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地属性与价值实现潜力分析模型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五章 土地潜力评价
努力仍有可能改善其负载状况。
v 我国土地资源承载力最大的差异在于东西部之间。 东部湿 润半湿润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 却占全国的90%, 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 和产肉量,95 %以上的人口每平方公里已承载255人。以 光、热、水资源作为指标的气候生产潜力估算表明,东部 大面积的平均产量还只有气候生产潜力的20-40%,尚有 较大的发展潜力; 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 源总量只占全国的4.6%, 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 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的承载能力也仅为全国承载 能力的4.3%。因而,我国土地生产潜力东部大于西部, 粮食生产的重点应放在中部地带。
足本省的人均需求,尚可支援其他地区。
v 平衡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陕西、宁夏、
新疆等八个省(区),其面积约占全国的41%,耕地面积约 占全国的37%, 农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34%,粮食播种 面积约占全国的34 %人口占全国的3l%。本区人均资源占有 量并不比富余地区少, 但比富余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偏小,单
多因子综合评价
(五)瓦格宁根法
v瓦1赫、宁计根算法标是准以作早物期干进物行质的产实量验(Y为o)依据的, v主2要、适按用气于候苜影蓿响、进玉行米订、正高梁、小麦等。该 方法虽然机理性比较强,但对作物生长与环 v境3的、关作系物定种量类化订不正够(K,) 主要表现在没有真实 v反4映、出温温度度订条正件(C对T)作物干物质生长率的影响, v只5是、使经用济作系物数种(C类H校) 正系数来确定标准作物 的干物质总产量和作物干物质总产量之间的 v关6系、。作而物且生该长模期式订所正适用的作物比较少,不 利于推广。
v (三)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法
v 农业生态区法 v 1、土地资源清查与农业生态单元的生成 v (1)气候清查(2)土壤清查(3)土地资源清单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分析和规划,可以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合理性。

本文将介绍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以及在实际规划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土地利用空间分析的概念与方法土地利用空间分析是指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土地利用的现状和格局,为土地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进行土地利用空间分析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工具。

通过收集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空间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方法,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的分布图、变化趋势、功能分区等信息。

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的概念与方法土地规划模型构建是指根据规划目标和条件,构建和优化各种土地利用规划模型的过程。

它是土地规划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土地规划模型构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如线性规划、模糊数学、层次分析等。

其中,线性规划是最常用的土地规划模型之一,它可以根据规划目标和约束条件,确定最优的土地利用方案。

三、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的应用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在城市规划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帮助规划师确定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出可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首先,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可以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变化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为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土地规划模型构建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模型,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

例如,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可以利用模型分析和评估不同用地方式的优劣,确定最佳用地方案。

此外,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土地规划模型构建还可以帮助提高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的水平。

6、第六章 土地潜力评价

6、第六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六章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它是土地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生产力的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定性的和综合的大农业评价,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来评价,反映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土地潜力评价可分为两种:即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潜力。

土地生产潜力是按照生物产量与土地资源要素的相关原理,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估算出土地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产多少生物量。

土地利用潜力是按照现有的土地特性和组成要素,判断土地利用方向和集约程度。

土地潜力评价又称土地潜力分类,指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土地某种持久能力的限制程度,对土地在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进行等级划分。

第一节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即评价土地所具有的生物或经济潜在产量。

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一、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主要模型1、迈阿密模型——根据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来估算生物生产量,计算公式是:Y=3000/(1+e1.315-0.119t)Y=3000/(1-e-0.00064p)式中,Y为生物生产量(g/(m2.a);t为年均温度(0C);p为年降水量(mm);e为自然对数的底。

结果取两个公式的较小值。

2、桑斯维特纪念模型(蒙特利尔模型)——根据蒸散量计算生物生产量的一种方法。

3、格思纳-莱斯模型——根据生物光合作用季节的日数(生长期的长度)来计算生物生产量4、瓦赫宁根模型——指通过模拟作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叶和根生长量等因子的日变化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过程,模拟在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作物光温生产力。

该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提出的一种植物生产力的动态模拟模型。

该模型的计算步骤一般分五步:第一步:计算标准作物干物质产量(Y0)第二步:按气候影响进行订正第三步:作物种类订正(K)第四步:温度订正(CT)由于作物自身消耗掉总能量的40%,所以在总生长期实际包天温度平均值条件下的作物净产量可用作物各自的温度订正系数进行修正。

第4讲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第4讲土地利用潜力评价

……
31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 因素X——其它条件的评分 无碱化 轻度影响 中度影响 中强度影响 严重影响
100 60~95 30~60 15~30 5~15
……
32
三、评定潜力等级
实例:美国的斯托利指数分等系统
SIR=X1·X2·……Xn/100(n-1)
土壤潜力级
分值
土地开发整理的投资预算:平均成本约 121500元/公顷(8100元/亩),其中土地 整理约157500元/公顷(10500元/亩), 土地复垦约122700元/公顷(8180元/亩), 土地开发约39750元/公顷(2650元/亩)。
52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土地 整理 的重 点区 域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37
三、评定潜力等级
2.定量方法
——关联度法实例
计算评价因素与土种平均产量的关联度: r1=0.5030, r2=0.7514, r3=0.8563, r4=0.9265, r5=0.3624, r6=0.8414, r7=0.5413, r8=0.4828, r9=0.6149, r10=0.6348
60%
占潜力的
28%
土地复垦约 35万公顷
13%
23%
土地开发约 73万公顷
27%
12%
50
小知识
土地整理及其潜力评价
占土地的 占投入的
274 土地整理 60% 78% 2610亿元



