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wz

(1)确定教学内容 (2)教学设计 (3)系统设计与脚本编写 (4)素材的准备与制作 (5)网络课程的测试与评价 (6)网络课程的发布与维护
5、阐述一下你所知道的最新媒体及其在教学中应用的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教学媒体不断涌现。继多媒体之 后,教学技术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型教学媒体,即虚拟现实技术。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3)注重学习情境创设 (4)强调“协作学习”与“合作学习”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2、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有哪些影响?
一、信息技术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二、信息技术要求教育方式的转变 三、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师生关系的改善 四、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冲击 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 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 模式。 (网上找的结果,详细请浏览: /Html/zhlw/jxlw/730220090506210232.html)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第一章 1、教育技术定义
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 理和评价的过程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发展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3、“经验之塔”理论及其要点
“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做的经验与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 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
4、学习理论的含义和派别
学习理论的含义 学习理论是揭示人类学习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 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 学说。 学习理论的派别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他继承和发展了桑代克的联 结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创立了操 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1章1.信息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1)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信息媒体&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①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广播、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②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
2.信息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1)内涵:a.五大支柱①基本理论研究②硬件环境建设③软件资源建设④新型模式建立⑤有效管理探索b.三大应用领域①学校信息化教育领域②现代远程教育领域③信息化教育管理和信息化教育队伍培训领域(2)特征a.一般特征:·五化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体化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三性①开放性②非线性③交互性b.本质特征:信息化教育是有现代技术媒体参与的教育。
3.信息化教育的功能与作用(1)功能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优化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做到高效能、低消耗,以较小的代价,得到较大的收获。
(2)作用①提高教育质量②提高教学效率③扩大教育规模④促进教育改革4.教育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5.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技术等概念的关系(p16-18)6.电化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参见课本P22表格)(1)视听教育阶段(2)信息化教育阶段7.信息化教育阶段的理论基础(1)视听教育阶段: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香农等的传播理论(2)信息化教育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学习理论1.教学媒体发展的历史阶段(参见课本P38-39)(1)媒体用于存储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学媒体。
(2)媒体能用于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学媒体。
2.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含义①信息化教学媒体是信息时代开发的标志性教学媒体②信息化教学媒体是指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主要使用的教学媒体3.教学媒体的分类(按人的感官分类)①听觉型媒体②视觉型媒体③视听型媒体④相互作用型媒体4.教学媒体的特性(具体理解,参见书本P42-43)①呈现力②重现力③接触面④可控性⑤参与性5.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四要素①教育者②教育信息③现代教育媒体④学习者6.信息化教学基本模式的类型与思想要点(参见P51-54结合教学设计理解并加以运用)(1)“传授型”教学模式(2)“自主活动型”教学的模式(3)远程教学(学习)模式7.自主活动型教学模式相关的典型教学策略(结合教学设计理解并加以运用)①支架式教学策略②锚链式教学策略③随机进入教学策略8.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含义教育者和学习者为达到一定目的,使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主要指教与学的活动途径和步骤。
【VIP专享】答案《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一、概论1、信息化教育的含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1)五化(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递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2)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4、信息化教育的作用(1)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减轻学习负担,增进学生健康、有利于学生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2)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比率、记忆比率、注意比率听觉:54.6% 视觉:81.7%(3)扩大教育规模:利用广播、网络系统发展开放性学校;多种现代教学媒体为自学者提供方便(4)促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变革;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革;促进教材观念和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环境的变革。
5、教育技术的含义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6、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的关系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7、几种与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密切相关的学与教理论的代表人物四种学习理论:(1)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Carl.R.Rogers)(4)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加涅(Rober.M.Gagne)四种教学理论:(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2)布鲁纳(J.Bruner)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3)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4)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四种传播理论:(1)贝罗(D.K.Berlo)的传播过程4要素理论(2)罗密佐斯基(A.J.Romisjowski)的双向传播理论(3)宣伟伯(W.Sehramm)的传播效果理论(4)罗杰斯(Eerrett M.Rogers)的创新推广理论8、现代教育媒体的含义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1.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投影器、幻灯机、常见类型和操作使用,视频展示台、扫描仪操作步骤。
