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老年病人麻醉

通过使用深度镇静药物,使病人暂时失去意识,但仍保持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深度镇静
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病人的疼痛,提高舒适度。
镇痛治疗
在镇静镇痛过程中,需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镇静镇痛深度进行监测,确保安全。
镇静镇痛监测
镇静镇痛
04
CHAPTER
老年病人麻醉的监测
维持老年病人正常体温,防止低温和高温对麻醉的影响。
心理状态评估
02
CHAPTER
老年病人麻醉的准备
在麻醉前,需要停用某些可能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等。
对于某些手术,如髋关节置换术,需要在麻醉前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麻醉前的药物准备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停用某些药物
在麻醉前,需要确保各种监测设备(如心电图机、血压计、血氧饱和度仪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06
CHAPTER
老年病人麻醉的护理与康复
麻醉后应密切监测老年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以确保病人安全。
监测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梗阻和窒息。
呼吸道管理
麻醉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应给予适当的镇痛药以缓解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增加了麻醉的风险。
03
02
01
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
老年人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脑血管意外
老年人容易出现肺炎、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
呼吸系统并发症
麻醉和手术可能导致老年人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高龄老年病人麻醉处理325例临床体会

高龄老年病人麻醉处理325例临床体会(广西梧州市人民医院 543000)【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上世纪九十年代未至2003年底对325例70岁-101岁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
着重探讨高龄老年病人的麻醉方法和安全性。
方法325例高龄老年病人,男性197例,女性128例,体重38公斤-75公斤,asaⅱ-ⅲ级,择期或急诊手术。
在满足手术需要的前提下;按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随机采用了(一)强化复合局部麻醉或复合神经阻滞麻醉;局麻3例、颈丛麻醉12例、硬膜外麻醉210例、骶丛麻醉4例)。
(二)全凭静脉麻醉14例。
(三)静吸复合麻醉60例。
(四)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醉22例。
结果 210例硬膜外阻滞麻醉病人穿刺、置管全部成功,麻醉效果好。
全凭静脉麻醉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和硬膜外复合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组,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顺利,但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大,循环不稳定,术后苏醒延迟等并发症,全麻组术中并发心跳骤停一例,硬外组术后死亡一例。
结论高龄老年病人麻醉风险大,须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加强围术期监测,以保证病人围术期安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优于其它单一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手术;麻醉【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270-02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长,外科手术领域的拓展,使得老年病人手术范围不断扩大,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越来越多,这就给麻醉学科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本文报告我院上世纪九十年代未期所收治的325例70岁-101岁高龄老年病人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25例高龄老年病人男性197例,女性128例,年龄>70岁的226例(69.5%),≥80岁的85例(26.2%),≥90岁的11例(3.38%),≥100岁的3例(0.92%),体重38公斤-75公斤,asaⅱ-ⅲ级,手术时间1小时-12小时。
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

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在医学领域中,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老年病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众多慢性疾病的存在,对麻醉药物和手术操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麻醉科医生需要特别注意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和药物反应,以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特殊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老年病人生理特点的了解对麻醉医师非常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器官血流量减少,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免疫功能和肺功能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这些因素会影响老年病人对麻醉的反应和耐受性,增加麻醉中的风险。
二、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老年病人对麻醉药物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在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上需要特别慎重。
一方面,老年病人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可能下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变慢,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
因此,麻醉医师需要根据老年病人的肝肾功能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以避免药物过量或引起不良反应。
另一方面,老年病人的脑功能较差,对药物的反应性也较强,需要减少药物使用的依赖程度,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三、监测和评估老年病人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可能比年轻人更加不稳定,因此在麻醉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麻醉医师需要监测老年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
此外,老年病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失能状态等,麻醉医师还需要通过与家属的沟通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确保麻醉计划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四、围手术期管理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也需要特别关注。
在麻醉操作之前,麻醉医师应与老年病人充分沟通、了解其患病史和手术相关情况,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麻醉计划。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需要密切监测老年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
术后,麻醉医师应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术后监护和康复护理,确保老年病人的康复进程顺利进行。
结语麻醉科对老年病人的特殊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工作,在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老年病人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论文

