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管理】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权。

(2)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命题范围: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答题格式: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基础过关】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如图是胡军在某电视剧中的剧照,他在剧中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

他演绎的这位传奇人物是()A.李世民B.朱元璋C.赵匡胤D.忽必烈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上文中的我朝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3.为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下列最有价值的文物是()A.司母戊鼎B.甲骨文C.锦衣卫印D.大相国寺4.下图是某人画的一幅明朝书生张富贵进京赶考的漫画,漫画中的张富贵背的书籍应该有()A.《论语》B.《齐民要术》C.《四书集注》D.《唐诗三百首》5.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A.废除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C.提升六部职权 D.实行八股取士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6.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教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时教案

3.14《明朝的统治》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加强皇权和科举考试的变化,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

明朝的经济发展持续繁荣,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土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明朝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土;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康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人物猜谜游戏。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草根皇帝,他出生在安徽省凤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靠给地主家放牛为生。

然而在他17岁那年,一场百年未遇的旱灾,使他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因为在这场旱灾中,他的父亲、母亲、大哥、侄子相继死去,只留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

走投无路的他进了皇觉寺,当了和尚,在淮西一带靠乞讨化缘维生。

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举为领袖。

在起义过程中,他的队伍逐渐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之后,建立起大明王朝。

他即位后颁布了一系列巩固专制主义中央制度的措施。

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

中学+七年级+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通过设疑讨论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一)选择题。

1、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B、朱棣C、朱允文D、朱标2、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以诗词歌赋为主要内容C、试题类型繁多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4、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5、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体现在()①设立锦衣卫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废除宰相制度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④6、《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B、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C、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D、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7、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8、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9、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10、据考证,“南海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D、景德镇的青花瓷(二)材料分析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习题(有答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习题一、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题目要求的。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掌握】A.红巾军起义爆发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C.朱元璋建立明朝D.明北伐军占领大都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

明朝建立于()【运用】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3.明朝采取的以下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的是()【拓展】A.废丞相,权分六部B.废行省,设三司C.设厂卫特务机构D.以八股取士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理解】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5.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最大的不同是()【运用】A.考试目的不同B.考试内容不同C.考试方法不同D.考试管理不同6.我国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理解】A.设置进士科B.开创殿试和武举C.设置明经科D.明朝“八股取士”7.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识记】A.北京和南京B.洛阳和长安C.开封和临安D.北京和洛阳8.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识记】①葡萄②占城稻③甘薯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1)材料一中的“帝”指谁?材料反映该朝代官制有哪些变化?有什么作用?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的史实,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1、明朝的建立时间是_______,建立者是___________,都城是___________。

2、朱元璋强化皇权在中央废除_____________,撤销_____________在地方废除__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___在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_为了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了____________,明成祖时又成立了_____________3、明朝科举制发生变化,题目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来自_________答题的文体是___________4、明朝时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农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__,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是__________,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__________,出现的商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发现,合作探究明太祖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什么影响?三、课堂小结: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朝的统治加强皇权:政治军事特务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四、课堂检测第14课《明朝的统治》检测题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 、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A、废中书省,设三司B、废丞相,设六部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5、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6、济南城区有一条街名叫按察司街,从历史角度推断这条街获此名最早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7、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8、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朝建立情况。

掌握明太祖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知道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的展示出示有关资料辅助教学,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学习重点】:明朝的建立及强化皇权的措施【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八股取士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2)、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谁?3)、朱元璋实行措施的目的。

4)、朱元璋在地方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5)、朱元璋在中央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6)对于知识分子,朱元璋采取什么措施控制的?7)、明朝时期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哪些。

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材料解析题:五、〔课堂小结〕:(2')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经济的发展全面改革官制中央地方设锦衣卫改革科举制度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农业手工业商业时间人物都城【知识小结】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 朱元璋不但出身农民,而且家庭贫寒。

他白手起家,清扫六合,驱逐蒙元,打造了一个社会发展、“治隆唐宋”的王朝。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导学案(部编版)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导学案(部编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型:新课授课时间:第___周班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的建立、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等史实。

2、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认识明朝皇权的强化,既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学习重点】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和科举考试的变化【学习难点】科举考试的变化【预习案】1、名词解释: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东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明成祖于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

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

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八股文章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2、思维导图3、完成练习册第14课的知识梳理【探究案】【探究一】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及影响【探究二】钱宰散朝回家时吟了一首诗:“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明太祖召见他说:“昨天的诗写得好啊,但朕何曾嫌你迟,改用忧字如何?”钱宰吓出一身冷汗,忙磕头谢罪。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知道钱宰事情)?材料中钱宰的遭遇,说明上述机构的职能是什么?明成祖也设立了一个类似的机构,名称是什么?【探究三】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三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作业(含答案)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历史下册三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背景:( 1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2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3.推翻元朝: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4.原因: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5.措施( 1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 2 )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 3 )厂卫制度:为监察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

6.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知识点3 科举考试的变化7.变化表现8.影响: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知识点4 经济的发展9.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0.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1.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明朝的建立1.下列表格中的④代表的朝代建立于( C )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知识点2 朱元璋强化皇权2.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D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②设立锦衣卫③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④设立东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
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
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
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A.西域
B.西洋
C.东洋
D.南美洲
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
A.洛阳和长安
B.开封和临安
C.北京和南京
D.北京和洛阳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二: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1)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和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
(2)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3)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突出的弊端?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1368 朱元璋 2.(1)行中书省三司(2)①丞相皇帝②五军都督府军事大权(3)
锦衣卫明成祖 3.(1)尊孔崇儒(2)四书四书集注(3)八股禁锢思想 4.甘薯 5.苏州景德镇 6.南京商帮
二、措施: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设立五军
都督府;设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

影响:明太祖加强皇权,使国家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一人手中,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际的形成和发展。

但是这也造成了明朝中后期的腐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三、1.A 2.B 3.C 4.D 5.D 6.C
7.(1)八股取士。

(2)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摧残了人才,舒服了
思想。

(3)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
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