投影器的类型:CRT、LCD、DLP.投影器操作使用:1)检查;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将支撑杆抬起至锁定状态。
2).调整距离;将反射经境打开至适当角度后打开电源开关,调整好音符器与银幕距离.3).调节投影方向。
4).强弱灯光的选择.5).调节影像焦聚。
6).消除色环。
7).切换灯泡:板动灯泡切换开关,启动后备灯泡。
幻灯机:要倒立放好,药膜面要朝向光源。
视频展示台操作步骤:1)打开锁定按钮,撑起摄像头支架,打开摄像头盖。
2)打开视频展示台的电源开关。
3)放置实物,图片等展示物,调整摄像头支架使之对准被摄物。
4)根据情况调节光源。
展示资料放在展示台上,通过变焦按钮调节摄像头的焦距。
5)调整焦距按钮使之更加清晰。
6)使用完毕,通过和开机相反的顺序关闭视频展示台。
扫描仪操作步骤:1).安装驱动程序。
2).扫描仪的准备3).启用扫描驱动程序.4).置扫描件.5).预扫描及扫描参数设定。
3.投影教材常见的制作方法:1).手绘法2).复印法3).计算机制片法(步骤和要注意问题)手绘法:即用手绘绘制投影片,在透明片上用笔直接书写、描绘教学所需要的文字、图像等内容,是最常用的制作投影片方法。
其步骤:1、选择投影片(涤纶片和明胶片);2、绘制草图;3、绘制投影片复印法:即利用静电复印机将书刊上的图文直接复印到透明片上面制成投影片。
(一般只能用耐热的,厚度为0.05mm-0.1mm涤纶片)其步骤:1、选择胶片;2、隔热复印;3、画面清洁计算机制片法:是用计算机来制作,再由打印机直接打印出投影片的方法。
其步骤:1、采集素材;2、画面设计;3、打印成片:针式打印机(挂胶片);激光打印机(涤纶片)4.照相机(镜头、光圈、快门、取景器等)和数码相机(镜头、CCD或CMOS、A/D和数字处理器、图像存储器、LCD等)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一、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内涵1,教育技术有定义与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及两者之间的差异;2,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3,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主要有哪些要求?5,教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教育技术的一般发展过程;7,教育技术中技术与教育的关系;二、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基础理论1,直观教学原则2,经验之塔理论及教育应用3,传播学理论,及传播理论在教学中应用原则4,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对学习,学习条件,学习结果的解释。
5,程序教学实施与原则。
6,信息加工理论基本观点。
7,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理论及教学理论。
8,布鲁纳及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顺序的认识,儿童发展的主要认识阶段及特点。
9,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三、教学媒体1,媒体及教学媒体的概念2,教学媒体的分类3,教学媒体的作用及应用领域4,声音媒体的教学特点及应用5,视觉教学媒体的教学特点及应用6,计算机教学媒体及特点四、多媒体技术1,多媒体技术概念及特征2,多媒体素材的类型及文件格式,编辑软件3,声音的格式有哪些?你知道哪些声音录制与编辑软件4,图片的格式有哪些,你知道哪些看图软件与编辑软件5,你知道哪些软件可以捕捉电脑屏幕6,你知道哪些建制计算机屏幕的软件。
7,视频文件的格式有哪些五、计算机辅助教育1,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类型:①学习计算机②用计算机学习③从计算机学习 2,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概念3,什么是CAI?什么是课件4,什么是CMI5,你知道哪些常用课件制作工具6,课件设计的一般过程?课件的界面设计一般原则,课件中交互实现的方法 7,Powerpoint软件特点和其对多媒体的支持8,flash的特点及其运行环境六、教育技术中的技术1,概念图技术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教学目标阐明的要求与方法教学情境与任务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3,微格教学的概念系统组成与实施七、网络资源利用1,特定主题信息的搜索与持续跟踪2,互联网上信息共享的方法3,互联网上信息交流的方法与途径4,互联网上信息的发布与编辑方法与途径5,什么是RSS?RSS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打印)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1、教育技术的含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的总称。
2、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P4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自主学习领域,在职人员培训领域3、各种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视听教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名称:行为主义主要代表:华生桑代克斯金纳基本观点:学习就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名称:认知主义主要代表:托尔曼、布鲁纳、加涅基本观点:认知结构的形成;从人的内部过程入手。
名称:建构主义主要代表:皮亚杰、杜威、维果斯基基本观点:学习是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
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则越趋于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与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及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
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4、投影器、视频展示台的使用拉起支持杆;开镜头盖机器的开关;放上展示物。
5、投影教材的制作方法6、数码相机的结构、拍摄技巧数码照相机的基本构造镜头:所有的镜头的功能都是相同:汇聚光线形成清晰影像。
根据其能否调节焦距分为:定焦距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光圈:光圈是可调光孔大小的金属薄膜,用f表表示。
通常用数字表示,如“f/2光圈”“f/22光圈”等。
数字越大,光孔越小。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第一章:1、教育技术9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04定义是什么?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利于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是什么?每一个范畴各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应该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具体的研究内容。
设计: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评论: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利用: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开发:文印技术、音响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综合技术。
4、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哪些?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综合了许多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形成了教育技术自身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包括: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5、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怎么划分人们获得的经验?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即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依照抽象程度又分为十个阶层。
做的经验:(1)有目的的直接经验(2)设计的经验(3)参与演戏。
