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讲解
土壤质量分析报告实验方法

土壤质量分析报告实验方法土壤质量是指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组合,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土壤质量的分析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优化土壤管理和保护土壤资源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土壤质量分析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如下:1.土壤样本采集:从研究区域中随机选择多个点位,使用铁铲或采样器采集土壤样本。
为了保证采样的代表性,应在同一时间段采集土壤样本,并且采集的土壤样本应取自同一深度。
2.土壤样本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本先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植物残留物。
如果土壤样本过于湿润,则可以放置在通风处晾干,避免水分含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土壤物理特性分析:首先,进行土壤质地的测定。
取适量干燥的土壤样本,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静置,观察土壤颗粒的分层情况,根据层析图判定土壤质地。
其次,进行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本,放入恒温干燥器中干燥至恒定重。
然后,将干燥后的土壤样本加入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比例的土壤悬浮液,使用干燥土壤质量与湿重土壤质量之比即可计算得到土壤含水量。
4.土壤化学特性分析:首先,进行土壤pH值的测定。
将细粒土壤样本与蒸馏水按固液比1:2.5混合,静置一段时间后,使用pH计测定土壤悬浮液的pH值。
其次,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采用蒸发法,将一定量土壤样本加入烧杯中,加入酸碱试剂,蒸发至干燥,称重后得到土壤有机质质量。
然后,进行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水解法和验收法,可以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含量。
5.土壤生物学特性分析:进行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本,通过稀释系列和平板计数法测定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数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碳代谢活性测定、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评价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6.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如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离子交换容量等。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电导仪、氧化还原电极和离子交换容量测定。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

ECOLOGY区域治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程洪亮摘要:对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而言,在其实际进行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对土壤污染以及修复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工作。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进行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使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本文对当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9-0176-0002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于原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
近些年来,为了使得人们的幸福生活得到有效的保障,相关研究人员不断采取积极措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中土壤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项内容,引发土壤污染问题的因素较多。
为了对土壤环境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进一步加大土壤治理工作的进行力度。
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好土壤监测以及质量评价工作,从而为后续的土壤治理活动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缺陷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当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仅提到了评价方法,例如单向污染指数法超标率、内梅罗污染指数等等。
然而对于具体的技术指导流程依然有所欠缺。
就当前而言,由于发展中的局限性国内学术界对土壤污染的具体含义理解依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对于我国农业以及土壤学等研究领域而言,所谓的土壤污染实际上指的就是一些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者是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到土壤中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所产生的现象;而对于土木工程领域而言,污染土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土质。
由于该土中包含了太多的污染物质,而使其成分结构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分析 周欣

关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问题分析周欣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各部门加强了对土壤环境的管理,近年来,场地和土壤污染的评价和恢复逐渐成为环境科学和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对于土壤的环境质量,需要规范监测技术,及时更新土壤修复的理论和技术要求,以稳定土壤整体质量的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局限性,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以土壤污染的判定和评价,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仅供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质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土壤资源,近年来,土壤问题受到了很多关注,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度研究,出现了如污染场地和土壤勘察与修复工程等相关行业,但是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起步较晚,加上土壤污染规模不断扩大,资源能源消耗大大增加,尽管近年来土壤修复工程发展迅速,但是土壤监测技术规范还不够完善,需要引起重视。
