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解析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要点总结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土壤类型及其环境特征
区域土壤背景值
土壤的化学组成和环境质量背景因土壤类型而异。
土壤至今没有统一的环境标准,一般采用区域土壤背景值作为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标准。
它也是计算土壤污染物累积和土壤环境容量,预测土壤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允许某种污染物的最高含量与其背景值(本底值)的差值。
土壤污染源
评价区土壤的各种自然、工业、交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及其排放特点。
通过污染源评价,评出土壤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以便选择确定土壤质量评价的监测项目和评价因子。
土壤质量现状评价
包括监测布点、取样分析、评价因子选取、评价标准确定。
应用评价模式求取土壤质量指数,土壤质量分级和评价图的编制等环节。
通过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空间分布。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价态、化合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土壤环境质量预测
根据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土壤自净能力和污染物引起作物生长不良或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到达到卫生标准时相应的土壤污染程度,研究土壤污染和作物污染的相关关系。
根据土壤污染源的变化,预测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土壤质量分析报告实验方法

土壤质量分析报告实验方法土壤质量是指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组合,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土壤质量的分析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优化土壤管理和保护土壤资源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土壤质量分析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如下:1.土壤样本采集:从研究区域中随机选择多个点位,使用铁铲或采样器采集土壤样本。
为了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应在同一时间段采集土壤样本,并且采集的土壤样本应取自同一深度。
2.土壤样本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本先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植物残留物。
如果土壤样本过于湿润,则可以放置在通风处晾干,避免水分含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土壤物理特性分析:首先,进行土壤质地的测定。
取适量干燥的土壤样本,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静置,观察土壤颗粒的分层情况,根据层析图判定土壤质地。
其次,进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本,放入恒温干燥器中干燥至恒定重。
然后,将干燥后的土壤样本加入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比例的土壤悬浮液,使用干燥土壤质量与湿重土壤质量之比即可计算得到土壤含水量。
4.土壤化学特性分析:首先,进行土壤pH值的测定。
将细粒土壤样本与蒸馏水按固液比1:2.5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使用pH计测定土壤悬浮液的pH值。
其次,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采用蒸发法,将一定量土壤样本加入烧杯中,加入酸碱试剂,蒸发至干燥,称重后得到土壤有机质质量。
然后,进行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水解法和验收法,可以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
5.土壤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行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本,通过稀释系列和平板计数法测定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数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碳代谢活性测定、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评价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6.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如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离子交换容量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电导仪、氧化还原电极和离子交换容量测定。
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分析 周欣

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分析周欣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各部门加强了对土壤环境的管理,近年来,场地和土壤污染的评价和恢复逐渐成为环境科学和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对于土壤的环境质量,需要规范监测技术,及时更新土壤修复的理论和技术要求,以稳定土壤整体质量的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局限性,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以土壤污染的判定和评价,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仅供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质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土壤资源,近年来,土壤问题受到了很多关注,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度研究,出现了如污染场地和土壤勘察与修复工程等相关行业,但是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起步较晚,加上土壤污染规模不断扩大,资源能源消耗大大增加,尽管近年来土壤修复工程发展迅速,但是土壤监测技术规范还不够完善,需要引起重视。
想要提高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效率必须了解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局限性与内容1.1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局限性想要提高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效率,就必须规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规范与评价体系,就土木工程而言,污染土壤主要是指被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受到各部分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壤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污染土壤会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为了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规范土壤的管理,中国环保部门已颁布了多项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不过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土壤质量管理的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内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内容和研究,对于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标准而言,还存在很多不足,评估土壤污染程度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在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工作时,首先必须检查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确定土壤中特定物质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重点参考3——评价标准)08-5-5讲解

