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导学案
《养花》教案3篇

《养花》教案3篇《养花》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抒发了喜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本文内容通俗易懂,层次清晰,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规律性很强。
是可以让同学细细品尝,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把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并在详细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育同学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力量。
4、体会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妙,培育健康向上的情趣和喜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育喜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预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花草能装饰自然,美化生活。
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
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
〔同学自由发言。
〕养花是件特别有乐趣的事,今日,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二〕、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是我国现代有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
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
到北京后,始终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
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头的。
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宅,爱好就更大了。
老舍先生特殊爱养菊花,常常与爱养花的伴侣相互交谈,致使花的品种到达100多种。
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
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特别有乐趣的。
设计意图:培育同学预习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作铺垫。
《养花》教学设计优秀8篇

《养花》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为了让您对于养花教学设计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8篇《养花》教学设计,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养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学完课文后会写读后感【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同时对老舍养花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提出自己对养花的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加强环保意识,渗透爱护环境的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渗透学生爱花,爱校,爱家,爱国,爱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老舍的资料、花的资料三、教学过程:一、同学们,你们见过花吗?说说你见过的。
揭示课题。
1、剖析课题:2、介绍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
代表作品:《骆驼样子》、《趵突泉》、《猫》,《四世同堂》。
3、理解词语的意思:奇花异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见的花草。
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不同的)大雨倾盆: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
形容雨大势急。
(1.器物反转或歪斜以倒出里面的东西;2.毫无保留。
)置之不理:之:代词,它;理:理睬。
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放)三年五载: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
指多年。
秉烛夜游:举着烛光在夜间行游。
意谓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解释秉:执持。
养花导学案

1《养花》导学案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
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
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又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7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学法引航】按照划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的方法,正确阅读并理解课文。
领会“有忧有泪”,“给予”也是乐趣、幸福的情感。
1、解决字词。
①字(注音并组词):倾 ( ) 置 ( ) 循 ( ) 既 ( )秉 ( ) 赠 ( ) 昙 ( ) 即 ( )②词(解释词语):置之不理— 秉烛夜游—我要积累的好词: 我不懂的词:2、再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把读书感受和要质疑的问题记录下来。
2 ①我能理清课文段落:第一段( )。
第二段( ) 。
第三段( ) 。
②再读课文我知道本文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是从( )、( )、( )三方面说养花的乐趣。
③我的读书感悟。
④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好标记。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老舍先生怎样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找出重点段落,划出关键词句,细心品读。
《养花》教案优秀6篇

《养花》教案优秀6篇《养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准备:生字生调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你能说说养花的感受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养花》,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感受。
(板书课题。
)二、初步学习课文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乐趣?读过课文之后,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3.分小组讨论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班上讨论解决。
三、通过读课文,说说保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意思。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讲“我”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从几个方面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解决。
一般有以几个方面。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自生自灭”是什么意思?作者认为养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因养花而受益: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动员全家抢救花草,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5.什么是“秉烛夜游”?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着了一些门道”是什么意思?(“秉烛夜游”指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作者养花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养花》教学设计(15篇)

《养花》教学设计(15篇)《养花》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a、识记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积累美词佳句。
(借助字典和词典,联系上下文,预习时完成)b、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哪些乐趣。
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
(课后完成)e、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拟人、排比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读以贯之,读中感悟,抓住重点,研讨与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老舍先生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课件、相关资料、配乐朗读录像。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第一课时一、导课1、结合预习,看课题,提出问题。
激趣式2、结合投影,简介老舍先生。
简介式二、感知1、播放录像,欣赏《养花》课文朗读。
2、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概读式(自主阅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同伴互动,教师点拨,交流小结)三、探究研读式1、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课文段落有两种划分法:第一种:第一段(1),概述“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总)第二段(2---6),具体讲养花中的乐趣。
------------------(分)第三段(7),总结养花的乐趣。
----------------------------------(总)第二种:每个自然段独立成段,单独表示一个意思。
第一段:写“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总)第二段:写“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写“我”怎么养花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第四段:写养花需要劳动,有益身心。
(分)第五段:写养花中的高兴事。
第六段:写养花中的伤心事。
第七段:总述养花的乐趣。
---------------------------------(总)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又读课文。
四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养花-

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养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
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
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又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7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1、解决字词。
(小组交流)①字注音并组词倾置循既秉赠昙即②词解释词语置之不理—秉烛夜游—三年五载—奇花异草—我要积累的好词我不懂的词2、再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把读书感受和要质疑的问题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探究)①我能理清课文段落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②再读课文,理解文本的中心句这句话是从、、三方面说养花的乐趣。
③我的读书感悟。
老舍先生的作品用词精妙语句隽永思想耐人寻味。
尤其是他的散文更是取源于生活感悟生活的再现。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精美的生活感受一次养花的乐趣吧当堂检测:1、我会根据意思写出下面的词语。
(1)奇异、特别的花草。
()(2)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3)三年五年。
()(4)晚上举着蜡烛游玩。
()(5)雨像盆里的水倒下来一样,形容雨非常大。
()2、找一找写出近义词见识乱吹倾盆大雨写出反义词真理关切骄傲3、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字,满足,北京人。
养花 导学案

