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糖文化
红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什么是红糖技艺红糖技艺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加工方式。
在红糖技艺中,人们将甘蔗汁通过多个步骤进行煮沸、过滤、晾晒等处理,最终得到了色泽深红、味道浓郁的红糖。
二、红糖技艺的历史和发展红糖技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在唐代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甘蔗来制作糖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在中国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逐渐被淘汰。
为了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06年将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红糖技艺的特点和制作过程1. 独特口感:由于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所以红糖具有浓郁的甘香和独特的口感,是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糖所无法比拟的。
2. 多个步骤:红糖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甘蔗汁的提取、沉淀、过滤、煮沸、晾晒等。
每一步都需要精心制作,才能最终得到色泽深红、味道浓郁的红糖。
3. 传统手工制作:红糖技艺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不仅需要技术娴熟的师傅进行操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四、红糖技艺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1. 保护传统文化:红糖技艺是中国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之一,其保护和传承对于中国南方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至关重要。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红糖技艺在中国南方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其保护和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延续历史文化:通过对红糖技艺进行保护和传承,可以延续历史文化,让后代子孙了解和传承这种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
五、红糖技艺的未来发展1. 传承与创新:在保护和传承红糖技艺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红糖技艺向着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 提高产能:红糖技艺是一种传统手工制作方式,其产能相对较低。
为了满足现代市场需求,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其产能。
3. 推广宣传:在保护和传承红糖技艺的同时,还需要通过推广宣传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这种美食文化。
义乌红糖文化研究

义乌红糖文化研究【摘要】:义乌市场是金华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市场文化起始于”拨浪鼓”文化,”拨浪鼓”文化又归根结底于”红糖”文化。
红糖-生姜糖-鸡毛换糖-流动货郎担-固定货郎担-小商品市场萌芽,形成一条鲜明的文化发展脉络。
红糖文化可以看作是义乌市场文化的基本因子。
追本溯源”义乌青”,重现勤耕好学义乌人的奋斗历史,发现优良传统的宝贵价值,审视传统文化的现代新生。
【关键词】:义乌; 红糖文化; 商业文化义乌市场源于“鸡毛换糖”,“鸡毛换糖”源于糖蔗种植,义乌与红糖有不解之缘。
义乌的商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红糖文化和红糖文化的延伸。
一、红糖文化溯源1. 糖蔗引入。
红糖是义乌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产品,义乌的种蔗制糖历史已有400余年了。
据(康熙)《义乌县志》记载:“顺治年间,从温州得种(糖梗),乃竞栽种之。
”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首先从温州引进种蔗制糖之法,燕里村是义乌“甜蜜事业”的发源地。
2. 糖蔗种植。
20世纪20年代,糖蔗产区以义亭、佛堂为主,3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遍及全县。
种蔗制糖的最盛时期是民国35年(1946年),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居全省首位,成为省重点产糖区。
每年冬至前后,大批的甘蔗成熟了,一眼望去真的是甘蔗林青纱帐。
到处是糖蔗,村村镇镇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糖香。
成为“糖蔗之乡”、“国家级糖料基地” 、“红糖之乡”。
3. 精品红糖。
1929年,“黄培记号”义乌红糖在西湖博览会上获特等奖。
到上世纪中期,糖蔗种植面积和红糖产量质量均居全省首位。
最多时,仅义亭镇的糖蔗种植面积就达7000多亩,红糖产量占金华市的1/3,红糖成为义乌的农业传统产品和拳头产品。
4. 义乌三宝。
红糖、蜜枣、火腿并称为“义乌三宝”。
由于义乌红糖选用“青皮糖梗”为原料,熬榨的红糖色泽略呈青灰色,于是人们就称它为“义乌青”。
义乌红糖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甘甜味鲜,清香可口。
同时含铁量较高,人体需要的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较多。
红糖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

红糖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红糖的简介红糖是一种传统的食品,由甘蔗或甜菜等植物的汁液经过加热浓缩而成。
其颜色呈深棕色或红褐色,口感香甜。
二、红糖的制作原理1. 采摘原料:红糖的原料主要有甘蔗和甜菜,采摘时要选择新鲜健康的植株。
2. 榨汁:将原料切碎后压榨出汁液。
3. 过滤:将汁液通过过滤网过滤掉杂质。
