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公开课教案_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杞人忧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寓言故事本身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在理解古文句式和词汇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古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题。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显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课堂氛围还不够适应。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和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古文句式和人物形象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担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担忧无益的道理。
c.古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技巧,如断句、翻译等,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解释:
-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杞人的心理特征,理解其忧虑的原因。
-在寓言寓意内化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寓言道理,如通过编写类似情境的小故事,让学生表演出来,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学习《杞人忧天》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寓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02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精品课件

2021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精品课件
语文
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
教材解析
寓言四则
《寓言四则》出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主要讲述了《赫尔
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四则故
事,非常有教育意义。本单元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
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借着
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
文体介绍
1.定义: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带有讽刺 或劝诫的性质。 2.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 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 古喻今、借小喻大。
1.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诸子百家著作《庄子》 《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 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 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 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
新课教学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 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新课教学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 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 头脑。 寓意三:人要有自信。 寓意四:狮子战败后,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可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寓意五: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失败者,也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第22课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2课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2.《杞人忧天》教学设计微解读:与杞人交友《杞人忧天》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至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这则寓言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一直以来,这是本则寓言的“确定价值"。

作者运用夸张、荒诞的手法,将杞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人们总是站在一种优越感的角度,用嘲讽的态度鄙视着他。

然而,杞人真的就是这么一个不堪之人吗?杞人能思考到别人毫不关注的事,这是不是思维的敏锐和超前?杞人活在当下,却牵挂着未来的世界,这是不是忧患意识?朋友一番开导后,杞人并没有陷入忧虑之中无法自拔,而是“舍然大喜”,这是不是性格中的信赖与豁达?甚至有点可爱?散文家周国平先生的《杞人是一位哲学家》说:杞人并非庸人,而是哲学家。

因为,当所有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过日子的时候,他的眼光却投向了天上,思考起了宇宙生灭的道理。

天,按常理不会毁灭,但常识是真理吗?哲学就是一门突破常识的科学。

(当然周国平先生只是站在文学的角度而不是科学的角度)。

本微课将用现代的眼光来评判、分析杞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微设计: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列子,战国时道家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郑国人(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列子》一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

“列子御风"的故事:相传他修道九年之后,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圈出不懂的字词。

2、同桌释疑。

3、全班释疑。

教师引导难点字词:奈何:为何,为什么奈……何:对……怎么办,把……怎么样●口语运用:你奈我若何?●拓展: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4、学生熟读课文,点1生复述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3.古今异义 (1)因往晓之 古义:_于__是__,__就______ 今义:_原__因___________ 古义:_告__知__,__开__导____ 今义:天__亮__;__明__白__,__知__道
(2)若屈伸呼吸 古义:_你____________ 今义:_像_____________
(3)奈何忧崩坠乎 古义:为__何__,__为__什__么___ 今义:怎__么__办__________
考点四:内容理解
1.杞人为什么忧天?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身无所寄,而废寝忘食。 (怕天会塌下来。)
2.“晓之者”是如何开导杞人的?
晓之者说,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不会坠毁; 日月星宿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耀的气体团, 即使坠毁也不会击中和砸伤人;地是聚集在一 起的土块,四处都是大地,地不会崩坏。担心 是多余的。
或:“晓之者”由表及里,耐心地解开杞人心 中的疑虑,从而使杞人疑虑顿消,成功地开导 了杞人。
3.文章最后杞人为什么会“舍然大喜”?
因为杞人听了“晓之者”的分析,明白了 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不会坠毁;日月 星宿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耀的气体团, 即使坠毁也不会击中和砸伤人;地是聚集 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是大地,地不会崩 坏。所以杞人放下心来,高兴极了。
(6)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 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其坏?”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 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 走路踩踏,整天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要担心地 会陷下去呢?” (7)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 的人也放心了,也很高兴。
【作家作品】
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列子》是 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其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 《列子》八篇,今本已非原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 话传说、寓言,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等成语均 出自其中。《列子》把“道”融于故事之中,具有很高 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主旨为万物生 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2024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说课稿新人教版
同时,我也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和进一步提升。对于表现不足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改进和努力,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2. 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通过寓言故事来学习语文,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并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互动和讨论,喜欢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3. 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课时,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可能会成为他们的一个挑战,需要通过翻译和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其次,学生们可能对一些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掌握。此外,学生们在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寓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引导和讨论来帮助他们领悟。
2. 拓展建议:
- 让学生选取《战国策》、《伊索寓言》或《庄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来源的寓言故事在表达方式和寓意上的异同,进行比较和讨论。
-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创作过程,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领悟。
- 组织一次寓言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寓言故事,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
e.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f. 小组项目: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故事背景、作者、情节、寓意等方面,最后进行小组展示。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将使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教学媒体和资源。PPT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视频用于播放寓言故事的动画,在线工具用于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课件

疏通词句
【原文】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①耳,充塞②四虚 ③,亡
处亡块。若④躇步⑤跐蹈⑥,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其坏?”
其人舍然⑦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释】①积块:聚集的土块 ②充塞:塞满、填满 ③四虚:四方 ④若:你 ⑤躇步:步行。 ⑥跐蹈:践踏。 ⑦舍然:释然,抛弃一切忧虑。 舍,通“释”,解除、消除。 然,……的样子。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 是没有土块的,你跳跃舞蹈,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 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成语意思: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 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何看待那位好心人的解释?
好心人的解释虽不太科学,但关心他人,去教导 的做法值得学习。 5.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 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 发? 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
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 有益身心书常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无益家国事莫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身体力行,从自己身边事做起; 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注生态环境
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
长城脚下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
树立忧患意识
杞人忧天没必要, 掌握文化需记牢。
今人忧天真可嘉, 携起手来护家园。
【原文】又有忧彼①之所忧者,因②往③晓之④, 曰:“天,积气耳⑤,亡处亡气。若⑥屈伸⑦呼吸, 终日⑧在天中行止⑨,奈何⑩忧崩坠乎?” 【注释】 ①彼:那 ②因:于是 ③往: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ppt课件(公开课007)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阅读  24 寓言四则  杞人忧天ppt课件(公开课007)

