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附200例报告)
探讨高频彩超对皮肤软组织血管瘤诊断价值

图像 经后期处理后 由 2位高年资经验丰富副主任级影响 医师进 显著 , 然值得注意的是 , C D F I 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特别是对
2 . 1诊 断结果 本组 4 0例 患者均得 到典 型的超声 声像 图 , 管瘤 的诊断率的 目的。 并得到 明确诊 断 , 病 变部 位以颈面部 为主 , 其 次为 四肢 , 患者 多 参 考 文 献
行观察 , 在行 C D F I 扫描 时, 将 血流速度量设置成最低水平 , 所 的 行双盲阅片 , 做出相应的诊 断结果 , 并 总结分析声像 图特征 。
2 结 果
综上所述 , 高频彩超在皮肤软组织 血管瘤诊断 中临床 价值 仪器 的分辨率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 ,因此 在基层医院的开展较为 困难 , 还需展开进一步 的发展与研究 , 以达到提高皮肤软组织血
发生异常增殖而导致的血管 畸形 , 一 般将 其分成毛细血管瘤 、 海 瘤 1 4 例, 混合血管瘤者 8 例 。其声像图特征为 : 肿块 内部存在实 绵状血管瘤与蔓状 血管瘤三种类型 , 临床上病理分型较多 , 诊 断 质性 回声 、 液 性 回声相 问 , 液性 回声 一 般呈 现 为 蜂 窝状 , 同 时能 够 与鉴别存在一定困难l ” 。近几年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 , 使 得 发现一到两条较粗的血管 , 肿块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 经C D F I 检 高频彩超在临床血管瘤诊 断中发挥 了重要 的优势 。本次研 究中 查显示 出血供较为丰富, P W 能够探测到动脉与静脉频谱 , 经加压
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病 变多发 生在颈 面部 , 超 声诊 断全部确诊 , 超 声分型为 实性回声型者 1 1 例, 液性型者 7例 , 混合回声型 2 2例。结论 高频彩超在 皮肤软组织血管瘤的诊 断 中具有较 高的准确性 , 声像 图存在典型性 , 为临床诊 断和鉴 别提供 了可靠的参考
体表软组织肿块超声诊断价值的研究

听力下降的患者中 , 有两个 明显 的特点 : ①治疗前的听力状 况 差, ②治疗前 听力下降的时间长 , 可见肿瘤大小不是影响听力 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两个因素亦可以 响患者的听力保 留 。 影 率
Z HANG i- , HANG W eL ej g XuH Z il , xu-i n
(TDvs n D qn iFe e ea H si lD qn 60 1 C ia C i i , a igOl il G n rl op a, aig13 0 , hn) io d t Abtat Obet e os d evleo iI f q e c h aoorp yi edans uef i ot su oi r  ̄e. src: jci T t yt au f g -r unyu r nga h t i oi o sp rc sf tsesl &ss v u h h l e s nh g sf i a l i df l
摘 要: 目的 探 讨 高频 彩 超 在 诊 断体 表 软 组 织 肿 块 中的诊 断价 值 。方 法 对 我 院 7 9例 经 病 理证 实 的体 表 软 组 织 肿 块 患者 的超 声 检 查 结 果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7 体 表 性 块 包括 1 病 变 ,9例 良性 病 变 ,O 恶性 病 变 。 论 高频超 声对 体 表 软 9倒 0种 6 1倒 结 组 织 肿 块 的诊 断有 重 要 临床 价 值 。 关 键 词 : 声 显 像 ; 组 织 ; 质性 肿 块 ; 断加 查 超 软 实 诊 S u y o eDi g o tcVau fUlr s n g a h o u e fca otTis eS l a s s t d ft a n si l eo ta o o r p yf rS p r ilS f su i M se h i O d
软组织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分析

软组织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软组织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12例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结合其声像图变化与手术、穿刺及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肿块检出率为100%,与病理诊断对照,超声对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等实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约95%,对腘窝囊肿、腱鞘囊肿、皮脂腺囊肿等囊性肿块的诊断准确率为100%。
对皮下血肿、脓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软组织肿块的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软组织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理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059-02软组织包括纤维结缔组织、脂肪组织、骨骼肌、血管、淋巴管及外周神经系统,多源于中胚层。
软组织疾病常以体表肿块就诊,是外科常见的疾病。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内黄县中医院及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312例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通过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体表肿块的价值,为临床正确处置提供重要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集内黄县中医院及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7年10月—2013年12月共计312例患者的彩超检查结果,男,142例,女,170例,年龄2月—65岁,均以皮下肿块为主诉就诊。