基本概念
土壤环境评价(“三性”评价) 第一阶段:土壤元素或化合物累积性评价 第二阶段: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 第三阶段:土壤污染风险性评价
基本概念
土壤污染评价目的:
1.污染物种类 2.污染程度 3.污染范围 4.污染危害
基本概念
土壤污染评价的不确定性:
污染物特性(种类、形态、生物有效性) 土壤特性(pH、CEC、OM等)(土壤类型-环境条件) 受体特征(人群、环境生物、生态系统) 危害特性(毒性终点)(剂量-效应关系)
(2)有机类项目(5类): 六六六总量(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四种异构体总和 )
滴滴涕总量(p,p'-DDE、o,p'-DDT、P,P'-DDD、P,P'-DDT 四种衍生物总和 ) 多环芳烃类(萘、苊、二氢苊(苊烯)、芴、菲、蒽、荧蒽、芘、苯并 (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 2,3-cd)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等16种物质 ) 多氯联苯总量(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 PCB153和PCB180七种单体总和) 石油烃总量
前苏联土壤最大允许浓度
0.1
前苏联土壤最大允许浓度
0.2
前苏联土壤最大允许浓度
1
前苏联土壤最大允许浓度
1.8
前苏联土壤最大允许浓度
7.6
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标准值
检
测 统计单
项
元
目
样 本 数
江苏
1385
湖南
82
总体评价结果
合 格
%
轻 微 污 染
%
轻、 中 度 污 染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土壤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地球直径相比地表土壤的厚度仅为十几厘米,相比之下微乎其微,但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得地球上有了广袤的森林、农田和草原,人类得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生产和生活资源,拥有肥沃的土壤及与之相适宜的气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土壤即是生产食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污染物的接纳场所。
如从工厂排放出的烟雾、化肥、杀虫剂及其他一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污染,并在循环过程中造成水、大气和生物体的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农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危及人类健康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公害事件。
1955年,在神通川流域河岸出现了一种怪病,症状初始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经调查分析,痛痛病是河岸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使稻米含镉。
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以及食用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
日本水俣病事件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
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
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
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
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我国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土壤的污染源呈多样化的特点。
有资料显示,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全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的基础是建立土壤污染物合理的临界值。
土壤质量分级是根据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累积效应、生态环境敏感度以及土壤利用方式等因素而确定的。
在决定土壤质量分级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人类健康风险、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等因素。
三、土壤污染物监测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是衡量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的含量,可以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土壤监测方法和标准需要科学合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类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以分为农用土壤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质量标准和工业用地土壤质量标准等。
农用土壤质量标准主要关注农产品安全和农业生产,建设用地土壤质量标准着重考虑土壤对人体的直接接触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工业用地土壤质量标准则注重土壤对工业生产和环境风险的影响。
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需要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可管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科学性要求标准依据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制定,可操作性强调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执行性,可管理性要求标准能够指导土壤环境的监管和管理工作,而可持续发展原则则要求标准应与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协调。
六、土壤污染物排放限值土壤污染物排放限值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壤治理和污染防治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物排放限值应根据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并划定相应的质量分级。
七、土壤修复和治理技术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土壤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和治理技术。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确保修复效果和环境安全。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土壤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衡量土壤污染程度和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的主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评价方法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是通过对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来评估土壤环境质量。
该方法以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为参照,确定元素的超标浓度,从而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重金属元素、有机污染物等,常见的评价方法包括富集系数法、污染指数法等。
2.土壤微生物评价方法: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多样性和活性等指标,可以评价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健康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微生物群落结构、呼吸活性、酶活性等。
评价方法包括磷酸盐络合物酶活性法、碳酸酺酶活性法等。
3.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土壤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价土壤中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危害程度和脆弱性的方法。