作业: 假如有一天杞人和晓之者穿越
到现代社会,他俩看到“霾深深、 水浑浑、掠资源、污环境、贪私念 、欲无底……”等现象他俩会说些什 么那?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 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样来看 待这个晓之者的?
五、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杞人、哓之者,然后进行 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 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六、拓展延伸
从现在社会来看你觉得杞人有哪些值得 肯定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3 、请同学们说说这篇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一个杞国人担忧天地崩坠 第二部分(2-6)开导者劝导 第三部分(7)杞国人的担忧解除,皆大欢 喜。
二、自学指导
10分钟的时间
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解释障碍。疏 通文意,划出读不懂的词、句,小组合 作解决。如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课堂解决。
三、说文解字
崩塌坠落 无 依附、依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
开导
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
于是
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
罢了

行行止动 ,为奈什何么忧崩坠乎?
说文解字
当真、果真
语气词,吗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
即使
伤害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
课堂口号: 课堂精彩,由我主宰,勇于质疑,敢
于展示,我相信我能行。
泊头市第三中学
秦英华



《 列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共26张PPT)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课件(共26张PPT)

新知讲解
星宿:星辰。宿,我国古代天 文学家把某是气体,那日、月、星、 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 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 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
坠落,掉下。
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
聚积的土块。 四方。
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
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 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评析:杞人又担忧地坏,晓之者以“土 地甜涩四方”进行相劝。杞人终于释怀, 劝者也很高兴,皆大欢喜。
释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 同“释”,解除、消除。
歧路亡羊
智子疑邻
齐人攫金
高山流水
新知讲解
《杞人忧天》 列子
读课文
国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 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 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 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 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 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知体裁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 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
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 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
长》《亡羊补牢》《猴子捞月》等,这些
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简短,含着的道理 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新知讲解
扩知识
古代寓言,是我国的瑰宝,看图说出你所知道寓言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杞人忧天
教学目标
1、积累“亡”、“崩坠”、“晓”、“若”、“只使”、“屈伸”、“中伤”、“舍然”、“奈何”、“奈……何”等关键字词,疏通文意。

2、了解“杞人忧天”的寓意,进一步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

3、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鼓励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积累关键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了解文章的寓意,进一步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

难点:
1、培养想象力。

2、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出示几幅反应忧愁情绪的漫画。

)瞧这几位烦的!我这想劝劝他们:“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由这句俗语,老师想到了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二、预读,了解文学常识:
1、引导学生说说《列子》,了解作家作品,共享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

2、回顾所学知识,说说什么是寓言。

3、怎样读一则寓言?
把握故事——领会寓意——获得感悟。

三、初读,把握文中故事:
1、预习检查:划线字注音
杞人(qǐ) 身亡所寄(wú)躇步跐蹈(chú)(cǐ) (dǎo)
中伤(zhòng) 星宿(xiù)宿舍(sù)(shè)
中间(zhōng) 一宿(xiǔ)舍然 (shì)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和重音,师生点评。

3、请一名学生朗读全文,师生点评。

4、全班齐读。

5、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全文,试着翻译课文,遇到困难用笔画下来。

自学效果检测:
(1)(PPT呈现)请同学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崩坠:崩塌坠落晓:告知,开导
亡:同“无”,没有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为什么奈……何:拿……怎么办
只使:纵使,即使舍:同“释”,解除,消除
(2)同桌合作,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②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③奈地坏何?
④奈何忧其坏?
(3)学生提出疑难句,全班合作,共同解决。

6、复述故事。

(1)同桌及前后位之间互说故事。

要求:在不改变基本意思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想象适当加入一些内容,尽量把故事讲生动。

(2)互相推荐,选一两位学生讲述文中故事。

师生评价。

要求从内容的准确与否,想象的丰富与否,讲述的生动与否等方面评价。

7、理清故事情节:
简要概括文中故事。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起因:忧——经过:晓——结果:舍然
四、再读,领会文章寓意:
思考、讨论:
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程度:废寝食者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经过他的劝导,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
晓之者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变化:其人舍然大喜。

(教师小结;由表及里,逐一解除疑虑,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


2、这则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视情况,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过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

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忧虑是无根据的瞎担心。

)明确寓意:不要为毫无根据或没有必要的事情担忧。

3、你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么?请用成语“杞人忧天”为他(她)造个句。

五、三读,获得独到感悟:
学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悟?请联系你所掌握的知识和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堂总结:
得法语课内,得益于课外!
经典永流传。

七、作业布置:
1、熟读本文,把重点字词积累到笔记本上,注意整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阅读《列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经典作品中的寓言故事,读后和同学交流:介绍其中的故事,说说故事的寓意,谈谈自己的感悟。

最好能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结束语: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

每当我们遇到困惑和忧虑时,请大声地告诉自己:人生,乐在豁达!
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经过:晓
起因:忧结果:舍不要无根据地担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