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简史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机发展简史

我国电机发展简史1949年全国总装机184.83万千瓦,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电机修理厂;1958年上海电机厂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汪耕院士);1999年中科院电工所(顾国彪院士1958年开始研究)东方电机厂(饶芳权院士)合作用蒸发冷却改装成功李家峡400MW 水轮发电机的4 号发电机;2003年已达3.9亿千瓦,为1949年的211倍,形成了以上海,哈尔滨及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集团为骨干的制造企业群.但人均装机容量不到0.3千瓦,我国年人均用电量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3 .我国中小型电机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300多家,生产的电机产品有300多个系列.近l 500个品种。
1997年我国中小型电机产量约为25 288MW,1998年约为42 505MW,1999年约为42 O00MW。
电动机出口量约l为7 O00MW。
可以看出1998年较1997年电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到I999年电机产量略有下降,企业负债持续攀升.效益不断下滑,行业整体形势有所下降。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国家宏现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我国电机产品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移,出口产品结构也逐步趋向于市场化和台理化。
我国300多个中、小型电机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企业寥寥无几,在国家开发西部的大好机遇里对电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另外我国加入WTO后可将国内一部分富裕的电机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击,也是发展的一条出路。
在国际市场上,电机是机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的贸易额约35亿美元中、小型电机行业单机出口产品主要为交流电动机、交流发电机及直流电动机。
目前我国常年为出口生产的厂家达40家左右,出口的地区及国家达60多个,主要分布情况是东南亚最多,其次是欧洲及美国、日奉、加拿大等国。
据中、小电机行业近80个企业调查.产品出口产量为1996年3 917.4MW,1 9 9 7年4 6 3 8MW 、1 9 9 8年4456MW。
电磁学发展简史

电磁学发展简史07 电联毛华超一.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
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
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
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
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
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
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
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
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
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
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
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
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2 电气工程概论_第二章_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技术

牵引电 动机
电传动内燃机车动力关系示意图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
20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三、电机的应用领域(续)
3、交通运输业
内燃机—电力 推进:
3)船舶
舰船内燃机—电力推进感应电动机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 2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第二章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技术
一.电机的作用与发展简史 二.电机的分类与结构 三.电机的应用领域 四.电动机的选用与运行控制 五.电机学的研究内容 六.电器的发展历史 七.电器的分类 八.高压电器 九.低压电器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三、电机的应用领域(续)
3、交通运输业
6)磁悬浮列 车驱动
图2-25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
25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三、电机的应用领域(续)
3、交通运输业
7)直线电动 机轮轨车辆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
26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一、电机的作用与发展简史
电机的作用
电能的生产、 传输和分配
发电机 变压器
……
驱动各种机 械和装备
电动机 机床 水泵 ……
控制电机
阀门控制 火炮控制 计算机 ……
电气工程专业导论
2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电气发展史

电力电子器件发展简史各种产品设备对电源的不同要求,催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涌现,又发展了电力电子技术。
早在1900年,美国纽约地铁为了从交流电网中获取直流电源给地铁列车供电,就开始采用机械整流器的方法。
由于机械整流器是旋转的,且整流用的电接触部分是相对运动的,因而存在高损耗、大维修量等诸多问题,促使人们研究其他更好的技术来实现电源的变换,特别是以1948年发明晶体管为代表的半导体技术。
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GE)发明了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CR),后被国际电工学会正式命名为晶闸管(Thyristor)。
可控硅于1960年正式供应市场。
由于可控硅是PNPN结构,具有更低的导通压降,又是可控的器件,因此它的发明被称为电子学的第二次革命。
从现代角度来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内涵,晶闸管可以说是第一种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它开启了电力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1981年,IGBT诞生了。
由于其驱动损耗小、通态压降低、开通和关断时不必采取额外的措施来限制电流电压变化率,因此IGBT自投放市场以来,比起先前的各种可关断器件,更受到使用者的青睐。
通过不断改进结构和工艺,现在容量已经达到6500V/2400A。
混合型器件不断得到开发,1987年开发出了静电感应晶体管(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 SIT)和静电感应晶闸管(Static Induction Thyristor, SITH),1988年开发出MOS控制晶闸管(Mos Controlled Thyristor, MCT),1991以后年开发出不同的发射极开关的晶闸管(Emitter Switched Thysistor, EST),1996年开发出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ntegrated Gate Commutated Thyristor, IGCT),1998年开发出注入增强门极晶体管(Injection Enhancement Gate Transistor, IEGT),等等。
电磁学发展简史

