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版第14课(教师)

合集下载

第14课 美国独立战争

第14课 美国独立战争

第14课美国独立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列克星顿打响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2、记住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基本内容及意义,。

3、掌握独立战争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4、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5、通过学习《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知道重要历史文件的出台对国家和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美国独立战争前的北美状况(独立战争的背景):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纷纷到美洲展开殖民活动,屠杀本地的印第安人,强占殖民地。

美国独立前是国的殖民地,其居民来自英国等国的移民。

英国最初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个殖民地。

18世纪中叶,北美逐渐形成了新兴的民族,到六七十年代,英国强化了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2、各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激化,纷纷反抗,并联合起来。

1774年,12个殖民地代表在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要求英国取消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英国拒绝,各殖民地纷纷组织民兵与英国战斗。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经过:1、原因:2、开始:年4月,马萨诸塞民兵在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即列克星顿枪声。

3、建军:1775年5月,13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武装反抗英国,整编大陆军,6月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执笔起草的《》。

《独立宣言》的内容: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宣布了资产阶级、原则,宣告。

实际上宣告了美国独立。

后来确定月日为美国的独立日。

宣言的性质:是一份伟大的历史文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为1789年法国《》的范本。

《独立宣言》的历史作用:是。

5、胜利:1783年,经过年奋战,美、英签订《》,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三、战争成果的巩固——1787年宪法1、性质: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武昌九曲亭记》导学案教师版

《武昌九曲亭记》导学案教师版

“庐于江上”。武昌诸山:指樊山等。樊山上有九曲岭。
陂陁:也作“陂 ”“陂 中有浮图 精舍, 西 曰西山, 陀”。倾斜不平的样子。 其中有僧人住的房子,西边的叫西山,
东曰寒溪。 依山临壑, 隐蔽 松枥 , 萧然 东边的叫寒溪。它靠大山对沟壑,隐蔽在松树枥树之中,寺院空寂
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浮图精舍:佛教寺院。浮 与尘俗隔绝,很少有人到这儿来。 图,梵语的音译,这里指佛
苏辙,字________,号________。谥号“________”,故称________,著有《________》。 答案 子由 颍滨遗老 文定 苏文定公 栾城集
一、词句梳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子瞻迁.于齐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曰.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陂.陁.蔓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乘渔舟乱.流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皆效.于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辄睥.睨.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斥.其所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无责于.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调任官职。这里实为左迁(贬职)。②是。③倾斜不平的样子。④横渡。⑤显示,呈 现。⑥斜着眼看。⑦开拓,扩大。⑧被。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导学案(含答案)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学习目标1、掌握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两个战争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它们的对内对外政策。

2、了解德国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难点: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一战后,意大利,政治混乱,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乘机组织2.建立标志:年,向罗马进军3.对内外政策:对内实行,对外醉心于4.对外扩张:1935年,意大利侵略(二)、德国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1)沉重打击了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2)以希特勒为首的利用民众对的不满,煽动,赢得了广泛支持。

2.建立标志: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对内政策(1)利用,打击共产党。

(2)解散一切工会。

(3)为加强思想控制,焚毁(4)残酷迫害犹太人。

(5)大力发展,积极扩军备战4.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1936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吞并;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三)日本法西斯政权1.建立背景:(1)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2)经济大危机,日本经济,国内外矛盾激化(3)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2.建立标志:1936年,____ ____上台组阁,______ __战争策源地形成3.对外扩张:(1)加紧扩充军备,制定(2)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四、合作探究1、填表国别背景人物建立时间建立标志意大利德国日本2、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共同特点有哪些?五、知识检测1.希特勒在哪个国家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的统治?()A.日本B.德国C.意大利D.法国2.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受此影响()A.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B.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正式形成C.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3.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不同之处是()A.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的B.对外推行侵略扩张C.对内实行独裁统治D.疯狂扩军备战4.1936年,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事件是()A.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性的轴心国集团B.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C.日本发生的“二二六”兵变D.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5.下列事件与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关的是()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6.日本法西斯主义不同于其他法西斯国家的主要特点是()A.对外侵略扩张B.对内独裁统治C.反对共产国际运动D.以军部为核心参考答案:三、自主学习(一)1、经济衰退工农运动墨索里尼法西斯党 2、1922 法西斯党徒3、独裁统治领土扩张4、埃塞俄比亚(二)1、经济危机加剧纳粹党《凡尔赛条约》复仇情绪 2、希特勒3、“国会纵火案”大量进步书籍军事工业 4、义务兵役制奥地利(三)1、受到重创军部 2、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3、《国策基准》四、合作探究1、一战后,经济衰退墨索里尼 1922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经济危机希特勒 1933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经济危机广田弘毅 1936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2、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五、知识检测1-6 BCADAD。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导学案 (教师版)2023-2024学年 初中历史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导学案 (教师版)2023-2024学年 初中历史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一、文艺复兴1.背景:(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文艺复兴:(1)时间:14世纪中叶开始,延续近300年。

(2)实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3)方式:复兴(继承和创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4)核心:人文主义。

即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5)意义: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国家意大利意大利英国地位文艺复兴的先驱,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文学艺术家代表作《神曲》《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思想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反映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历史解释——探究文艺复兴原因】材料一它在中世纪的欧洲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控制和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强调知识必须服从信仰,反对任何思想自由。

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西欧封建社会渐趋瓦解。

……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出现的原因。

(2分)结合材料二,说出文艺复兴兴起的前提条件。

(2分)答:原因:中世纪的欧洲,罗马教廷和教会控制着精神世界,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唯物史观——揭示思想运动实质】材料三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白杨礼赞》导学案