4. 煮制:将过滤后的汁液放入锅中加热,使其浓缩变稠。
5. 搅拌:在煮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以免出现结块现象。
6. 冷却:待汁液浓缩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停止加热并冷却至适宜温度。
7. 声音检验:将冷却后的红糖放入容器中,在容器边缘敲击,听声音判断红糖是否成型。
8. 制成:将已经成型的红糖取出,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三、红糖的制作步骤1. 采摘原料:选择新鲜健康的甘蔗或甜菜。
2. 榨汁:将原料切碎后压榨出汁液。
3. 过滤:将汁液通过过滤网过滤掉杂质。
4. 煮制:将过滤后的汁液放入锅中加热,使其浓缩变稠。
5. 搅拌:在煮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以免出现结块现象。
6. 冷却:待汁液浓缩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停止加热并冷却至适宜温度。
7. 声音检验:将冷却后的红糖放入容器中,在容器边缘敲击,听声音判断红糖是否成型。
8. 制成:将已经成型的红糖取出,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四、红糖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原料要选好。
选择新鲜健康的甘蔗或甜菜是保证红糖质量的重要因素。
2. 过滤要彻底。
过滤汁液时,需要使用细密的过滤网,以保证杂质全部被过滤掉。
3. 煮制要均匀。
在煮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搅拌,以免出现结块现象。
4. 冷却要适宜。
冷却时需要控制好温度,太高会导致红糖变形,太低则会影响成型。
5. 制作环境要干净。
红糖制作时需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杂物污染红糖。
五、红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红糖制作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工艺。
其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同时,红糖制作也是一种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红糖历史文化论文

红糖历史文化论文对广大女性来说,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是什么?化妆品? 手机?饰品?NO!NO!NO! 是...老红糖!为什么这么说呢!俗话说:“女子不可一日无糖”,这里说的糖就是老红糖。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知道老红糖是好东西啊!在《异物志》、《新糖书》、《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食疗本草》、《寿亲养老新书》、《摘元方》、《天工开物》、《格致余论》、《本草纲目》等古代医书中均有记载。
自打有了中医,老红糖的药用价值就从没被放低过——从皇亲国戚到平民百姓,再到现在一直被广泛的使用。
老红糖含有95%左右的蔗糖,保留了甘蔗较多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能快速补充体力、增加活力。
老红糖中不仅含有提供热能的碳水化合物,还含有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苹果酸、核黄素、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锰、锌、铬等各种元素。
老红糖在中国医学史上一直被界定为“药食同源”的一个品类。
红糖的起源关于老红糖在中国的起源时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杨孚(东汉时南海郡番禺人)所著的《异物志》书中有一段描述“甘蔗,长丈余颇似竹,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侯谓奇珍异宝,可入药也,名之曰糖”。
不过,这个时期的老红糖,根据零散的史料记载,是将甘蔗汁曝晒于阳光之下,变成粘稠的半固体形状,还不能称之为老红糖,只能算是老红糖的雏形。
中国官方正史中对老红糖的记载,最早见于《新糖书》太宗遣使者至印度取熬糖法。
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这样推论,老红糖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17年之前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某些地区,但可能是工艺仍有不足,唐太宗才“遣使取熬糖法”,按照印度方法改良了熬糖技术。
用明火熬制的方法得以普及甘蔗的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老红糖的使用逐渐从皇亲国戚过渡到平民百姓,用途也从药用逐渐普及到了食用。
这个时期的糖呈现块状为紫红色,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凝结如石、破之如沙、透明白者,为糖霜。
”{时珍曰}“此为紫砂糖也”也就是我们的块状传统老红糖。
红糖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糖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糖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特色糖品,其制作技艺自古以来流传至今,并经过不断的演变和创新,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11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红糖制作技艺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红糖制作技艺为何能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红糖的历史由来红糖是中国传统的糖品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在唐代就已经有了糖蜜的制作和糖蜜煮制成的糖饼,称为“煮饼”。
到了宋代,随着人们对糖果需求的增加,煮饼的制作工艺和口味也不断改进和创新,红糖就是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
不同于晶莹剔透的白糖,红糖因其独特的颜色和口感而备受人们喜爱,成为了家家户户重视的糖品。
二、红糖的特点红糖的特点在于颜色和味道。
