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激变换器课程设计报告
反激型开关电源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设计的基本要求题目:反激型开关电源电路设计(1)注意事项:①学生也可以选择规定题目方向外的其它开关电源电路设计。
②通过图书馆和Internet广泛检索和阅读自己要设计的题目方向的文献资料,确定适应自己的课程设计方案。
首先要明确自己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
(2)主要技术数据1、交流输入电压AC220V,波动±50%;2、直流输出电压5V和12V;3、输出电流1.5A和200mA;4、输出纹波电压≤0.2V;5、输入电压在±50%范围之间变化时,输出电压误差≤0.03V (3)设计内容:1、开关电源主电路的设计和参数选择2、IGBT电流、电压额定的选择3、开关电源驱动电路的设计4、开关变压器设计5、画出完整的主电路原理图和控制电路原理图6、电路仿真分析和仿真结果第二章主电路的原理2.1 总体方案的确定输入—EMI滤波—整流(也就一般的AC/DC类似全桥整流模块)—DC/DC模块(全桥式DC—AC—高频变压器—高频滤波器—DC)—输出。
系统可以划分为变压器部分、整流滤波部分和DC-DC 变换部分,以及负载部分,其中整流滤波和DC—DC变换器构成开关稳压电源。
整流电路是直流稳压电路电源的组成部分。
整流电路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的纹波成分,所以通常在整流电路后接滤波电路以滤去整流输出电压的纹波。
直流/直流转换电路,是整个开关稳压电源的核心部分。
开关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开关稳压电源基本原理框图2.2 反激型电路原理反激型电路存在电流连续和电流断续两种工作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反激型电路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时,其变压器磁芯的利用率会显著下降,因此实际使用中,通常避免该电路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
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2所示。
图2.2 反激型电路原理图工作过程:当S 导通时,电源电流流过变压器原边,1i 增加,其变化为11//W U dt di s =,而副边由于二极管VD 的作用,2i 为0,变压器磁心磁感应强度增加,变压器储能;当S 关断时,原边电流迅速降为0,副边电流2i 在反激作用下迅速增大到最大值,然后开始线性减小,其变化为22//W U dt di o =,此时原边由于开关管的关断,电流为0,变压器磁心磁感应强度减小,变压器放能。
反激变换器的设计

= 1.31A
22
Vin ⋅ D max⋅η 36 × 0.494 × 0.86
Ipk 2 = 2.15A
I dc = I pk1 = Ipk 2 − ∆I = 2.15 −1.67 = 0.48A
Bdc
= µH
=
µ0 µr Np ⋅ I dc lg ×10−3
=
4π ×10−7 × 24 × 0.48 0.25 ×10−3
1 Iav2 = Isk1 + ∆I 2 = 0.83 + 1.42 = 2.25A
2 Isk 2 = Isk1 + ∆I 2 = 3.66A
所以选耐压为 100V,电流为 2A 的 EC21QS10 的整流管 2 只关联使用.
拟制 审核
格式(4a)
更 改 标 数 更改单号
记
签名
日期
描图:
第2
张
幅面:4
适合以下 一. 变压器
产品型号
磁材 PC40 pq2620
Ae=119mm2 AL=6170 nH/N2 Bs=4000GS
IM120EU-400D
设 f=65kHz T=15μS Dmax =0.45 △B=2000GS ton(max)=6.75Μs
Vin(min)=106V Po=48W
Io=4A η=90%
按完全能量传递方式:
(1)原边电流(峰峰值)IPK Ipk=(2Po)/(Vimin.Dmax) Ipk=(2*48)/(106*0.45)=2.0126A
原边平均电流: Ip=Po/(Vimin.η) Ip=48/(106*.90)=0.5032A
(2)初级电感量 Lp Lp=(Vimin*Dmax)/(Ipk*f)=(106*0.45)/(2.0126*65*0.0001)=629uH
反激变换电源课程设计

反激变换电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反激变换电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 学生能掌握反激变换器中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描述反激变换器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反激变换电源电路,并进行参数计算。
2. 学生能够利用仿真软件对反激变换电源进行性能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反激变换电源的理论知识,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关注环保和节能,了解反激变换电源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学科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反激变换电源原理及电路分析- 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反激变换器电路的组成及功能- 课本第3章第2节内容:反激变换器的基本电路分析2. 反激变换器参数计算与设计- 反激变换器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反激变换器磁性元件的设计方法- 课本第3章第3节内容:反激变换器的设计与优化3. 反激变换电源性能分析及实验- 反激变换器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分析- 反激变换电源的仿真与实验- 课本第3章第4节内容:反激变换器的性能测试与实验验证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反激变换电源原理及电路分析2. 第二周:反激变换器参数计算与设计3. 第三周:反激变换电源性能分析及实验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反激变换电源的基本原理、设计与性能分析,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