老年病人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越来越多。
由于老年人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加上机体各个器官功能如胃肠、肝肾等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因而极易在麻醉和手术的应激下发生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生命安全和手术的成功率。
全身麻醉因具有安全、可靠、可控性强等优点,在老年病人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观察、早期预防,对病人的预后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年麻醉;并发症处理【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463-01老年病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血管硬化等多种疾病,因此老年人对麻醉和手术的承受能力也相应降低,在麻醉的过程中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麻醉后常因麻醉药物及肌松药物残余、麻醉实施过程中损伤性操作、手术创伤性刺激等,使患者原有的生理状况发生变化而引发各种并发症。
现将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综述如下,以期对提高老年人术后恢复,预防并发症有所帮助。
1 区域阻滞麻醉 (1)呼吸抑制。
其原因与阻滞平面过高、过宽及麻醉辅助药物使用过多有关。
(2)低血压。
老年人血管调节能力较差,椎管内麻醉常引起血压降低。
其原因主要有: ①硬膜外阻滞局麻药浓度偏高。
②麻醉平面过高过广。
蛛网膜下腔麻醉可以阻滞交感神经,引起血管扩张,另外老年人心血管储备功能减退,使循环系统的变化更为剧烈。
减少蛛网膜下腔用药的剂量,严格控制麻醉平面是防止低血压的重要措施。
③有效循环血量相对或绝对不足。
多种麻醉药物都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得血容量相对不足。
在椎管内麻醉前应先开放静脉,快速输液,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④术中内脏牵拉反射。
牵拉腹腔或盆腔脏器可反射性引起血压降低,此时应告知手术医生暂停手术操作。
2 全身麻醉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不能有效地阻断手术区域的创伤性刺激所引起的脑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增加其激素合成分泌,即使静脉麻醉药用量较大也不能完全抑制麻醉和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
老年病人的麻醉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3)
3. 心脏储备:老年人心储备降低,应激反应能力不 足;但在经常活动(锻炼)的老年人既使年龄相 关的最大心率减低,仍能增加心输出量以满足应 激反应的需要。
10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4)
4. 老年人心率和肾上腺能受体的反
应性:靶器官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随年龄增加而Fra bibliotek低反映了受体数
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随年龄降低,原因可能是 心输出量减少或更重要的是肾血管床范围缩小而导 致的肾血流减少。
即使肾疾病加重血清肌酐也可正常,原因是伴随骨骼 肌质量丢失的影响。
23
肾功能(2)
老年人肾调节水或电解质能力降低,而且,在围术期 脱水或失血时由于肾血流变化而进一步降低。
术中保护肾脏的有效途径是维持尿量大于0.5ml/kg/h 。
肾疾病 糖尿病 关节病 老年性痴呆
6
II. 老年人的病理生理
7
A.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
心输出量
变化(1)
不变或降低
静态心率
降低
最大心率
降低
动脉弹性
降低
全身血管阻力
增加
收缩压
增加
8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变 化(2)
1. 70岁以上病人至少50%易患冠心病(有 症状或无症状)。
2. 老年人心输出量降低,延缓静脉用药起 效;达到吸入麻醉药浓度加快。
骨骼肌萎缩
体脂增加(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加;药物蓄 积)
总体液减少(至75岁血容量降低20-30%;腔
室间清除的速率延缓导致难以估计的初期血
浆浓度过高)
20
E. 药物的蛋白结合
老年人药物的蛋白结合减少(随年龄白蛋白生成减 少),导致游离药物增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经肝 脏代谢。
老年病人的麻醉和术前准备

老年病人的麻醉和术前准备老年人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功能会随之降低,同时身体可能会合并多种慢性病,所以在接受手术治疗时,相对于年轻人来说,影响手术麻醉的因素较多,而且麻醉药物更容易对老年人的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在手术麻醉前会有一些注意事项:一、老年病人的麻醉和术前准备(一)术前准备1、一定要做好术前评估,好的术前评估对老年人全身重要脏器、器官功能状态有大致了解和中性评判;2、根据术前了解,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器官功能,要积极进行术前准备,最大限度改善由疾病造成的生理改变;3、在保证患者安全和满足手术需要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对其生理功能干扰最小,同时又能保证手术需求的麻醉方法;4、选择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麻醉药物,用药剂量应该相应酌减,同时给药时间间隔相应延长;5、在诱导期要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过高或者过低波动,避免发生缺氧时间延长;6、要注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量;7、苏醒期要注意防止呼吸功能恢复不全,引起并发症或造成严重后果。
8、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营养不良等情况的患者,术前应积极进行治疗,并使病情处于平稳、可控状态。
9、麻醉前用阿托品,如无禁忌不可缺少。
阿片类药物和镇静药谨慎使用。
10、全面检查并估计患者重要脏器的代偿能力。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1、短小手术可选用局麻,可适当降低麻醉药的浓度和总量。
2、全麻:以气管插管全麻为主。
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对药物代谢和排泄的特点,尽量维持麻醉手术期间重要脏器功能的稳定。
3、中下腹部以下手术可选用椎管内麻醉。
要注意控制麻醉平面,避免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辅助用药需慎用。
(三)几种常见的麻醉药:(1)吸入性麻醉药:由于功能残气量增加,吸入麻醉加深较慢,苏醒过程也延长,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减低,40岁以后每10年减低4%,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抑制效应增强。
(2)静脉麻醉药:镇静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敏感性增强。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PPT课件

