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 电流强度指标: • 第一,达到引起肌肉震颤的强度,使肌肉收缩;
• 第二,患者感舒适的麻刺感.但不引起疼痛; • 第三,需达到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水平,以保证疗效。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7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
“ 自主训练治疗: 要求患者每日在家自行站姿收腹、跪姿收腹、 跪姿伸腿、仰卧抬腿、仰卧蹬腿、平板支撑等 康复动作,连续10次为1组,每天完成3—4组。 ”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8
跪姿收腹
跪姿伸腿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跪姿伸腿
9
仰卧抬腿
仰卧蹬腿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Hale Waihona Puke 与治疗平板支撑10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11
感谢您的聆听,下载文档 可以自由编辑!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和治疗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1
什么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在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 分开,这种现象被称为腹直肌分离。会直接导致腹壁松弛。腹直肌分 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很多女 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痛。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2
腹直肌分离的原因
•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变
化促使结缔组织弹性改
变以利于胎儿发育及分
娩,随着胎儿在宫内生
长,腹腔脏器发生移位,
腹壁所承受的机械性压
力也逐渐增大,腹白线
拉伸并变得薄弱,腹直
肌松垮,腹直肌间距离
增大,从而产生腹直肌
分离。病情重者可导致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3
腹直肌分离自查
为了能尽快恢复身材,很多新妈妈在生产后,会迫不及待地进行大量

产后康复与管理:腹直肌分离的评估标准

产后康复与管理:腹直肌分离的评估标准
步骤
操作内容
沟通要点
评估
操作者:着装整齐;修剪指甲;洗净双手。
物品:准备齐全。
环境:温湿度适宜、安全、隐蔽。
产妇:身体状况。
检查用物准备是否完好;核对产妇姓名及身体状况,产妇穿宽松舒适衣服,排空乳房及大小便,一般选择在餐后1小时进行。
计划
能正确为产妇进行腹直肌分离的评估;评估后产妇身体状况好,无疼痛、晕厥等不适。
4.测量下腹直肌
在测量过程中告知产妇测量结果,实时沟通。
三、腹部肌群肌力评估
1.腹部用力,双手抱头后使头部、胸部抬起(仰卧起坐式),阻力施加在双肩。
2.进行肌力分级评估。
宣教肌力分级:
0级:腹部肌肉未收缩。
1级:腹部肌肉有收缩活动。
2级:能抬起头部,不能对抗重力。
3级:能抬起头部及肩胛部。
4级:能抬起头部及肩胛骨,并能对抗部分阻力。
口述目标。
实施
嘱产妇仰卧,双腿弯曲,露出腹部,身体放松。
注意保暖及保护产妇隐私。
一、腹直肌分离自我检测
1.产妇右手食指和中指在脐中垂直探按腹部,检查其分离情况。
2.指导产妇将上身抬起至肩部离开床面,产妇手部可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可触摸到两侧条索状边缘)。如果感觉不到挤压,则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至找到紧张的肌肉。用手指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即为分离的距离。
4.用同样的办法分别在脐上、脐4.5cm处测量。
指导产妇自测脐中、脐上、脐下。宣教:测量距离在 2 指以内(含 2 指),属于正常。测量距离为 2 ~ 3 指,为轻度分离。测量距离为 3 ~ 4 指,为中度分离。测量距离≥ 4 指,则为重度分离。
二、5点测量法
1.测量脐中
2.测量上腹直肌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和治疗
PPT学习交流
1
什么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 在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 线的位置分开,这种现象被称为腹直肌分离。会直接导致腹 壁松弛。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 的承托力就会越小,很多女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痛。
PPT学习交流
2
腹直肌分离的原因
• 正常:2指以内(含2指) • 需改善:2~3指 • 需就医:3指以上
• 如果两侧肌肉的距离大
于3指就属于比较严重的
腹直肌分离,有可能会
引起疝气(小肠从腹壁
突出到体外),需要及
时就医;
PPT学习交流
5
腹直肌分离的临床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触诊 确定脐水平连线 与两侧腹直肌的 内侧缘的交点, 使用软尺测量两 点之间的距离, >2 cm者即诊断 为腹直肌分离。
•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变
化促使结缔组织弹性改
变以利于胎儿发育及分
娩,随着胎儿在宫内生
长,腹腔脏器发生移位,
腹壁所承受的机械性压
力也逐渐增大,腹白线
拉伸并变得薄弱,腹直
肌松垮,腹直肌间距离
增大,从而产生腹直肌
分离。病情重者可导PPT致学习交流
3
腹直肌分离自查
• 为了能尽快恢复身材,很多新妈妈在生产后,会迫不及待地 进行大量的腰腹训练。但冒然训练会加深腹直肌分离程度
• 在开始训练之前,腹直肌分离的检查非常重要。 检查方法:
仰卧,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 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 身体放松。将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 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 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 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腹直肌分离是一种常见的产后问题,也可能由于肥胖、过度运动或遗传因素引起。