设计反激变换器相关参数

设计反激变换器相关参数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本文中,我将探讨设计反激变换器相关参数的重要性及其相关原理。
设计反激变换器参数是实现高效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反激变换器是一种常见的电源电路,用于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或调节电压。
它由一个输入电源、一个变压器、一个开关器件(如功率MOSFET),以及一个输出滤波电路组成。
通过控制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和占空比,反激变换器能够实现输入电压到输出电压的转换。
在设计反激变换器时,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包括输入电压范围、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开关频率、变压器参数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设置将直接影响到反激变换器的性能和效率。
首先,输入电压范围是指反激变换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确保输入电压在此范围内,以保证反激变换器能够正常工作并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
其次,输出电压是反激变换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根据应用的需求,需要选择合适的输出电压数值。
此外,需要考虑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精度,以及在负载变化时的响应能力。
输出电流是指反激变换器能够提供的最大负载电流。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应用的需求和负载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输出电流数值,以保证反激变换器的正常工作。
开关频率是指反激变换器中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
开关频率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开关器件的特性、电磁干扰的问题以及效率的要求。
最后,变压器是反激变换器中的一个关键部件。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参数,包括变比和电感值,以满足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要求。
总之,设计反激变换器相关参数是确保反激变换器正常运行和提供稳定输出的关键步骤。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置这些参数,可以实现高效能和可靠性的反激变换器设计。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这些参数及其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反激变换器的概念和应用背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反激电源课程设计

反激电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激电源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电路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学会分析反激电源的转换效率、输出电压纹波等性能指标。
3. 掌握反激电源设计中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反激电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搭建反激电源实验电路,进行性能测试的技能。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高效电源设计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电子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反激电源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电源设计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反激电源基本原理:讲解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开关管、脉冲变压器、二极管和滤波电容等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材章节:第三章“开关电源原理”第2节“反激变换器”2. 反激电源性能分析:介绍转换效率、输出电压纹波等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教材章节:第四章“开关电源性能分析”第1节“反激电源性能分析”3. 反激电源设计方法:讲解关键参数的计算,包括开关频率、脉冲变压器匝比、输出滤波器参数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开关电源设计”第2节“反激电源设计”4.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搭建反激电源实验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实验数据,优化设计方案。
教材章节:第六章“开关电源实验”第3节“反激电源实验”5. 电源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反激电源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七章“电源设计案例”第2节“反激电源设计案例”教学内容按照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进行组织,教学大纲明确,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反激电源相关知识。
反激变换电源的课程设计