观察的经验:(4)观摩示范(5)野外旅行(6)参观展览(7)电影、电视(8)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抽象的经验:(9)视觉符号(10)语言符号。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的过程。
(3)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7、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织。
(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修正的过程,而是信息加工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第1章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与特征(p11-12)2、信息化教育的功能与作用(p14)3、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技术等概念的关系(p16-18)4、电化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p22)5、信息化教育阶段的理论基础(p23)6、全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p34)第2章7、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含义(p39)8、教学媒体的分类(按感官、媒体的物理性质分类p41)9、教学媒体的特性(p41,具体理解)10、教学媒体编制的选择原理。
(p44-45需要结合多媒体课件设计理解并加以运用)11、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定义(p48)12、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的类型与思想要点(p51)13、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含义(p54)14、常见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种类及其方法要点(p54-61)第3章15、教学设计的定义(p63)16、教学设计的目的、任务(p64)17、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p64)18、传授型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素(p66)19、教学过程设计的操作程序(p70)20、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与特点(p71 与传统教学设计比较)21、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分析的方法和工具(p76)22、学习者学习准备情况与初始能力分析(p78-79)23、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及编写方法(p82-83)24、教学策略的选择(p91-93)25、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与依据(p44、p94)26、教学评价的类型及目的(p108)27、自主学习的评价方法(p117)第4章28、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含义(p111)29、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分类(各种分类,p122-128)30、列举几种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环境(p129-144)31、多媒体教室的类型、主要设备及功能(p133)32、微格教室的构成与功能(p134-135)33、网络教室的构成与功能(p134-135)34、互动教室的定义与功能特点(p135)35、虚拟学习社区的含义(p139)36、常见的教学平台与社会性软件(p143,146)37、网络教学资源的常用搜索方法与工具(p150)第5章38、电视教学软件的制作步骤(p169)39、多媒体教学软件与网络课件的定义与特点(p172,181)40、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基本流程(p173,182,需要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加以理解)41、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系统设计(p175,需要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加以理解)42、常见的图形/图像及视频文件格式(p179)43、多媒体作品打包的目的和作用(p180)第6章44、信息技术整合观三大核心领域(p197)45、4种信息技术整合观的典型观点(p197-199)4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p199-201)47、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p203-206,需要结合课程相关内容加以理解运用)4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三种基本模式(p206-214)49、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学科课程模式的思想要点(p209-211,结合教学设计实例理解并加以运用)5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p215-219,结合教学设计实例理解并加以运用)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二、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写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2016年12月20日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P3AECT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及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及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从教师、环境、资源、设计、过程等方面加以理解)P9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基本要素:(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3)资源——建设多媒体及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4)设计——对多媒体及网路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策划;(5)过程——把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从学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理解)P11刘雍潜根据TPACK模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及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有“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
具体包括:①……⑥。
(P11第5—9行)(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由“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形成。
(P11,第13—14行)(3)资源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是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内容知识”(TCK)形成,资源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则形成资源开发能力。
……包括:①教学资源的收集及鉴别;②教学资源的加工及处理;③教学资源的设计及开发。
(P11,倒6—3行)4.根据我国教育部2014年5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P13包括两方面的能力:(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及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该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P13,倒5—3行)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方面,主要关注教师哪些方面的能力(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P14(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6.信息时代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每一阶段中教师有何表现?P18表1.3信息时代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P17,第11—12行)(1)起步阶段:教师开始学习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简单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技能。
