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一)AECT1994 教育技术定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简称AECT )对教育技术作了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该定义译为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 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 德的实践。
AECT1994定义与AECT2005定义比较: AECT1994定义与AECT2005定义比较: 定义与AECT2005定义比较
1.领域名称 1994定义使用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2005定义使用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二)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 代,至今已走过70多年的历程。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 代,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
从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 幻灯片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 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本章知识点
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2)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3)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4)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师技术能力标准。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技术
一、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 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 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 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主要经过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和教 育技术等四个阶段。 •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用系统方法设计和 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
20 年代,美芝加哥大学的博比特和查特斯等人继续倡导运用实 验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1924 年,博比特在《课程建设》一 书中提出了系统设计课程的理论及具体步骤。 1945 年,查特斯在 一篇论文中讨论了“教育工程”领域的方法问题。2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教学系统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在实践中建立了许多系 统设计教学的理论模型,发表了大量关于教学系统方法的文章,使 系统方法成了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核心思想。
2.程序教学方法与个别化教学的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掀起了一场程序教学 运动,从而使一度衰落了的个别化教学重新兴起。程序教学,就是让学 生在事先编制好的、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 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需要。程序教学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制造程序教学机,二是编写程序课本。
2.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最初是研究带“电”的视听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 20 世纪 30 年代,幻灯、电影、无线电广播等教学媒体 开始应用于中国的教育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又强调以“现代教育媒体的 研究和应用为核心”,重点研究的是媒体应用的方法和手 段。教育技术这个提法的发源地是美国。 在是“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三 个概念并存,并且都在发展变化之中。
4.教育技术领域的初步形成
表1-1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简介——定义
•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
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
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南国农
技术的内涵
• 技术,就是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可分 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的两类。 • 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三种技术:
教育观念的变革
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 教育价值观 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 (3R-3T,C和NET技术,生存与发展技能) 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学习方式的变革
创新性学习 自主学习 个性化学习 基于技术的学习
师生角色的转变
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 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 出了转变的要求
社会背景
文化
作业
• 阅读
– – – – 建构主义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信息素养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 讨论
– 试从教育技术的实践层面、理论层面分别谈谈你对教 育技术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实践层面可以阐述教育 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在理论层 面则可以回答教育技术“研究什么”,它是一门“什 么学科”等问题。
– 现代媒体技术
– 现代媒传技术(媒传教学法) –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信息素养
• 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 德等 • 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
– 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 – 技术运用(Technolo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 力(Transference)
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传者
信息
传播媒介
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s
效果
拉斯韦尔5W模型
对谁说 To Whom
受者
传播的模型
传播的模型
传播的模型
教育传播就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
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向特定的教学对象传播知识、 培养其技能、帮助他们形成优良品质和个性的传 播过程。
华生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 体反应的组合。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人类出 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喷嚏、膝跳)和情绪反应(爱、怒等), 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学说
2、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开创者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 这个环境中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的才 能、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以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 他们训练成任何一方面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是 商界领袖、乞丐或盗贼。
优以化便的等及教。时一学“调节模管整课式理学、,出习一使效步个每益伐新个”,的学,直改生科至进都学取措成管得施为理成,成是功也功现。可的代以教是育一个
管理 技术的评实价施大和系学教统习学工者过程。程的、具教体学规效划果和优实化施的。保
证。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
视听传播
视听教育 视觉教育
➢视觉教育17~18世纪
传播理论
传播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 社会现象,是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 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传者,并和受传者进行交 流,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一种活动。