想要提高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效率必须了解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积极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局限性与内容1.1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局限性想要提高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效率,就必须规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规范与评价体系,就土木工程而言,污染土壤主要是指被污染物污染的土壤,受到各部分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壤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污染土壤会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为了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规范土壤的管理,中国环保部门已颁布了多项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不过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土壤质量管理的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内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内容和研究,对于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标准而言,还存在很多不足,评估土壤污染程度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在进行土壤质量评估工作时,首先必须检查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确定土壤中特定物质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成信工环境影响评价课件第8章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影响识别
2.2 识别内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表】
建设项目所属行业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分为 I类、 II类、 III 类和Ⅳ类。
2. 环境影响识别
2.2 识别内容—【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表】
2. 环境影响识别
2.2 识别内容—【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表】
内容提要
1. 概述
1.2 相关术语
土壤环境 soil environment 指受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的,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生物有机体等组 成的陆地表面疏松综合体,包括陆地表层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壤层和污染物能够 影响的松散层等。
土壤环境生态影响 ecological impact on soil environment 指由于人为因素引起土壤环境特征变化导致其生态功能变化的过程或状态。
将建设项目占地规模分为: 大型(≥50 hm2 ) 、中型(5~50hm2 ) 、小型 (≤5 hm2 ) ,建设项目占地主要为永久占地。建设项目所在见下表。
3. 评价工作分级
3.3 污染影响型
建设项目同时涉及土壤环境生态影响型与污染影响型时,应分别判定评价工作等级,并按相应等 级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当同一建设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时,各场地应分别判定评价工作等级, 并按相应等级分 别开展评价工作。 线性工程重点针对主要站场位置 (如输油站、泵站、阀室、加油站、维修场所等) 分段判定评价 等级,并按相应等级分别开展评价工作。
3. 评价工作分级
3.3 污染影响型
【案例】某建设项目利用废矿物油生产汽油、柴油、润滑油基础油、燃料油、 焦炭,项目位于工业园区, 周边无基本农田, 土壤属于不敏感区域,占地 10hm2 ,确定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92020/1/10
(二)评价内容 1.收集和分析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的成果以及与土壤
侵蚀和污染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生 物等专题评价的相关资料。 2.调查、监测项目所在地区土壤环境资料。 3.调查、监测评价区内现有土壤污染源排污情况。 4.描述土壤环境现状。 5.根据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区 域环境特点、土壤理化特性、净化能力以及污 染物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规律,分 析污染物累积趋势,预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 和发展。
22020/1/10
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三类 :
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 土壤,土质应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 果园、牧场等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危害;
❖ 2.“4d”法检验 ❖ 一组4个以上的实测值,其中一个偏离平均
值较远,视为可疑值。该值不参加平均值计算 ,由另3个监测值求出平均值,该值与此平均值 的差值大于4倍的平均偏差时,则该值弃去不用 。
❖ 3.上下层比较 ❖ 某物质在表土中的含量与底土中含量的比值
大于1时,认为此样品已受污染,应予剔除。 ❖ 4.相关分析法 ❖ 选定一种没有污染的元素为参比元素,求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分为两大类:土壤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依据评价重点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分 为:土壤污染评价、土壤资源评价、土壤 生态评价、土壤综合评价。
52020/1/10
(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主导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随机性原则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土壤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地球直径相比地表土壤的厚度仅为十几厘米,相比之下微乎其微,但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得地球上有了广袤的森林、农田和草原,人类得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生产和生活资源,拥有肥沃的土壤及与之相适宜的气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土壤即是生产食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污染物的接纳场所。
如从工厂排放出的烟雾、化肥、杀虫剂及其他一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污染,并在循环过程中造成水、大气和生物体的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农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危及人类健康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公害事件。