其颜色深红鲜明,因此得名为“红糖”,颜色的变化程度可以根据糖的含量和糖蜜的煮制时间来控制。
而红糖的味道特别香甜,是因为糖蜜在煮制过程中被炒熟了,糖质分子被分解成了更小的分子,并释放出了更多的糖香。
三、红糖的制作工艺红糖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糖蜜红糖制作的第一步是制作糖蜜。
制作糖蜜需要先将甘蔗或甜菜等原料处理干净,将其压榨出汁液。
然后将汁液加热,使其水分蒸发殆尽,留下的就是糖蜜了。
2.熬红糖将制作好的糖蜜倒入一个锅中,再加入几滴醋和一块白砂糖,一边加热一边搅拌,这个过程称为“熬头”。
熬头的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熬完以后需要加入少量的红曲米来增加颜色和味道,然后将熬好的糖浆倒入一个大铜锅中,开始熬制红糖。
3.炒红糖将煮好的红糖倒入一个平底铁锅中,用小火炒熟,一边用木铲搅拌,一边慢慢加入少量的水,这个过程称为“炒糖”。
炒的时间长短可以控制红糖的硬度和颗粒度。
炒好的红糖放入模具中压实,晾干后即可得到美味可口的红糖。
四、红糖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红糖制作技艺的传承一直很重要,因为它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不仅要求传承人具备丰富的制糖技能,还要注重技能的创新和发展。
红糖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糖技艺是一项非常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指通过将甘蔗或其他植物的汁液经过加热、浓缩、结晶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红糖技艺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制作方法和特色。
一、红糖技艺的历史渊源红糖技艺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开始利用甘蔗制作红糖。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糖技艺逐渐发展壮大,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红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1. 传统制作工艺:传统上,红糖是通过将甘蔗汁液加热至浓缩并结晶而成。
这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掌握温度和时间等关键因素。
他们需要根据天气、甘蔗品种和水质等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最终的红糖质量和口感。
2. 制作工具与设备:传统制作红糖的工具和设备非常简单,主要包括大锅、火炉、木棍等。
这些工具和设备在传承中也有所改进,但基本原理和方式并未改变。
3. 现代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逐渐应用于红糖制作过程中。
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且更加符合卫生标准。
然而,传统手工制作红糖的技艺仍然被认为是最具特色和价值的。
三、红糖技艺的地域特色1. 中国:中国是红糖技艺最早发展起来的地区之一。
不同地区制作红糖的方法有所不同,例如四川省以蜀山甘蔗为材料,江西省以沙田甘蔗为材料等。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特色。
2. 东南亚: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也有着悠久的红糖制作历史。
这些地区的红糖通常使用椰子汁或棕榈糖浆作为原料,制作出来的红糖味道醇厚,颜色深红。
3. 西非:在西非国家如尼日利亚、加纳等,红糖也是一种重要的食品。
当地人通常使用甘蔗汁液和棕榈糖浆制作红糖,它们被广泛用于传统食谱和饮料中。
四、红糖技艺的文化意义1. 饮食文化:红糖在许多地方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
无论是用于制作传统点心、甜品还是调制茶饮,红糖都能赋予食物丰富的口感和香气。
红糖制作工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糖制作工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糖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通过提炼甘蔗汁,经过多个步骤的加热、搅拌、过滤等工艺制作而成的。
红糖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中国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下面是关于红糖制作工艺的相关参考内容。
1. 甘蔗选择:红糖的制作首先要选择新鲜的甘蔗。
优质的甘蔗应该外表光滑,皮色鲜艳,肉质饱满,质地细嫩,没有不良变化和病虫害侵蚀。
2. 榨汁:将选好的甘蔗清洗干净后,用专用的榨汁机榨汁。
榨汁时要注意控制榨汁机的转速和温度,以保持甘蔗汁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3. 过滤:将榨出的甘蔗汁通过过滤器进行初步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沉渣。
这可以保证后续加工过程中制作的红糖口感细腻,颜色均匀。
4. 熬制:将过滤后的甘蔗汁倒入大锅中,用中小火加热熬制。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熬制的时间要根据甘蔗汁的量和锅内温度来决定,以掌握合适的糖色。
5. 倒糖:当甘蔗汁熬制到一定浓度时,就需要倒入特制的糖坊中。
糖坊是一个长方形的木质架子,上面铺满椰壳炭,可以吸附汁液中的水分,使红糖更加饱满和甜美。
6. 捣打:将倒入糖坊中的甘蔗汁用特制的铁棍捣打,以促使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增加红糖的浓度。
这个过程需要多人协作,节奏和力度要一致,以保证红糖的质地均匀。
7. 凝固:经过捣打后的甘蔗汁逐渐变稠,形成了红糖糊状物。
这时需要迅速将红糖糊倒入预先准备的模具中,使其快速凝固。
8. 敲击:红糖凝固后,将其取出,用木槌敲击外表。
这个过程可以使红糖表面光滑,去除杂质,增加美观度。
9. 包装:经过敲击后的红糖可以进行包装,一般使用红纸或特制的竹篾纸包裹。
包装时要注意将红糖完全包裹好,以免受潮影响口感。
红糖制作工艺是一个需要时间、经验和技巧的过程。
每一步都要经过精心的操作和注意掌握,以确保红糖的质地和口感符合要求。
红糖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秉承着传统工艺的精神。
通过制作出的红糖,人们了解了祖先的智慧和劳动,感受到了红糖背后的文化元素和价值。