电磁学发展简史一.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早期的电磁学研究比较零散,下面按照时间顺序将主要事件列出如下:165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在对静电研究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
1720年,格雷研究了电的传导现象,发现了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静电感应现象。
1733年,杜菲经过实验区分出两种电荷,称为松脂电和玻璃电,即现在的负电和正电。
他还总结出静电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性排斥,异性相吸。
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图1)的穆欣布罗克和德国的克莱斯特发明了一种能存储电荷的装置-莱顿瓶,它和起电机一样,意义重大,为电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实验工具。
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放电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明了避雷针。
1777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研究毛发和金属丝的扭转弹性而发明了扭秤,如图2所示。
1785-1786年,他用这种扭秤测量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并且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得到启发,用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电荷相互作用力与距离的平反成反比的规律,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
图2在早期的电磁学研究中,还值得提到的一个科学家是大家都已经在中学物理课本中学过的欧姆定律的创立者-欧姆。
欧姆,1787年3月16日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
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
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
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
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
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并且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第01讲电机学概述

M
低 电 压 动 配 机 电 线
电机是各个行业不可缺少的设备或元件。 工业动力。 交通运输动力。 农业动力。
文教医疗动力。
国防动力及测控元件 。
家用电器动力。
各种自动化系统中的测控及执行元件。
3. 电机的分类
电机按功能分类。
发电机 : 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电动机 : 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4. 电机学课程特点
专业基础课
电机专业:从事电机设计制造,必须学电机学。
发电专业:从事电能的生产,必须学电机学。
自动化专业:从事电能的控制,必须学电机学。 高压专业:从事高电压输电线路的设计等。 绝缘专业:从事绝缘材料的研究。 电器专业:电力系统的各种开关电器等。
电测专业:从事电力系统的测控等。
发展壮大
单机容量不断提高; 重量不断减轻,尺寸不断缩小;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 现代设计,制造及控制技术的应用。
单机容量的不断提高
进入20世纪,大型工业企业不断集中,使得发电机的容量随 着工业发展的要求而不断提高。 以汽轮发电机为例,在1900年,汽轮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不超 过5000kVA,到1920年,汽轮发电机容量已经达到 50000~60000kVA。 在1937年,应用空气冷却的汽轮发电机的容量已经达到10万 kVA。应用氢气冷却后,汽轮发电机的容量便上升到15万kVA。 随后电机的冷却技术不断发展,表现为在导体内部用气体冷 却或液体冷却。1956年制成 20.8万kVA的汽轮发电机,采用了 定子导体水内冷,转子导体氢内冷。在1960年汽轮发电机的容 量又上升为32万kVA。不久,汽轮发电机的容量久突破了100万 kVA。 目前汽轮发电机的容量已达到600~1000万kVA。
电子技术发展简史

电子技术发展简史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
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
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
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
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
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
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
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
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
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
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 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 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
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可逆性的原理。
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 - 楞次定律)。
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
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 - 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
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采用了三相输电线。
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电机简史及发展趋势解读