1.2 检查方法使用Acuson300X及PhiLips 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2.0MHZ,探头置于体表肿块表面做纵、横、斜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测量其大小,并适时加压探头,观察肿块受压形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状况。
2.结果312例患者中,两处以上肿块者85例,单发者227例,位于头面部16例,颈部35例,腹壁80例,背部56例,臀部18例,下肢62例,上肢45例。
其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如下:脂肪瘤90例,诊断符合率97.8%(88/90),其中85例位于皮下脂肪层,诊断符合率100%,5例位于肌肉组织内,其中2例超声误诊为纤维瘤,诊断符合率66.7%。
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发布时间:2022-05-23T02:18:30.87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5期作者:葛宝奎[导读]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50例浅表软组织肿物患者葛宝奎南京市江宁医院江苏南京 211100【摘要】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50例浅表软组织肿物患者,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入我院。
对上述患采取高频超声观察浅表软组织肿物的体积、形态、结构、内部回声以及血供和邻近组织关系,且对照手术以及病理诊断结果,对肿物的声像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50例患者浅表软组织肿物经高频超声诊断后明确为恶性类型占比为8.00%,良性类型占比为92.00%。
其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
在恶性类型肿块中,恶性纤维瘤、恶性淋巴瘤、浸润性癌及腮腺囊腺癌各检出一例,占比均为2.00%。
良性类型肿块中,良性肿瘤占比为86.96%,慢性炎症占比6.52%;囊肿合并感染占比6.52%。
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较好的明确浅表软组织肿物的大小、形态、结构、内部回声以及血供和邻近组织关系等,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高频超声;浅表软组织肿物;诊断;价值浅表软组织肿物多见囊肿、纤维瘤、脂肪瘤以及血管瘤等,能够在人体各个部位产生,由因和较多的肿物组织结构同,从而导致其诊断产生一定的困难。
在对浅表组织肿物进行临床诊断中,采取X线不能对肿物及周围组织情况进行有效的表达,磁共振成像在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中的诊断特异性高,且费用昂贵,因此不做首选。
高频超声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广。
其能够充分表达软组织肿物的形态、内部回声以及边界和血流等,具有凸显的影像学表现[1]。
为此,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50例浅表软组织肿物患者,均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入我院。
高频超声对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

mlnn m s s 34 ) 1cs e i insd h ha one r93 .Ut sudd goi rews agat a e (. .1 a sw r s a oe,w i c ut f . i s e e ̄ d g c c do la n i ns a a ro a s t
b lr s y u ta oun M eho s: d. t d The lr s og a hy c a a t rs is o if r n rs of is e m a s f 8 a int e e a — u ta on r p h r c e itc f d fe e t pa t s tts u s o 1 p te s w r na 1
【 摘
要 】 目的 : 析 高频 彩 超 对 软 组 织 肿 块 的超 声 表 现 , 讨 超 声 对 软 组 织 肿 块 的 诊 断 价 值 。 方 法 : 顾 分 析 经 病 理 分 探 回
证 实 的 18例 软 组 织 肿块 的声 像 表 现 , 1 总结 其二 维 及 血 流 分 布 特 点 。结 果 :1 1 8例肿 块 中超 声 检 出率 10 , 中 良性 肿 0 其
lz da d rve d y e n e iwe .Al o h a in swe e v rf d b p r to n a h l g c l x mi a in Reu t Th lr s n g a l ft ep t t r e i e y o e a in a d p t o o ia a n t . s l e i e o s: e u ta o o r —
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脂肪瘤临床应用分析

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脂肪瘤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对经手术或其它检查证实的227例体表软组织脂肪瘤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分析,以提高正确识别其声像图特征的能力。