1MET相当于 男40岁,70kg,静息状态下氧=3.5ml/kg/min
编辑版ppt
27
(2)呼吸系统
找危险因素 肺功和血气检查 尽量改善肺功能 控制呼吸道感染 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减少分泌物
编辑版ppt
28
肺功和血气检查适应症
大量吸烟 咳嗽合并呼吸困难 70岁以上 有肺部疾病 有术后并发症史 肥胖 胸或腹腔手术 严重神经肌肉或胸壁疾病
2、高龄对常用麻醉药用药的影响 肌肉松弛药 — 高龄对肌松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各自的药代动力学 — 阿曲库铵:Hoffman消除,不受增龄因素的影响 — 琥珀胆硷:胆硷脂酶水解,影响明显 — 泮库溴铵:主要经肾排出。高龄肾功不好使消除减慢 ,作用时间延长 — 维库溴铵主要以原形经胆汁排出,20%经肾排泄,影 响较小 局部麻醉药 — 由于高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脱水局部血流减少和 结缔组织疏松而使药物易于扩散,用药量应减少
较老年
75~89岁
老年
90 岁
长寿老年
本章 70 岁
高龄
chronological age (实际年龄)
physiological age (生理年龄)
编辑版ppt
5
前言
2002年底上海市统计资料,>60岁以上,占人口总数的 18.7%,而80岁以上为2.84%
2010~2020年 > 60岁以上将达到32%。>65岁上, 25%~50%一次以上手术治疗
1、轻度心绞痛 2、心肌梗死病史或Q波异常 3、代偿性心衰或有心衰史 4、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5、肾功能不全
编辑版ppt
23
低危心源性死亡<1%
老年病人的麻醉

老年病人的麻醉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的期望寿命大大增加,老年人口比率迅速增长。
我国的很多城市已进入老龄社会,我国很多大的城市老年麻醉已占麻醉总数的15%—20%。
因此深入探讨衰老的病理生理和药理学变化,了解围术期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提高麻醉管理技术是做好老年麻醉、保证围术期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麻醉工作者的重任。
一、衰老的生理变化对麻醉的影响由于机体受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衰老与年龄并不完全同步。
同一病人各脏器的衰老程度也不完全相同,个体差异大,一定要具体病人具体评估。
〔一〕循环系统衰老引起的心血管生理变化对麻醉的影响最大。
心肌间质纤维的增生使心脏顺应性降低,加之维持心脏收缩的酶和A TP逐年减少,致心肌收缩力减弱。
据报道心输出量从30岁以后每年减少1ml,80岁时为20岁人的1/2。
临床发现,即使是无重度心血管并存疾病的老人,其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由于其贮备力不足,遇运动、贫血、发热、术中应激反应等时即可出现心输出量下降,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随着年龄的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心脏起博细胞的减少,导致老年心率较年轻人慢,对变率性药物的反应也较差,而心率的减慢又直接影响心输出量。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时老年人的心率减慢更显著,常是导致术中心博骤停的原因。
高位硬膜外阻滞时应高度警惕。
老年人衰老过程中,大血管和小动脉弹性逐渐减少或消失,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是导致血压升高和左心肥厚的主要因素。
左室压力/容量曲线变陡,需更大的充盈压力才能保证每博量和心输出量,围术期输液稍逾量或速度过快易发生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血压过高易致脑溢血;血压过低,尤其是舒张压过低〕可致冠脉灌注低下,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等。
〔二〕呼吸系统随着年龄的增加,肺纤维组织增生,肋间肌萎缩,椎间隙变窄,导致肺的顺应性下降。
从20岁以后时间肺活量每年下降20-30ml,残气量每岁增加10-20ml,残气/肺总量之比可由20岁的25%增至70岁时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