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的辨证
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

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
中医的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之一,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脉搏、舌苔、
舌质等多方面信息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其中中医舌诊是辨识疾病的一种有用手段,这一方
法通过观察舌头的颜色、形态、舌苔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情况。
中医师对舌头的观察会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舌体色:舌头颜色的变化通常反映了身体内部的气血状况。
正常的舌头颜色应该是正
常的红色,偏白或偏红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脱水状况通常会导致舌头干燥和淡白的情况,
而深红的舌头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
舌苔:舌苔通常是指一层厚厚的白色或黄色的薄膜,有时候还伴随着异味。
通过观察
舌苔的颜色、质地和湿度,可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消化情况。
例如,舌苔厚重、
耐磨并且黄色可能意味着消化不良;舌苔薄、白色、湿润则可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舌形:在中医舌诊中,舌形的观察也是一个重点。
舌头的形态通常反映了身体的内部
结构和健康状况。
例如,舌头上有裂口、牙印,反映了脾胃功能失调。
瘀斑:瘀斑,也称舌下瘀斑,是舌头上颜色发黑、呈现出紫黑色斑点的表现。
这种情
况通常反映了身体内部的气血淤积和器官功能不良的情况。
总体来说,中医舌诊的辨证方法是采用多方位的观察来判断患者身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和疾病情况。
中医师通常会通过多角度的舌头观察来作出诊断,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让患者尽快康复。
中医舌诊辨证

中医舌诊辨证(附舌象图片)所有舌象的辨证主病及相关研究,不断连载主病及相关研究:正常舌象: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观舌,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所谓“胃中生气”是指脾健运化,胃主受纳(即认为是人体消化机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上可现一层薄润的舌苔。
机体在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阴阳的盛衰,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中,察舌苔的变化,即可知脏腑盛衰(内脏器官病变)、病邪凶吉进退(疾病严重程度)。
图片1.png(18.65 KB, 下载次数: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
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黄有虎斑纹者。
小儿舌诊辨证基础知识

小儿舌诊辨证基础知识小儿舌诊是中医中一种常用的辨证方法,通过观察儿童的舌苔、舌质、舌形等特征,来辅助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性以及病情的轻重。
舌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舌诊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儿舌诊辨证的基础知识。
1. 舌苔的观察舌苔是指舌面上的一层白色或黄色的物质,它可以反映出小儿的消化功能和病情。
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的,如果舌苔厚重、颜色黄腻,可能是脾胃功能不好;如果舌苔干燥、脱落,可能是阴液不足;如果舌苔发黑,可能是内热或血液循环不畅。
2. 舌质的观察舌质是指舌面的颜色和纹理,它可以反映出小儿的气血状况和病情。
正常情况下,舌质应该是淡红而有光泽的,如果舌质发白,可能是气血不足;如果舌质发红或发暗,可能是热毒内盛;如果舌质发青或发紫,可能是气血循环不畅。
3. 舌形的观察舌形是指舌的形状和大小,它可以反映出小儿的脏腑功能和病情。
正常情况下,舌应该是居中、舒展而柔软的,如果舌偏向一侧,可能是中风或脑瘤;如果舌尖红肿,可能是心火旺盛;如果舌胖大而有齿痕,可能是脾胃功能失调。
4. 舌诊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小儿舌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舌诊应在空腹或饭后一段时间进行,避免误诊;(2)舌诊应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以便观察舌面的细节;(3)舌诊应在儿童安静时进行,避免干扰观察;(4)舌诊应综合考虑舌苔、舌质和舌形的特征,而不是单一观察。
小儿舌诊是一种重要的中医辨证方法,通过观察舌苔、舌质和舌形的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小儿的病情和病因。
但是,舌诊只是中医诊断的一部分,必须结合其他病史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在使用舌诊进行小儿诊断时,应该由专业医生进行,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