腹直肌分离会导致腹部肌肉变得松弛,影响腹部的外观和功能。

因此,对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非手术治疗是腹直肌分离的首选方法。

这包括改变不良的姿势习惯,避免过度用力的运动,以及进行特定的腹部肌肉锻炼。

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减轻腹直肌分离的症状,促进腹部肌肉的恢复。

其次,腹直肌分离的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腹直肌分离严重、无法通过非手术方法缓解的患者。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缝合腹直肌来修复分离的肌肉,恢复腹部的结构和功能。

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恢复训练和护理。

除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还可以通过物理疗法来进行。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腹直肌分离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促进腹部肌肉的康复。

物理疗法需要在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此外,腹直肌分离的治疗还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管理。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加速腹部肌肉的康复和修复,减少腹直肌分离的发生和复发。

避免过度用力、保持良好的姿势习惯、注意体重控制等都是预防和治疗腹直肌分离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管理等多种手段。

针对不同程度和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进行治疗时,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进行自我治疗或不合理的运动锻炼,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希望本文所述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腹直肌分离是指腹直肌两侧的肌肉发生松弛,导致腹壁凸出,形成“腹肌分离”的现象。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孕妇或者曾经怀孕过的女性身上,也可能发生在肥胖或者长期做重体力劳动的人身上。

腹直肌分离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烦恼,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了解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轻度腹直肌分离的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加强锻炼来进行治疗。

例如,避免过度用力提重物,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长时间弯腰或者仰卧。

此外,可以进行一些腹肌锻炼,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来加强腹肌的力量,有助于缩小腹直肌的分离距离。

对于中度腹直肌分离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物理治疗,如腹部按摩、理疗、热敷等。

这些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加强腹部肌肉的张力,促进腹直肌的修复。

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特殊的腹肌训练器材,如腹轮、弹力带等,来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加速腹直肌的康复。

对于重度腹直肌分离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腹直肌修复术和腹壁整形术。

腹直肌修复术是通过缝合腹直肌两侧的肌肉,将其恢复到正常位置,以达到缩小腹直肌分离距离的目的。

而腹壁整形术则是在腹直肌修复术的基础上,通过整形手术来重建腹壁的形态,使其更加紧实和美观。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饮食上,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和垃圾食品,以免造成腹部脂肪堆积,加重腹直肌分离的症状。

生活习惯上,应该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避免过度用力和剧烈运动。

总的来说,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轻度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加强锻炼来进行治疗,中度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物理治疗,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但不管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腹直肌的康复。

希望本文对腹直肌分离患者有所帮助。

产妇腹直肌分离的研究进展

产妇腹直肌分离的研究进展

产妇腹直肌分离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腹直肌;腹直肌分离; 治疗;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41-02人类腹直肌具有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并能降肋助呼气,也能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等功能[1]。

而妇女在怀孕期间和分娩过程中,腹壁皮肤受增大的妊娠子宫影响,部分弹力纤维断裂,临床上多称为腹直肌分离,有报道,当腹直肌出现不同程度分离时,出现产后腹壁明显松驰,腹壁紧张度需在产后6 ~8 周恢复[2]。