红糖制作 文化遗产

红糖制作文化遗产
红糖制作文化遗产
概述
红糖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特色食品,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红糖制作是一项古老而复杂的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制成。
红
糖制作在中国南方地区流传已久,被誉为“南国甘露”,是中国传统
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渊源
红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当时,人们已经开始
使用甘蔗汁来制作糖。
到了唐代,红糖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食品,
并且被用于祭祀仪式和医药治疗。
明清时期,红糖更是成为了贡品,
并且出口到海外。
工艺流程
红糖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
首先将甘蔗切割成小段,压榨出
甘蔗汁;然后将甘蔗汁加入锅中加热,不断搅拌;接着将沉淀物去除,并继续加热;最后将糖浆倒入模具中冷却,待凝固后即可取出切块。
传承与保护
红糖制作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掌握。
然而,随着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兴起,许多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淘汰。
为了保护红糖制作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强传承和保护工作。
推广与应用
红糖不仅仅是一种食品,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红糖中含有丰富的铁、钙、锌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对于女性缓解经期不适、补血养颜等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红糖还可以用于烹饪各种美食,并且在咖啡、奶茶等饮品中也有广泛应用。
结语
红糖制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红糖制作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红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红糖简介
义乌“红糖之乡”的名声传扬已久。
红糖又名义乌青,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甘甜味鲜,清香可口。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红糖内含人体所需要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
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烟酸等成分。
其有舒筋活血、驱寒去湿、暖胃强身诸多功效。
产妇食之,能恢复元气,丰富乳汁。
患急性肝炎的病人,适当服食红糖,能减少体内蛋白质消耗,使肝细胞得到再生。
二.红糖历史
据义乌县志记载,义乌的种蔗制糖历史已有400余年了。
清顺治年间,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首先从温州引进种蔗制糖之法,燕里村是义乌“甜蜜事业”的发源地。
在清朝乾隆时期,义乌人就以红糖制成姜糖,换取鸡毛等形式,摇着拨浪鼓走四方闯市场。
后来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鸡毛换糖”文化,这也是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做了一定的铺垫。
上世纪初,糖蔗区以佛堂、义亭为主,3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遍布全县。
种蔗制糖的最盛时期是民国35年(1946年),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居全省首位,成为省重点产糖区。
每年冬至前后,大批的甘蔗成熟了,一眼望去真的是甘蔗林青纱帐。
到处是糖蔗,村村镇镇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糖香。
民国18年(1929年),义乌黄培记号生产的红糖在西湖博览会上,就荣获特等奖,义乌青红糖从此名声大振,为义乌著名的大宗土产品。
三.红糖加工方法
义乌红糖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牛拉木车绞蔗汁,用柴烧铁锅煎熬制糖。
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榨糖水的工具是牛拉糖车,即木车牛力绞糖。
两个硬木滚筒,直径约60公分,长约120公分,滚筒上端做成两个合缝的齿轮状,一根长长的杠杆,在牛的牵引下同时转动。
糖蔗从两个木滚筒的中间间隙喂进去,随着滚筒的不断转动,压碎了糖梗,糖水就绞了出来,沿着水槽流入糖缸。
如今已经是机械化的榨糖机榨糖,但人们还是习惯地称为“绞糖”。
熬糖也叫“煎砂糖”。
绞出的糖水,倒入锅中煎熬,才能变成红糖。
这是一道制作红糖必经的工序,仍然保持传统的工艺制作。
一字排开的五六口糖锅,直径依次由大到小。
绞出的糖水先把它放入第一口最大的锅中烧煮。
烧开的糖水,会起一层厚厚的糖沫,这层起浮的沫,必须用兜子捞干净才行,否则会影响糖的质量,尤其是会影响糖的色泽。
如果不在恰到火候时捞干净了,就要破败掉,因此也是一项技术活。
而最重要的技术活,是侯糖。
捞完糖沫的糖水,依次起到第二,第三……口锅当中,主要是让水分慢慢蒸发干净,当糖水蒸发到一定时候,煎熬的糖水变成了金黄色,在锅中冒着浓稠而滚圆的泡泡,这时的候糖师傅,凭着眼睛的观察,逐次将稠糖起到后面的小锅中,几个工人也不停地用长柄铁勺不停地搅动糖锅,防止稠糖焦锅底。
等到将全部浓稠的糖浆起到最末端的一口锅中,候糖师傅,用食指沾起一点糖,尝了一下,看看差不多了,就将滚烫的糖浆,舀到一个长方形的木制槽床上,制作成精细的红糖。
四.红糖节文化
为了保护和开发义乌红糖产业,弘扬红糖文化,提高义乌红糖的知名度,从2005年开始,义乌市政府在义亭镇每年举办红糖节,至2012年已成功举办第8届。
红糖节举办多届,分会场越来越多,也正好说明了红糖这项事业会越来越红火。
义乌红糖,十里飘香。
红糖的周边产品如红糖麻花,生姜糖等小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追捧,作为义乌的一大特色产品,其知名度仍在提高,相信义乌的红糖也会像小商品一样成为义乌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