广西幼师《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广西幼师《现代教育技术》教案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1.1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发展1.2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应用1.3 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第二章: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应用2.1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2.2 多媒体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制作2.3 多媒体教学策略与实施第三章:网络教育资源的使用3.1 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与特点3.2 网络教育资源的获取与评估3.3 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第四章:交互式白板的使用与教学应用4.1 交互式白板的功能与操作4.2 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4.3 交互式白板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分享第五章:信息化教学评价5.1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5.2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与工具5.3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反思第六章:移动学习与混合式教学6.1 移动学习的概念与现状6.2 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6.3 移动学习与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案例第七章: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实践7.1 教育技术项目的策划与管理7.2 教育技术项目的实施与监督7.3 教育技术项目的评价与反思第八章: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8.1 创客教育的理念与实践8.2 STEAM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8.3 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与应用第九章:教育应用9.1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概述9.2 智能教育应用案例与分析9.3 教育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教育技术素养的提升10.1 教育技术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10.2 教育技术素养的提升策略与方法10.3 教育技术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补充和说明:教育技术:涵盖教育工具、方法、媒体、材料、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发展:从传统教育技术到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多次变革,如信息技术、互联网、移动设备等的影响。
特点:互动性、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应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等。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远古教育技术的萌芽
2.简单媒体时期的教育技术
3.视听教育技术
4.网络教育技术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引发教育观念的变革 , 出现了素质教育、终身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学模式、教学内 容发生变化 ,导致教育形式的深刻变 革。 现代教育技术对师生角色、地位及其 相互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引发学校形态的变革,出现“虚拟学 校” 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
2. 同以往的学校教育相比,教学内容也 将发生很大变化 第一,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 培养。 第二,更加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 对性。 第三,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全面性、 大容量。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导致教育形式 的深刻变革,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下两个方 面: 一是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 输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和交 互式的学习方式。 二是从封闭式教学和“垄断式”的 信息传输转向为开放式教学和跨时空的资 源分享。
和资源; (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对与学习 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 用、管理和评价; (3)教育技术是一种理论和实践; (4)教育技术以促进学习为目的。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信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
应用:
理论与实践
媒体使用 革新技术的传播 实现和制度化 有关政策和规定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达 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具体内涵和发展历史;充分理解现代 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教育现代化的 关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1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第
1
教育技术慨述
章
本章要点
➢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意义和 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1.1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1.技术:“(1)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
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2)除操作技能外,广义 的技术定义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 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辞海》
2005年美国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AECT’05定 义):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17
1.2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电化教育萌芽
电化教育发展
教育技术发展
2我0世国纪教5育0年技代术到的8发0年展代可,以由于原 有追的溯视到觉20教世学纪概2念0年已代经,不当能涵盖 新时的,视国听内教教育育实界践已的经情开况始,于是 视使觉用教电学影逐、步幻发灯展等成来为支视持听教学。 设教立学了的专尝们试的。机19构3负6年责,全教国的电 化育教界育首工次作提。出这“个电时化期教由育于我国 社“ 20会这世发个纪展8名0的词年重。代大,变我迁国,将电“化电教育 的化发教展育实”际更是名在为起“落教中育前技进。 术”。90年代末,多媒体技 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 国的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 教育教学实践迅速向深层次 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个能力素质维度是:
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
与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与洞察力以及对信息的兴趣与态 度等);
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
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
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
2014-4-2 28
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 提出了转变的要求
(1)主动的学习者 (2)建构的学习者 (3)协作的学习者 (4)意图的学习者 (5)交流的学习者 (6)情境的学习者 (7)反思的学习者
2014-4-2 29
(四)信息社会的教育
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learning to
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与传统教学系统相比,教育技术的引入,对现代化教学系 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育技术(教学媒体)四个 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是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二是学生地位发生了转变,学生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教学媒体作用发生了转变,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四是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五是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结构发生了转变,重视培养学生学习 方法和学习能力。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研究者