业已证实,产后腹直肌分离会导致形体改变,腰围增粗,腹性肥胖,后背疼痛和内部脏器下移等危害,严重影响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研究认为,产后的肌肉、结缔组织的损伤不能靠自身条件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身体处于暂时性的组织衰弱状态,若不重视及时进行恢复治疗,原本暂时性的衰弱就会逐渐转化为永久性的衰退[3]。

然而,至今还没有有效预防和治疗腹直肌分离的办法。

本文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流行病学、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情况作一综述。

1 产妇腹直肌分离流行病学妇女妊娠分娩后盆底神经、肌肉、筋膜及韧带松驰或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在产后早期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很难完全恢复到孕前水平[4]。

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阴道分娩,在产后第3 天检测,有60%-70% 的女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在产后4 ~ 8 周逐渐恢复。

对于一部分女性,在怀孕期间腹部肌肉被过度拉伸,产后30 天,仍有30% 未能恢复。

周碧华等[5]报道,1 462 例产后6 ~ 8 周的产妇,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 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更高(90.8%)。

王艳梅[6]报告,怀孕超过3 个月时,超过60% 的孕妇身上都出现这种腹直肌分离现象。

据报道,腹直肌分离超过了2 指宽,自行恢复的可能性比较小。

产后大肚腩、腰背痛都是腹直肌分离的锅

产后大肚腩、腰背痛都是腹直肌分离的锅

产后大肚腩、腰背痛都是腹直肌分离的锅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开放,现在宝妈队伍越来越壮大。

有的宝妈也出现了产后身材走样、腰痛、背痛等不舒服的体验。

很多宝妈看着自己一去不复返的小蛮腰,时不时发作的腰背痛,望着再可爱的宝宝也难免会有点小抑郁,这些可能都是腹直肌分离在作怪。

然而受传统观念“坐月子”(产褥期)的影响,产后女性1个月之内基本是躺在床上度过的,因此,肌肉力量下降迅速。

肌肉力量下降会导致产后女性全身乏力,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不利于身体恢复的。

何为腹直肌分离?腹直肌分离通常发生在孕晚期和产后女性,有研究发现产后第4天,约62.5%的产妇腹直肌分离超过2指宽,产后6-8周,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

所有产后腹直肌分离发生的比例非常高。

在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会使得腹壁扩张延伸,两侧的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开,当距离≥2cm时,称为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1)影响美观腹直肌分离的危害可不容小觑哦,首先产后女性出现了腹直肌分离会看起来小肚子特别大,这真是对爱美女性的降维打击。

2)腰背痛再一个腹直肌是用来维持我们腹内压的一块重要肌肉,组成腹内压的肌肉有腹部最深层的腹横肌以及腹部两侧的腹内外斜肌,还有腹前壁的腹直肌,以及我们腹壁后方的腰方肌。

还有就是在我们的腹腔上方的膈肌(负责吸气的),以及在我们盆腔下面的盆底肌,它们共同形成我们的腹压去维持腰椎的稳定,还可以确保我们的腹腔、盆腔的一些脏器能够在正常的位置上。

一旦腹压出现不足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腰部容易出现酸痛。

3)盆底功能障碍还有更为严重的就是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比如骨盆带痛、漏尿、盆腔脏器脱垂等。

在确诊为腹直肌分离的女性中,有50%的人有盆底肌障碍的问题(漏尿或器官脱垂)。

腹直肌的诊断方法1)腹直肌分离自我检测采用仰卧位两腿弯曲,暴露腹部放松,然后做头部及肩膀抬离地面的仰卧起坐起始动作,一只手从上向下在脐中位置用手指垂直下探,对于较瘦的宝妈们而言,比较容易探测到两侧的腹直肌,较胖的宝妈,由于有脂肪覆盖则需要手指插入更深去感受两侧的腹直肌。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康复指导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康复指导

