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肿块超声波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组织肿块超声波诊断价值
笔者对经灰阶与彩色普勒超声检查,后行手术或穿刺活检被病理证实的154例体表软组织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高频彩超诊断软组织肿块的临床价值,临床正确处置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6月经我院高频彩超检查,后在我院及跟踪随访到外院处置的154例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
男95例,女59例,年龄1~72岁,平均50.3岁。
其中良性134例(87.01%),恶性20例(1
2.99%)。
1.2 检查方法使用HP Imaging-Hx及TOSHIBA-6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变频探头,频率5.0~10.0 MHz。
增益调至最灵敏度而不产生噪音,脉冲重复频率设置在500~1000 Hz,一般在500 Hz。
能量输出调至能清晰显示出所检血管的最低水平。
壁滤波一般置于50 Hz。
脉冲多普勒取样框大小通常为1.2~
2.4 mm。
充分暴露患处,对病变部位作十字交叉位扫查,测量上下、左右及后三组径线。
重点观察形态、包膜、边界及内部回声情况。
用CDFI观察病灶内血流分布情况,PW测其收缩期最大流速(Vp)及阻力指(RI),θ角度纠正控制在60°以内。
别病例当即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吸活检。
2 结果
2.1 154例软组织肿块的病理结果分类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134例,包括良性淋巴结增生2例、异物肉芽肿1例、结节性及增生性筋膜炎2例、骨化性肌炎6例、甲状舌管囊肿3例、鳃裂囊肿1例、皮样表皮样囊肿2例、滑膜及腱鞘囊肿18例、皮脂腺囊肿4例、脂肪瘤44例、脂母细胞瘤1例、纤维瘤10例、韧带状瘤3例、血管瘤13例、淋巴管瘤2例、平滑肌瘤2例、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4例、腱鞘巨细胞瘤3例、假性动脉瘤6例及颈动脉体瘤1例。
恶性病变20例,包括转移性淋巴结12例、恶性淋巴瘤4例、血管内皮肉瘤1例、腺泡状肉瘤1例、淋巴管内皮肉瘤1例及滑膜肉瘤1例。
2.2 声像图特征及多普勒特点
2.2.1 头颈部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及皮样表皮样囊肿分别发生在颈正中舌骨水平上下、颈侧方及颏下部的类圆形无回声区,透声性好、周界清晰,无彩色血流显像。
2.2.2 滑膜及腱鞘囊肿分别发生在腘窝、臀部滑膜囊及膝部、腕踝等处的类圆形无回声区,透声性好、周界清晰,无彩色血流显像。
2.2.3 皮脂腺囊肿发生于皮内的类圆形无回声区,透声较差,内有中等密集回声,可被压缩,无彩色血流显像。
2.2.4 异物肉芽肿位于皮下的椭圆形、境界清晰的低回声区,内部可见异物所致的高或强回声伴彗尾征。
无边界清楚的扁圆形低回声区。
2.2.5 良性淋巴结增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扁圆形低回声区,中央部分为中等回声。
大多为散在,多发,有的呈串珠样排列。
彩色血流显像仅在中等回声区内见血流,Vp均<20 cm/s,RI 0.55~0.75。
2.2.6 骨化性肌炎表现为边缘清楚的卵圆形不均匀性低回声肿块,其内部见骨样组织的钙化灶,呈现光滑或凹凸不平的强回声区,其后方伴声影。
无彩色血流显像。
2.2.7 纤维瘤发生于皮内的卵圆形中低均匀回声、边界清楚,无彩色血流显像。
2.2.8 韧带状瘤发生于皮下的长条状分布的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楚,无彩色血流显像。
2.2.9 结节性及增生性筋膜炎发生于皮下和浅筋膜层的界限不清的长条状中低回声区,无彩色血流显像。
2.2.10 脂肪瘤及脂母细胞瘤位于皮下的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均匀的高回声区。
而肌肉组织内的多为梭形,无明显包膜的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当肌肉收缩时肿块清晰。
无彩色血流显像。
2.2.11 血管瘤多位于皮下或肌肉内。
边缘多较清楚,而弥漫分布的血管瘤则边界不清。
多无明显包膜。
低回声区内有时可见扩张血管或血窦的无回声区,探头加压时无回声区可变小或消失,舒缓时无回声区还原。
有时彩超可见扩张的血管或血窦内缓慢血流,常有血栓形成及钙化,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光带或光斑后伴声影。
本组1例肌肉内血管瘤Vp 17 cm/s,RI 0.75。
2.2.12 淋巴管瘤表现为椭圆形单房或多房性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楚。
并发出血、感染时,囊壁较厚或显示不清,无回声区内见散在点状或块状低回声,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或漂浮。
无彩色血流显像。
2.2.13 平滑肌瘤发生于皮下直径2 cm左右的卵圆形均匀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彩色血流显示少量低流速血流。
2.2.14 腱鞘巨细胞瘤多位于皮下,小于1 cm的分叶状低回声肿块,中央有高回声分隔,其内可有无回声区,常有完整包膜,探头加压可被压缩。
彩色血流显像可见闪烁的低速动脉血流,Vp均<20 cm/s,RI 0.75~0.90。
2.2.15 神经纤维瘤为卵圆形的不均匀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
有时可追溯到主要神经干。
彩色血流显像可见条状的低速动脉血流,Vp均<23 cm/s,RI 0.65~0.83。
2.2.16 神经鞘瘤为椭圆形,境界清晰,包膜完整的低回声区,内部可见散在无回声区,彩色血流显像可在低回声区内见较丰富的动脉血流,但流速较低,本组Vp均<26 cm/s,RI 0.65~0.95。
2.2.17 假性动脉瘤表现为动脉前方的无回声包块,瘤颈部与后方的动脉有沟通。
彩色血流显像示瘤体内旋转血流,一部分为红色,一部分为蓝色。
瘤颈部可见花色血流,频谱多普勒示收缩期血流从来源动脉进入瘤体,舒张期则为瘤体内血流回入来源动脉。
见图4。
2.2.18 颈动脉体瘤表现为颈总动脉分叉处不均质的卵圆形低回声区,周界清晰。
肿物将颈内、颈外动脉明显向外推移,并部分包绕颈内动脉。
彩色血流显像可在内部见少量的动、静脉血流信号,动脉Vp 22 cm/s,RI 0.79。
见图5。
2.2.19 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边界尚清的圆形低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