土地复垦 13% 13% 430亿元
土地开发 27% 9% 290亿元
投入 约 3330 亿元
51
小知识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PPT 48页)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PPT 48页)
作物生长的基础是光合作用,而光照、温度、热量、 水分、空气和矿物质营养都会影响到光合作用的进行。
7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光合生产潜力 太阳辐射 YRPP= f(Q)
Q为太阳辐射
光温生产潜力 温度 YTPP= YRPP * f(T)
f(T)为温度订正函数
TPP:Thermal production potential
指数
14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4.土地生产潜力
(2)土层厚度与产量的关系
exp(-0.025×Z) Z﹤150cm
Y=
1
Z≥150cm
(3)土壤含盐量与产量的关系
1 - 0.071(Sa-6) Sa﹥6
Y=
1
Sa≤6
15
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1.土壤单因子与产量关系模型
土层肥力与产量模型
RPP:Radiation production potential
降 水
土地生产潜力
气候生产潜力
YLPP= YCPP * f(S) 土地因子 YCPP= YTPP * f(W)
f(S)土壤管理订正函数
f(W)为水分订正函数
LPP:Land production potential
CPP:Climatic production potential 8
Ft =
0.086T- 1.41 1
T∈﹝21℃,28℃) T∈﹝28℃,32℃)
-0.083T+3.67 T∈﹝32℃,44℃)
(李世奎)
11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
2.光温生产潜力 (3)Miami(迈阿密)模型 YT= 3000 /(1+e 1.315-0.119T) YR= 3000 ·(1- e -0.000664R)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概述:土地潜力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在农业、工业、建设等方面的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土地潜力评价的相关内容。

一、土地潜力评价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土地潜力评价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土地潜力评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城市化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为农业生产选择合适的土地类型、指导农作物选择和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对于工业和建设领域来说,通过评价土地潜力可以确定适宜用地范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潜力评价的方法土地潜力评价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地理环境、土壤质量、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判断土地的发展潜力。

定量评价则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学模型和GIS技术,对土地潜力进行量化分析。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可利用率、土地适宜性、土地肥力、水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等。

三、土地潜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土地潜力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土地自身条件,包括土地类型、土壤质量、地势状况等。

其次是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

还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

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土地潜力评价。

四、土地潜力评价的应用土地潜力评价在农业、工业和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农民提供农田选择的参考,指导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工业和建设领域,土地潜力评价可以为企业选择用地提供依据,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土地潜力评价还可以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土地潜力评价的挑战与展望土地潜力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改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等。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合理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许多学者和专家们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积极进行了模型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模型,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一、能值评估模型能值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常用模型之一。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能量输入和产出来评估其可持续利用水平。

它主要包括人均能值、作物产量能值和耕地投入产出能值等指标。

能值评估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

然而,该模型忽视了土地资源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不能全面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二、经济评估模型经济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经济评估模型通常涉及到土地的生产价值、市场价格、土地租金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对资源的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

然而,经济评估模型忽视了土地资源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无法全面评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三、生态评估模型生态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模型。

该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生态风险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生态评估模型通常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生态脆弱性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资源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然而,生态评估模型在评估土地的经济效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四、综合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模型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该模型主要通过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综合评估模型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综合效益指数、可持续发展绩效指数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数等指标。

该模型能够全面评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可持续性,是目前较为完善的评估方法之一。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土地供给和需求预测模型分析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土地供给和需求预测模型分析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土地供给和需求预测模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合理地预测土地供给和需求,以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土地供给和需求预测模型的分析角度,探讨城市规划方案中的土地问题。

一、土地供给预测模型分析土地供给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供给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因此,建立科学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1.1 基于历史数据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土地供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土地供给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数据可靠性高,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历史数据无法完全反映未来的土地供给变化。

1.2 基于经济发展模型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基于经济发展模型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方法。

它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率、产业结构等因素考虑在内,通过建立经济发展模型来预测未来土地供给的变化趋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模型的建立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和数据支持。

1.3 基于空间规划模型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基于空间规划模型的土地供给预测模型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

它将城市的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等因素考虑在内,通过建立空间规划模型来预测未来土地供给的变化趋势。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模型的建立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和数据支持。

二、土地需求预测模型分析土地需求是城市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合理预测土地需求的变化趋势,有助于科学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1 基于人口增长模型的土地需求预测模型基于人口增长模型的土地需求预测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土地需求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地属性与价值实现潜力分析模型模型说明:
本模型适用于项目筛选。

实际应用时先进行多人单独赋分,得出平均分后在进行会商,得出最终评分。

得分较高者,优选获取。

STEP2:土地分级/分类判断
STEP3 土地属性打分
根据土地分类情况,以及土地指标量化标准,将各类土地进行打分。

STEP3.1 单独打分
STEP3.2:汇总得分
STEP4 价值实现再判断
最后进行再判断,再筛选,并最终做出项目优选决策。

备注:①土地属性与价值实现潜力判断分为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正向判断和逆向判断。

定性判断根据每个相对应的二级指标选择画“√”。

②如需或时间允许进行项目可研,请执行相关制度、规程;如需做出快速定位,请使用《“产品线→项目”组合模型》,初步确定项目定位和方案。

附表:
土地分类表
STEP3.1 土地指标排序
根据客户调研成果,对土地评估体系中的土地细化指标进行价值排序,为后续采取打分法构建土地指标的两两比较矩阵提供市场依据。

通过地块赋值,根据各类型客户对应的土地指标权重情况,得出土地与客户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