(认知及接受: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及技能,接受教育技术的理论及方法;发展途径:教育技术专项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主题教学工作坊、优课案例观摩)(图1.8;P17,倒6—5行)(2)应用阶段(略)(图1.8;P17,倒4—3行)(3)融合阶段(略)(图1.8;P17,倒2—1行)(4)创新阶段(提升及变革:教师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变革传统课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网络及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及学模式;发展途径:公开课展示及研讨、网络课程学习、网络教研、名师工作室)(P18,第1—2行)7.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教学组织方式划分,有哪些常见的教学模式(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网络在线学习、混合学习)P18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按教学组织的方式划分,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网络在线教学和混合式学习是三种最常见的教学模式。
(P18,倒4—5行)8.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网络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校际网络协作学习)P21……不同类型的网络教学活动,如网络课程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教学、校际网络协作学习(P20,第3—4行)9.根据你的学习经历,描述你所了解的教育技术,分析教育技术在未来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可参考第六章作答)第二章信息化教学资源10.概念: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资源P31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有序化的,适合学生发展是有用信息的集合。
(P31,第9—10行)11.典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哪些?请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划分,列举5种以上的资源类型P31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把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为: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学工具、网络课程、教育游戏、专题学习网站、数字教材、数字图书、教学案例、虚拟仿真系统共十类。
(P31,倒5—3行)P32 表2.1列举了一些典型信息化教学资源。
(同上所述10类)12.从教学应用角度,信息化教学资源普遍具备哪些特点(媒体性、工具性、交互性、智能化)P34从教学应用角度看,……特点(教学特点):(1)媒体性:信息教学资源往往可以承载、传递教学内容及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可以共享、重复加工、重复使用的数字化材料。
(2)工具性:信息化教学资源往往可以作为人类的学习工具,如认知工具、知识探究工具、知识建构工具等。
(3)交互性: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交互性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实现人机互动式教学。
(4)智能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教学分析,并提供实时的教学支持;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13.自主学习型课件的技术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导航设计)P44自主学习型课件的技术设计(1)结构设计自主学习型课件的结构是指教学信息的组织及表现方式,它定义了课件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联系的方式,反映了整个学习课件的框架结构和基本风格。
(P44,倒8—6行)(2)功能设计自主学习型课件的功能设计包括:①教学内容模块、②虚拟实验模块、③在线评价模块、④学习导航模块、⑥协作交流讨论区模块(P44,倒2—1行)(3)交互设计……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目的。
主要交互方式:①交互测试、②实时对话、③网上论坛(4)界面设计(5)导航设计……学生是通过相关页面间的跳转来达到学习目的的。
……导航能为学生确定当前的位置,同时帮助学生快速、便捷地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使学生不会在页面转换中迷失方向。
14.概念:什么是微课P55微课指的是微型教学、微型课件,是指讲授某个知识点、技能、案例等微内容的教学课件,是面向学习自主学习的资源,以视频为主,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及发展能力。
(P55,第7—9行)15.微课的特点(微型化、视频化、优质化、系列化)P55微课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微型化:容量小,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便于碎片化学习;(2)视频化:形式上以视频为主;(3)优质化:设计创新,名师授课,制作精良;(4)系列化:可以实现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性教学。
(P55,第11—13行)16.微课按照教学方法来分有哪些常见的类型(请列举5种)P56微课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按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
17.微课的呈现有哪些常见形式(摄制、录屏、软件合成、混合式)P58目前微课视频的呈现形式多样,主要有摄制型、录屏式、软件合成式、混合式等。
(P58,第2—3行)18.常见的图形图像格式及其主要特点(表2.7,注意哪些格式是位图哪些是矢量图,哪些格式支持图像透明。
)P62位图格式:①BMP②JPG③GIF (支持图像透明)④PNG (支持图像透明)矢量图格式:WMF19.分析:使用PowerPoint自带的录制功能或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PT讲解,可以将PPT制作成为简单的微课视频。
请分析利用PPT录制微课的意义及实践价值。
可参考P58—59第三章信息化教学工具20.从教学功能角度,信息化教学工具有哪些种类?(知识建构、信息检索、协作交流、情境探究、虚拟实验、统计评价)从教学功能角度,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分类(1)知识建构工具(2)信息检索工具(3)协作交流工具(4)情境探究工具(5)虚拟实验工具(6)统计评价工具21.请说明概念图及思维导图的异同。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发明,是表达发散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却极为有效,是一种革命性感觉。
(P79,第15—16行)作用:(1)作为选择、呈现教学内容的工具;(2)作为促进知识结构化的工具;(3)作为发散、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工具;(4)作为学习评价的工具(P79倒2行—P80倒15行)概念图是一种用结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
(P89,第6行)概念图的教学应用:(1)以概念图为只是可视化的表征工具;(2)以概念图为高阶思维的发展工具;(3)以概念图为合作交流的工具;(4)以概念图为促进教学的评价工具;(5)以概念图为一体化教学设计及课件开发的工具。
(P89)22.以“信息化教学工具”为主题,绘制一个思维导图并说明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作用。
P81-8323.信息化教学工具及一般教学课件有哪些异同点?信息化教学工具≠课件后者以承载教学内容信息为特征;后者则不必承载教学内容信息。
24.在课堂中如何结合教学课件和工具软件进行教学?请以某种工具软件加以说明。
例1,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某一教学内容的“演示-讲授”教学,一方面可借助P99-102中介绍的教学评价工具Free Quizmaker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间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及时掌握学生理解掌握该教学内容的情况。
例2,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讲解,一方面可在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工具对刚刚学过的教学内容的要点进行归纳概括,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理解掌握程度。
第四章信息化教学环境25.概念:信息化教学环境P113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现代教学环境,其能实现教学信息获取途径和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