反激变换电源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反激变换电源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电路构成及工作流程。
2. 学生能掌握反激变换电源中主要元件的功能及影响,如变压器、开关管、二极管等。
3. 学生能了解反激变换电源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反激变换电源电路。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测试反激变换电源的性能参数,如电压、电流、效率等。
3. 学生能够分析反激变换电源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增强对电源技术的认识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反激变换电源,认识到电子技术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要性,提高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反激变换电源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培养其动手操作和问题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四章“开关电源”相关内容,进行如下组织:1. 反激变换电源基本原理- 介绍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开关电源的关系。
- 分析反激变换器中变压器、开关管、二极管等关键元件的作用。
2. 反激变换电源电路设计- 详细讲解反激变换电源的电路构成及设计方法。
-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和参数。
3. 反激变换电源实验操作- 安排实验课,指导学生搭建反激变换电源电路。
- 教授学生测试反激变换电源性能参数的方法。
4. 反激变换电源应用与问题分析- 分析反激变换电源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
- 探讨反激变换电源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5. 教学进度安排- 原理讲解与电路设计:2课时- 实验操作与分析:2课时- 应用与问题分析:1课时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旨在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反激变换电源相关知识。
哈工大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小功率开关电源

1 R1 的功率 PR1 C1Vs 2 f 0.225 W 2
式中: 最小关断时间 toff (1 Dmax ) 缓冲电容 C1 = 0.01 μF 二极管型号:HER107
1 10 μs f
3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图 1 反激式变换器原理图
1.2
变压器参数计算
(1) . 计算原边绕组流过的峰值电流
I P 2 P0 /(Vs (min) Dmax ) 2 4.8 /(20 0.5) 0.98 A
式中 Po U o I o 16 (0.15 0.05 0.05 0.05) 4.8 W,为总输出功率
1.72 知,取 CT 102 ,则 RT 约为 35K,调节电位器 R7 使 RT CT
得输出 PWM 的频率约为 50K ,同时要注意输出 PWM 的幅值不能太高, 若太高则可能在接入开关管整机调试时烧毁开关管,取为 15V 即可。然后 调节电位器 R6 使得 R 6 4K ,使得在接入开关管后,辅助供电绕组的输出 电压约为 15V。
表 1 输出电压与负载电流关系
负载电流(mA)
20
40 16.1
60 16
80 15.9
100 15.8
输出电压(V) 16.2
为了调整负载调整率使得电源的带载能力更优,可以考虑更换变压器, 将绕组绕得更紧一些,同时可以加大输出虑波电容的容值,适当调整变压 器原边的缓冲电路参数及补偿回路参数。
7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S1 (d / 2) 2 0.075mm 2
原边绕组的截流面积 S w I P / J 0.96 / 4 0.24mm 2 则原边所需导线股数 nw (5) . 计算气隙长度
反激变换器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实习报告班级:电气10-3班学号:10053303姓名:李乐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三、课程设计的原理四、课程设计的思路及参数计算五、电路的布局与布线六、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七、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熟悉Power MosFET的使用;(2)熟悉磁性材料、磁性元件及其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应用;(3)增强设计、制作和调试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元器件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功率的反击式开关电源。
电源输入电压:220V电源输出电压电流:12V/1.5A电路板:万用板手焊。
三、课程设计原理1、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有三大应用领域: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和电源。
在各种用电设备中,电源是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影响着整台设备的性能。
电源可以分为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两大类。
线性电源是把直流电压变换为低于输入的直流电压,其工作原理是在输入与输出之间串联一个可变电阻(功率晶体管),让功率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模式,用线性器件控制其“阻值”的大小,实现稳定的输出,电路简单,但效率低。
通常用于低于10W的电路中。
通常使用的7805、7815等就属于线性电源。
