诉 明显好 转 ,下 肢未 再有 肿大 及 牵 拉感 。舌质 暗 红 、苔 白,脉 数 。继
服 5剂 后 ,复 查 B超 未 见 血 栓 形 成 , 遂 停 药 。
间 口干 、汗 出 。舌 质 暗 、苔 薄 而 干 ,左 右 关 脉 弦 数 。 证属 气 滞 瘀 阻 、 阴液 耗 伤 。治 拟 行 气 止 痛 、活 血 化
瘀 、佐 以养 阴 。处 方 :川 楝 子 、 生 地 各 1 2 g ,地 龙 、
参 、鸡血藤 各 3 0 g ,木 瓜 、 当归 、泽泻 各 2 0 g ,地龙 、
按 :股肿 之 病 位在 筋 ,其 脏 在 肝 ,气 滞 则 血 瘀 ,
故 患者 下 肢 皮 肤 色 素 沉 着 ,此 为 脉 道 损 伤 离 经 之 血
也 。投 四妙 勇安 汤加减 。方 中金 花银 、生 大黄 泻 火 解 毒 、逐瘀 通 经 、釜 底 抽 薪 以去 其 热 毒 ,地 龙 、水 蛭 、 鸡 血藤 、当归 以活 血化 瘀 ,玄 参 、木 瓜 、泽 泻 清热 利 湿 ,并 引离经 之血 回归 脉 道 ,使 肿 消血 宁 ,甘 草 调 和
柱简便 的乙腈一 水溶 液 系统 。
下肢 深静 脉血栓 形成 是 由各 种 原 因所 致 下 肢静 脉
许 某 ,男 ,6 4岁 。2 0 1 3年 1 0月 1 3日初 诊 。患 者 2年前 因下 肢疼痛 于 当地 医院 就诊 ,诊 为 下 肢深 静
血流 缓慢 。笔 者从 医多年 ,现 举 医案 2 则。
1 张某 案 如治 张某 ,男 ,2 4岁 。2 0 1 2年 1 0月 1 2日初 诊 。 患者 2周前 因右下肢 胭 窝处疼 痛 、行 走 困难 。B超示 : 右下 肢胭静 脉 及 股 静 脉血 栓 形 成 。经 抗凝 溶 栓 治 疗 2 周后 ,症状 稍 减轻 ,下 肢 胀 痛 明显 ,难 以行 走 ,伴 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案二则
莫中林
浙江嘉兴市海盐县横港卫生院浙江嘉兴314000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案中医辨证论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各种原因所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通过血液循环流回心脏的血量减少,血液呈高凝状态,淤积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

属于中医“股肿”范畴,笔者从医多年,参以古大家之论,举医案二则,与同道共享。

1张某案
张某,男,24岁,2012年10月12日初诊。

患者2周前因右下肢腘窝处疼痛,行走困难,于当地医院就诊,B超示:右下肢腘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予以抗凝溶栓治疗两周后,B超示同前,症状稍减轻,要求出院治疗,寻
中医治疗。

刻证:下肢胀痛明显,难以行走,站立时胀痛明显,腘窝处稍肿,按压痛,下肢未见明显肿大,伴夜间口干,汗出,二便可,夜眠可,舌质暗苔薄而干,左右关脉弦数,证属气滞瘀阻,阴液耗伤。

治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佐以养阴。

处方:川楝子、生地各
12g ,
地龙、水蛭各15g,柴胡、川芎、当归、枳壳、三棱、莪术、麦冬各9g,炙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5剂后,二诊:自诉下肢已未胀痛,能行走,腘窝处已不肿大,口干稍好转,盗汗好转,但下腹有隐痛,大便稀,再以原方调治,以养阴为主,佐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处方:生地、麦冬各15g,地龙、水蛭各12g,川楝子、柴胡、川芎、当归、枳壳、三棱、莪术各9g,炙甘草6g。

5剂好,症状全消,下腹已无隐痛,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滑,右关脉缓,左关微弦。

继服5剂二诊处方,后复查B超示:右侧下肢深静脉未见血栓形成。

按:《诸病源候论》曰:“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

”血之运行,听命于气,
故曰:“气为血之帅”,因此,气分受伤,或气虚不畅,则血瘀形成。

又《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故而,股肿之病位在筋,其脏在肝,气滞则血瘀,血瘀于下肢之脉则股肿形成。

治疗以川楝子、地龙为君,走肝经而行气血,水蛭破血不伤气为臣,故而张锡纯赞此药:“存瘀血而不伤新血,于气分丝毫无损,而血瘀默然于无形,真良药也”。

柴胡升举阳气,助君药以行气血,川芎、枳壳行气活血,化痰軟坚,三棱破血,莪术破气,共助血瘀之散,生地清热凉血,麦冬养阴使行气活血而不伤阴,当归补血活血使瘀去而不伤血,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故而其效甚佳,然川楝子苦寒,有小毒,量大则伤脾,故而5剂后气行而血瘀化,略微伤脾伤阴,故下腹隐痛,而大便稀,2诊时减其量、减其毒,以上方剂药性较猛,故而不易久服。

2许某案
许某,男,64岁,2013年10月13日初诊。

患者2年前因下肢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诊为下
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抗凝溶栓治疗,后久服华法林抗凝,未见好转,遂
寻中医治疗。

刻证:左下肢肿大明显,按之光亮,小腿内侧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皮色偏紫光亮,行走后略缓,但长时间有牵拉感,大便干结,常数日1次,舌紫暗苔黄黑,脉疾,证属邪热之毒瘀结,治拟清热解毒,泻下攻积,逐瘀通经。

处方:金银花、玄参、鸡血藤各30g,木瓜、当归、泽泻各20g,地龙、水蛭、生大黄各12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服。

5剂后,二诊:自诉肿大明显消退,行走无牵拉感,大便日1次,皮肤色素沉着稍淡,未明显减退,舌质暗红,苔黄而干,脉数。

按原方7剂后,三诊:自诉明显好转,下肢未再有肿大及牵拉感,舌质暗
因而处方乃四妙勇安汤加减,用大量金银花泻火解毒,生大黄即能泻火解毒,又能积,逐瘀通经,乃治病之魁宝之药,以釜底抽薪之法去其热毒,地龙、水蛭、
当归以活血化瘀,化瘀血而生新血,玄参、木瓜、泽泻清热利湿,并引
回归脉道,使肿消血宁,甘草调和诸药,为釜底抽薪之良方。

泻下攻鸡血藤、离经之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