IT专题课程报告题目:电机简史及发展趋势姓名:学号:同组学生:xx大学XX学院二零一三年四月电机简史与发展趋势摘要本文通过电机的发展史和现状分析,结合电机发展的特点,对电机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和构想,并具体阐述了部分新兴电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机;简史;发展1电机发展史1.1直流电机的产生与形成1.1.1世界上第一台电机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θF sinIBL1821年9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久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机。
1.1.2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1831年,法拉第利用电磁感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这台发电机制构造跟现代的发电机不同,在磁场所中转动的不是线圈,而是一个紫铜做的圆盘。
圆心处固定一个摇柄,圆盘的边缘和圆心处各与一个电刷紧贴,用导线把电刷与电流表连接起来;铜圆盘放置在蹄形永磁体的磁场中,当转动摇柄使铜圆盘旋转起来时,电流表的指针偏向一边,电路中产生了持续的电流。
1.1.3振荡电动机1831年夏,亨利对法拉第的电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该装置的运动部件是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电磁铁,当它们端部的导线与两个电池交替连接时,电磁铁的极性自动改变,电磁铁与永磁体相互吸引或排斥,使电磁铁以每分钟75个周期的速度上下运动。
亨利的电动机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展示了由磁极排斥和吸引产生的连续运动,是电磁铁在电动机中的真正应用。
1.1.4第一台能产生连续运动的旋转电动机1832年,斯特金发明了换向器,据此对亨利的振荡电动机进行了改进,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运动的旋转电动机。
后来他还制作了一个并励直流电动机。
1.1.5雅可比的电动机1834年,德国的雅可比在两个U型电磁铁中间,装一六臂轮,每臂带两根棒型磁铁,通电后,棒型磁铁与U型磁铁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带动轮轴转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交流电机的产生与形成
直流在传输中的缺点:电压越高,电能的传输损失越小,但高压直流发 电机困难较大,而且单机容量越大,换向也越困难,换向器上的火花使 工作不稳定。因而人们就把目光转向交流电机。 1824 年,法国人阿拉果( D.F.J.Arago)在转动悬挂着的磁针时发现 其外围环上受到机械力。 1825 年,他重复这一实验时,发现外围环的转 动又使磁针偏转,这些实验导致了后来感应电动机的出现。
IT 专题课程报告
题目:电机简史及发展趋势 姓名 : 学号 : 同组学生:
xx 大学 XX 学院
二零一三年四月
1
电机简史与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通过电机的发展史和现状分析 , 结合电机发展的特点 , 对电机的 未来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和构想 , 并具体阐述了部分新兴电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机 ; 简史;发展
2
1 电机发展史1.1 来自流电机的产生与形成1.1.1 世界上第一台电机 1820 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 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
F IBL sin θ 1821 年 9 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久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 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 机的实验室模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机。 1.1.2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 1831 年,法拉第利用电磁感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 ─法拉第圆盘发电机。这台发电机制构造跟现代的发电机不同,在磁场 所中转动的不是线圈,而是一个紫铜做的圆盘。圆心处固定一个摇柄, 圆盘的边缘和圆心处各与一个电刷紧贴,用导线把电刷与电流表连接起 来;铜圆盘放置在蹄形永磁体的磁场中,当转动摇柄使铜圆盘旋转起来 时,电流表的指针偏向一边,电路中产生了持续的电流。 1.1.3 振荡电动机 1831 年夏,亨利对法拉第的电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 该装置的运动部件是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电磁铁,当它们端部的导线与 两个电池交替连接时,电磁铁的极性自动改变,电磁铁与永磁体相互吸 引或排斥,使电磁铁以每分钟 75 个周期的速度上下运动。 亨利的电动机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展示了由磁极排斥和吸引产生 的连续运动,是电磁铁在电动机中的真正应用。 1.1.4 第一台能产生连续运动的旋转电动机 1832 年,斯特金发明了换向器,据此对亨利的振荡电动机进行了改进, 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运动的旋转电动机。后来他还制作了 一个并励直流电动机。 1.1.5 雅可比的电动机 1834 年,德国的雅可比在两个 U 型电磁铁中间,装一六臂轮,每臂带两 根棒型磁铁,通电后,棒型磁铁与 U型磁铁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 用 ,带动轮轴转动。 1.1.6 直流发电 1882年,德国将米斯巴哈水电站发出的 2 千瓦直流电通过 57 千米 1500~ 2000 伏电线输送到慕尼黑,证明直流远距离输电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