珍贵中医舌诊图解大全!图文并茂,再也不怕看不懂舌头了望舌质舌质,即舌的本体,故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组织。
望舌体主要观察舌神、舌色、舌形、舌态以及舌下络脉几个局部。
一 . 舌神( 一 ) 有神 ( 荣舌 )【舌象特征】舌色红活、润泽,运动灵敏自如。
【临床意义】荣舌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
【机理分析】荣舌主要反映津液充足,气血充盈,精神健旺。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曰:"凡舌质有光有体,不管黄白灰黑,刮之而里面红润,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
〞( 二 ) 无神 ( 枯舌 )【舌象特征】舌色枯槁而晦暗无光、死板而毫无生气,运动失灵。
【临床意义】枯舌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机理分析】枯舌主要反映津液匮乏,气血大亏,精神衰败。
"察舌指南·辨舌之神气"说:"假设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二 . 舌色舌色,即舌体的颜色。
一般分为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六种。
〔一〕淡红舌【舌象特征】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临床意义】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
疾病时见之多属病轻。
【机理分析】淡红舌主要反映心之气血充足,胃气旺盛的生理状态。
舌色与肤色的形成原理相似,红为血之色,明润光泽为胃气之华,正如"舌胎统志"说:"舌色淡红平人之候,……红者心之气,淡者胃之气。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时,舌色仍可保持正常而呈淡红;内伤疾病时见之,提示阴阳平和,气血充盈,多属病轻,或为疾病转愈之象。
〔二〕淡白舌【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白舌。
如舌体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枯白舌主伤精、脱血夺气。
【机理分析】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无以推动血液上充于舌,致舌色浅淡。
阳虚则内寒,经脉收引,使舌的血行减少,也可见舌淡。
珍贵的舌诊图谱

珍贵的舌诊图谱珍贵的舌诊图谱(1)身体表现:面部(眼皮)浮肿.油光.易生痤疮.腹泻.身重困倦.大便燥结.急躁易怒。
(2)原因:气虚.运动少.饮冷饮,造成水湿留在体内。
(3)解决方法:红豆.薏仁各10克,煮水30分钟,代茶饮,祛署湿,适合夏天。
冬天寒湿则适应用绿色的花椒,煮水泡脚。
(1)身体表现:善忘.喉咙发干.性情急躁.皮肤干躁.身体疼痛.面色晦暗.口唇发黑.眼圈暗黑.痛经。
(2)原因:血液流动不畅.外伤造成.生气(肝郁气滞就容易造成血瘀).气虚.寒冷造成。
(3)解决方法:三七与西洋参各0.5克,打粉用温水冲服。
(1)身体表现:记忆力差.思考力差.睡眠不好.容易失眠.容易疲惫.怕风怕冷.天热手脚温.天冷手脚冰凉。
(2)原因:失血.脾胃功能差不能吸收营养.思虑过多消耗心脾之血。
(3)解决方法:西洋参30克打粉,龙眼肉300克,搅拌均匀隔水蒸4小时,每天一勺用开水冲服。
(1)身体表现:眼干.口躁咽干.手足心发热.大便干躁.眩晕耳鸣.睡眠差.脉搏快.喜冷饮.心烦爱发火.腰膝酸软(2)原因:津液不足.熬夜.吃辛辣及吃过多热性的食物.生大病。
(3)解决方法:生地.沙参.麦冬.枸杞各9克,石斛6克.当归3克.猪龙骨一节,煲汤服用,一周即可。
(1)身体表现:怕冷.喜饮热饮.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稀薄.小便清长。
(2)原因:过多吃寒凉的药.喝冷饮.体质弱.过份暴露在寒冷的环境里。
(3)解决方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煲汤服用。
(1)身体表现:神情抑郁.口苦口干.眩晕.胃口不佳.忽冷忽热.心烦火大.呕逆.胸闷肋疼.失眠多梦(2)原因:思虑重.压力大(七情内伤:喜则气散.怒则气上.优则气聚.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3)解决方法:灯芯草.竹叶各3克,泡水喝,3-5天即可,主要用于突然上火需要疏肝理气。
长期肝气不疏主要需要调整“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
慈悲心是克制七情最有力的法宝,即仁者寿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1)舌色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
12.25舌诊辨证方法