常见多个融合成团块状。
彩色血流显像能见丰富的动静脉
血流,动脉Vp常>20 cm/s,RI 0.45~0.60。
见图6。
2.2.20 恶性淋巴瘤表现为圆形低或近似无回声区,提高增益见回声增强。
有的相互粘连成团。
彩色血流显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呈高速高阻型。
本例Vp均>30 cm/s,最高者达64 cm/s,RI 0.84。
见图7。
2.2.21 滑膜肉瘤表现为圆形的低回声区,界限尚清楚,包膜完整,内部回声欠均匀,有小的无回声区。
彩色血流显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Vp 43 cm/s,RI 0.53。
见图8。
2.2.22 腺泡状肉瘤肿瘤较大,呈圆形,内部回声极度不均匀,有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大的无回声区构成一囊腔。
彩色血流显像在低回声部分可见较丰富的血流,Vp 34 cm/s,RI 0.44。
2.2.23 血管内皮肉瘤老年男性,下腹发生于皮下微向体表隆起的类圆形不均匀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周界不清,其前后径大于上下及左右径,浸润到深部组织。
彩色血流显像见丰富的血流,Vp 23 cm/s,RI 0.58。
2.2.24 淋巴管内皮肉瘤左上肢粗大,见不规则欠均匀低回声肿物,内有无回声区。
在低回声内见较丰富血流,Vp 32 cm/s,RI 0.54。
患者系老年女性,乳癌根治术后多年,同时发现左腋窝有多个肿大淋巴结。
3 讨论
人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约占所有肿瘤及瘤样病变的19.7%,而且类繁多、形态多样,病理诊断都有一定难度[1]。
如果能够明
确肿瘤的确切部位,累及范围及可能的良、恶性判断,对手术切除将提供指导性意义。
自1984年首次报道应用灰阶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以来,近年来又发展应用高频超声及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软组织肿块的鉴别诊断[2~4]。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们认为高频彩超较以往灰阶超声诊断软组织肿物有以下几方面优势[5]:(1)高频探头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对比能力,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特征,较好地区分出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及出血、流动的血液等,为判断肿块的来源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并可确定肿块与周围骨骼、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指导。
(2)结合彩超更能区分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因为有些肿瘤接近无回声,内部有血流显像则能明确为实质肿瘤,如恶性淋巴瘤。
由于本组除转移性淋巴结及恶性淋巴瘤外肉瘤例数少,未做良恶性的统计学差异分析。
但恶性肿瘤显示多圆形、边界不清。
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较丰富的血供及较高流速,对良、恶性的鉴别也起一定的辅助作用。
(3)有些肿块有其图像特征与生长方式基本能被明确诊断。
如发生在特定部位的囊肿,神经源性肿瘤常位于神经附近,其长轴沿神经走行方向;神经鞘瘤常见囊性区;而神经纤维瘤则少见囊性区;皮下脂肪瘤多呈高回声结构;血管瘤表现为不均匀的低或中等回声,其间可有多个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无回声区,当血栓形成时可见强回声钙化斑,后方伴声影;淋巴管瘤有广泛的囊性区;骨化性肌炎表现为外伤后肌层组织增厚隆起,内有骨样强回声的钙化灶形成;假性动脉瘤及颈动脉体瘤更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
(4)淋巴结肿
大的鉴别方面,良性淋巴结增生表现为扁长形,周边低而中央呈中等回声,内部有少许低速血流。
转移性淋巴结多呈圆形,均质,缺乏中央的中等回声区,可压迫血管,有较丰富的高速血流。
如找到原发灶,更能明确诊断。
恶性淋巴瘤也呈圆形,表现似囊性的无回声区,但增大增益可显示回声增强,或彩超显示较丰富的血流,也能容易区分。
如在其他浅表部位也找到或在腹腔、腹膜后发现类似回声肿块,更能明确诊断。
(5)本组有多例软组织肿块在超声指导下对其穿刺行细胞学或病理检查,取得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高频彩超对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可以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对病变范围也能准确显示,结合病史还能对某些病种进行初步鉴别诊断,包括良恶性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董郡.病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23-972.
2 Bruneto JN,Rou XP,Caramella E,et al.Ear,nose and throat cancer:ultrasound diagnosis of metastasi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Radiology,1984,152:771.
3 Ozbek SS,Remide A,Killi R.Image-directe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superficial solid tumors.JCU,1995,23(4):233-238.
4 臧晓红,郑建勋,赵小华.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9(6):363-364.
5 许东阳,王学梅.彩色超声判断实性浅表软组织肿物良恶性的ROC 曲线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6):1008-1012.
作者单位:上海,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超声科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