文/ 付德荣(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医务所副教授,运动人体科学博士)
腹直肌分离是孕晚期最常见的症状,
增大的子宫使腹壁扩张,腹内压不断升
高并作用于腹白线,使腹白线拉长变宽
并弱化,导致两侧腹直肌间距增宽、间隙
变大。

多数研究认为,当腹直肌间距超过
2cm时即为异常,可诊断为腹直肌分离。

未生育女性的腹直肌间距为0.5~1.0cm,
而产后女性为1.2~2.3cm,增加了1倍以
上。

一项对92例腹直肌分离女性的研究提
正常腹直肌脐部腹直肌分离脐下腹直肌分离脐上腹直肌分离全部腹直肌分离图1 腹直肌分离自我检查图2 腹直肌分离
362020.07 No.19
态和生理机能的恢复,促进产后女性的健桥式训练是最常用的静态核心区域肌肉训练方法,目标肌肉主要有腹内外斜肌、腹直肌、腹横肌、多裂肌、竖脊肌、臀肌、腰方肌等。

深蹲及弓箭步常用来强化臀部肌肉。

随着产后身体机能的逐渐恢复和提高,核心区域练习难度也应随之增加,可通过改变动作难度或增加阻力来完成,但二者不可同时改变,否则损伤风险腹直肌分离是困扰绝大部分产后女性的一个常见问题,其不仅会因为腹壁松图4 手法协助治疗图3 腹式呼吸训练
A
A B
B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仿生物电刺激治疗: • 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治疗仪。 • 电极位置:采用A1+、A1一、A2+、A2一、B1+、Bl一、B2+、B2一通道,
粘性电极,分别粘在腹部两侧对应的腹外斜肌、腹直肌、腹横肌。 • 治疗方案:采取腹直肌分离程序(U8)。治疗时间:每天1次,每次30分钟,
10次为一疗程。 • 电流强度指标: • 第一,达到引起肌肉震颤的强度,使肌肉收缩; • 第二,患者感舒适的麻刺感.但不引起疼痛; • 第三,需达到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水平,以保证疗效。
化促使结缔组织弹性改
变以利于胎儿发育及分
娩,随着胎儿在宫内生
长,腹腔器发生移位,
腹壁所承受的机械性压
力也逐渐增大,腹白线
拉伸并变得薄弱,腹直
肌松垮,腹直肌间距离
增大,从而产生腹直肌
分离。病情重者可导致
实用文档
腹直肌分离自查
为了能尽快恢复身材,很多新妈妈在生产后,会迫不及待地进行大量 的腰腹训练。但冒然训练会加深腹直肌分离程度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和治疗
实用文档
什么是产后腹直肌分离?
在孕晚期,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 分开,这种现象被称为腹直肌分离。会直接导致腹壁松弛。腹直肌分 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对腰背部的承托力就会越小,很多女 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痛。
实用文档
腹直肌分离的原因
• 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变
在开始训练之前,腹直肌分离的检查非常重要。
检查方法:
仰卧,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 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 身体放松。将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 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 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 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实用文档
腹直肌分离自查
• 正常:2指以内(含2指) • 需改善:2~3指 • 需就医:3指以上
• 如果两侧肌肉的距离大
于3指就属于比较严重的
腹直肌分离,有可能会
引起疝气(小肠从腹壁
突出到体外),需要及
时就医;
实用文档
腹直肌分离的临床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触诊 确定脐水平连线 与两侧腹直肌的 内侧缘的交点, 使用软尺测量两 点之间的距离, >2 cm者即诊断 为腹直肌分离。
实用文档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
实用文档
腹直肌分离的治疗
“ 自主训练治疗: 要求患者每日在家自行站姿收腹、跪姿收腹、 跪姿伸腿、仰卧抬腿、仰卧蹬腿、平板支撑等 康复动作,连续10次为1组,每天完成3—4组。 ”
实用文档
跪姿收腹
跪姿伸腿
实用文档
跪姿伸腿
仰卧抬腿
仰卧蹬腿
实用文档
平板支撑
实用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