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
组织机构:
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 立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
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
1.2.3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
教育技术的概念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de1.教育技术的概念
教育技术 de 新定义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AECT’2005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南国农 李运林,1998)
研究重心从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劣比较转变
为对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原理的研究与应用。
1.2.2 我国教育技术de发展史
教育技术工作者:
2005
“教育技术” 创造、利用、管理 适当的技术和过程和资源 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 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何克抗(2005)教授认为: 教育技术学(技术化教育学)是通过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 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
综上可认为教育技术实质上是利用技术服务教育, 改进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相应的,教育技术学是研 究解决如何“利用技术服务教育,改进学习”这一 问题的学科。不是解决所有“教育中的问题”的学 科,而是解决在涉及“利用技术服务教育,改进学 习”中的问题的学科。
25
2、学习方式的变革
2014-4-2
26
(1)移动学习
(2)混合式学习 (3)微型学习 (4)泛在学习
27
(三)师生角色的转变
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
(1)做学生的导师 (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 (3)信息咨询者 (4)团队协作者 (5)课程开发者 (6)学术顾问 (7)研究者 (8)学习者
38
1.4.1 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教育(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80年代初,我国掀起计算机教育热潮 出现了计算机文化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90年代初 ~
)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 术。 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在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IT的大众化,产生了信息文化概念 IT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从目的与工具、过程与结果四个维度来界定教育技术。 就目的而言,教育技术旨在服务于、服从于教育、教学、学 习的效果、效率、效益与魅力的提升,致力于做出自己的努 力与贡献; 就工具而言,教育技术是制造、改造、借助、利用先进技术 (包括各种层面的软技术和硬技术)创造合适环境、过程及 资源等; 就过程而言,教育技术旨在系统化的完善与优化教育、教学 、学习及交往等活动过程; 就结果而言,教育技术旨在促使教育、教学与学习的成功, 致力于全系统的创新与发展。 教育技术的核心作用就是“服务”,即“技术服务教育”。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 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 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学科
实践
心理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 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 究
手段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 网络化、智能化、虚拟 化
现代教育技术
1.4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
1.4.1 信息素养概念的发展过程 1.4.2 什么是信息素养 1.4.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2.1.1 教育技术的定义
1.AECT“1994定义” 2.AECT“2005定义” 3.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教育技术的概念
※教育技术 de 定义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AECT’1994
现代教育技术的时代特征
以现代媒体技术为基础
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 与时俱进
1.2 教育技术学发展史简介
1.2.1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1.2.2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2.3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2.1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美国教育技术de发展史
20-30年代 30-50年代 50-60年代 70年代-今
实际应用(完成资源获取、课件及相关文本作业)
认真作笔记
考核方式
平时考勤计分办法: 缺课一次扣5分,缺课5次以上取消成绩 课程总成绩=作业×70%+平时考勤×30%
现代教育技术
交流学习
6
模块一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学发展史简介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教育
1.4.2 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意识与情感
人文层面
具有使用计算机与其他IT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问 题的意识与积极态度。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 非法活动,知道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 罪活动。
技术层面
信息科学技术常识
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 通俗文章和参与有关的讨论。
2014-4-2
24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 1、教育观念的变革
现代教育观:终身学习的观念。
现代教学观:教育应该使人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都
有所发展。 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一切以帮助学生个 性发展为中心。 现代学校观 :能提供教育的机构都可称为学校 现代人才观:全面+个性 人脑+计算机 智商+情商
信息能力
能够利用IT获取、评价和分析所需的信息。能够 且开发、传播信息(这里包括几个层次)。
信息素养de内涵
在技术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 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在人文层面上:
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 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共同生 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学会认知:是使学生学会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 学会做事:是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包括如何 对待困难、解决冲突、承担风险和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 力; 学会共同学习:使学生学会协作,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 和周围人友好相处。 学会生存:则是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具有适应环境变 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包括想象、思考、 分析、判断、言语表达、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视觉教育阶段 视听教育阶段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
1.2.2 我国教育技术de发展史
从“电化教育”(20世纪30年代) 到“教育技术” (20世纪90年代)
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重心的变更 : 电化教育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
育信息,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 (南国农,1985)
教育技术是通过对与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 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 合乎规范的实践。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