方法:全部患者均作彩超检查,随后进行体表肿物切除术或mri检查,术前术后诊断结果及其它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相对照。
结果:227例患者均为因发现体表肿块而进行彩超检查.发病部位:头颈部占13%(29/227),躯干占62.5%(141/227),臀部占6.5%(14/227),四肢占18%(40/227)。
96%(217/227)位于皮下脂肪层,4%(10/227)位于肌肉肌腹之间。
结论:高频彩超能明确判定肿块的生长部位、形状、有无包膜及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对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频彩超;组织脂肪瘤;声像图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227例因发现浅表肿块而进行彩超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05例, 女性122例,年龄70天—68岁,单发102例,多发25例。
1.2临床症状:大多是患者首先发现身体某处有一肿块,部分患者为旁人首先发现体表有肿块。
1.3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为ge-logiq5彩超仪,探头频率10---12mhz,先用二维图像观察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有否包膜、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及对应侧部位对比观察,然后启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
2结果体表脂肪瘤是局限性脂肪组织增生的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
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组织存在的部位,一般位于皮下脂肪层内,也可见于肢体深部肌腹之间,发病年龄偏大(50~60岁),儿童较少见,可为单发或多发,本组227例中以31~50岁多见占56%(127/227),>50岁占26.7%(60/227),11~30岁占13.3%(30/227),<1岁9例占4%(9/227),可见于新生儿出生时,绝大多数位于皮下脂肪层内,仅极少数位于肌层内,青少年以臀部或骶尾部为多发部位,多发性者基本位于腹壁及腰背部。
高频超声检查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

基层医学论坛 2 1 0 1年第 1 5卷 1 O月上旬刊
■ 囤∞国嘧回
面 颈部 。
位、 触感 、 外观等 , 能够对大多数 的浅表软组织病变作出诊断。 较 大的胭窝囊肿 、 表皮 样囊肿质软 , 触之具 有
病变 约 占总数 的 5 恶性病变 主要表现 为实性 回声 , %. 边界 清 ,
其 内回声多为低 回声 , 状不 规则 , 形 可侵及邻 近组 织 , 多数血供 丰 富。 良性肿瘤 中最常见 的为血管瘤 、 脂肪瘤 。典型 的脂肪瘤超
流信号 , 或有少许 血流信号 。 淋 巴管瘤表现 为囊 实性 , 内可 见蜂窝样 管道 回声 , 浸润 周
2 0 , 7 2) 5 9 5 3 07 2 ( :0-2 .
[] H a gS A lr . nga hcea ao f er suok la sf 5 w , de S orp i v u t no uelsee l o n RS o l i h t a t t
● 囤衄臼嘧露
续 表
221 良性病变 ..
最常见的为脂肪瘤及 血管瘤 。 脂肪瘤的
32 肿瘤 良恶性鉴 别 .
本文 良性病变 占绝大多数 ,恶 性
超声 表现种类繁多 , 4 %为高 回声 , 5 %病变 内可见高 回 约 7 约 3
声条索 。 血管瘤可发生 于真皮层 、 皮下层及肌层 内, 多为混合性 低 回声 , 形态欠规则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 , 肿瘤 内部多数无 血
22 恶性 病变 .. 2 脂肪 肉瘤 中高分化脂 肪肉瘤位 于左前 臂皮下脂肪层和肌层 内 , 与脂肪瘤很难 区分 。另 1 例黏 液性脂 肪 肉瘤位于右侧大腿 内侧皮下脂肪层并侵入肌层 内 , 内可探测 到动脉血流信号 。 滑膜 肉瘤位 于右前臂 内侧肌层间。皮下血管 肉瘤 l , 于右侧足背部 , 例 位 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 。
高频超声对体表软组织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患者发现右侧胸部可触及条索状包块 ,并有触痛。行高频超声检 查 :右侧乳腺前外侧皮下见串珠状样低回声 ,C D F I :未见血流 信号。超声诊断 :乳癌浅静脉转移可能。活检为血栓闭塞性静脉
内膜炎或静脉周 围炎 。误诊的原因是 Mo n d o r ’S 病比较少见 ,对 于该病的认识不足。 3 讨论 增生性筋膜炎是一种非 常少见 的 自限性、反应性 、纤维细 胞瘤样 良性增生性病变 ,不是筋膜的一般性增生性炎性反应[ 1 】 。
[ 2 】 朱振龙, 杨艳红, 宋适恒 , 等. 增生性筋膜炎[ J 】 . 中国误诊学杂
志, 2 0 0 3 , 3 ( 4 ) : 6 3 8 .
【 3 】 石 彦, 靳明林, 雷 晓, 等. 结节性筋膜炎2 5 例临床分析[ J 】 . 第三
军 医大学 学报 , 2 0 0 2 , 2 4 ( 5 ) : 6 1 6 .
高速 涡轮 钻在 下 颌 阻生 牙拔 除术 的 临床 应 用
陈文 君 ,汪 湛 ,赵 磊 ( 云南省大理州人 民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云南 大理 6 7 1 0 0 0 ) 【 摘 要】目的 :观察高速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牙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 6 9 例下颌近中低位水平前倾阻生牙采用高速涡轮钻切
楚 。③似有包膜但不连续 ,部分模糊 。④ 回声为 中等偏低回声或
间杂 高回声 ,伴片状无 回声。⑤ 团块后方 回声增强 ,无衰减。 @C D F I 可有血流信号 。本病为 良性病变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 疗方式 ,但一旦将该病误诊为软组织 肉瘤 ,则往往导致手术范围
的扩 大 。 .