12.25舌诊辨证方法12.25舌诊辨证方法如上图所示。
我们的舌尖反映的是上焦心肺,舌中部反映的是我们的中焦脾胃。
舌头的两侧反映的是肝胆。
舌根部位反映的是我们的下焦和膀胱。
接下来我教大家一些非常简单的一个舌诊辨证方法。
首先呢,从颜色上看,如果他的舌苔是发白的则是寒症虚症。
如果舌体的颜色是红色的则是热症。
那从舌质上看了他的舌苔不滑不燥则为润苔是正常的。
如果舌头伸出来感觉特别光溜,而且有种随时欲滴的感觉的话。
这是体内的湿气寒气比较大,也称为滑苔。
如果舌苔干燥,这位照它也就是我们说的热症。
这个时候提示我们体内的津液已伤,需要滋补津液。
那我们怎么从舌苔的变化来观察病情的一个发展呢,所有的舌苔都是从薄白苔转变来的。
如果舌苔的颜色由白转黄说明他的病症已经入里了,白色寒黄色热。
寒入里则转为热症,如果白多黄少说明他的寒症居多,如果基本为黄色舌苔的话,说明他的内外俱热。
如果反过来的话黄转白,说明病情正在好转,热症在褪去。
从舌苔的厚薄来说有,由薄到厚如果舌苔是白色的,这说明寒气越来越重,反之由厚到薄,说明病情在好转。
如果舌苔为黄色,则说明他体内的湿热正在越来越加重。
从舌体的颜色上来说,如果由粉色到红色,这说明它的热症正在加大。
那如果有红色再到酱红色,说明他已经热入银血阴虚火旺,虚火上延。
如果颜色由粉到白,说明体内气血均虚。
另外阳虚体质的人也是舌体发白,一般阳虚体质的人都会偏寒。
下面我将结合图。
从舌头的舌苔,形态,颜色三个方面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常见舌头的诊断与对应的调理方案。
这个白苔告诉我们,他整个人都是很寒的。
加上它的舌质颜色很淡,白,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个人不但体寒。
而且还有血虚,像这样的情况其实是非常适合用我们的灸来调理的。
比如说感冒灸男神灸女神灸艾针灸等等,灸的穴位可以包括我们的督脉穴位。
还有膀胱经上面的穴位,比如大椎身柱命门等等都可以用。
下面这个呢,最明显的就是他脾胃区域的一个黄苔,这就说明他是有胃火的。
小儿舌诊辨证基础知识

小儿舌诊辨证基础知识舌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简便、直观、无创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是在小儿的诊断过程中,舌诊更是一项重要的辨证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儿舌诊辨证的基础知识。
1. 小儿舌诊的意义舌诊是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色泽、苔质等变化,来判断小儿体内的病理变化和病情的轻重。
舌诊可以反映小儿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和病理变化等情况,有助于辨别疾病的性质和病因,指导临床治疗。
2. 小儿舌体的观察舌体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舌质、舌色、舌形等方面的变化。
舌质可以分为淡红、红、暗红、淡白、淡紫等,不同舌质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的病理情况。
舌色可以分为淡红、红、暗红、淡白、淡紫等,不同舌色的变化也反映了不同的病理情况。
舌形可以分为正常形态、胖大、瘦长、舌尖红肿等,不同舌形的变化也反映了不同的病理情况。
3. 小儿舌苔的观察舌苔是舌诊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苔色、苔质、苔腻等方面的变化。
苔色可以分为白苔、黄苔、黑苔等,不同苔色的变化反映了不同的病理情况。
苔质可以分为薄苔、厚苔、剥苔等,不同苔质的变化也反映了不同的病理情况。
苔腻可以分为腻苔、无苔等,不同苔腻的变化也反映了不同的病理情况。
4. 小儿舌诊的常见辨证根据舌体和舌苔的变化,结合小儿的临床症状,可以进行舌诊的辨证分析。
常见的辨证包括气虚、血瘀、痰湿等。
气虚辨证主要表现为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血瘀辨证主要表现为舌质暗红、舌苔薄黄,伴有瘀斑、疼痛等症状。
痰湿辨证主要表现为舌质淡白、舌苔厚腻,伴有痰多、胸闷等症状。
5. 小儿舌诊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小儿舌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保小儿的舌面干净,避免食物残渣的干扰。
其次,要注意观察舌体和舌苔的变化,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再次,要结合小儿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避免片面诊断。
最后,要与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小儿舌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判断小儿的疾病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舌诊的验证方法