养花导学案养花是一项趣味性十足的活动,它不仅能够让人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还能培养人的耐心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喜欢在家里或办公室摆放一些盆栽,养花从而带来一份清新的氛围。
但是,如何正确地养花并让其茁壮成长,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的。
本文将从花卉的种植选择、养护技巧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养花的导学案。
一、花卉的种植选择在选择适合种植的花卉时,首先要考虑到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
不同的花卉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比如一些喜阴植物适合放在光线较弱的地方,而喜阳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
因此,在挑选花卉时,要注意其适宜的生长环境,才能让其生长得更加茂盛。
另外,在挑选花卉时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喜好。
有些人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因为它们比较容易养护,而有些人喜欢种植花朵绽放的植物,因为它们能为生活增添一份美丽。
因此,在选择花卉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让种植的过程更加愉悦。
二、养护技巧1. 浇水:花卉的生长需要水分的支持,但是浇水的技巧也很重要。
一般来说,浇水的量要适中,不能浇得太多或太少。
另外,要避免在花叶上直接浇水,以免引起病害。
最适合浇水的时间是在早晨或傍晚,这样有利于植物的吸收。
2. 施肥:适量的施肥对于花卉的生长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按照包装上的说明进行施肥。
一般来说,每隔一段时间施一次肥,可以让花卉长得更加健康。
3. 定期修剪:一些花卉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枝条,如果不及时修剪,会影响花卉的生长。
因此,定期对花卉进行修剪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选择一些专用的花卉剪进行修剪,保持花卉的外观整洁。
4. 防虫害:在生长过程中,花卉也会遭遇到一些虫害,比如蚜虫、蜗虫等。
为了保持花卉的健康生长,可以选择一些绿色环保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及时清除害虫。
养花不仅仅是一项爱好,更是一种责任和关爱。
希望通过本文的导学案,大家可以更加了解养花的技巧和方法,让自己的花卉茁壮成长,为生活增添一份美好的色彩。
《养花》教案9篇

《养花》教案9篇《养花》教案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解课文思想内容;2、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1、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任务。
2、准备一些本地好种易活的花草彩图。
3、自制诗歌《心中的花朵》录音。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一、三课时略)教学过程一、欣赏诗歌,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花草吗?请欣赏诗歌《心中的花朵》,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喜欢?(诗人爱花就如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跟这位诗人一样珍爱花草,大家说他是谁?(生:老舍先生)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作家的业余生活,去尽情体味一下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2、复习旧知:用自己的话说说__的主要内容,并在文中找出根据。
二、鼓励质疑,明确学习目标。
1、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学习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简单问题点名同学当场帮助解决。
师将问题梳理后,把重点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2、定学生的质疑,在大家提出的这么多问题中有些问题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查资料或同学们相互学习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家提出的最难最关键的两个问题: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②养花的伤心事是不是养花中的乐趣?三、指导学文,解决疑问。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弄清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学完后汇报交流,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学习中。
然后学生汇报交流。
1、出文中直接点明养花的乐趣的语句。
生找出最后一节齐读。
从这节中你知到了养花有哪些乐趣?2、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养花既需劳动,又长见识。
(从课文三、四自然段可以看出。
)3、点名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这节作者具体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具体写的?理解“门道”一词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指名一小组齐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从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金佛寺学校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学生学案 学科主任签名:________
课题:《养花》
计划课时数:2 主备人: 马天武
中心备课负责人:马天武
年级主任签名:
时 间:____月_____日
《养花》导学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养花》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
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
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养花》一文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
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又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顺序,层层递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7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学法引航】
按照划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的方法,正确阅读并理解课文。
领会“有忧有泪”,“给予”也是乐趣、幸福的情感。
1、解决字词。
①字(注音并组词):
倾 ( ) 置 ( ) 循 ( ) 既 ( ) 秉 ( ) 赠 ( ) 昙 ( ) 即 ( ) ②词(解释词语):
置之不理— 秉烛夜游—
我要积累的好词: 我不懂的词:
2、再读课文,我能理解课文,把读书感受和要质疑的问题记录下来。
①我能理清课文段落:
第一段( ) 。
第二段( ) 。
第三段( ) 。
②再读课文我知道本文的中心句是 。
这句话是从( )、( )、( )三方面说养花的乐趣。
③我的读书感悟 。
④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好标记。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2 老舍先生怎样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找出重点段落,划出关键词句,细心品读。
)
归纳总结:
如何理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国,有香有色,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句话?(朗读全文,细心品味、找出相关语句)
归纳总结
我工作的时候,总是 就到院子里去看看, 这棵, 那盆,然后再 。
如此循环,让 和 得到适当 ,有益 胜于 。
要是赶上 ,就得全家动员, ,十分 。
几百盆花,都要 ,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 ,就又一次 、 。
可是,这多少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如此循环”是批 ,这样“如此循环”的好处是 。
最后两句有两个“这”。
第一个“这”指 ;第二个“这”指的是 。
1、用~~~~划出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 )
2、这里两次写了“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并说“这多少有意思呀!”这是为什么?表达老舍什么感情?
1、独立作业。
只要昙花开放,就 。
只要肯化力气,花就 。
只要朋友们高兴,就是 也 。
我工作时,不是 就是 ,使 。
夏天大雨倾盆,不是 ,就是 。
2、按意思写出词语,并选3个说一段话。
①把它放在一边不管。
( ) ②自然地生长、灭亡。
( ) ③举着灯烛在夜间游玩欣赏。
( ) ④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 ) 3、弹性作文,任选一题练习: (1)X X 也爱养花 (2)《养花》读后感 (3)流汗流泪也有味
谚语积累
真理从辩论中来,幸福从劳动中来。
名言警句
才花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