开关电源是让功率晶体管工作在导通和关断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中,加在功率晶体管上的伏-安乘积是很小的(在导通时,电压低,电流大;关断时,电压高,电流小),所以开关电源具有能耗小、效率高、稳压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等突出优点,在通讯设备、仪器仪表、数码影音、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反激式功率变换器是开关电源中的一种,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开关电源。
2、基本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基本反激变换器如图1所示。
假设变压器和其他元件均为理想元器件,稳态工作下。
图1 反激变换器的原理图电路工作过程如下:当M1导通时,它在变压器初级电感线圈中存储能量,与变压器次级相连的二极管VD处于反偏压状态,所以二极管VD截止,在变压器次级无电流流过,即没有能量传递给负载;当M1截止时,变压器次级电感线圈中的电压极性反转,使VD导通,给输出电容C充电,同时负载R上也有电流I流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课程实习报告班级:电气10-3班学号: ********姓名:**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三、课程设计的原理四、课程设计的思路及参数计算五、电路的布局与布线六、调试过程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七、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熟悉Power MosFET的使用;(2)熟悉磁性材料、磁性元件及其在电力电子电路中的应用;(3)增强设计、制作和调试电力电子电路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元器件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功率的反击式开关电源。
电源输入电压:220V电源输出电压电流:12V/1.5A电路板:万用板手焊。
三、课程设计原理1、引言电力电子技术有三大应用领域: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和电源。
在各种用电设备中,电源是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影响着整台设备的性能。
电源可以分为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两大类。
线性电源是把直流电压变换为低于输入的直流电压,其工作原理是在输入与输出之间串联一个可变电阻(功率晶体管),让功率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模式,用线性器件控制其“阻值”的大小,实现稳定的输出,电路简单,但效率低。
通常用于低于10W的电路中。
通常使用的7805、7815等就属于线性电源。
开关电源是让功率晶体管工作在导通和关断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中,加在功率晶体管上的伏-安乘积是很小的(在导通时,电压低,电流大;关断时,电压高,电流小),所以开关电源具有能耗小、效率高、稳压范围宽、体积小、重量轻等突出优点,在通讯设备、仪器仪表、数码影音、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反激式功率变换器是开关电源中的一种,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开关电源。
2、基本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基本反激变换器如图1所示。
假设变压器和其他元件均为理想元器件,稳态工作下。
图1 反激变换器的原理图电路工作过程如下:当M1导通时,它在变压器初级电感线圈中存储能量,与变压器次级相连的二极管VD处于反偏压状态,所以二极管VD截止,在变压器次级无电流流过,即没有能量传递给负载;当M1截止时,变压器次级电感线圈中的电压极性反转,使VD导通,给输出电容C充电,同时负载R上也有电流I流过。
M1导通与截止的等效拓扑如图2所示。
(A)(B)图2 反激变换器的两种工作状态反激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大致可以看作是原边储能和副边放电两个阶段。
原边电流和副边电流在这两个阶段中分别起到励磁电流的作用。
如果在下一次M导通之前,副边已经将磁路的储能放光,即副边电流为零,则称变压器运行于断续电流模式(DCM ),反之,则在副边还没有将磁路的储能放光,即在副边电流没有变为零之前,Q 又导通,则称变压器运行于连续电流模式(CCM )。
通常反激变换器多设计为断续电流模式(DCM )下。
当变换器工作在CCM 下时,输出与输入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UO=MUg, Ig=M Ia, 其中M =)1(D N D -, N =N N Sp 。
当变换器工作在DCM 下时,上述关系仍然成立,只不过此时的增益M 变为:M =UUgo =KD,K =R fL sm 2<N 2()21D - 可以看出,改变开关器件Q 的占空比和变压器的匝数比就可以改变输出电压。
3、反激变换器的吸收电路:由于在实际中反激变换器存在各种寄生参数,如变压器的漏感,开关管的源漏极电容。
在这种情况下,反激变换器是不能可靠工作的。
所以为了让磁通可靠复位,加了RC 吸收电路。
其图如下所示:(a )(b)图3 吸收电路4、反激变换器的系统结构反激式变换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AC输入DC输出的反激式变换器主要由如下五个部分组成:输入电路、变压器、控制电路、输出电路和吸收电路。
输入电路主要包括整流和滤波,将输入的正弦交流电压变成直流,而输出电路也是整流和滤波,是将变压器副边输出的方波电压单向输出,且减少输出电压的纹波。
所以,反激变换器的关键在于变压器和控制电路的设计。
这也是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
图4 反激变换器的系统结构简图四、课程设计的思路及参数计算在本次实习中提供的变压器的铁芯是EE28铁氧体铁芯,其在25摄氏度的磁导率为T B 5.025max_=,铁芯的初始磁导率为02300u 。
变压器选择的相关参数包括:原副边匝数比、原边匝数、副边匝数和气隙,本次试验中用到的变压器的绕组的漆包线已经给定,无需选择。