1955年,在神通川流域河岸出现了一种怪病,症状初始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经调查分析,痛痛病是河岸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使稻米含镉。
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以及食用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
日本水俣病事件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
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
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
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
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我国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土壤的污染源呈多样化的特点。
有资料显示,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全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环境评估师如何评估土壤污染

环境评估师如何评估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作为环境评估师,评估土壤污染是我们职责所在。
本文将介绍环境评估师在评估土壤污染时所需考虑的关键要素和方法。
一、背景调查与问题定义在评估土壤污染前,环境评估师需要进行背景调查,并明确问题的定义。
背景调查包括查阅相关文献、调查周边环境情况等。
问题定义阶段需要确定土壤污染的性质、范围和可能的污染源。
二、采样与样品分析为了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和性质,环境评估师需要进行采样与样品分析。
采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样点,并遵循相应的采样规范。
采集的土壤样品需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酸碱度等指标。
三、风险评估在确定土壤污染程度后,环境评估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土壤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风险评估包括暴露评估和效应评估,通过对土壤污染源、接触途径和毒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评估可能的风险和风险水平。
四、风险管理与修复建议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环境评估师需要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与修复建议。
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土壤污染源的控制和管理,以减少潜在的暴露风险。
修复建议包括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和实施,以恢复土壤的质量和功能。
五、监测与评估跟踪评估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土壤污染的评估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跟踪。
环境评估师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并及时分析监测结果,判断风险管理和修复效果,并在需要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措施。
六、法律法规与管理要求在评估土壤污染过程中,环境评估师需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土壤污染的评估和治理都有相应的规定,环境评估师应当了解并遵守这些要求,确保评估工作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环境评估师评估土壤污染需要进行背景调查、采样与样品分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修复建议、监测与评估跟踪等一系列工作。
评估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并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环境评估师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土壤资源,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5-3:一项大型工程施工破坏了两块地的植被,使土地裸露。 假设两块地的R均为45,地块1面积为A1=3hm2的砂壤土,坡 长λ1=150,坡度S1=5%,土中有机质含量2%,草皮覆盖率 10%,无侵蚀控制措施,地块2面积A2=2hm2,壤土,坡长 λ2=70,坡度S2=10%,土中有机质含量3.5%,裸土且无侵蚀 控制措施,求每块地的年平均土壤流失率,以及两块地的土壤总 流量。 解答:对于地块1,砂壤土且土中有机质含量2%,则根据表5-5, K=0.24,LS=0.655,草皮覆盖率仅为10%,则C=1.00, P=1.00,地块1年平均土壤流失率E1= RKLSCP=45×0.24×0.655×1×1=7.07 t/(hm2.a) 同理对于地块2,壤土且土中有机质含量3.5%,K=0.24, LS=1.15,裸土且无侵蚀控制措施,则C=1.00,P=1.00,地块 2年平均土壤流失率E2= RKLSCP=45×0.24×1.15×1×1=12.42 t/(hm2.a) 两块地的年土壤总流量=E1×A1+ E2×A2=46.05 t
土壤环境容量
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在未超过一定浓度之前,不会在作物体内产 生明显的积累,也不会危害作物生长。只有超过一定浓度之后,才有 可能生产出超过食品卫生标准的农产品,或使作物减产。因此,土壤 容纳污染物的量是有限的。一般将土壤在环境质量标准的约束下所能 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其计算模式如下: Q=(C0-B)×2250 (5-30) 式中 Q——土壤环境容量,g/hm2;C0——土壤环境标准值, g/t(土壤);B——区域土壤背景值,g/t(土壤);2250——每公顷土 地的表土计算重量,t/hm2
污染指数划分的污染等级
污染指数 污染等级 Pi≤1 清洁级 1<Pi≤2 轻度污染级 2<Pi≤3 中度污染级 P i >3 重度污染级
因此在这6种元素中,只有Cu不存在污染, Cd和As属于轻度污染级,其 次是Hg和Cr属于是中度污染,Pb污染最重,属于重度污染级。
土壤退化
(1)土壤盐碱化 (2)土壤酸化 (3)土壤侵蚀及沙化等 E=RKLSCP (5-18) E——平均土壤损失量,t/(hm2.a),R——区域平均降雨量的侵蚀 潜力系数;K——土壤可侵蚀件系数,t/(km2.a);L——坡度系数 为S的斜坡长度;S——坡度系数;C——作物管理系数;P——实际 侵蚀控制系数。 SAR=
5.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5.1概论
5.1.1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5.1.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划分和工作内容 5.1.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5.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5.2.1现状调查 5.2.2评价因子的选择 5.2.3评价标准的选择 5.2.4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值的计算与检验 5.2.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 5.2.6土壤环境质量分级
Ci X pi X pi X ci
( Ci>Xpi)
(5-11)