通过对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种类、生物毒性等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生态风险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风险背景值等,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系数法、环境风险指数法等。
4.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土壤质量评价是评价土壤作为农田、园林等利用的基础能力和适宜程度的方法。
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肥力状况、水分保持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价土壤的质量和适宜性。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土壤渗透性、有机质含量、PH值等,评价方法包括等级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土壤地球化学评价、土壤微生物评价、土壤生态风险评价和土壤质量评价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多种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土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业出版社
5.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C、土壤污染评价方法
① 单因子指数法: a.以土壤污染物的实测值与评价标准值相比,计算污染指数:
P i
Ci Si
式中:Pi——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i——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值; Si——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当Pi>1时,表示受到污染,Pi≤1时,表示未受到污染。
化学工业出版社
5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要内容:
1 2
3 4
概述 土壤环境影响的识别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土壤环境质量预测
化学工业出版社
5.1 概述
5.1.1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是位于陆地表层的具有一定肥力、能支持植物生长的疏松层, 它是由地球陆地表面的岩石经风化作用发育而形成的,呈不完全连续的 状态存在于陆地表面。
化学工业出版社
5.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3.1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调查
A、地质地貌特征 B、气候气象特征
C、水文特征
D、植被特征
(2)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A、人口情况 B、交通情况 C、卫生情况 D、文教卫生等情况
化学工业出版社
5.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Pi Xi Xq
Pi 2
当Xq≤Xi≤Xw时,
Xi Xw Xz Xw
Pi 1
Xi Xq Xw Xq
当Xw≤Xi≤Xz时,
Xi X z P 3 i 当Xi>Xz时, Xz Xw
土壤环境质量分级
污染等级 分级依据 清洁级 Pi<1 轻污染级 1≤Pi<2 中污染级 2≤Pi<3 重污染级 Pi≥3
化学工业出版社
5.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② 多因子综合评价法
a、等权综合指数
1 n P P i n i 1
式中:P——等权综合指数;
n——污染物种类数。 b. 内梅罗指数
2 2 1 1 n X i X i P n n I 1 Si Si max
5.1.3 土壤污染的特点与危害
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就变成影响一切生物循环的一部分,影响着人 类的健康和生命。特别是重金属元素和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它们的土 壤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积累性等特点。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 为改变土壤性质、引起土壤板结,造成作物减产和污染物的食物链传输 造成其在生物体和人体内的积累,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以及畜、禽业的 发展。
化学工业出版社
5.3 土壤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b.根据土壤与作物中污染物积累的相关数量计算污染指数,并以此为依据, 确定污染级别。 首先,根据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和土壤与作物中污染物的相关性确定土壤污染 起始值(即土壤背景值)Xq、土壤轻度污染值Xw和土壤重度污染值Xz。 然后,根据实测值的分布范围,计算污染指数: 当Xi≤Xq时,
一般P≤1时,为未受污染;P>1时,为已受污染,P越大,污染越严重。
(3)区域土壤类型及其环境特征调查
A、成土母质 B、土壤类型 C、土壤组成 D、土壤性质
(4)土壤背景值的调查
A、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B、土壤背景值的分析与计算 C、土壤背景值的统计数据检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
5.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土壤沙化现状调查
沙漠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水文特征 植被特征
酚、苯并芘、DDT、六六六、三氯乙醛、多氯联苯等;
有机毒物 某些化学指标 有害微生物 放射性元素
pH、全氮量、硝态氮量等; 肠细菌、肠寄生虫卵、破伤风菌、结核菌等;
137Cs、90Sr。
(1)土壤污染评价 附加因子
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质地、总阳离子可 交换量和不同价态的重金属含量。
化学工业出版社
5.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B、评价标准的确定 我国1996年实施的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可作为土 壤环境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 另外,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也可根据评价的目的的要求和技术力 量选用以下参数作为评价标准:
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
土壤本底值 区域中土壤自然含量 土壤对照点含量 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的相关含量
化学工业出版社
5.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c. 加权综合指数
P Wi Pi
i 1
n
式中:Wi——第i种污染物的权重。
d. 以均方根作为综合指数
1 P Pi 2 n i 1
n
1 2
以污染综合指数为依据,根据各地具体的P值变化范围和作物受害程度 及其污染物积累情况进行污染分级。
沙漠面积、分布和流动状况; 降雨量、蒸发量、风向、风速等; 河流含沙量,泥沙沉积特点; 植被类型,覆盖度等; 人均耕地、草地,粮食和畜牧产量等。
农牧生产情况
化学工业出版社
5.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5.3.2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土壤污染评价
A、评价因子的选择
重金属元素及无机毒物
Hg、As、Cd、Cr、Ni、Pb、Cu、Zn、F、CN- 等;
直接影响和 间接影响;
可逆影响、 不可逆影响、 积累影响和 协同影响;
水体污染型、 大气污染型、 农业污染型、 生物污染型和 固体废物污染 型。
化学工业出版社
5.2 土壤环境影响的识别
5.2.2 土壤污染的识别
1 2 水利建设项目 对土壤环境的 影响 3
工业项目对土 壤环境的影响
矿业工程建设 项目的土壤环 境影响
原生矿物质 固相 次生矿物质 有机质 土壤 气相 空气
液相
水
化学工业出版社
5.1 概述
5.1.2 土壤环境的特点与功能
土壤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也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是一个被能量流和物质流所 贯穿的开放系统,具有吸收和贮存各种物质、净化环境的功能、缓冲 功能和生产植物的功能。
化学工业出版社
5.1 概述
5.1.2 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建设项目的类型 污染物的性质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影响因素
污染源的特征与排放强度
土壤的类型特征
污染途径
化学工业出版社
5.2 土壤环境影响的识别
5.2.1 土壤环境影响的类型
按影响 的结果 按影响 方式 按影响 的性质 按污染 的成因
土壤污染 型和土壤 退化破坏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