建议在密切随访 的基础上 , 可不必进行病理检查 ,以 减轻患者的
痛苦。 4 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附200例报告)摘要】目的:分析高频彩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
析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浅表软组织肿块病理20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结果:采用高频彩超诊断有很好的准确性,敏感性高,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187例,恶性病变13例。
结论:高频彩照在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中敏感性高,能够判断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具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体表软组织肿块;高频彩超;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58-02
体表软组织肿块种类繁多而复杂,一般情况下,通过患者体检或者触摸的方式都能够发现肿块,但是无法判断肿块的良性或恶性,采用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能够很好的诊断肿块的良、恶性,为分析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价值,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浅表软组织患者200例,男116例,女84例,年龄(41.7±18.5)岁,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超诊断,经过术后和病理分析证实为浅表软组织肿块。
1.2 方法
彩超诊断仪器选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SSA68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直接接触病变部位,直接接触病变范围、形状以及内部回声,与健康部位信息相对照。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病变部位和周边的留学状况,并对血流状况进行分析。
肿块内部血流状况采用Adler半定量法诊断标准,无血流信号为0;血流信号闪烁或者是呈现不稳定点状为I级;存在稳定的短棒状信号为II级,存在树枝状或者片状信号为III级。
2.结果
2.1声像学特征和多普勒特点
浅表软组织肿块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见表1所示,经高频彩照诊断,40有例患者体表肿块为脂肪瘤,表现为平行于皮肤呈现椭圆形的实质性肿瘤,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较低,呈现出网格状态;22例患者体表肿块为甲状舌骨囊肿,整体呈椭圆型或者是圆形,颈前正中舌骨水平境界非常清晰,探头加压情况下,肿块会变形,小部分肿块可以看到光点漂浮;20例患者表现为血管瘤,边界表现清晰,皮下肌层团块低回声,内部存在管状结构粗细不均匀;27例患者体表软组织肿块为胭窝囊肿,能够看到清晰的囊性边界,呈现圆形或类圆形,存在良好的透生,小部分肿块内能够看到光点回声漂浮;27例患者体表软组织肿块为纤维瘤,呈现圆形实性中等团块,边界清晰,回声均匀;18例患者体表软组织肿块为皮下炎性肿块,肿块呈现类圆形,边界比较清晰,内部回声为较低;16例患者体表软组织肿块为神经源性肿块,和神经行走有关,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瘤出现坏死时能够看到无回声区[1]。
2.2 肿块良性或恶性诊断
恶性肿瘤信号丰富肿块能够探测到II、III级概率达到了100%,良性肿瘤仅仅只能探测
到9.5%。
把恶性肿瘤长径与厚度的比值定为1.5,恶性肿瘤的诊断特异率达到了80%以上,
良性肿块的诊断特异性则不到15%.
3.讨论
高频彩超诊断在检查中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软组织肿块中,高频超声叠加彩色多普
勒超声技术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肿块良恶性初步诊断能够通过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来确
定[2]。
人体体表软组织肿块种类繁多,形态多样,病理诊断存在很大的难度,若是能够明确
肿块位置以及良性或恶性,能够为手术提供很多的帮助,采用高频彩照,多方位扫查,能够
分辨出病变的范围可特征,为肿块的组织学来源提供依据,为手术提供指导[3]。
在本研究中
针对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采用高频彩超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很高,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复合
率达到了100%。
在以往分析肿块的良性或者恶性中,很多都是通过边界表现来分析,认为边界清晰为良
性肿瘤,边界模糊则为恶性肿瘤,但是在本组病例分析中,发现脂肪瘤在超声诊断中,31例
患者超声表现边界不清晰,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中也表现出了这一点,在恶性肿瘤中大部分肿
瘤边界清晰,因此肿块良性或者恶性判断不能仅仅通过肿块的边界表现来确定,这与以往研
究结果相一致。
在高频彩超诊断中,肿块的长径和厚度的比例可以作为重要的形态学指标之一,对于鉴定肿块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在诊断中需要重视[4]。
综上所述,在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中,采用高频彩超诊断有很好的准确性,敏感性高,结合患者表现能够够显示某一些病变,能够很好的判断肿块的良性或者恶性,具有推广使用
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加平.高频彩超诊断体表软组织脂肪瘤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
讯,2012,04(05):278
[2]陈松华,吴媛媛,李仁富,等.高频超声对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
志,2011,21(11):1742-1745
[3] 尹俊卿,方占军,吕苗等.体表软组织肿物彩超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82-4483.
[4] 滕海婷.B超诊断耳前软组织内注射针头存留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
志,2002,10(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