例题5-2某区域内土壤的监测结果及土壤起始污染值、轻度污染值及临 界值见下表(单位均为:mg/kg),对该区域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项目 检测结果 土壤起始污染值 土壤轻度污染值 土壤临界量 污染等级 Hg 0.86 0.05 0.25 1.0 中度污染 Cd 0.81 0.66 1.0 1.5 轻度污染 Cu 21.2 30 90 400 清洁 Pb 560 42 300 500 重度污染 As 22 16 30 50 轻度污染 Cr 280 85 200 300 中度污染
1.将影响预测的结果与法规和标准进行比较 2.当地历史上已有污染源和(或)土壤侵蚀源进行比较 3.拟建项目环境可行性的确定
(二)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
1.提出拟建工程应采用的控制土壤污染源的措施 2.提出防止和控制土壤侵蚀的对策 3.方案选址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学习要点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目的是了解一个地区土壤环 境现时污染水平,为保护土壤,为制定土壤保护规划、地 方土壤保护法规提供科学依据;为拟建工程进行土壤环境 影响评价提供土壤背景资料,提高土壤环境影响预测的可 信度,使拟建工程对土壤污染控制到评价标准允许范围内。 难点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
• 土壤侵蚀模数及其影响因素和计算; • 土壤中污染物的残留率计算; • 土壤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 •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 土壤背景值的计算及异常值的剔除; (1)对土壤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人类行动。
重点 重点
复习思考题
1.土壤环境有什么特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基础是什么? 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我国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何区别? 5.土壤环境质量如何分级? 6.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包括哪些内容? 7.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土壤环境会造成影响?如何避免或减轻负面的影响? 8.一个拟建项目占地53hm2,现状为带状间作的棉花田,土地坡度10%, P=0.60,在项目建设中将成为裸土,且无侵蚀控制措施,假设现状的侵蚀率 估计为0.75 kg/(m2.a),预测项目建设中的土壤侵蚀率及每年多流失的土壤 量。 9.某未开发地区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时,监测到土壤中Cd的含量分别为 0.38,0.36,0.32,0.39,0.37,0.36,0.35 mg/kg,求此地土壤中Cd 的背景浓度。 10.某未开发地区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时,监测到8个清洁土壤样品中的 Cr含量分别为0.55,0.56,0.54,0.51,0.58,0.54,0.56, 0.52mg/kg,①求此地土壤中Cr的背景浓度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② 如果该土壤连续每年施用60mg/kg的农药,农药的残留率为15%,计算20年 后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总量。
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及其检验
例题5-1 在较为清洁的区域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监测,得到土
壤中Hg元素的10个监测结果为:0.65,0.67,0.82,0.69, 0.70,0.64,0.59,0.68,0.62,0.65mg/kg,试计算该地 土壤中Hg的背景值和相对标准偏差。
根据公式:C0i=Ci±S= Ci±“4d”法检验:0.82偏离平均值较远,视为 可疑值。该值不参加平均值计算,由其它监测值求出平均值0.654 mg/kg,该值与此平均值的差值为0.166,大于4倍的平均偏差0.14,故 该值弃去不用。 平均值=0.654 mg/kg (剔除0.82 mg/kg这个可疑数值) 标准差S=0.035 mg/kg 相对标准偏差=0.035/0.654=5.35% 因此Hg的背景值为:0.654±0.035 mg/kg 标准差检验:实测值0.82>0.654+3×0.035=0.76,应舍弃,不参加现 状值的统计。
C i X ai X ci X ai
(Xai < Ci< Xci)
(5-9)
若土壤中污染物实侧值 Ci> Xci,但小于污染临界值(Xpi) ,属于中度污染,即 2<Pi≤ 3。 Pi=2+
C i X ci X pi )
(5-10)
若土壤中污染物实侧值 Ci> Xpi,属于重度污染,即 Pi>3。 Pi=3+
5.3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5.3.1土壤退化预测 5.3.2废(污)水灌溉的土壤影响预测 5.3.3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预测 5.3.4土壤污染物残留量预测 5.3.5土壤环境容量
5.4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表5-1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 mg/kg(GB 15618-1995 )
级别 一级 自然背景 0.20 0.15 15 15 35 — 35 90 90 100 40 0.05 0.05 <6.5 0.30 0.30 30 40 50 150 250 250 150 200 40 二级 6.5~7.5 0.60 0.50 25 30 100 200 300 300 200 250 50 0.50 0.50 >7.5 1.0 1.0 20 25 100 200 350 350 250 300 60 1.5 30 40 400 400 500 400 300 500 200 1.0 1.0 三级 >6.5
参考教材
环境评价。李尉卿主编。2003,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15。 环境质量评价学。叶文虎,栾胜基编著。1994,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定价:¥13.1。 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主编。200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定价:¥22。 环境评价。陆雍森。2002,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定价: ¥52。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蔡建安,张文艺。2003,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定价:¥16。 环境质量评价。刘绮,潘伟斌。2004,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出版社。定价:¥29.5。
土壤污染指数法——现状评价方法
若土壤污染物含量实测值 (Ci) 小于或等于土壤积累起始值 (Xai),这时为非污染,即污染指数 Pi≤1。 Pi=
Ci X
ai
(Ci< Xai)
(5-8)
若土壤中污染物实测值 Ci> Xai,但小于作物中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加相对应的土壤污染物含量 (Xci)时、属于轻度污染、即 1<Pi< 2。 Pi=1+
主要外语词汇
土壤背景值soil background value 土壤环境容量soil environmental capacity 土壤侵蚀模数soil erosive modulus 土壤退化 soil degradation 土壤酸化soil acidification 土壤盐渍化soil salinization 土壤沙化 soil desertification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