(1)根据输入的最高直流电压和开关管Q 的耐压确定原副边匝数比:Ug=U24.1=1.4⨯220=308V ,UQ =600V ,η=80% 。
NN sp =()13.13.12+-U U UO gQ=()1103.13086003.12+⨯⨯-=5.558这是匝数比的上限值,匝比只能比这个小,不能比其大。
取NN sp =5.这就求得了最大占空比,即最大导通时间。
为了保证电路工作于DCM 模式,磁路储能和放电的总时间应控制在0.8T 以内,所以:()()T UNN T U T TrOsp ongr onT118.0+=-=+⇒()()()118.01max ++-⨯+=UNN U U NN D Osp gOsp T=1153078.0115⨯+⨯⨯=0.1215, 取D=0.1 。
(2)原边匝数的计算: 根据磁芯,得到有效的导磁截面积A e,则原边匝数应保证在最大占空比时磁路仍不饱和。
电压冲量等于磁路中磁链的变化量, 取开关频率为75KHz,25°下Bmax 为0.5T304.129.805.07511215.0308101063maxmax=⨯⨯⨯⨯⨯==-AB D U N egpT ,真正的原边匝数必须比这个值大,才可能让磁路不饱和。
通常取2倍的上述值,则取25=Np。
(3)副边匝数的计算根据上面两步的结果,很容易求出副边匝数5=Ns。
(4)辅助绕组的计算辅助绕组计算与副边绕组的计算方法一样,由于输出10v ,供电输出12v 。
则得到61=S N (5)气隙长度的计算:原边的峰值电流为A DU P I g Osp 2175.11.0308%805.11022=⨯⨯⨯⨯==η则初级电感为H TI P LspO p10104252365.32175.1%8033.15.11022--⨯=⨯⨯⨯⨯⨯==η 求出气隙长度为:m rFe Legl A A L432467010664.12300104.512510365.3109.80104-----⨯=⨯-⨯⨯⨯⨯=-=πμμ=0.16mm 。
变压器制作过程中可取三层卫生纸(每层0.05mm )作为气隙图5 功率变压器磁路示意图6、控制系统的设计 (1)振荡器:振荡器的频率有定时元件T R ,T C 决定,TT C R f 8.1 ,我们小组的频率选为75KHZ 。
初始T R =122Ω,T C 取104,。
(实验中有改动,改为T R =1200欧姆,T C 取103) (2)电压误差放大器:在本次实习中在输入与输出的隔离开关电源中,为了减小误差,通常采用外置电压环,即将U3845的内部误差放大器旁路掉,由外部电压环的输出通过补偿输入引脚决定电流参考。
(3)电流比较器:电流比较器的门槛值error V 有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给定,当电压误差放大器显示输出电压太低时,电流的门槛值就增大,使输出到负载的能量增加,反之也一样。
电流型控制的优点是本身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电流比较器实现对电流的逐周限制,属于一种恒功率过载保护方法,即维持供给负载的恒功率。
整个控制部分的原理图如下所示:图6 UC3845控制原理示意图几个重要器件的介绍:(1)UC3845UC3845芯片为SO8或SO14管脚塑料表贴元件。
专为低压应用设计。
其欠压锁定门限为8.5v(通),7.6V(断);电流模式工作达500千赫输出开关频率;在反激式应用中最大占空比为0.5;输出静区时间从50%~70%可调;自动前馈补偿;锁存脉宽调制,用于逐周期限流;内部微调的参考源;带欠压锁定;大电流图腾柱输出;输入欠压锁定,带滞后;启动及工作电流低。
芯片管脚图及管脚功能如图1所示。
图7 UC3845芯片管脚图1脚:输出/补偿,内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
通常此脚与脚2之间接有反馈网络,以确定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响。
2脚:电压反馈输入端。
此脚与内部误差放大器同向输入端的基准电压(2.5 V)进行比较,调整脉宽。
3脚:电流取样输入端。
4脚:R T/CT振荡器的外接电容C和电阻R的公共端。
通过一个电阻接Vref通过一个电阻接地。
5脚:接地。
6脚:图腾柱式PWM输出,驱动能力为土1A.7脚:正电源脚。
8脚:V ref,5V基准电压,输出电流可达50mA.(2)TL431TL431是一个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的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
外部有三极分别为:阴极(CATHODE)、阳极(ANODE)、参考端(REF)。
其芯片体积小、基准电压精密可调,输出电流大等优点,所以可以用来制作多种稳压器件。
其具体功能可用图4.14的功能模块示意。
由图可看出,VI是一个内部的2.5V基准源,接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
由运放特性可知,只有当REF端的电压十分接近VI时,三极管中才会有一个稳定的非饱和电流通过,而且随着REF端电压的微小变化,通过三极管,电流将从1到100mA变化。
图8 TL431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在开关电源设计中,一般输出经过TL431(可控分流基准)反馈并将误差放大,TL431的沉流端驱动一个光耦的发光部分,而处在电源高压主边的光耦感光部分得到的反馈电压,用来调整一个电流模式的PWM控制器的开关时间,从而得到一个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
(3)PC817PC817是一个比较常用的光电耦合器,内部结构如图4.15所示,其中脚1为阳极,脚2为阴极,脚3为发射极,脚4为集电极。
在开关电源中,当电流流过光二极管时,二极管发光感应三极管,对输出进 行精确的调整,从而控制UC3842的工作。
同时PC817光电耦合器不但可起到反馈作用还可以起到隔离作用。
图4.15 PC817内部框图7、UC3845的主要外围电路设计(1)供电Ω=⨯-=-K R a 5.2991015.830831,初始取R a 1=300K Ω,(后修改为Ω=K R a 2501)。
(2)电流检测接在功率MOSFET 源极上的电流检测电阻大概值为:Ω===5749.02175.17.0max I U R pk s s ,取Ω=5.0R s 。
在测试时,如果发现在最小输入电压下,电源无法提供满载功率,就需要减小该电阻值。
(3)电压反馈控制电压反馈环节要与输入电压和控制IC 隔离,常用光隔离器进行隔离。
Ω==K mAV R 1551,要求流过二极管的最大电流为: mA mA mA I f 5.78.051max =+=,所以, Ω=--=--≤K mA U U U R ka f O 84.05.75.22.1105.7min 2, Ω=--=--≥K mAU U U R ka f O 126.0505.22.11050min 2,取Ω=K R 5.02。