《白杨礼赞》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把握情感线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二、解题:何为礼赞?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三、预习检测
四、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请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五、合作探究一:品悟不平凡之树(第五段)
1、哪句话对白杨树外形特点进行总体概括。

2、为了突出这个特点,茅盾先生从哪些角度对白杨树进行描绘?(请同学们在课本里圈画出来)
3、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点说说它身上具有人的哪些优秀品质。

回答格式:我从白杨树的看出它具有的精神品格。

如:我从白杨树树皮的淡青色看出它具有朴实无华的精神品格。

六、合作探究二:礼赞不平凡之人、精神意志(第七段)
1、茅盾先生联想到什么人?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3、象征的含义
4、为什么选用白杨树作为象征体?。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导学案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品读文中经典词句
学生
当堂
检测
四、当堂检测
1、自由吟读。
2、讨论:“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后

教师总结提升
课题
14*、小英雄雨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
4、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重点
难点
品味课文,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3、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组
合作
学习
二、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
1、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
课前
准备
课件
基本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1、中国抗日战争
2、抗日儿童团
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
让课内和课外有机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出示
自学
要求
一、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3、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小组合作学习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5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学习过程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①人物简介叶圣陶,原名、字,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家、家、家和家,有“”之称。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

张中行:原名,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家、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编著有《》《文言津逮》、《》、《》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合称“燕园三老”。

②初读课文1、词语注音及解释(注音)丁卯()繁碎()拖延()搀合()沾溉()草率了事()商酌()冗长()晦涩()譬如()牵涉()遵嘱()锋芒()修润()精炼()(解释)简明扼要:。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一以贯之:。

自顾不暇:。

街谈巷议:。

付之一笑:。

下里巴人:。

一念之差:。

句子解释: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3、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教学板块之三:精读细品以第三自然段为例1、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

2、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板块之四:综合探究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或者说本篇文章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可以体现?分析第七八自然段以和的表达方式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严以律己的品质特点。

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14课红军长征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14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遵义会议,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图能力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遵义会议难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初期濒临绝境的原因。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请在书本找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经过的重要地点、历史意义,找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课堂互动探究】一.自主学习预习反馈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2.红军长征开始于()年,经过是从()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突破敌人(),渡过湘江,转入贵州,强渡(),攻占(),召开()会议后,红军(),()()()()()()()。

3.遵义会议召开于()年1月,在()召开。

4.红军长征结束于()年10月。

5.红军长征有何历史意义?二.重点研讨能力提高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畅想天地】在《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找到金沙江、大渡河、夹金山和草地的位置,了解了这些地方的自然坏境,想象当年红军长征会遇到哪些困难?【拓展延伸】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弘扬“长征精神”?【综合训练】阅读下列材料: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1、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那一年开始?此诗中包含红军长征经过的哪些地方?2、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什么重要的会议?“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标志是什么?3、“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包括哪些方面?(至少写两项)【学习反思】八年级历史教案执教者:老师科目历史年级八班级时间课题第14课红军长征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 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 展。

2. 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2. 学习重点: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
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学习难点:了解忽必烈改制的内容和影响,提高归纳表达能力。

【预习检测】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毛泽东词曰:“一代天骄,成吉思
汗,只识弯 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是什么人?他为什么
被称为“一代天骄”?
2、 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中国
(1) 年, 继承蒙古汗位,
年改国号为元,建 立元朝,第二年定都。

忽必烈就是 。

(2) ____ 年,元军统一了全国,领导武装抗元的南宋大臣 ___________________ 兵败被
俘,最后慷慨就义。

3、 忽必烈改制

建立 ① 治
行省 ② 上
制度 ③ 经
实行 ① 济
重农 ② 上
政策 ③




4、民族压迫和文化趋同
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
教的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迁入中国,与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 族 。

课题:
第14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教师个性化设计、学 法指导或学生笔记
【归纳整理】
一个民族:__
两个都城:, __________
三个人物:,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个时间:, , , ___________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5分钟)
(一)理清线索一一整合信息,组内创作,形成个性认知。

(提示:以组为单位,可采用小品、相声、三句半、讲故事等)
(二)展示认知一一角色扮演,追述历史,再现情景,深入体会。

(提示:舞台上表演的同学可在表演过程中向座位下的同学提问)
(三)教师精讲一一梳理脉络一一形成板书(以下是板书位置)
(二)解疑释疑一一1,把自主与合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炼出来。

2,班内交流,教师点拨,解决疑难。

训练提高,巩固新知
1,组内同学相互交流——互查
2 •课堂达标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被称为一代天骄”的蒙古族英雄是()
A 、阿骨打
B 、元昊C、铁木真D、忽必烈
2、兀朝都城大都就是今天的()
A 、北京
B 、沈阳C、吉林D、呼和浩特
3、“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说的是哪朝的疆域()
A 、西汉
B 、东汉C、唐朝D、元朝
4、今天的山东省辖地在元朝时归哪一机构管辖()
A 、中书省
B 、辽阳行省
C 、陕西行省
D 、河南江北行省
5、元朝时我国出现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蒙古 B 、藏族C 、回族D 、满族
6、下列历史事件中,与成吉思汗无关的是()
A、完成了蒙古的统一 B 、建立了蒙古政权
C、在位期间创制了蒙古文字
D、灭亡了南宋
7、忽必烈仿效中原的政治体制,建立了()
A、三省六部制 B 、节度使制C、内阁制D、
&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唐朝 B 、宋朝C 、元朝D 、明朝
9、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行中书省
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由蒙古族建立的是()
A、辽 B 、西夏C 、金D 、元我虽笨,但这题我也会!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