舌诊的验证方法舌诊的验证方法有多种多样,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舌苔、舌质、舌形等舌部特征,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及相关疾病。
这些验证方法是中医诊断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舌诊验证方法:1. 舌体颜色验证:观察舌体的颜色变化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内脏功能、疾病情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线索。
常见的舌体颜色包括淡红、红色、暗红、紫暗、淡白、苍白、青色等。
不同的颜色与不同的脏腑和疾病有关。
2. 舌苔验证:舌苔是指舌体表面上的一层白色、黄色或黑色的物质。
舌苔的质地、颜色、厚薄等变化可以提供关于体内病理变化的信息。
常见的舌苔类型有黄糙、厚腻、白腻、薄白、无苔等。
3. 舌形验证:舌形包括舌头大小、舌形状、舌尖状况等方面的观察。
正常舌形应该是柔软、自如、灵活的,舌体正常位置居中。
通过观察舌形的变化,可以了解到相关的脏腑功能和病理情况。
4. 舌边验证:舌边是指舌体的边缘部分。
舌边的颜色、光泽以及是否有裂纹等特征都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健康状况。
5. 舌根验证:舌根是指舌体与舌下的连接处。
通过观察舌根的形态、颜色和湿润度等特征,可以了解到体内的病理情况以及脏腑功能的异常。
6. 舌诊配合其他体征验证:舌诊一般需要结合其他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如面色、目色、脉象等。
通过综合分析舌诊及其他体征,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请注意,以上只是舌诊验证方法的一些示例,实际中医诊断中还有许多细分的验证方法,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时还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或中医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同时,在进行舌诊时应保持舌面清洁,避免食用染色食物和液体,以确保准确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诊的辨证
2015-05-18
舌质反映人体实体、本质的状态;舌苔反映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的状态。
舌质,反映人体实体的病变;舌苔,反映人体空间的病变。
传统中医讲“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舌质代表的就是营血部分,而舌苔则代表卫气部分;若根据阴阳的相对属性而言之,则胞内为阴,胞外为阳。
无论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还是阴盛、阳亢等等,无非是能量、物质的过剩或不足而已。
因此,人体空间医学认为人体得疾病的原因,即物质、能量转化的不平衡,导致细胞开合运动失利。
只有达到二者之间的相对平衡态,人体才能健康正常。
比如,舌质相当于陆地,舌苔相当于陆地上的植物。
陆地上的土质有干、湿和软、硬之分;舌质也有软、硬和燥、湿之别。
陆地上生有不同的植物;舌质上长有不同的舌苔。
陆地上有不生植物的;舌质上也有不长舌苔的。
植物生长有疏有密;舌苔也有薄厚之别。
土地过于干燥,则地面上不生植物;人体内部空间缺乏津液,则没有舌苔。
地面水分过多,凹凸不平,植物难于生长;人体水分过多,则舌苔极少,舌质湿漉漉的,而且,舌质也凹凸不平。
人体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空清亮,则人心情很开朗;天空阴沉沉的,人也会感到胸中郁闷。
空气中若充满浓雾,在舌苔上也能反映出来。
所以,还要结合大自然的变化去认识人体舌苔的变化。
人体空间医学将人体疾病分为两大类:物质性病变和能量性病变。
舌质上反映的是物质性病变,要用能激发细胞及组织运动的药物。
因此,治疗时要运用沉浊的药物,如桃仁、杏仁、枸杞、樱桃、薏苡、元参等根、果之类。
舌苔呈现的是能量性病变,反映人体的生物场和空间问题。
所以,治疗舌苔的问题,应着重从人体的空间下手。
空间能量多,则泻之;空间能量少,则补之。
治疗时要应用清、轻药物,如茎、叶、花等。
在观舌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假象。
舌质与舌苔反映的症状不相符,往往会造成诊断上的错觉。
比如,舌头很小,苔却很多。
这是身体虚弱,但虚弱的人不该有这么大的“火”。
所以,这就是虚火。
苔、质反映的症状相同:舌大且厚,质红、苔多,这是实火。
察舌辨明虚实,这对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实火要
应用泄法,虚火则用补法。
不能见火就泄。
若舌前段凸出一块,看似很厚,但下焦的苔却很薄。
表现的症状往往是心慌、胸闷、气短。
说明三焦不畅通,上实下虚。
治疗时不主张用泄法来解决,而是用山药、生麦芽补下焦之正气,来冲淡上焦之实。
总之,望舌时,只有掌握人体内外能量运动的特点和方向,掌握公转与自转的运动规律,以及用能量理论去认识中药,认识中药的功用和作用人体后所产生的效应。
如此,才能学习好人体空间医学;也只有如此,方能辨证施治,顽疾可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